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985大学毕业生,比二本大学毕业生,只可能是文化课学习成绩好一些而已,但可能是领导能力不及二本大学毕业生,还有可能是机遇没有垂青985大学毕业生!

文化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大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社会大学,融入社会大学,在社会大学成长,也是一门学问,很高级的学问!

领导也是一门科学,领导不仅要求学历,要求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带领班子的能力尤其重要,团结、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既使小领导没有班子,也要团结团队,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工作业绩显著,才能胜任领导职务。

学者、专家都是知识渊博的,但未必能胜任领导职务;举个例子,大学里人才济济,大学里教授可谓如“过江之鲫”,同样的大学教授,要选具有组织协调能力,不仅理论上懂管理,而且必须会管理、善于管理的教授担任领导人。

985大学毕业生,未必具有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二本大学毕业生,也不是没有领导素质和能力的!

另外,才能+机遇,机遇也很主要,尤其在才能相同时,机遇就是决定因素;诸葛亮才能绝伦,没有刘备识才用人的机遇,可能终身屈居隆中,何能成为“千古大名垂宇宙”的贤相,机遇重要性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吧。

我在华为的直接上级跟我同龄,我入职时,他已经在华为公司待了超过7年。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说,其实当年他刚来时,是所有新人中最不被看好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学历最低:大专毕业。本来以这个学历,他根本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但当年他硬生生大冬天抱着简历守在面试官待的酒店门口,头发上都结了冰碴。

这份劲头,让面试官觉得他很有狼性,符合华为的企业文化,破例给了他面试机会,才得以进入。入职之后,他深知自己起点不如别人,唯有加倍死磕才能脱颖而出,所以但凡有新任务,或者别人不肯做的累活,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在实习转正考核时,他获得了主管强力推荐,以第一的考核成绩转正成功。再之后,他逐渐甩开同批入职的其他人,第一个当上主管,之后,又当了最年轻的服务部代表,每年的绩效考评都是B+以上。

他说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的学历的确是我的短板,却也成了我奋力往前,最大的动力。”

回到题主的问题,同年进厂,五年后二本毕业的比985的先当领导,这样的事很正常,在现实职场中,事实上也非常常见。

1.大学最大的作用,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

咱们一起回顾一下,大学都学的什么?

这个说法,还是建立在基本上好好学习,不轻易翘课的基础上。

我大学时,从未挂过科,每年都拿奖学金,我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还是学得蛮扎实的,但它最大的作用,也仅仅是让我通过面试而已。

距离能上手工作,必须承认,差得还太远。

有没有上完学就能立马无缝衔接开始工作的?有!新东方厨师和蓝翔技校。

越好的学校,越注重氛围营造,越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因为培养好这个,才是一通百通的底层逻辑。

所以为什么大公司都爱招或者只招985、211?真不见得是这些学生当前能力有多强,而是从概率看,他们的潜力确实强,而大公司又正好不差钱,有耐心有时间慢慢培养,将他们最终培养成才。但如果这些人自己懈怠,对不起,公司不是学校,可不会给你重修的机会。

普通院校其实从来不乏能力强的学生,只是可惜他们的机会比高等院校天然差很多。而反过来说,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相比那些被一时的优越感蒙蔽双眼的天之骄子们,他们的上进驱动力自然会强得多,也更容易出成绩。

2.老板只为结果买单

一个清华毕业,一个二本毕业,前者若只懂口若悬河,事事不落地,后者则踏踏实实,每次做事都能交付让老板满意的结果,你是老板的话,给谁升职加薪?答案显而易见。

学历真的不过只是敲门砖,它顶多代表你的过去。一旦进去后,大家将重新站在几乎同一起跑线,接受同样的检验标准,这也是职场最公平的地方。

大学期间,我们尚可通过期末突击几天,就有可能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在职场,没门。

谁更努力,谁更会思考,谁更能为公司创造效益,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些事,老板门儿清。

老板只会为你现在能输出的结果买单,而绝不会为你的过去买单,哪怕它是辉煌的。

3.没上过985的人,怎样才能获得和他们一样的机会?

