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医院工作30年的主治医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
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应该说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虽然在现在并不是常见的,但也是存在的!
主治医师,毕竟已经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了,还有医院工作到退休,超过30年的工作年限,仍然是医师职称,也就是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咧!
给你说一个让你认为不可思议的。
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县级医院,工作超过30年的医师,而且是医师职称直至60岁退休,当然是男性的啦。
这个在医院工作30年的医师,还是工作在县级医院,而且是东部沿海省份的县城,并不是设置在乡镇的县级医院,更不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或者厂矿卫生所、农林牧渔场卫生所、乡村卫生所之类最基层的卫生机构。
这是客观现实存在的,本人认识也很熟悉的一个医师,以医师工作至60岁退休,仍然是医师职称。
类似的还认识几个,原因是部队复员兵、赤脚医生等出身,文化程度低,医师职称既到达顶峰,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以后不会发生这种现象了,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也不必不可思议!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各省市医生这个行业晋升职称的要求很不一样,我只说说我知道的上海地区某些医院的情况。
案例一:大学老同学,著名三甲医院高年资主治医生,私下吐槽说按部就班工作是没问题的,但是升主任医师大概无望了医生是经验性工作,主治医生就是一般门诊,病房的话具体管管病人,上面有负责的主任医生,所以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主治,同学在科室里面还是很受欢迎的。那么为啥就是升不上主任医师呢?就是因为医院太强了,牛人太多,人家都有国自然、SCI论文,你没有那你就上不了。楼上有人说送礼,她这种情况送礼都没用,因为医院给出的评选副高的准入条件她都够不着,根本连送礼的机会都没有。换句话讲,如果她愿意换个差点儿的医院,那么晋升机会就有了。但是,谁会愿意放弃顶级三甲医院的工作环境呢。即便没有职称,资源、人脉这些隐形的福利也足够吸引人啊。
案例二:高中老同学,三流医学院毕业,目前已经是普通二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既然都是我的同学,那么俩人的资历就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毕业院校不同,所以去了不同级别的医院。我高中老同学就是上述大学老同学的反例,之所以能顺利上副高就是因为医院级别不高,她有个局级课题、有两篇三流SCI论文在这个级别的医院里面就是凤毛麟角了,根本没人跟她竞争。
案例三:某合作著名三甲医院麻醉科,一堆高年资主治麻醉师麻醉师现在逐渐规范起来了,有专门的麻醉专业培养人才。以前很多都是护士转行做的,高年资之后碰上职称评定的门槛越来越高,她们技术都很熟练、但是让人家写基金、发SCI论文那实在是没精力搞了【大家应该都知道著名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工作量有多可怕】,所以就只好成为高年资主治麻醉师了。
以上是我的小小观察发现,仅代表上海地区某些医院的现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作为一名“老主治”,韩一声对这个问题是最有发言权的。
第一,我认为主治医师这个职称不丢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主治医师仅仅在临床医学职称等级中属于医疗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还远远比不上“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水平。但是,其实主治医师才是大多数公立医院中医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职称类别。这种职称类别的医生对于本学科临床医疗问题都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相关临床技能也掌握的比较熟练,同时,也往往是医院临床工作的中流砥柱,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一些副主任医师或者主任医师的水平更高。
第二,国内特有的职称等级决定了必然有很多人会止步于“主治医师”职称等级。对于这个问题,我曾专门请教了美国华人医师协会的夏云教授,他说在美国临床型医生的职称等级主要就是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了主治医师这个等级就已经到头了;美国是没有“主任医师”这个临床医学职称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这两种“奇葩”的职称都是“中国制造”的职称等级。在国外,如果一名医生在学术方面有特殊的造诣,并对某些临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一定的成果,可以向院方申请学术职称——助理教授或者教授。换句话说,国外是医疗和科研“两条线”、“双轨制”:医疗方面,主治医师就是顶级的,学术方面,教授是顶级的,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因此,作为国内更高级的职称,副主任和主任医师显然是要求更高的,当然就有很多医生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自然就止步于主治医师。
第三,国内畸形的职称评价体系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停留在主治医师等级。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对于主治医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副主任或主任医师这两种高级职称则有比较高的硬性条件,例如,有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有国外SCI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一定的学术任职等等。有不少的主治医师每天忙于临床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科研和学术的工作;另外,有一些主治医师的主要兴趣也不在于搞科研和学术,只是想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看好病;当然,还有少数单位申请高级职称或者评审高级职称不公开、不公平,要靠“找关系”、“走后门”、“拉选票”等等不正当方式进行申请。所以,主治医师并不一定就是“技不如人”的医生,而很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
综上,我认为医院有工作三十年的“老主治”是很正常的,也无可厚非。
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我是小影大夫,为什么在医院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就是只是中级职称,上面还有两层的高级职称。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中级职称,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在医院有很多人是这样的,特别是大医院。
医师职称有哪几种?医师的职称有初级职称(住院医师)、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从学校本科毕业后,工作的第二年才可以考执业医师,取得了执业医师证才是知道合格的医师。就成了最低级的住院医师,干的活是最多也是最累的。
住院医师工作了五年后,可以考主治医师,也就是中级。从学校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满两年才能考主治医师。
主治考完了经过三年后,这三年要做课题写文章,经过理论考试合格,再经过评审面试合格了才是副主任医师。再经过三年,一样做做课题写文章,经过考试评审才能到最高级的主任医师。
医师的晋级不仅需要水平,课题,文章,还需要经过规定的时间,就像升级打怪兽一样,不仅需要水平,还需要运气。
为什么工作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主治医师的上级是副主任医师。考了主治三年就可以考副主任医师了,但是为什么工作了三十年都没考上去了?
