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孩子的?

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结果有两个极端:

1、孩子胆小懦弱,性格内向,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

2、性格暴躁,反复无常,无法沟通,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

如果我们不改变现状,这种教育带来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们教育孩子,目的不是让孩子怕我们,而是引导孩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出一个自信快乐的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爱,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没有语言暴力,有耐心好好说话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耐心好好说话的孩子,自信快乐的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我同学是一个心理医生,碰到过这样的病人。

一位年轻人去医院去看耳鼻喉科,检查自己最近总是耳鸣的原因,但是没有查出任何疾病。

主治医生建议他看看心理医生。然后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回顾自己的童年,泪流满面,他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闹离婚,有时候一个晚上都是吵闹声,他根本无法入睡,经常在被窝里偷偷的哭泣。

父母没有一次是协商的语气谈话的。他长大一些,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氛围,无论父母怎么吵闹,甚至有肢体冲突,他还是会平静地玩自己的。

到上学的时候,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和老师或者同学交流的时候,经常跑神。

到长大一些,发现自己经常耳鸣,很烦躁。

我同学告诉我,经常碰到类似的病人。基本上是在小时候,家庭的不和谐引起的。

我看到一个儿童教育频道,这样形容儿童。当他们被爸妈大声骂的时候,他们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关闭掉一部分的听力能力。

好像是忘记不愉快,过一会又找爸妈玩。

表面上是不记仇。实际的伤害隐藏在心里面。

这样就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导致在上学专注听课和学习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们都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教育不对,但是在当时也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有一次周末我在家里陪儿子,儿子6岁了,在小区里面玩耍,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起回家,刚刚进入家门,儿子兴奋的举起一个小汽车玩具,告诉小姨,送给小弟弟一个玩具。小弟弟是我妹妹的儿子,才2岁。

小姨说哪里来的啊。儿子高兴地说在小区捡的。

小姨说,不要捡地上的玩具,不卫生,不要给小弟弟。

我让儿子丢掉,他不丢,我就暴力夺走了,他大哭着说“好好的玩具为什么丢啊?

我大声训斥他“小弟弟不要,你长大了,不要乱捡地上的东西,之前已经告诉你。”

”他就是大哭,和我吵闹,我拿起拖鞋打他,还是哭泣。

中午吃完饭,他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门,看看我,我没有理他,关上门,不到5分钟,又小心翼翼的打开门。我让他进来睡午觉。

他的眼神看得出,很怕我打他,我脱掉他的裤子,看看他的屁股,没有留下痕迹,心里一丝安慰,后悔不应该打他。

等他睡着了,我听到他还在抽泣的声音,看看他,应该是做噩梦。

我好内疚啊,不应该打骂,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气消了,再教育他。

后来发现儿子说话的语气,喜欢训斥别人。

我告诉老婆,应该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家庭和谐,有耐心好好说话的父母,养出自信快乐的孩子。

很显然,家庭不和谐,或者对孩子大吼大叫,不仅仅会破坏我们现在的幸福感,而且还会伤害到下一代获得幸福的能力。

电视节目采访一位心理学,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夫妻双方有耐心地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风水。

我堂哥性格温柔,说话慢条斯理,和我堂嫂关系很好,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大吵大闹,他们家里购买什么东西,我堂哥都是征求堂嫂的意见,比如大到贵重的,购买房产,汽车。小到今天吃什么,家里买什么日用品等等,他都和嫂子沟通,协商一致之后,才会付诸行动。

邻居经常笑他“妻管严”,缺乏男子汉的气概,没有一点大丈夫的权威。他听到这样的话,只是笑眯眯的,然后回应:不能我一个人做决定,夫妻相互尊敬,家庭和谐第一。

过去许多年,他们夫妻一直和和睦睦,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嘲笑他的那些人,家庭出现许多矛盾,有的甚至离婚了。

我认识很多关系很好的父母,把孩子培养得很好。

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个邻居,王小明,今年16岁了,从小到大很优秀,标准地“别人家的好孩子”。他爸爸妈妈关系很好,相互尊敬,从小对他的教育,也是以沟通为主。

夫妻两个面对他同样有足够的耐心。从小跟他说话,都是使用“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

假如他在某个方面欠妥当,爸妈不会劈头盖脸地大吼大叫,都是温和地说:

“你好好地想一想啊,咱们之前怎么约定的来啊?”