我前面说了这么多,并没有瞧不起985的意思。事实上,他们的机会确实大得多,而他们中的多数人,也确实很优秀。

只要保持旺盛的前进动力,他们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我们想讨论的是,对于没那么多机会的二本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机会和生活,应该怎么做?

在我看来,只有两点。

第一,扩展眼界。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想努力,是你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是跟你同样层次,多半你也就和他们一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有时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触不同层次的人,你才会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新鲜而精彩的活法,这样,才能确定自己改变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唯有加倍死磕。

就像我华为的直接上级,基础不如人怎么办?

那可不就是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别人娱乐休息时,你心里也有点数,别跟着瞎混,继续给自己加码呗。

事实上,华为不就是个死磕典范么?30年时间,击败了所有的电信巨头,其中不乏众多百年老店。

靠的什么?

偏激者看到的是政策,是不人性的制度,而同样进过华为的我,看到的是无数个夜晚,当友商都已酣然入梦,华为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真的在彻夜死磕,这才拼下的一个个客户。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题主问了一个好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不同的学历毕业下,为什么相对偏低学历的人会发展得更好。

首先申明一下,当领导其实不一定能证明就是发展的会好,因为现实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人才一心只想做个技术专家,而不愿意当个管理者。

假定两者都想当领导的情况下,985的学生没有竞争过二本院校,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呢?子佳从三个不同的时间阶段两者的能力差异可能性,来做个分析。

高中阶段:两人的基础智商和能力差异不大,考入不同层次的大学更多是个人努力程度、教育体制和运气的影响

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用比纳量表来测试一个地区全部人员的智力情况,那么不同智力人员的数量分布呈现出完美的正态分布:两头少,中间多。

中等智力(100±16)的人群,大概占到总人数的68%,而如果再包含中等智力偏上及偏下的人员(100±32),大概能占到95%的比例

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的智商真的相差并不大。

因此,在高中阶段考上不同层次的大学,更多的在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里面可能有个人对高考的重视和努力程度,也可能是运气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目前实行的高考教育体制的影响。

受不同省市的考生数量、录取率的差异,都会导致即使真的是同一能力水平的学生,也会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

比方说:山东、浙江的考生想要考上清华/北大,相应的分数要求要远远高于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

大学阶段:二者获得成长的情况,完全取决于能否利用好不同院校的差异性资源

985学校和二本院校最大的差别,不在于个体差别,而在于外部的资源和环境差异,能否运用这些差异拉开差距,完全看个人的用心与努力程度。

985和二本最大的差别在于以下两点:

  • 985学校教师资源丰富,相对来讲名师更多,老师的教学方法、课程系统性可能会更好一些,可以节省学生的个人摸索成本,如果再有一些外部大咖资源的分享、讲座、沙龙活动等,更容易加速学生的成长。

  • 985院校的学生成绩更加优秀,基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更容易倒逼一个人不得不加快成长,跟上同学的步伐。

但是这两点差异都是外部因素,身在985院校的学生能否成长更快,取决于其如何利用好这些外部资源。

如果这些外部资源都视而不见,一个985院校的毕业生也不一定比二本学校多出什么巨大优势。

工作阶段:毕业参与工作后,学历仅仅是一块敲门砖,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会受到综合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使考虑两个人工作之后,同样努力,能否当上领导,还可能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 为人处事:也就是职场上常说的“情商“差异

  • 能力素质:比如责任心、担当力、沟通能力等
  • 个性特征:比如是否能面对冲突,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类工作管理冲突
  • 机会匹配:是否存在相应的发展机会,以及机会来临时的决断力
  • 背景关系:双方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后台背景是否存在差异
  • ……

以上这几点只是简单的罗列,对于职场,提拔一个管理者,靠考虑的因素会比这更加的复杂,学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考虑因素。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智商差距并不大的,后天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努力的方向、努力程度、努力的方法、才是拉开各自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

