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企业职工交社保,和个人交社保女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吗?

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社保),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缴纳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缴费)的,与全部由个人缴费的退休年龄,男性人员相同,女性人员略有差异。

一、企业个人共同缴费退休年龄

参加城镇职工社保的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一)男60岁。

(二)女干部55岁;

企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女性员工,按照女干部退休年龄执行;

(三)女工人50岁。

二、个人缴费退休年龄

灵活就业人员,也称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保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一)男60岁。

(二)女55岁。

三、社保缴费年限

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同时必须社保缴费满15年以上,方可办理退休手续。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个人企业职工交社保,和个人交社保女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吗?

你表述问题不清楚。

一般地说,无论参保人员有无用人单位,只要本人是以灵活就业人员或者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女性退休就是55周岁。在用人单位参保的女性:工人退休年龄就是50周岁,干部或者管理人员退休年龄就是55周岁。

个人企业职工交社保,和个人交社保女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吗?

企业交社保不分企业性质,只要是企业状态缴纳社保,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女职工都是50岁退休。

个人企业职工交社保,和个人交社保女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吗?

谢谢邀请!个人交社保是以十五年为年限,到达退休年龄即可办理退休。

企业职工交社保也是以十五年为基础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年代企事业单位都给职工交社保,工龄年限越长,退休金基数就越高。

所以个人交的社保与企业职工交的社保是有区别的,不相同的。

个人企业职工交社保,和个人交社保女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吗?

退休年龄有区别。

正常退休年龄: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工人(工人岗位)年满50周岁,女干部(管理岗位)年满55周岁,女性自由职业者年满55周岁。

个人企业职工交社保,和个人交社保女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吗?

一样的,退休年纪都是法定统一标准的。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认为,中国目前存在大量低龄退休人员,开发其潜力是今后的主要方向。鉴于中国退休年龄规定始于几十年前,已经显得过低,建议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绿皮书》指出,首先,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退休年龄归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

对于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绿皮书》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 65岁。

  对于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绿皮书》建议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

  《绿皮书》还建议,在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机制,可考虑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或延迟5年退休,但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

  “测算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改善城镇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增加城镇适龄(退休年龄以下)劳动年龄人口,延缓其比重下降趋势。”《绿皮书》称。

  2017年7月公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应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如果按照该要求,那么2020年应当是最后期限。推出延迟退休至少五年后才会实施。官方曾经提出一份明确的时间表。2015年3月10日,尹蔚民在全国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制定,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才会实施。

  2019年8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答中国政府网网民关于“参加养老保险存担忧”的留言中表示

  关于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参保人员在职时履行缴费义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即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个人身份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规定是明确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一些国家作出了政策调整,相应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年龄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政府是非常慎重的。我们将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情况、社会的接受程度,根据不同群体现行退休年龄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稳妥推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