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一、缓刑不是刑罚
首先,必须要明确,缓刑并不是刑罚。
二、缓刑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法
其次,要明确的是,缓刑,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法。
三、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的,当然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需要注意的,不仅有期徒刑、死刑可以宣告缓期执行,拘役也是可以宣告缓期执行的。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若是《刑法》规定来看,缓刑并不是独立的刑罚种类。我们《刑法》规定的主刑的种类有管制、 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可以看到,这里并没有缓刑这种刑罚。缓刑不是独立的刑罚种类。我们看到法院刑事判决书中都是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种。所以缓刑实质属于有期徒刑。同样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死缓也不是独立的刑罚,死缓属于死刑。
虽然缓刑属于有期徒刑,但刑罚执行起来可是天差地别。按《刑法》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讲白了,缓刑就是不用去监狱服刑。只要你循规蹈矩,没有违法犯罪行为,那缓刑期满这个事情也就这样过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家也都认为缓刑是一种较轻的刑罚,甚至比起拘役都要来的轻(虽然拘役只有六个月以下)。并且从我们实践来看,能够判处缓刑基本也都是相对较轻的刑罚。所以我们自然不能够将缓刑同有期徒刑同等视之。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处分问题,其实中央有更具体及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处罚及适用中,也基本都将缓刑同有期徒刑区分开,处以较轻的惩罚。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因为涉及被剥夺人身自由,也无法继续在单位工作,这种必然是要予以开除处分。而缓刑是没有剥夺人身自由,是可以正常上班工作,所以未必会被开除。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谢谢邀请!您问得不明确。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刑是就是刑罚的暂缓执行,缓刑考验期满如果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缓刑不是刑罚的种类,是刑罚的执行方式,是监外执行实行社区矫正。您问的是否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要看判决书书内容具体判的是什么刑罚。犯轻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都有可能适用缓刑,判处拘役的适用缓刑的更多,但是拘役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不属于有期徒刑但是也不一定就不会被开除公职,如果是行政机关,只要判处刑罚就会开除公职。事业单位看单位的性质和制度,如果不是特别严格,也有可能保住公职吧,根据单位的具体规定和实践操作而定。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根据《刑法》对刑罚种类的规定,缓刑不属于刑罚的种类,有期徒刑以下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以上是无期徒刑,死刑。有期徒刑以上应包括有期徒刑。缓刑只是轻判有期徒刑中的一个执行方式,如判一缓二,判三缓四等。由此可见,缓刑的人实际上是受到了有期徒刑的刑罚,只是没进监狱服刑,而是在社区作为矫正对象。如果在缓刑期间接受社区矫正规定,安份守法,缓刑期间可以不进监狱了。如果缓刑期间又违法犯罪了,就要解除缓刑,进入监狱。所以,缓刑的事业单位人员按相关处分规定要被开除。而缓刑的企业人员,按劳动法等相关规定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不是应当解除劳动合同,规定比事业单位的宽,有的企业对缓刑员工没有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仍在企业工作。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也就是说: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只有以上五种,不存在这五种主刑之外的其他主刑,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法律前提。其次,刑法对五种主刑分别分节编排,节内分条又逐条规定了明确的适用条件。例如,对有期徒刑分三条按期限、执行、刑期的计算与折抵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规定: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与主刑的规定相似,三种附加刑也按分节做了详细规定。
第二、在《刑法》的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的第五节缓刑中,第七十五条明确地规定,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种法定情形的,才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也就是说:1、判处了拘役的所有犯罪分子,在同时符合四种法定情形时,都可以宣告缓刑。2、对于判处了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来说,只有判处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有可能适用缓刑,这是适用缓刑必备的前提条件。这就意味着:判处了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宣告缓刑。3、在符合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又必须同时符合四种法定情形,才可以宣告缓刑。概括而言就是,即使是判处了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又必须同时符合或满足了四种法定情形的,才可以宣告缓刑。
毫无疑问:宣告缓刑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宣告缓刑本身并不是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一,而只是适用于判处了主刑中规定的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时的具体运用方式或者执行方式而已。
第三、宣告缓刑,就其实质来说,只是不收监执行原判刑罚。但必须遵守刑法的规定,如果发现违反规定的情况,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即收监执行。
第四、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综上所述,现实生活中的缓刑,只有两种情形:1、被判处了主刑中的拘役,并宣告了缓刑。2、被判处了主刑中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在刑事司法领域,要把刑法规定的主刑,和刑罚的具体运用或执行方式严格地区分开来。毫无疑问,题主提出的问题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是完全错误的,这里的关键是:要看主刑是什么。A、从判处的主刑的轻重角度说,判处了拘役,明显地轻于有期徒刑,但在符合条件时可以适用宣告缓刑。更明确地说:判处了拘役,并宣告了缓刑,当然不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B、判处了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符合条件时也可以适用宣告缓刑。也就是说:判处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了缓刑,当然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因此,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判处了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宣告了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C、宣告缓刑,只是在判处了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符合法定情形时的执行方式而已,并不是主刑中的具体刑罚之一。
很明显,题主混淆了主刑和主刑的特定执行方式,这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缓刑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把缓刑当成了一种和有期徒刑并列的刑罚方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缓刑只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而非刑罚本身。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确有悔改表现且判处缓刑没有社会危险的犯罪分子,暂时先不执行宣告刑,而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在社区矫正期限内没有违反法定的条件,所宣告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否则,仍然要执行所宣告刑罚。
缓刑制度的执行方式有助于促使罪犯改恶从善,改过自新。由于缓刑并不实际关押罪犯,因此有利于罪犯的再社会化,使其在社会上生活、工作不至于出现出狱后很难适应社会的状况。因此,缓刑制度也被很多国家规定在现代刑法中并得以广泛推广。
回到缓刑属于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问题。因为缓刑并不属于刑罚的一种,所以更不可能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适应缓刑。因此,既有可能判处拘役宣告缓刑,也有可能判处一年到三年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具体属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看宣告刑即可。比如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或者一年,不论适用不适用缓刑,都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是榨汁小二郎,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我会尽力解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