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

根据食物链积累理论,如果动物吃了有毒的东西,人类再吃就会中毒,那鲸鱼可以吃大王酸浆鱿鱼,人类可以吃鲸鱼,理论上大王酸浆鱿鱼是无毒的,如果是大的话鲸鱼也很大,口感的话大王酸浆鱿鱼也是鱿鱼吧?切小块加孜然佐料多放点都吃不出肉的原味,经济方面的话一条大王酸浆鱿鱼相当于好多鱼,捕捞一条等于好多条,抓回来卖便宜一点,不是更赚?还省得跑来跑去的油钱

挪威传说中的“海怪”是大王乌贼,但是大王酸浆鱿比它更大!

我倒是很想尝尝大王酸浆鱿的味道,可惜没地方卖,据吃过的人说,大王酸浆鱿吃起来像是在嚼轮胎。

还有人说大王酸浆鱿吃起来有股“酸味”,但考虑到奇臭无比的鲱鱼罐头,都有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所以就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呢?甚至连相关报道都少之又少!

简单了解下大王酸浆鱿

古航海时代,各种海怪传说层出不穷,在挪威海洋传说中,据说有一种海怪有着奇长的触手,触手卷住船只,庞大的力量可以直接将船只拉入海底,这些海怪故事不知吓坏了多少人。

到了公元1世纪,人们首次将巨型乌贼记录在案,由于时代的特殊性,体长9.1米,重320公斤等信息资料也没那么高的精准度。

2004年,科学家清楚拍摄到了“海怪”的样子,原来这是一种头足纲生物,名为大王乌贼,体长可达13米,体重约为275公斤。

如此庞大的体型,想来绝对能在头足纲生物中独占鳌头,但很可惜的是,大王乌贼的重量远低于大王酸浆鱿的750公斤。

大王酸浆鱿跟大王乌贼最大的区别就是触须,大王酸浆鱿的触须是锯齿状尖锐的倒刺,长度约5公分,只要随便接触其他生物表层组织,都能留下一排触目惊心的锯齿状伤口,而大王乌贼的触须则是一个个吸盘。

此外,大王酸浆鱿的眼睛直径高达30~40公分,比人类的脑袋都要宽上不少,是全球眼睛最大的生物。

虽然大王酸浆鱿的体型巨大无比,但它们的大脑重量仅有30克,是人类大脑的1/70,而且大脑呈环形,食道从大脑中空地带穿过,如果食物较硬,食道很容易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大王酸浆鱿必须把食物弄得很碎很碎。

由于大王酸浆鱿普遍生活在南极洲附近冰冷的深海区域,所以人类很少能接触到它们,双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1925年。

当时人们在一头抹香鲸的胃中,发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触手,但在那个时候,由于对物种了解不够,所以人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生物。

1970年,一艘南极捕鱼船在捞上来的鱼身上,发现了大量奇怪的锯齿状伤口,注意,是锯齿状伤口,不是吸盘状。

1981年,人们首次用渔网意外捕获一只体长约4米的雌性大王酸浆鱿。

2007年,人们第一次捕获到完整且存活的大王酸浆鱿,体长4~5米,体重约450公斤。

由于人们接触到的大王酸浆鱿大多是未成年体,而且生物标本极少,所以对体长、体重这些数据,只能对成年大王酸浆鱿的数据进行预估。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

1.大王酸浆鱿寿命短且数量稀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全球最大无脊椎生物的大王酸浆鱿,幼体达到50天就算成年,平均寿命也只有450天,在漆黑幽暗的深海匆匆度过一生。

然而大王酸浆鱿的悲惨命运还不止于此,幼体会遭到各种深海鱼类的侵扰,动辄就会沦为它们的食物。

到了成年,大王酸浆鱿的体型让它战力猛涨,虽然大王酸浆鱿巨大的体型跟锋利的触手,能让它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在体长8~20米,体重25~45吨的抹香鲸面前,它又是显得如此渺小。

抹香鲸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每隔2小时就要去海面换气,但它还是会潜入2000米左右的深海区,为的就是寻找大型食物,大王酸浆鱿就是其中一种。

