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视同缴费年限,与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承认的连续工龄有紧密的关系。
一、视同缴费年限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文件规定,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按照上述政策规定,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社保)制度改革以前的连续工龄,既为视同缴费年限。
以实行社保制度改革时间为分界线:
(一)社保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有视同缴费年限。
(二)实行社保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的,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二、视同缴费年限的重要作用
视同缴费年限,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作为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一项重要参数。
所以,实行社保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其拥有的视同缴费年限,虽然是并未发生实际缴费,但是在计发养老金时,与实际缴费年限的作用相同,见下面养老金计发公式。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x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195、55岁退休170、60岁退休139])
三、社保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有视同缴费年限
实行社保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以参加社保时间为分界线:
(一)参加社保以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并未发生实际缴费。
视同缴费年限=参加社保以前的工龄。
(二)参加社保以后的工龄,称为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连续工龄。
四、实行社保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实行社保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的,在参加工作时,必须同时参保,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
实行社保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的,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与工龄一致,实际缴费年限=工龄。
五、不同情形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
介绍一下可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的不同情形。
(一)企业单位
1、企业单位的固定职工
实行社保制度改革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都可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2、机关事业单位调企的工作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调入企业单位工作后,应参加企业职工社保,其原有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可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社保制度改革前的工作年限,可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三)复员退伍的军人、下乡知识青年
复退军人、城镇下乡知青安置工作,且参加社保的,其在军队服役的军龄、下乡期间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可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当地没有实行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年限。等同于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根据职工档案里的最早职工登记表确定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包括上山下乡、入伍时间等。
根据职工档案里的各个年份的调资表,确认工作的连续性。
根据当地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实际缴纳养老保险前,为终止时间。
职工档案审核符合视同缴费年限的条件,进行认定视同缴费年限。
由当地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实际缴纳养老保险前的截止时间减去某人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即为“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视同缴费年限与退休养老金有什么关系?视同缴费年限怎么来的?
视同缴费年限不是算出来的,而是有视同缴费的人的实际工作年限。
什么是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各地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国有、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符法律条件的连续工作年限。这里讲的视同缴费年限要注意四点:一必须是在养老保险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年限:二必须是正式职工,其他各类工人 如临时工、日工、亦工亦农、季节工等工作年限不能作为视同缴纳年限。但有的临时工,亦工亦农转入正式工,之前的工作年限经劳动部门批准作为正式工龄的除外。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的工作年限,所谓符合法律条件,就是经有关部门(工人经劳动部门批准招收,干部机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招收录用,有完整的人事档案);四是连续工作年限,而不是断续的累计的工作年限,就是养老保险改革前最后的连续工作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的来历为什么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中要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龄,视同缴费年限怎么来的,是不是只要参加工作,或入职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的工作年限就能算作视同缴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有何用呢?
视同缴费年限与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关联。在建立职工养老保险社保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企业退休养老制度,职工个人不用缴纳养老保险,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而现行的退休养老金待遇计算的方式和基本养老金的组,是由社会平均工资,社会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综合计算。如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人”退休时既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又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他们的退休待遇就很低,这对这部分中人是不公平的。这样顶层就为“中人”特别设计了一个视同缴费年限。计算退休待遇时,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自1——1.4之间,以弥补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不足。视同缴费年限的所需的资金由政府承担。这就是“中人”视同缴费年限的前世今生。
视同缴费年限与“中人”退休待遇高低关系密切。如有的人退休时只二三年或几年的缴费年限,其大部份养老金靠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获取。因此,对“中人”来说,视同缴费年限他们退休养老金计算最主要的的依据,是获取养老金的主要年限。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算出来的”,而是这些老职工国家承认的合法工龄,是国家为他们取得合法合理的退休待遇设置的。他们参加工作在先,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在后,退休时,他们理应取得合理的退休养老金待遇。
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视同缴费年限,从本意上指的是我国实施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以前,职工没有缴费但是可以计算退休养老金待遇的年限。
连续工龄认定,一般指的是原国有企业固定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连续工龄、上山下乡的知青务农时间、需要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的军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连续工龄。
我国是从1991年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2014年10月全面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大家都可以不缴费而直接享受退休金待遇。比如说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可以领取75%的本人基本工资的退休费。
连续工龄主要指的是按照国家规定,依据职工档案认定的没有中断的工作时间。如果是因为被开除、个人辞职或者被判刑等原因,相应的工龄应当从重新就业开始计算。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理解,现在通过征信报告或者社保记录就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在当时,职工档案是考察一名职工的最主要的材料,职工档案不能与个人见面,主要是有单位和组织客观形成的。
举个例子,如果说当地是1992年10月实施的养老保险缴费。1992年9月及以前已经国有企业工作的国有企业职工,他们凭借职工档案认定的1992年9月及以前的连续工龄就是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一经认定终身有效。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如果因为违法乱纪的原因被判刑的话,会导致连续工龄清零的。这种情况,以前得到的视同缴费年限会全部清零。
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谢谢邀请!大家都知道90年代之前,单位是没有缴纳社保费的。
现在退休要根据你的社保缴费来计算养老金,于是把你之前工作年限当成缴费了,还不错,缴费指数按100%计算
也把兵龄,下乡年限当成视同缴费,提高退休待遇,对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补偿。
知道了吗?
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视同缴费年限,从本意上指的是我国实施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以前,职工没有缴费但是可以计算退休养老金待遇的年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