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级教授与四级教授的区别,打个比方,一级教授如同珠穆朗玛峰,四级教授如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为世界最高的高原,珠穆朗玛峰则更高于青藏高原,傲骄的雄踞于青藏高原之上!
一级教授,不仅是中国专业技术职务的最高级别,也是教授中的最高级别(正副教授共7级)。
你说区别有多大?可以说,虽然大号都是教授,却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教授,在常人眼中多么伟大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以称为专家学者!
岂不知,教授之在高等院校,分为正副教授,正副教授竟然又分为1~7级之多,不恭敬的说哈,中国高校数千之多,教授那就是如“过江之鲫”,多着呢!
而一级教授,那可是教授群体中的“凤毛麟角”,教授群体中的“王冠”,宝贝呀、稀罕着呢!
一级教授的聘用资格条件,也就是两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资深学者,即学术泰斗级才能达到。各高等院校没有一级教授的定岗权和聘用权,一级教授由国家聘用。
一级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按照相关规定,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一级教授相关的评定标准,因而一级教授多为自然科学类的,一级教授人文社科类的比较少。
既使是二级教授,一般都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二级教授基本上只有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贡献者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所以二级教授也是多为自然科学类的,二级教授人文社科类的也较少。
教授分为1~4级教授,副教授分为5~7级副教授,一级教授可以享有对应正省部级待遇,四级教授享有对应副厅局级待遇,差别也是很大的(见附表)。
四级教授,刚刚脱胎于副教授,才踏进教授的大门;也就是刚刚登上向珠穆朗玛峰进军的基地青藏高原,登上向珠穆朗玛峰进军的台阶第一步,距离高耸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一级教授的神圣殿堂,还有不要说十万八千里,也是相当的相当的遥远,可能拼尽“洪荒之力”攀登才能登顶,绝大多数也可能只是“望顶兴叹”,终生难以到达!
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一级教授名单(新中国首批1956年,至70年代,基本未再审批。)
北京大学:
一级教授:冯友兰 唐 钺 熊十力 江泽涵 许宝騄 段学复 周培源 叶企孙 王竹溪 饶毓泰 胡 宁 傅 鹰 黄子卿 张景钺 李汝祺 陈 桢 乐森璕 王 力 游国恩 曹联亚(靖华)季羡林 魏建功 冯 至 朱光潜 向 达 陈岱孙 曾昭抡 翦伯赞(副校长) 冯 定 汤用彤(副校长) 金岳霖 尹 达 张青莲 李继侗 孙国华 郑 昕 杨 晦 赵以炳
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钱伟长、张 维、张子高、马约翰
从以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一级教授名单,可以看出一级教授的份量了吧!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附表: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一级教授
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故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较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一级教授较少。
一级教授评定自1956年国家评定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但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来,一级教授称号逐渐淡出学界视野。自从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再次评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后,“一级教授”这个名次再次在学界闪耀起来,紧接着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机会进入到一级教授行列,成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院士”。
设定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设立人文社会科学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学者与理工科一流学者在津贴、住房、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待遇的较大差别,客观上给社会科学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009年5月20日对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试点工作,14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被聘为一级教授,打破了一级教授岗位只能由两院院士获得的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过行为来落实,通过制度来保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也不例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从制度层面来真正扭转“重理轻文”,落实“四个同样重要”,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普遍分为13个等级,最高为1级,最低为13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师岗位等级评级。然而,在此之前能够成为一级教授的均是两院院士,人文社科类教授没有机会获得一级教授岗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聘任的试点工作,是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的一种探索和努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看来,“聘任文科一级教授意义广泛而深远,有助于高校聘任教师工作更加规范化、完备化;有助于提升高校文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改变重理轻文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重社会科学轻人文科学的风气、倾向,从而能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报考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改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生源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青年教师从事文科的教学和科研,进一步改善文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还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从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平等相处,进而全面推进中国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