大王酸浆鱿的巨大的眼睛可以观察到很微弱的发光微生物,而抹香鲸身边又存在这类发光生物,所以大王酸浆鱿能提前预感到危险,但只要双方一碰见,大王酸浆鱿只能沦为抹香鲸的口粮,但它在临死前能用锋利的锯齿状触手,对抹香鲸造成些许外伤。

我们都知道,越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就越是稀少,就拿狮子跟羚羊数量作对比就明白了,所以大王酸浆鱿本身数量就很少,再加上短暂的寿命及天敌的侵扰,族群数量更是一少再少。

2.大王酸浆鱿口感较差

咱们平常吃的小鱿鱼,鲜嫩有嚼劲,做法更是层出不穷,那么大王酸浆鱿吃进去是什么味道呢?

首先,大王酸浆鱿的肉是没有“酸味”的。

不要光看名字就感觉酸溜溜的,其实这就是个误会,在人类发现大王酸浆鱿的时候,它还没有真正的生物学名。

由于地球上存在一种分布极广的“酸浆”植物,这种植物跟大王酸浆鱿的外形特征差不多,所以人们直接在给大鱿鱼起名字的时候,直接把“酸浆”二字给加了进去,增加辨识度。

那么大王酸浆鱿的肉跟普通鱿鱼一样吗?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他们将大王酸浆鱿的肉分成几份,并且采用不同的烹饪手法,但最后试吃人员都一致认为,大王酸浆鱿肉质口感极差,即便抹上厚厚的蘸料,吃起来还是跟嚼轮胎一样,而且这肉还很难处理。

此外,大王酸浆鱿的血液跟组织中都含有丰富的氨,这种物质除了影响口感之外,人类吃多了也不好。

3.捕捉难度大

大王酸浆鱿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的生活范围普遍位于南极大陆周边2000米深的海域,最深活动范围可达水下4000米。

抛开抹香鲸,大王酸浆鱿也算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其本身族群数量就少,再加上体型巨大、移动迅速、寿命低等特性。

如果人类去南极大陆周边海域,专门去捕捉大王酸浆鱿,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有可能一个月都抓不到一只。

而且大王酸浆鱿作为深海物种,被捕捞上来后也活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冷藏保鲜运输又是一大难题。

结语

从以上内容来看,人类实在找不出“必须吃大王酸浆鱿”的理由,作为深海中的孤独王者,大王酸浆鱿也算悲催到了极点,小时候被深海鱼类“欺负”,长大后本以为能仗着体型唬住敌人,结果来了个比它体型更加庞大的抹香鲸。

就算借助巨大的眼睛能提前避开抹香鲸,一辈子也就活个450天左右,而且还是在幽暗漆黑的深海,写到这里,怎么感觉有点同情大王酸浆鱿呢……

——END——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

既然抹香鲸可以吃大王酸浆鱿鱼,那么人类也是可以吃的,但是口感如何这就不知道了。不知道是谁给它们取的名字,貌似口味都体现出来了,酸浆鱿鱼你说好不好吃。

大王酸浆鱿鱼属于体型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了,最长的可以长到十米左右,主要活动在南极以及其周围海域,活动深度在2000米左右。因此这种鱿鱼人类很少能捕获到,一般在海边发现的也都是死后被冲上岸边的。抹香鲸作为海中的哺乳动物需要用肺呼吸,要不时的漏出水面换气,它们喜欢活动在1500米-2000米深的海域,目的就是为了吃大王酸浆鱿鱼。大王酸浆鱿鱼拥有者所有动物中最大的眼睛称号,由于在深海中活动几乎无光,它们这双大眼睛主要可以迎来分辨抹香鲸身边的发光微生物的流动情况,借此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抹香鲸的位置,这非常有利于它们的逃生。大王酸浆鱿鱼虽然有着巨大的身躯,有力的触腕,但是都敌不过抹香鲸的战斗力,大多数的时候都会以失败告终被抹香鲸吃掉。

