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事业单位改革,部分事业单位“去编制化”,但还有部分单位实行编制管理的。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党政群团、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以及正式工人身份取消,具体划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三类员工,聘用上岗。

事业单位改革,部分事业单位如公办高校、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有的编制随原有编制的工作人员退休、调出,自然消减,直至完全取消;新招聘人员不实行编制管理,但同样是“全员聘用合同制”正式员工。

二、部分事业单位仍实行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部分事业单位如公办高校、公立医院“去编制化”,不再实行编制管理。

但不是全部事业单位都实行“去编制化”,部分事业单位,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参照公务法管理事业单位等,仍然实行编制管理,而且是更加严格的编制管理。

编制,是中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党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由中央及各级地方党委机构编制部门统一管理。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值得继续考,毕竟事业单位改革,并不意味着现有福利待遇下降,更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全部取消。

事业单位改革内容:

1、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理清职能,方便管理,并不是为了缩减人员,节省开支。

2、合并一批单位,撤销一批单位,安置一批人员。重点关注两类人群:一是行政类,基本全部取消;二是生产经营、技术类,鼓励这类人或单位按市场化道路方向改革,鼓励个人离岗创业。

3、上调基层事业单位待遇:主要是指乡镇街道,这些部门工作压力大,值班加班天数多,经常下乡下村,但是他们是没有加班值班补贴的,也没有交通补贴。像我原来在乡镇,几乎天天下村,一个月油费就要小1000,单位一没补贴,二没公车。

事业单位值得报考的理由:

1、薪酬待遇:每个区域事业单位的薪酬待遇还是比较可观的。我在浙江5线小县城,每月到手3300,公积金3500,这里加起来差不多就小7000了,然后再加上年终考核啥的,年收入12万左右。在当地,过日子还算马马虎虎吧。如果你是高级人才,符合相关政策,年薪几十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2、社会地位:越小的地方,在体制内工作是不二选择。身边好多回来的同学,大都进了体制,尤其是父辈就在体制内的,更是希望自己小孩一毕业就进体制。还有个很有意思(让人讽刺)的事情:没进体制前,单身汪的父母总喜欢托人找对象;进了体制后,快则1个月,慢则6个月,单身问题就解决了,而且找的另一半的家庭条件,往往都不差。

3、改革被裁的保障:假使未来你所在单位被合并撤销了,你也是有退路的。退路一:转到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编制性质不变;退路二:领取一笔补偿金,自行就业。

哪些人适合去考事业单位:

1、在外闯荡几年没闯出名堂的;

2、正在从事“人到中年,弄不好就直接下岗,找不到工作”的行业;

3、目前从事岗位,年收入低于10万的;

4、另一半已经在体制内,工作稳定的;

5、从小就立志为人民服务,时刻准备好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

我是@事业单位搬砖狗:关注我,带你了解体制内的那些事;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提问、留言。

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事业单位改革,突出公益职能,剥离行政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剥离的行政类职能,事业单位不再参公管理;剥离了生产经营职能,事业单位没有了自收自支、自定自筹。改革后,事业单位管理更为规范,职能定位更为准确。事业单位不仅机构精简了,编制人员也精简了,精简高效,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

事业单位改革前,同一个事业单位,有参公人员,有事业人员,还有自收自支人员;有全额编制,有差额编制,还有自收自支编制、自定自筹这类地方自行核定的编制;有正式职工,有人事代理,还有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有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签订合同按《劳动合同法》管理的,还有干二三十年没有保障的;最为严肃的执法职能,有正式执法人员,有辅助执法人员,出了事还有顶杠的临时工,还有执法外包的。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同样是体制内,公务员就好?管理规范,定位准确,都使用行政编制,都是公务员身份,人编对应。这可能就是最大的不同了。至于说到收入,事业人员和公务员差不了几块钱,专业技术类事业人员工资还要高于公务员呢。正因为规范,改革起来就容易,没有那么多矛盾。就比如公车改革,车补公务员享受,多简单的事。如果是事业单位呢,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编的不在编的,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等等,执行起来有多难,大家可以想一想。(这只是简单举例说明,只是为了说明事业单位管理有多混乱,人员身份有多复杂,没有反对事业人员发车补的想法。)