五年时间,仅仅是漫长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小段路,更何况这个也只是个例因素,并不能因此就得出什么武断的判断。

作为职场人,持续不断的追求未来的个人成长,不纠结于过往取得的成绩或些许遗憾,才是重点。

我是子佳看职场 ,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谢谢邀请!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只能说:能力比学历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我一个发小,从小就是一个孩子王,感染力和领导力比较强,我们这一帮小孩要做什么大事时都以他为首,由他进行事务决策。

但这个发小就是学习成绩很差,就是经常考不及格那种,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在村里长辈的带领下到重庆打工,后来由于各自原因很少联系,当我2004年大学毕业时,他已经在重庆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专做商场柜台的装修业务。

2008年,当我还在成都这个城市为落脚生根而努力工作的时候,这个发小已经把业务从重庆做到了成都,并且在重庆主城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2015年,当我自主创业,为寻找客户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个发小已经在叫我帮他关注成都车展奔驰的E300D这款车型,而他本人则已经在重庆市效购买了一套大别墅,养了2个娃。

现在,我们之间的物质差距似乎还在拉大,我觉得可能这一生我都从物质收入上超不过人家了,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他有多牛B,各有各的优势和生活乐趣,知足常乐!

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我应该就是你说的和二本毕业生差不多的情况,2007年大学毕业进了本地企业,集团很大,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两万多人,和我一块进来的40个大学生,其中我和另外一个是大专,那38个有几个985,一开始进厂的时候自己很自卑,因为企业是化工企业,自己专业不对路,其余人大部分是化工专业,所以自己经常自学化学知识,两个月后定岗考试,考的还不错,但是985的三个人都被定成了班长,因为化工厂是集团新成立的,所以基层干部全部空缺,我定成了副班长,又过了三个月,主任发现那三个班长理论知识不错,但是眼高手低,具体的活要吗不愿干,要吗干不了,最后车间选工段长,三个人都淘汰了,我被选上了,没别的就是踏实工作、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后来三个985都辞职了,现在想起来其实不管学历有多高,都要脚踏实地。

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的先当领导,如何看待?

“职入龙门”观点:学历并不是被提拔的唯一标准!老板永远只会提拔能解决“人、财、资源”的高手。在洞察老板“心机”上,被“鄙视”学历的同事更胜一筹!就凭这一点能力,就注定拉开两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距离!

接下来,“职入龙门”就来分析这位“聪明”的二本毕业朋友,是如何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本来有很大优势的985毕业同事“赶超”的呢?

一、专注了解老板用人“心机”: 在老板眼里没有985或者二本毕业的概念,只有“有价值”或者“没有价值”两种区别!

可能我们自认为从985学校毕业,非常值得骄傲!但,在老板看来,他每年都能招来“一大把”985毕业的学生。所以,严格来说,我们没什么可值骄傲、甚至理所当然的!

比如:提拔领导,老板就应该优先提拔我,因为我是985毕业的“天之骄子”!这种想当然的想法是很大的误区!

在老板看来,不管你是高等学府还是一般学校毕业、甚至没学历……对于他来说,你只是公司人才战略上的一枚“棋子”。

当他需要在竞争对手面前树立“行业龙头老大”时,他会招985毕业的学生“彰显”人才综合实力和素质水准;当他想要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时,他还会招聘985毕业的学生,来体现自己“社会责任感”……

在老板看来,985毕业和二本毕业和唯一的区别在于:被放在哪个位置上发挥特定的价值而已。所以,不管什么“出身”都没什么好自负的!

二、在职场要做“有价值”的人才,就要在同质化严重的同事中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竞争对手还自以为是的时候,悄悄拉开两人的距离!

1、扬长避短。坚决不与同事比学历。

很多985毕业的朋友,工作多年都很难被提拔,原因就在于他们很容易“孤芳自赏”自己曾经的学历优势。“想当然”的认为:公司当初因学历录用自己,未来升职也会用学历来考量。

而,聪明又学历“差”的人在公司“强敌环伺”的生存压力下,坚决不会选择与985毕业的同事“拼”学历!