貌似只有抹香鲸可以品尝到这种美味了,人类很难捕捉到大王酸浆鱿鱼,人类第一次了解到这种动物还是通过搁浅的抹香鲸,在它们的肚子里发现了无法消化的大王酸浆鱿鱼部分器官,根据大小推断出这种巨型的鱿鱼。在2007人类才第一次捕捉到大王酸浆鱿鱼的活体样本,全长在5米左右,重量达到250公斤。但是捕捞上岸后它们很快就会死亡,这就是深海动物的命运,就像是我们无法捕获到活带鱼一样。

无论是什么动物人类都有能力把它处理之后吃掉,本质上都是蛋白质嘛!当然前提条件是无毒,即使有毒也要处理成无毒可食用的,例如在一些人眼中很鲜美的河豚。但是由于它们的生存环境我们难以去捕捞,即使捕获到研究它还不够用哪,你还要吃掉它吗?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

2007年,新西兰捕获了一只全长4-5公尺,重达450公斤的母鱿,让不少人可以说羡慕不已,因为看到这一只母鱿,就如看到了一顿“美食”,很少人看到这么大的母鱿。而在2013年的时候,新西兰再次捕获了一只“深海怪鱼”,重达350千克,结果发现也是一只鱿鱼。但是对于这些捕获的鱿鱼并没有用来做成美食,而是做成了标本,这是什么情况?

这么强大的鱿鱼,用来做美食不好吗?这到底是什么物种呢?这就是——大王酸浆鱿,很多人这个时候都不理解了,对于这么好的美食,为何不来将其捕杀做成美食,人类至今还没有遇到这么强大的鱿鱼,更加别说放下吃这一口。如今它的“种族群”——章鱼都成为大家的盘中餐了。确实对于大王酸浆鱿根本没有人吃,为何会出现这样,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大王酸浆鱿是什么生物?

大王酸浆鱿又名“中爪巨鱿,巨枪乌贼,大王酸浆乌贼”,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南非及新西兰海域,在南极海域周围300-4000米的深海是非常常见的物种,该生物与我们食用的“章鱼”非常相似,所以如果不细心看一下,可能还会存在误解。而大王酸浆鱿是如今人类发现之中,同科动物里最大的一种,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

它是比大王鱿更重,但是捕食能力更加强大的生物,一般来说说,该物种身长都可以达到约10米,部分生物最高也可以达到11米,这是科学都发现过的。而该生物虽然巨大,但是对于鲸鱼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是南极海域抹香鲸的常规食物,巨大的南极睡鲨也是它们的天敌。所以大王酸浆鱿虽然是一种巨大的生物种群,但是对他身材小的鲸鱼也可以捕食。

同时除了南极鲸鱼,鲨之外,南极睡鲨以及太平洋睡鲨等等也会不是它,所以综合情况来说,大王酸浆鱿主要面临两种生物群体捕食,第一种就是鲨鱼,第二种就是鲸鱼。但是这么庞大的大王酸浆鱿,却入不了人类的口味,就算是捕获到了大王酸浆鱿也不会食用,这似乎与我们常规的想法有点不一样,居然还有人类不吃的“肉类”。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不能吃吗?

针对大王酸浆鱿鱼,科学家也进行研究过,它们对人类而言只有研究的价值,而不具有可供食用的价值,主要是大王酸浆鱿鱼真的是比较特殊,从它的体型可以看到,虽然大王酸浆鱿鱼生长速度非常快,但是要达到几百公斤的重量,可能还是需要一定时间,那么这样成长下来,肯定都是“皮糙肉厚”的鱿鱼了,就算是能够食用,还有几个人愿意吃?肯定没有多少了。

同时根据一些报告指出,科学家们通过对大王酸浆鱿的可食用性测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无论站在什么角度上去进行烹饪,都很难去除大王酸浆鱿肉块的异味,就算是加一些酱汁都无法清理掉,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咬下去,同时入口仍如同在嚼一块橡胶轮胎。那必然是不受欢迎的。

所以虽然大王酸浆鱿鱼看上去是一种“肉类”产品,但是真正的食用起来却无法食用,这完全不是一回事情。所以并非所有的“肉类”物种群都可以吃,有人可能连老鼠都捕食过,但是对大王酸浆鱿鱼也是难以下手,因为根本没有办法食用,这远比我们常见的鱿鱼难吃多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大王酸浆鱿鱼没有办法处理了?

