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
参公人员也是使用事业编制,但仍然执行国家公务,实行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制度,执行国家公务员同样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与国家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
参公人员当然比普通事业编制好。
二、事业单位现状及改革走向
事业编制分四种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1、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多为公益性、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这个类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原来都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在多次党政机构改革中,因压缩机构限额,精减行政编制,而退出党政机关序列,转为事业单位,虽然是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但仍然具有行政职能,执行国家公务,完全执行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制度,参公人员实行国家公务员同样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
(1)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2)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分部门分系统多头执法,整合为综合执法。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编制管理相对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财政支持,特别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意既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或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优于前二种类型;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种优越。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这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稳定性好。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分化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当然是参公好,事业编和参公没法比,参公就相当于公务员。01.参公本质还是事业编,就是事业单位人员比照公务员管理。
参公人员其实是参照公务员单位管理的事业人员,其本质上还属于事业编制。公务员单位包括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以及人大、政协、法检机关,在这些单位工作的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主要是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组织。
按照有关规定,群团组织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所以,像大家熟悉的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党校等下属事业单位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参公人员只是参照管理,其本质上还是事业编制,但也仅仅是编制与事业人员相同,其他待遇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02.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工资待遇、职务晋升都一样,也享受职级并行政策。既然是参照公务员管理,那么参公人员的工资等一切与切身利益有关系的待遇都和公务员是一样的。比如,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工资基本构成都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津贴、生活补贴,这和事业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的构成是完全不同的。
事业人员晋升包括聘用职称晋升和管理岗位晋升,想要到公务员单位任职还需要走调任程序,比较费劲,而参公人员到公务员单位晋升却是丝毫没有限制的。另外,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有车补、绩效考核奖、年终一次性奖金等补贴,也可以享受职级并行,而事业人员是却是不能享受的。
03.参公单位正在改革,但已经参公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影响。现在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会逐步剥离行政职能,把行政职能划转到行政单位,而原有的参公人员会被分流,有的会随着职能的划转直接转为公务员身份,当然也有部分仍然会留在原事业单位,而留在事业单位的就真正成了事业身份人员。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地区和单位来说,参公单位的改革只涉及到单位,而对于已经参公的人员来说,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而不会直接取消全部待遇。
04.结语参公人员和事业人员相比,当然是参公人员更好,虽然参公人员是事业编制,但参公人员的一切待遇和晋升都是按照公务员来的,自然要比纯粹的事业编好。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事业单位根据管理属性,可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参公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对于参公事业单位来讲,虽然单位依然是事业单位性质,编制也依然是事业编制,但单位的管理是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人事、工资管理也是按公务员的职级管理,其职能也是承担的行政类职能和行政执法类职能。参公人员可以在党政机关之间自由调动、转任,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限制。而事业单位人员想要进参公事业单位,或者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必须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在事业单位晋升为副科级以上实职,满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才有资格调任。
