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问题是: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答案是:干部身份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当然也就不存在如何取得拥有干部身份的问题!
一、干部身份的由来
所谓干部身份,主要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延续几十年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党政群团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农村政企合一的人民公社,工作人员中的党政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属于干部身份;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为干部身份;
工人可以提拔转为干部身份,或通过一定机遇转为干部身份;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军官,也是属于干部身份。
二、干部身份演变
干部身份,早已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可以这样说吧,过去的干部身份,现在演变成: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原来干部身份,现在称为国家公务员;
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原来党务、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干部身份,现在称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
三、干部身份演变过程
(一)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后,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纳入法规管理,称为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干部身份废除;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后,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党务机关,国家政权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政府机关、法院机关、检察院机关工作人员,以国家立法的法定身份,称为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干部身份废止。
至此,党政机关干部身份退出历史舞台。
(二)1992年,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干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来视同干部身份的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人岗位员工。
2009年,国有、集体事业单位也进行人事劳动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勤岗位员工。
同时,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设立一项新制度,就是实行转岗工作制度,员工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之间,转换岗位工作,员工身份随岗位而定。
1.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岗位如何确定
国家政策原则上规定,以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岗位为准。
这样规定,对于始终在同样岗位工作的女员工没问题,问题是对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与工人岗位之间变动过的女员工,退休时如何确定女员工的岗位?这涉及到女员工提前或延迟5年退休,国家也是原则上规定,以员工到龄退休时签订的劳动合同现岗位为准。
2.地方政策
各地对员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人岗位的认定,有些地方政策性的补充规定,多是设置一些岗位变动向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制、岗位变动后需达到规定年限认定限制等,不尽相同。
至此,党政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包括群众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身份全部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但是,人们仍习惯称呼党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群团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为干部,“习惯成自然”而使然。
仅供参考。
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想要知道干部身份如何取得,就必须要先知道什么是干部身份,很多人对干部身份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
首先要区别公务员的干部身份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身份:这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干部身份,大部分人通常理解的干部身份是指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这个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各级人社局下属的人才市场托管人员的干部身份,这个跟公务员的干部身份有本质的区别。
党政机关的干部身份取得:实行公务员公开招考制度以前,事业单位带编制的人员,退伍军人,表现优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都可以通过“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来获得干部身份。
实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以后,除了考试以外,部分退伍军人复原安置的时候可以获得。其他人员都需要通过考试。
第二类干部身份,只是一个象征,没有实际权力。这种干部身份存在于国企,事业单位,省市县各级人社局下属的人才服务中心。
应届统招全日制大学毕业生获得干部身份的方法:在报到证开出满一年后,在有人事权的单位转正定级后就取得干部身份(在定级的时候,可以定管理岗或者专技岗)。
注意:2014年以后档案托管人才市场的流动人员不再转正定级,转递档案的时候不再需要开具行政和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取得干部身份的好处:第一种就不要说了,就是国家干部,谁都想要。第二类干部身份在国企,央企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很大,是获得事业单位编制的前提,另外,取得干部身份以后才会有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提干的时候不会在政审的时候出问题。还有一个情况,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要想调档案进京,档案里面必须有干部身份,否则北京那边所有存档机构都会拒收。
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如何拥有干部身份,可以概括为一考,二转,三毕业。
说到干部身份,很多人理解为端铁饭碗,吃公家饭的人,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广义上的干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侠义上的干部指的是国家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人员。如何取得干部身份呢,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后就可以获得干部身份,其中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其编制类型是行政编制,身份是公务员干部;通过事业单位考试的,编制类型是事业编里的管理岗或者专业技术岗,身份是事业编干部。
二是转业。这里的转业指的是军人转业,其中又包括军官转业和士兵转业。军官转业到地方后其身份是行政编公务员干部,士兵转业到地方后又分为转业到事业单位和转业到国企单位,其中转业到事业单位里的其编制虽然是事业编,但是其身份并不是干部身份,而是工勤身份,也就是工人,以前部分工勤身份的转业士兵可以聘干,如今聘干制度全面废止了,所以现在转业士兵的身份只能是工勤身份。