因为考副主任医师不仅要时间够,还要这三年有课题,有文章发表,经过理论的考试,还要经过面试评审才能考到副主任医师。有些人临床工作很厉害,就是看病很厉害,但是没有花时间在做课题写文章上,那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主治医师。所以,一个医生,不仅需要看病好,还要能做课题,能写文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医院有没有名额。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说理论上你考到了副主任医师的证,但是医院没有名额聘你为副主任医师,那你在医院也永远是个主治医师。特别是大医院,人才多,名额少,有些人考了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很多年了,但是科室没有名额聘任,自己也只能是主治医师。所以有可能出现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情况。
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有些去了县医院,有些去了省医院,同样是工作了十五年,县医院工作的人可能早就是主任医师了,因为小医院名额多,一般考上了就直接聘任了。但是在大医院工作的有可能还是个主治医师。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
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呵呵,我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医院一个重点科室,今年升了副主任医师。我告诉你我的晋升条件。985博士,国家级课题负责两项,SCI总分27,国外访问学者两年,手术量两千,西藏边远地区医疗支边一年,肝肾心功能都有了异常。好了,反正我儿子是不会干这行的。
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大家都觉得医生会按照实习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这样一个职称路线,直到退休返聘,或退休回家抱孙子。
其实医生的道路,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更不是像我们上学,从一年级到初三毕业,九年义务教育,就算义务教育也得考试。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医生都只能混到主治医师,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直到退休。
只不过,大家习惯于把年龄大的医生叫主任,这样一方面叫的人觉得人家年龄大了,应该是主任了,被叫的人也很乐意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不是主任的主任。
我们先说说,这个主治医师,主任医师都是怎么来的。
我们从医学院毕业后,本科5年,研究生8年,博士11年,(其他专业本科4年,研究生6年,博士8年)。到医院是实现医生,经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就会成为住院医师,这几年又搞规培,就是得去别的医院实现三年,才能成为正式的医生。
博士研究生进入主治更快一些,因为博士在学校时间长,总体算下来其实和本科进到主治医师的行列的时间一样。每一个住院医生要想成为主治医师,只需要通过国家考试就行,考试合格就会成为主治医师。当然即使通过考试,医院不按照主治医师聘你,也没有用,还是住院医师。
但主治医师相对简单,一个是毕业过了几年,当了几年住院医师,会考试,考试通过就能成为主治医师,所以几乎每个医生都能成为主治医师。
但是副主任医师,并不是这么简单,不但要考试,更主要的是看很多条件,这些条件就会卡住很多人,比如:必须发文章,而且还得发级别很高的文章,甚至外文;比如要有课题科研项目;比如必须去基层代职;比如还有什么特殊贡献等等。通过这些综合评分,来综合判断一个主治医师能不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这些要求就会让很多主治医师望而生畏,止步。因为大部分医生就是看病手术等等,那来的精力和时间去写文章,还要写级别很高的文章,哪有精力搞科研。(说实话,大部分文章,哎,都是没有实用性,都是你抄抄我,我抄抄你,然后再想办法发表,真正的劳命丧财,对于临床没有任何价值,但这就是乌龟的屁股。)另一方面副主任医师的名额有限,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一个才能进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前些年,没有一定的“办法”和“关系”,进副主任医师很难,当然确实有非常优秀的医生,那另说,但大部分副主任医生都是经历这种“办法”和“关系”才成为副主任医生。
足见成为副主任医生不容易,所以如果不会写文章,或不愿写文章,或没有科研,或没有“办法和关系”,就只能一直是个主治医师,即使是个老主治,即使退休回家抱孩子也是个主治。
正因为如此,这样就决定了并不发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就比主治医师的水平高。因为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不看谁会看病,谁会做手术,而只是看上面我说的那些条条框框。
最近听说广州已经开始实行,主治医师到了一定年限直接晋升副主任医师,不知道对于医生来说是不是好事。
但王医生觉得,当然只是个人意见,太过刻薄要求写文章搞科研没有太大意义,浪费资源,因为更多的科研和文章,只需要部分人去做,比如大学附属医院。但直接晋升那是不是又显得,没有考核制度了,大家只要混到一定年龄都会成为副主任医生,那不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了。
王医生觉得,职称或许对于每一个医生很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象征,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肯定。但是不是副主任医生,或主任医师,并不能靠年龄和文章,只能靠医德和医技。
凡是没有医德的人,技术再高,也不配一个医生,更不能成为一个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尤其是收红包,难为患者,过度医疗,等等过分行为,必须一票否决。
当然医生还是主要看病,能给患者解除病痛才是关键,所以医德是第一位,能解除患者病痛是第二位,通过患者和相关部门监督,来评分,而不是靠文章,更不是靠“办法和关系”才能成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如果您遇到一个特别耐心,特别细心的医生,请您记住他,如果他又能给您解除病痛,那就是是个好医生,不管他是主任医师还是住院医生。
如果他解决不了,他会明确告诉您,不忽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推荐的医院或医生,那也是好医生。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