当然,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对大王酸浆鱿鱼的说法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可能都不食用大王酸浆鱿鱼,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大王酸浆鱿鱼也会被人所食用,只不过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大王酸浆鱿鱼的食用价值太低了,再加上它的味道不满足人类,所以吃的人根本不多,同时可能还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人类根本吃不到大王酸浆鱿鱼。

从大王酸浆鱿鱼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就是生活在南极地区,人类对它的捕猎也就少之又少了,那捕都捕不到,更加别说吃了,所以可能也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全球这么多人,总有人适应这种味道,就如很多人不吃鱿鱼,但是也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吃,所以完全是不一样的。大王酸浆鱿鱼只要在未来研究出了一种处理方式,那么也会随之兴起一种食用市场,这是必然的,只不过如今人类还未找到。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要么就是吃不了这种,要么就是价值不高不受欢迎,同时也很少人能够抵抗得住它的味道,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首先来说大王酸浆鱿鱼是一种动物,其身体结构和普通的鱿鱼非常类似,作为食物同样可以为人类补充蛋白质与氨基酸,所以大王酸浆鱿鱼是可以吃的,至于为什么不吃大王酸浆鱿鱼,主要原因还是:你吃不着!

大王酸浆鱿鱼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又被称为巨枪乌贼,其大多分布在南极大陆海域附近,大王酸浆鱿鱼最大可以长到近十五米长,重量可达400公斤,虽然体型非常庞大,但它的天敌——抹香鲸要更胜一筹,抹香鲸的体长可以达到十八米,重量更是可达五十吨,因此二者搏斗时,通常抹香鲸会是最后的赢家。

当然,在面对抹香鲸的进攻时,大王酸浆鱿鱼并非毫无办法,大王酸浆鱿鱼有世界上最大的眼睛,还可以发光,在漆黑的深海中,大王酸浆鱿鱼的视力比抹香鲸更有优势,而且大王酸浆鱿的触腕上长有可以360度旋转的倒钩,长达八厘米的倒钩可以轻易划开抹香鲸的皮肤,如果搏斗时大王酸浆鱿可以缠住抹香鲸的呼吸孔,还是有胜利的可能的,因为抹香鲸通常只能潜水两小时左右。

要吃到大王酸浆鱿鱼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王酸浆鱿鱼通常栖息在两千米深的海域,而且作为顶级捕食者,其数量本身就稀少,人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仅仅捕获了一只大王酸浆鱿鱼,而且打捞出水后,由于压差的迅速增加,大王酸浆鱿鱼会很快死去,因此目前来看,大王酸浆鱿鱼的科研价值是远远大于食用价值的。除了发现困难外,大王酸浆鱿鱼自身的寿命也是非常短的,只有约四百五十天。在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内,大王酸浆鱿鱼迅速增长为一个20米长、四百公斤重的庞然大物,这种“速生鱿鱼”口感会好吃吗?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欢迎关注,谢谢。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

鲸鱼能吃大王酸浆鱿鱼,人类就也能吃。虽然大王酸浆鱿鱼身长能够长到约10米,能够供应更多的肉食,但因为捕捞的难度无法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人类也不缺这点吃的。

大王酸浆鱿鱼是一种体型超大的鱿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也有着生物界最大的眼睛,但是体型大食量也大,就使得它们的数量不是特别多,因此比较神秘,生活在300-4000米深的南极大陆海域。由于出肉多成为抹香鲸常捕的猎物之一,抹香鲸靠着强劲的肺部肌肉,可以压缩肺内气体以潜入一两千米深的海洋,一些抹香鲸体表上的累累伤痕就是和大王酸浆鱿鱼搏斗的证据,在不幸遇难腐烂膨胀漂浮到海面上的鲸鱼体内也发现过大王酸浆鱿的组织碎片,一些深海捕捞活动中也偶然地获得过一些,2007年一艘新西兰藉渔船在南极捕获了一只大王酸浆鱿,是人类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体样本,全长4-5公尺,重达两百四十五公斤。从鲸鱼捕食大王酸浆鱿鱼和人类的研究可以知道这玩意儿想吃还是能吃的,人类连河豚那样有剧毒都能处理后给吃了,大王酸浆鱿鱼应该也不是个事。