因此,事业单位改革,更要考事业编制!管理规范了,定位准确了,事业人员和公务员不差什么,以后事业编制只会越来越难考。不是考虑值得不值得,是考得上考不上的问题。

真宁腔调,贴心提示:评论刷得太快,来不及全部回复,若有问询,请私信。

文章看点:1、事业单位改革后,产生的变化,和改革的目的;

2、事业人员和公务员之间的差别;

3、事业编制将会和公务员一样,越来越难考。

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事业单位改革———

1、行政类事业单位取消了;

2、部分公益二类(效益好的)转企了;

3、成产经营类全部转企了;

4、小的撤了;

5、职能相近的归并了;

6、功能类似的整合了;

7、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也取消编制了;

在职在编人员,无论是全额、差额还是自收自支、自定、自筹性质,除少部分被改革转企脱离体制外,其余人员大体会保持身份和待遇不变,无非是岗位调整、分流安置罢了。短期内,会有一个人员、编制消化过程。事业单位的招考人数或会下降,但从长期来看,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量是稳定的。对事业单位开考,没有影响。

至于有没有必要考,见仁见智。如果家庭经济还可以,可以帮助买房买车,可以一试,工作稳定,没有太大压力,且相对还比较自由;如果指望着养家糊口的,谨慎考虑。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如同鸡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个月到手三千左右(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另说),年收入六七万,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保持恒定,想想这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你还有信心进来吗?

不过,行政事业编制总体趋势都在压缩,未来编制会更加紧张,事业编虽然待遇不高,含金量却在加强,未来竞争会更大,想考还不一定考得上。与其问有没有必要,还不如问问自己能不能考上。

话糙理不糙,好好想想吧!

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很多人看到事业单位大改革,觉得事业单位以后就没编制了,觉得事业单位就不是铁饭碗了,我只能说,危言耸听。

我感觉很多人都在贩卖焦虑,或者很多人打着事业单位改革,铁饭碗即将消失这样的嚎头来博取眼球。一句,事业单位取消编制,简直就是断章取义,为什么这么说,我想问一下,你们难道不看文件的?你们难道不能读完?

人家文件里面讲的是“对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事业单位,全部改为转企改制”,好了很多人看到这里就高潮了,大肆宣扬,事业单位取消编制了,事业单位取消编制了,快来考公务员了,快来考公务员了,我这里有课,只要3980,保你上岸。我并不是说这里说得不对,确实,事业单位将会把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改为企业,我觉得既然你在盈利,为什么不放手给市场,这也确实是给想干事的人一个舞台。这既是大势所趋,又是顺应时代潮流,没什么不好,哪怕你就是进这样的企业,也是可以的,难道你想进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没有一点价值的单位,然后混日子吗,以后这样的单位只会越来越少。

另外再说一点,文件里面讲了,对于从事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才是大头,才是重点。举例子,哪些是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拿一个乡镇来说,政府里面的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安监站、扶贫站等等很多股站所,这些都是事业单位,都是公益二类事业,把这些全部改成合同?全部取消编制?可能吗,至少目前几年是不可能的。

那么公益一类又是什么,其实就是医院和学校,这一类国家一直在讲改革,如果真的是取消这一类的编制,那么待遇和各方面都肯定会越来越好,对待老师和医生,如果越改越差,后果可想而知。

最后再讲讲,对于现在在招考的事业单位,想考就考,不要去想什么大改革,有必要考没有这些问题,现在放出来的职位,大部分都不会取消编制的。你要知道,国家机关里面事业编占了大部分。

事业单位大改革,还有必要考编制吗?

答:想进体内你就必须的要去考,既然有单位招考,那就肯定是有编制的。

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是今年底搞完,但各地进程不同。怎么改,作为己在体制内的同志也是有些蒙圈,我们都不在编办工作,谁搞得清公益一类是哪些单位,只有改完了才知道的。至于公益二类就更说不准了,太多太多了。对于自收自支的单位以及涉及改革的单位,通常是改革前就会冻结编制,暂停招考进人。

对于改革后的单位一般都会有5年左右的过渡期,也会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有些单位将来是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不再使用事业编,而是采用用人备案制,这是很多人蒙圈的。但这是好事,待遇将会放开。

这些改变与改革对于想进去的人没有关系,不涉及到你。春节后各地将大规模招考,给你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的观点是:有招考就会有编制,想进去你就认真备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