三是大中专毕业后取得国家储备干部身份。应届统招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国家储备干部的身份,想要把储备干部身份落实只需要在学校将报到证开出满一年后在有人事权的单位落实工作关系并转正定级即可。
虽说现在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党政机关干部身份推出历史舞台,但是实际上在单位内部,干部身份依然存在,而且获得干部身份的好处也很多,所以,虽然获得干部身份方式有以上几种,但是要想获得干部身份还是不容易的。
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我们去年对单位的档案进行了全部清理,对每个人的身份进行了认定。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单位有一名女同事,原来是工人,后来转成了干部。当时这名女职工的父亲是一名厅级干部,才有能力为其女儿运作此事,可见那时候,工人转干的难度有多大。
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工人和干部的身份,和工资待遇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用来区别女同志的退休年龄的,女职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我们单位转干的那名女同事,其实后来挺后悔的,因为她身体不好,想早点退休回家休养,这因为转干,还非要多上五年班,她快烦死了。
干部身份是计划时代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基本上不存在这方面的差别了,对于年龄大的人,临近退休,再转干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过既然有人问,还是说一下如何拥有干部身份吧。
首先,上大学。
所有有派遣证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都是干部身份。
现在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了,不管你是几本,还是大专中专,只要有派遣证,单位都自动认可为干部身份。
其次,考公务员。
通过公务人员考试,原来不具备干部身份的人员,可以转为干部身份。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国家工作人员考试,怎么着也得是个大专学历,有大专学历,其实也相当于干部身份。
第三,军队转业干部。
部队干部转业之后,在地方安排工作,相应也是干部身份,级别和原来在部队上的略有差别,一般都是降级使用的。
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已经成为历史,接近于没用,别傻傻地去追求所谓的干部身份了。
在以前,计划经济年代,所有人都按身份管理,分成农民、工人和干部,三种不同身份之间差距犹如鸿沟,发展前景也是天差地别,农民身份和工人身份都很难转变为干部身份。
但这样的身份制度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也不利于体制内的人员管理,不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制度,体制内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取消了原有的身份制度。
在以前,拥有干部身份的方式主要有那么几种:
一是大学毕业,哪怕大专也行,甚至最早的时候,中专毕业也拥有干部身份;
二是招录到体制内,拥有工作岗位的同时,也获得了干部身份;
三是部队转业,安置到地方机关单位之后,也是拥有工作岗位的同时获得干部身份。
现在呢,干部只是体制内的一个称呼罢了。
大学毕业了,哪怕是博士,没有到体制内,谁也不会称呼你为干部,就算称呼你为干部也没有实质意义。
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就成为公务员,公务员已经代替了干部的作用。
现在的公务员已经不再招录工勤编制了,现有的工勤编制人员退休后,就彻底没有工勤编制的公务员了。
通过了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你考的是什么岗位,就是什么人,共分为三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
工勤岗位可以说是工人身份,但因为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岗位管理,不再是身份管理,工勤岗位的人员符合条件的话,也可以去竞聘管理岗位。
如果竞聘成功了,也就不再是工人了。所以,哪怕在事业单位,也再也没有了身份的说法。
为什么说干部身份是接近于没用,而不是彻底没用?
因为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国家层面,主要的法律法规政策都已经取消了身份制度,但仍有一些法律法规还没有修改到位。
比如说退休制度,规定男性工人身份可以在55岁退休,干部身份则要到60岁,这本意是因为工人从事的体力劳动,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所以允许提前五年退休。
如果取消了身份制度,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一样在60岁退休,既是一种不公平,也会因为工人身份超过55岁了,干不了体力活,却还要占着位子,形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信国家会因为取消身份制度,出台新的退休制度,兼顾公平和社会效率。
另外,国家层面很多的法律法规制度都改了,但具体的实施细则需要各省、各地来制定,一些地区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或者说仍然存在身份制度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取消身份制度。
但,取消身份制度是大势所趋,所谓的“干部身份”终将沉没在时间长河里!
如何拥有干部身份?
准确地说,干部身份,己成为历史。
现在只有行政编制(公务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企业编制(企业职工)及无编制(派遣工)的区别了。
文革结束,拔乱返正,社会秩序逐步走向正轨。干部身份,就成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们,追求的目标。
当时的年轻人,想要拥有干部身份,正规渠道为以下几条途径。
一、计划内统招大、中专毕业生;
二、面向社会的公开招干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招考,但时逢难遇,机会较少);
三、工人身份转干;
四、部队士兵提干。
因为第三类与第四类,人际关系因素较重。第二类又机会太少,(不是每年都有,三、五年难得遇到一次)。
所以,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想成为干部身份,只有一条路:比拼学习成绩,考上大、中专院校。
在大、中专院校包分配工作,毕业生属国家干部身份的年代,各校的录取率都很低。整个社会,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被幸运录取。
1986年,14岁的我应届中考。可被中专录取,拥有干部身份。因不满意招录学校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年少无知的我,选择了放弃。
1989年高中毕业时,也是通过考试,侥幸收到一纸录取通知书。即使不是心仪的院校,但还是紧紧抓住这次,能拥有干部身份的机会,不敢再放弃,屁颠屁颠地去学校报道。
我妻子1992年应届高考,1996年大学毕业。同年,国务院下发了,今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通知。
我妻子幸运地成为了,最后一批享受国家包分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顺利进入某事业单位。
我妻子1975年,年初出生,读书早,五岁入学。我弟弟1975年,年底出生,七岁才入学。
1998年,我弟弟武汉大学毕业时,已不能包分配工作了,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
咱家没啥过硬关系,兄弟闯荡几年后,还是没稳定着落。于是逼着自己,考上母校研究生。毕业后,他考入事业编的城市规划设计院。
兄弟进单位时,已没有国家分配,计划内统招生指标,干部身份等一系列说法了。
再后来,行政单位工作的我,自然过度到公务员;分配进事业单位工作的妻,工作十年后,也通过省级公务员公开招考,成为了公务员。
我们教导下一代孩子时,也总说:好好读书,今后才有饭吃。
我常对子侄们炫耀的事:十七岁时的我,通过考试,穿上“四个兜”的干部制服。
八、九十年代,凭普通高校毕业证,就能拥有国家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档案中,一定会有本单位与人事局的公章。干部晋升,必须通过组织部。
现在,行政单位干部,全改称公务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