由此看来,参公事业单位肯定比事业单位要好。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承担的行政类职能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事业单位也就失去了参公管理的依据。中组部2019年9号文件明确,部委层面只保留了党校、档案馆、老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5个参公管理的事业机构,供销总社已经明确不再参公管理。根据新的《公务员法》第112条规定,只有法律法规授权承担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才可以参公管理。
因此,依照法律规定,再加上上下对应,对于市县基层来讲,尤其是县区一级来讲,党校参公看来是肯定的,档案管理职能整合到县委办,老龄委的职能已经合并到卫健局,证监会、银监会并没有单设,剩下的也只有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五领域执法队,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这一校六执法队参公管理,其他能不能保留参公管理属性,甚至能不能保留独立的事业机构,都是问题。事业机构改革工作和参公事业单位清理工作正在同时进行,到明年6月份基本就可以清楚了。
机构改革后,如果参公的职能和岗位消失,已经取得参公身份的人员,其参公身份和待遇即使能暂时保留,也将在两年以内调整,与岗位相对应。这就是说,除省考等6类人员外,其他人已经取得的参公身份和待遇,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这样一来,从改革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目前在党校或者新成立的执法队工作,那么其参公身份是有保障的,如果在其他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将来改革后,其参公身份能不能保留,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再因参公身份限制,影响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还真说不上来是不是划得来。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参公比普通事业编好,这点毋庸置疑
首先厘清参公和事业的联系和区别。
参公,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属于事业范畴,其人员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一样,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不同的是,参公人员使用的虽然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实际上与公务员无异。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执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岗位性质定职定责定薪,收入因岗位和编制供养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看都比参公和公务员要低出很多,比如车补,比如年终绩效奖,参公人员可以享受,而普通事业编则没有。
再比如提拔和晋升,参公人员可以和公务员一样享受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再不济也可以职级并行,享受相应待遇。而普通事业编特别是基层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原地踏步,几乎看不到希望,职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
至于社会地位、行政资源等,事业编更无法和公务员或参公人员相提并论。
综合比较,参公事业编在各方面都优于普通事业编。当然,参公事业编也有缺点,比如可能面临改革的风险。目前,事业单位正在推进改革,参公类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全部被取消,或改公益或并入行政。其人员随单位划转转隶,并入行政的改公务员或保留参公身份不变,随单位改公益的,暂时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逐步消化清理。其他的如执法类机构绝大多数也是参公单位,目前暂无改革统一政策,但下一步肯定会改,怎么改,如何改,改了以后原来的参公人员怎么办,以后机关里还允不允许参公身份人员的存在,这些都是未知数。这也是参公人员的唯一变数。除此之外,参公人员绝对比普通事业编要强不知道多少倍。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肯定参公好,参公有车补,有十三个月工资,事业单位没有。
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我不羡慕同事的参公身份,就是羡慕每月550元的车补。
几年前由于调动手续迟了两个月,再加上编制没有放到机关,错过了参公机会,造成的结局就是我是事业编,而单位却是参公单位。当然单位原来的工人身份的同志以及二级单位的同志现在也都没有参公成功,算下来也有十几个人,每月比参公的同事少550元的车补,还有每年一个月的基本工资。
从乡镇往部门调动的时候,由于正式手续差了2个月,再加上编制没有放到机关,错过了参公的绝佳时机。四年前,由于工作关系,我被借调到县直部门。恰好当时政策上倾向于我们的部门,不要觉着政策为什么对我们单位这么好,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为我们单位当时承担了特别重要的工作任务,所以才有了参公的机会。
在我被借调的第三个月的时候,政策已经出来了,就是我们单位可以由事业单位转为参公单位,当时大家都挺高兴。单位的领导对于此事也特别的重视,就着手准备相关的资料,统计可以参公的人员,单位工人身份的没有办法参公,二级单位也没有办法参公,总共下来有十几个,当然政策是这样的谁也没有办法。
当时我的正式调动手续也在办,只是一直没有下来,在我借调的第五个月的时候,正式手续才下来,然而当时的参公人员已经确定,况且我还被放到了二级单位,没有在机关,所以想参公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我当时本来想着找一下领导,因为我是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是是干部身份,也能沾上点边,说不准还能赶上这个红利。可是再三思考之后还是放弃了,一方面就是编制没有在机关,另一方面二级单位也有干部身份的同事,我再去找领导的话,把我弄上,和我一样的人肯定不答应,领导也会很为难,估计即使找的话,成功的机会也很渺茫,所以也就放弃了那个念想。