或者“我不建议你这样做的理由,因为什么原因。”

然后会很认真地去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规矩,然后把自己的观点非常客观地呈现给他的孩子,最终会给孩子留下独立的思索以及权衡的空间。

自从这个男孩儿童时期,父母就以这样的方式跟他沟通。现如今,这个男孩成长得非常顺利,非常阳光上进,心理素质也很好,无论在学校内外参加什么比赛,没有因为“情绪不稳定”而掉过链子。

这隐藏的心理学逻辑就是: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关心和支持,并且没有必要担心被责骂,并且信任爸妈对自己公平合理。

潜意识里面促进大脑发育,不会让大脑以恐惧和干扰的信念占有。

这样才能给他全部的心事,放在学习上。

有时候,家庭教育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有耐心地好好沟通,真的太重要了。而不是大吼大叫的杀伤力,施压孩子导致心理很沉重。

正如《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所说的: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位好朋友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父母亲重男轻女,接连生了3个女儿,爸爸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但是第四个出生了,还是女儿,爸爸很气愤,因此不愿意看她一眼,也就懒得给她起名字,直接叫“老四”。

老四从懂事开始,心里很清楚爸爸不喜欢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为了讨好爸爸,看着爸爸的脸上做事,表现非常乖巧。

每一次爸爸干完活回家,她第一个拿这个,那个递给爸爸。就是为了让爸爸喜欢自己,但是这样也没有挽回爸爸的心。还是遭到爸爸的嫌弃和大声吼骂。

这个讲述人的好朋友就是老四的大姐姐,目前她们已经儿孙满堂了。但是无法忘记家庭带给她的严重创伤。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好好沟通,也许只要我们转个观念,放下心中的执着。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压低声调、放慢语速,心平气和。

大吼大叫,甚至打孩子,很容易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因此,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又为了孩子的命运,我们要求自己有耐心地好好沟通这件事,成为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当我们面对孩子不听话等各种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

1、每次当你情绪失控的时候或者口无遮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深呼吸。

2、如果依然无法控制,那么就暂时离开一下,等自己的情绪完全调整好了,再去面对孩子和爱人。

3、尽可能地就事论事,不要轻易乱贴标签和翻旧帐;

4、说话的时候尽量放低一些声音,不要扯着大大的嗓门;

5、心平气和,放慢语速的沟通。

6、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就避免和家人争辩。

除了对孩子打骂,怎么和孩子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呢?

多鼓励自己的孩子。

一个女同事讲她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因为长得胖乎乎,有人笑我拥有一双大粗腿,甚至还建议我不要穿裙子。

这件事成为我心中的一生的影响,到目前已经减肥成功,身材很好了,但是我还是一直穿宽大的裤子遮住我的腿。

事实上,这件事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异常了,但它潜意识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我们应该明白,小孩子的心细腻敏感,加上对大人的信任,这些看似小的不能再小的不喜欢,严重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也会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如果小孩子遇见这种事情,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不被喜欢的阴影就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我儿子的幼儿园同学,也是我小区的邻居:在体育课上,老师怎么教,跳绳就是不协调。结果体育老师告诉他:你协调性不好。

也就是简单的这句话,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一直闷闷不乐,不愿意上体育课,对跳绳更没有信心了,也拒绝练习了,告诉爸妈老师不喜欢他。

面对这样的事情,有的父母可能会很生气,抱怨老师说话没有水平,感觉老师不照顾小孩子的情绪,甚至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讨厌老师。

估计也有的父母对孩子很失望,严厉教育孩子,说着孩子不如别人等等一些伤人的话语,严格强制要求流泪的孩子去练习跳绳,一直到让老师满意为止。

但是我的邻居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她没有批评孩子跳绳,也没有去抱怨老师说的话。

她引导孩子一起回忆之前一些协调好的故事。

“宝贝,记得你三岁多的时候,你在屋里里面,我出门丢垃圾,大风把门关上了,而我被锁在屋外,就是你从卧室的窗户翻进去,从梳妆台上顺利的跳了下去,然后打开房门让我进去的啊。

还有,你在4岁半的时候,你要求把自行车的辅助轮去掉,2个小时就学会了,其他小朋友学习几天才会。

通过这些回忆,小朋友们对自己的协调性有了新的认识。

孩子已经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关注,也知道到自己有那么多协调性很好的方面,然后主动练习跳绳,证明自己的协调性很好,而不在纠结老师是不是喜欢自己,到了学校,把自己协调好的方面分享给老师。