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地位,体现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出大师级学者。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寡论高低、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学术评价体系,制约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消除“数字化教授”,是高校评价机制的一个导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设立一级教授岗位,有助于建立何完善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意义深远,也将给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注入新的血液。
只有院士才是一级教授。
四级教授是正教授岗位的最低级。
所以,区别较大。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大学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差距有多大?在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眼中,一个是王者,一个是青铜。当然,青铜只是放在教授里面来说的,而王者,是相对所有人来说的。
教授已经是教师系列的最高职称,但教授之间水平层次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设置教师岗位时,又把教授分为4个档次,分别是教授一到四级(相应的,副教授和讲师也分别被分为3个档次)。
刚评上教授,即自动定为教授四级,这是教授的最低级,拿的也是教授中的最低工资。教师岗位的聘期一般是4年,也就是说,这4年如果没有新的突出成绩,都是按教授四级来聘用。
聘期结束后,学校会对教授的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以续聘或参加竞聘更高级岗位,考核不合格,则下一个聘期有可能会被聘为副教授三级岗位,相应待遇也将随之降低。这就是高校实行的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对于聘期内取得优秀成绩的,可以直接竞聘教授三级,甚至教授二级。这要看成绩的层次。一般来说教授三级岗位占所有教授岗位的20%到30%之间,优势学科相对更多,弱势学科相对更少。三级教授的定位是学术带头人,有独立的团队,或者是国家级大团队下面小团队的负责人,或者必须获得省级人才称号或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很多学校三级教授岗位要求设置得比较高,甚至会出现有岗位但聘不满的现象。这说明,大多数教授其实都属于普普通通,靠时间熬出来的教授。而三级教授,已经是其中的优秀者了。
二级教授要求更高了。在人事圈里有一句话,叫二级教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高度。因为二级教授的定位就是学科带头人,基本上一个学科1-2个人,不超过全体教授的10%。学科带头人就是这个学科里最有学术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教授,能够带领学科其他老师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奖励、能够领导一个大的团队或者创新群体。能聘到二级教授岗位的人,要么是有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帽子,要么就是国家重大专项的首席专家。他们既是科研的主力,又是冲击人才顶峰的后备人选。
这个人才顶峰就是一级教授。它的聘用资格就是两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资深学者,即学术泰斗。高校是没有一级教授的定岗权和聘用权的,聘也是国家来聘。有多少符合的都可以聘,如果一个都没有,那就一个都不要聘。一个学校有一级教授,说明学校有全职的院士,如果一个学校挂着一堆院士,但却没有一级教授,只能说明这些院士都是外聘兼职的。一级教授们的收入就不好说了,年入百万千万也不算事,而且院士能享受副部级待遇,有专门的医疗保健团队伺候。
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了,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四级教授相对于副教授讲师而言,已经是比较牛了,但也只能算是学术生涯的半山腰。而一级教授,才是无数人仰望的顶峰。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以我们自己为例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我国教授有一级到四级,一级教授的人数较少,一般都是有名望的教授,二级,三级,四级人数渐次增多,四级是最基本的教授级别,不到四级只能是副教授。
副教授从五级到七级,七级是最起码的副教授,七级也不到只能是讲师。
教授的等级从解放后一直到现在都遵循这个制度,总之评审严格,晋升难度很大。各个学校的高级,中级的低级职称人数配比一般是,(以我们自己学校为例)高级职称包括正教授,副教授约占30%左右,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人数约占70%。当然,各个高校由于等级不同,高级职称和中低级职称的人数比例也会有所不同,譬如复旦,交大之类的学校高级职称的人数会偏多,中低级职称人数也相应较少,完全看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差别,一级教授在教授中占的比例较小,除两院院士外大多当属在其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其工资津贴等待遇层次内不同高校不同身份亦差别不小,和四级教授差别更大了,但这种差别因情况复杂,不好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达。
另一方面是地位甚或荣誉的差别,且差别很大,顶尖的科学家是一级教授,两院院士是一级教授,即使是一般的一级教授往往是凤毛鳞角的知名人士。而四级教授从量上说占教授总数的60%,虽说在学术上大多都有一些建树,但与一级教授的地位相差甚远。
当然对社会上大多数人来说,由于不了解那么多,一说某某人是教授,往往不去计较是几级教授,毕竟都是教授吗!
回答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在国内能上一级教授的人只有以下几类:两院院士,社科类学部委员,实力相当两院院士或社科学部委员的行业泰斗。只有这些人才会是一级教授。在国内很多理工农医院校,基本一级教授就是院士,如果不是院士的,也是业界实力远超院士的老先生(有的可能因为年龄问题错失院士,有的压根就自己不愿意参评院士)。
四级教授则是正教授里级别最低一级,属于刚迈入正高门槛。在普通院校很多四级教授可能到了985院校勉强能上副教授(不是说水平不行,平台不给力,所以也难以做出成绩)。但是,基本进到正高体系的教授,都是本校所在专业某项细分项目的骨干或者潜力带头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学术泰斗,业界大牛,一个是新进中青年业务骨干。那么区别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