单位成功参公,机关的干部身份的同事也搭上了顺风车,由事业编转成了参公身份,剩下了十几个同事依然是事业编,待遇则就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很快,我们单位参公的文件被批了下来,由事业编转为参公的同事经过市里面组织的考试,顺利地成为参公身份。这样参公的同事的待遇就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按照公务员来管理的,像身份行政、晋升方式、进退方式以及工资标准都是和公务员一样,与之前相比,每个月有550块钱的车补,一年有额外的一个月基本工资等等。
而像我们这些没有搭上单位参公的顺风车的人,还和以前一样,该怎样就是怎样。单位的工作内容,每个人承担的任务都没有啥变化。其实像我们这些事业编的也不咋地羡慕成为公务员的同事,因为当时不符合那个条件,只能默默接受,我唯一羡慕的就是他们每个月550块钱的车补,还有职级并行。
像工资标准的话,事业编有技术职称,还是可以和那些参加年限相同的公务员同事差不多。当然在职级并行上,事业编的就有了劣势,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像我们单位去年就有一个公务员同事,通过职级并行成为了四级科员,相当于副科待遇,工资自然就增加了,将来还有可能成为正科。
还有一点让我比较难受的地方,就是其他部门的熟人知道我们单位参公了,有时候私下在一起或者工作有交集的时候,总是问我成了公务员没?这样的问题老是被问到,特别的尴尬,当然在我回答不是的时候,时常不经意间发现他们满足的眼神,其实我真的很无所谓。
我不羡慕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再加上对于仕途也没有多少期望,所以对于这样的事实也是很坦然地接受。当然这也仅仅是自己的态度,有些同事并不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多少有些遗憾,因为参公确实比事业编要更有优势。
事业编与参公的差别参公其实是指的单位性质,并非指的是具体的人员身份,我前面所说的参公身份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关于参公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参公单位有一部分人是公务员身份,只是这些公务员是在事业单位履行的是行政职能,和公务员单位的公务员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说,参公单位只要你具有公务员身份,那就是公务员,那么参公和事业编差别就是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差别,只是作为参公单位的公务员在晋升空间上略比行政单位的公务员小些,因为领导编制有限。这里就先说一说参公和公务员的差别。
- 首先,就是单位体量不一样。
公务员机关全是公务员,当然个别有借调现象,不过现在很少出现事业编得到公务员机关单位借调。而参公单位的编制数相对比较少,就像我们单位,其实我们单位要不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是没有办法转为参公的。很明显公务员机关由于编制多,体量大,权利、项目、资金也多,前途更大,同等条件下,公务员机关就比参公单位要有优势得多。
- 其次,就是晋升的差别较大。
公务员机关更容易晋升,像参公单位则相对较难,这个是普遍存在的。在县级部门来说,像县委序列的就比很多参公单位晋升的机会多、机会大。其实在体制内,在公务员队伍内,很多人都是想进步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所以要想在体制内有好的发展,还是得去公务员机关,当然前提是你首先得是公务员身份。
下面我再说一说参公单位的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差别,其实,前面我也说过了,这里再啰嗦一下。
- 一方面,就是晋升有质的区别。
这一点是关键,事业编的话基本是没有晋升为领导的可能,以前还有,随着机构改革以及政策的调整,现在已经不行了,要么重考公务员,要么转任。而参公单位的公务员不一样,具备晋升的条件,适用于《公务员法》,即使提拔不了的话,随着工龄的增加,还可以职级并行,享受不同级别领导的待遇。这样事业编和参公单位公务员的高下立判,哪一个好想必大家也就清楚了。
- 另一方面,就是工资待遇的区别。
其实作为普通的事业编和参公单位的公务员工资差别不大,虽然工资体系不一样,但是算下来也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就是每个月的车补,将来事业编的车补如果能实施的话,那就更没差别了。关键是随着工龄的增加,参公单位的公务员成为了领导,或者职级并行之后享受领导待遇了,那就有了差别,因为事业编的干部是不可能有那样的变化,所以过个几年,时间越长,工资待遇就差别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考公务员而非事业编的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想必大家看了上面所说的,对于事业编和参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清楚到底它们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和区别,归根揭底参公要比事业编更有优势,所以相比之下选择参公的公务员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如果可能的话,选择公务员机关会更好。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参公单位的公务员和公务员机关虽然好,但是竞争也很激烈,想要成功上岸的难度要比事业编大很多,也不是说想进去就能进去,真的需要学而仕则优。我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没办法了、混不下去了才考公务员,什么985、211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考公务员等等,好像觉着考公务员是很容易的事情,或者公务员没有什么含金量,我只想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态度。
其实,体制内也是一个职业,和所有的职业一样,都是为了生活,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反而制度和约束比其他的行业更多,同样也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惬意。同时,不管在哪个行业,都需要努力、需要奋斗,不断地提升能力和水平,虽然不一定成为翘楚,但是绝对不会留有遗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