《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每一个人都喜欢被人鼓励,使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轻松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而当我们的孩子,在外被人嘲笑的时候,或者因为追梦而受挫时,而我们一定要做的,就要竭尽全力,做一个鼓励者和捧场者,给他加油。

当然,这样的捧场,并不仅仅意味着“吹彩虹屁”,而是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让孩子的情绪软着陆 。

当孩子面对不被喜欢的人时,孩子肯定是难受。我们只能选择“疏通”,而不能“堵住”。

使用同理心的方式,发生了这样的事啊,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明白这种感受,因为我也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家长可以讲故事,告诉孩子道理,跟孩子产生共鸣。

2,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要等孩子情绪平稳后,引导孩子认识不友好的现实意义。

如果这些不友好是无中生有的,那就告诉他不能以同样的方式伤害别人,要明白换位思考。

假如是客观事实,那就应该引导孩子思考,使用什么方法,来完善自己。

3、教育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

这个方法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和孩子沟通,比如我们在某个方面落后于人,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要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4,要督促孩子全面发展自己。

我们都知道,在成年人世界里,是靠实力说话的。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也是如此。

假如孩子确实技不如人,确实在实力没有提升的前提下,做多少心理辅导,也是治标不治本。

而且,外边的恶意和嘲讽,我们只能替他挡一时,却也挡不了一辈子啊。

因此,好好地培养他,等他强大了,嘲笑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还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太介意别人的评价,要注重自己的感受。

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吧,结合适当的场所,这样教育孩子,就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轻松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看到一个电视家庭教育的节目,主持人放一个我们很熟悉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周星驰主演的零 零发,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心里非常窝火,回家就向老婆大呼小叫。

老婆说:“我也没有得罪你啊,你为什么拿我当出气筒啊?”零 零发回答:“因为我跟你很熟啊!”

这句真心话,直接戳心窝了。相信许多人都会掉进这个误区里面。

总是在自己最爱的,也最爱自己的人面前,言语粗暴,肆无忌惮,最终让人伤透了心。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人和家人,所以才更要有耐心地好好沟通,且行且珍惜!

以下是现场观众的真心留言,分享给大家:

1、那么及时 来提醒我好好说话了,感谢。为了宝宝也要收收我的脾气了。

2、看到这样的节目,父母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已经把这个节目分享孩子爸爸了,希望他也可以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3、父母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远比我们所以为的还要大,相信爸爸看了之后也会有所思考。

4、你为什么总冲我发火啊?“因为我跟你熟啊”悲哀而又现实。

5、我从小,我爸就在我跟前说,你是多余的,说到我上大学。

如今他还对我说:我以为你不懂爱别人,没想到你还会爱自己的孩子,他不给女儿爱,还幻想索取爱,还嫉妒我爱孩子,难不成我再让我的孩子也感受不到爱吗?

其实我真的不会爱孩子,我一直在看书,

6、其实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脾气有所欠缺,就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我们可以先给自己制定个时间段,慢慢地去控制情绪。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好好说话我们都可以的

7、“因为孩子,让自己重生” ,真的很棒。有时候感觉孩子就是来改造我们的,帮我们弥补上一辈养育过程中的遗憾。

8、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9、儿子注意力集中,今天才知道原因 。

写到最后。

1、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不要轻易使用打骂孩子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2、对孩子多沟通,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

3、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乱发脾气。

4、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比较大,因此家庭和谐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的。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你怎么看啊?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

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孩子的?

我家孩子只要拿书和作业本,便立即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嘴里还会不停的念叨,说厌学却又很期望去学校,但就是对静下心来看书和写作业毫无耐心。

今天一整天喊他写作业,一直就不肯动笔,到了晚上我实在忍不住对他吼了一顿,这次心不甘情不愿地写了一会儿,还不让我检查。做作业对于不自律的孩子来说,真的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线[捂脸]

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孩子的?

在孩子小时候犯错时,我曾经控制不住地吼孩子。等到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做错了。在带孩过程中常常反思,并且学习育儿知识,所以越来越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孩子的?

有,我就是,真的,每次都想着不要生气不要生气,可就是控制不住,这是自已的问题,之后尽量每次都先忍着,忍不了,也先跟他说,我很生气,然后先离开会。哎,怕自已被气死。

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孩子的?

有有

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孩子的?

有的,甚至动手打过。

但对孩子伤害很大,给孩子留下深刻记忆,会记一辈子。同时,也影响自己的身体。

建议要吼之前,想想宇航员看地球,你在哪?渺小的完全忽略不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