但是为吃这东西代价会很大。它们不像鲸鱼,是一种完全在水中泡着就能呼吸的物种,因此就算一直活动在深海问题也不大,有时候会因为捕食游到较浅的地方,但由于数量较为稀少且海洋面积十分宽广,因此捕捞的难度就很大,即便具有声纳等探测设备,也难以探测捕捉到这样体型庞大身躯灵活的单个个体,2007年捕获第一只完整活体样本,2014年才侥幸捕到第二只带有卵子的酸浆鱿,捕获难度可见一斑,如果不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对人类来说就没有食用价值。人类的捕鱼业和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那些鱼类和牲畜都是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形成稳定供应链,因此才成为人类最常吃的食物。而且这样体型大的生物,对调节海洋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大量捕捞的话,也可能造成深海生态系统的紊乱。

不是捕捞的鱼获体型大就叫“经济”,是否经济要考虑整体支出和收入,这东西和时常需要浮出水面呼吸的鲸鱼可大不一样,捕猎鲸鱼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捕这玩意儿都不够油钱的。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王酸浆鱿鱼?能吃吗?

大王酸浆鱿能吃吗?为什么不见有人吃它呢?

大王酸浆鱿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从它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同类物种里的地位!我们平常在市面上所见到的鱿鱼其实是叫“中国枪乌贼”,可以说已经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大王酸浆鱿的身体构造来看,其实它和这些我们所吃的鱿鱼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大自然中,它还是抹香鲸最喜欢的食物,没道理抹香鲸能吃我们人类不能吃,这也排除了大王酸浆鱿有毒不能吃的原因!

“大王酸浆鱿的肉是酸的,它名字里已经自己说出来了”,这种言论更是让人坚信了大王酸浆鱿不能吃!

其实对于这种言论我只能呵呵了,大王酸浆鱿名字里的‘酸浆’二字,并不是说它的肉是酸的,代表的它是酸浆鱿科的动物,‘大王’二字则是代表了它在酸浆鱿科物种里的霸主地位。

酸浆鱿科名字由来是因为酸浆鱿科的动物体型长相都酷似一种名叫‘酸浆’的植物,所以这酸浆二字代表的是它们身体形态,而不是味道!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都看出来了,大王酸浆鱿其实是能吃的,我们不吃它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它有毒或者肉的味道不好!

那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实原因不外乎两种!

一是不容易捕捉,代价太高!

大王酸浆鱿生活在2000米下的深海,我们的普渔船根本条件捕捉这么深海水下的鱼类,捕捞深海鱼只能用远洋深海拖网或者勾掉捕捞,然后捕捞上船,及时速冻。就算是这种捕鱼方法,想要捕捉2000米下的大王酸浆鱿,那也是全凭天意。

另外,还有就是我们侥幸捕捉到了大王酸浆鱿,那价格也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像我们知道的大苏眉、小苏眉以及石斑鱼,看看它们的价格你就知道了,这些鱼我们普通人都消费不起,更不用说大王酸浆鱿了!

二是大王酸浆鱿数量太少!

至从我们从1981年在南极海岸发现一只4米长的大王酸浆鱿幼体之后,近40年来我们发现的大王酸浆鱿屈指可数!

2003年,还是在南极海域又发现一只6米多长,500千克的大王酸浆鱿幼体!

2007年,新西兰渔船捕捉到了第一只活着的大王酸浆鱿,长4.5米,重495千克,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捕捉到的第一只活体!

2013年在南极洲的罗斯海,捕捉到了一只重达250千克的大王酸浆鱿,体长堪比一辆小型公交车!

这就是这么多年来发现的大王酸浆鱿,并且我们人类所发现的大都为雌性,大王酸浆鱿的雄性基本上见不到,这也说明了这种物种的稀少,我们基本上见不到!

所以综上所诉,大王酸浆鱿是能吃的,但是由于以上原因,大王酸浆鱿不能被当做一种普通食材走上人们的餐桌,这也造成了人类不吃它的现象!

分享动物小知识,喜欢请评论点赞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