与其花费5年时间去恶补“出身”短板,不如在高学历人群不擅长的领域“强攻”5年!胜算会更大!

【分析竞争对手“短板”】他们发现很多高学历人群在工作中只能专注在学术、技术领域。因为这可以发挥他们“学霸”的光环优势。但,对于需要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等解决“人”的问题的工作岗位,他们则显示出较大的“短板”。

【了解公司游戏规则】公司本就是不同性格和层次的人组成的“工作社交”平台。社交能力差的人都只适合做技术或边缘岗位,而社交能力强的人才能胜任与人“打交道”的关键岗位---管理岗位。

我们不能只看到领导的“光环”,他能受到公司重用和嘉奖的前提就是:帮助公司解决“人”的问题。如果985毕业的同事只能解决技术问题,而解决不了“人”的问题,那么在老板看来,你肯定不是成为领导的首选。

2 专注在解决老板/公司关键痛点问题,更容易脱颖而出。

严格来说,员工服务的客户就是公司/老板!只有满足公司发展的关键需求,我们在公司才有被提拔的可能!

老板需要的合格员工就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985毕业的同事擅长解决技术的问题,那么二本同事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走解决“人”的问题,这条路。否则,他在公司永无出头之日。

这就是职业定位不同。

一般情况下,解决“人”的问题,很容易被自持才高的人“鄙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技术在手,根本不削与人沟通交流,这些人都会上杆子和自己沟通。这就属于典型的目光短浅。

当公司只有你是985毕业或技术大牛时,同事可能会“围着”你转。但,当公司又招一批新鲜的、和你学历技术一样的人来时,你就会被“抛之脑后”。

而从长远来看,专注解决“人”的问题的人是最容易被老板提拔成领导(甚至左膀右臂)的人。因为他们不仅了解同事心理,更精通研究老板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历高的人“孤芳自赏”,不愿意了解周围人和老板时,二本的同事已经将老板心思掌握透彻了。

他们知道老板不管招来多少技术大牛、985才子,都会头疼如何解决员工与公司之间“利益”矛盾的问题!于是,他只需要在这个核心问题点上打磨价值,为老板解决难题,就是老板最有价值的人才!于是,985的学历完全没有胜出的可能!

3 以目标为导向,修炼强大心理素质。不在乎一时得失,也是他胜出的原因。

这位“二本同事”能够胜出,也说明他的心理素质非常强大。一般人在985同事的“围堵”的公司,都会选择放弃晋升的希望,甚至自暴自弃。但,他却看得更为长远。他能够冷静、客观分析竞争对手和自己的优劣势,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工作中,“学历高”的同事喜欢听别人夸奖自己的能力,但,不喜欢听建议。在他们看来就是在质疑自己的能力,很不开心。这样会让其他同事、领导产生很难相处、自负的感觉;

但是,“草根学历”的同事,会表现出特有的韧性,不仅虚心接受同事、领导的批评指正,还主动与同事、领导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不是盲目的“烂好人”,而是投其所好的开展工作)。

即使,刚开始社交能力很稚嫩,受到嘲笑和讥讽,他们也不气馁。因为这是他们能够胜出的唯一出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是“熟能生巧”,对人性和游戏规则越了解,就越能如鱼得水。

4 、永远保持技能更新(社交能力),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才能保持旺盛精力,跟得上公司发展的脚步。

这位二本同事也一定是一位居安思危的人,他会把压力看做“前进的动力”!他深知未来职场竞争力核心价值就在“社交能力”上。于是他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在这项能力上保持旺盛生命力。除非他自己放弃前进的脚步,否则,以他的职业企图心来看,他会始终跟随公司发展的脚步的!

大家如何看待“同年进厂两个同事,一个985毕业,一个二本毕业,五年后,二本毕业先当领导,为什么?”的职场困惑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

关注“职入龙门”头条号,学会读懂老板、领导、同事的小心机!帮助职场朋友们快人一步“跃龙门”。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