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为什么叫打油诗呢?

因为唐代张打油之所创,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事,有一年冬天,一位官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

“六出纷纷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官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官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

张打油听了这位官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官员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

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官员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官员则又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官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这首《咏雪》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可以算得上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仅供参考。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嘿嘿,这打油诗其实大有学问,从古至今历经千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经典特色。

相传,打油诗是唐朝诗人张打油所创,起初这张打油平平无奇,多年来苦读圣贤书,却始终不得名第。

某日,张打油赏雪景突发奇想,即兴创作出一首《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岂料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不管是乡野农夫,还是稚嫩儿童,都能十分轻松的信口拈来,且越来越多的人,仿照张打油诗中的韵律和格式,也开始纷纷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结构简单,用词朴素,形意传神”的新诗体,因首创之人是张打油,因此该诗体便被命名为:

打油诗。

后来经过多年发展,以及民间各路好汉的不断探索,终于在唐朝打油诗的基础上,发展成更具深层含义的打油诗,诗中词句更加诙谐,内容也更为通俗,不再拘泥于平仄韵律,几乎人人有意,皆可创作。

纵观打油诗的历史发展,其实无外乎两点最重要的特征:

一是绝对好记。

词句不难,也就意味着打油诗所用词汇非常简单,如宋代流传的一则趣闻,农村老妇对诗苏东坡,面对苏大诗人,农村老妇不慌不忙,凭借日常生活创作出一则打油诗,竟令苏东坡拍手称赞,诗曰: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蓬发,正是指老妇蓬头垢面之意,至于这“星星两乳乌”,大家都懂(*/ω\*)。

朝朝送饭去寻夫,正是说老妇每天早上都去给丈夫送饭。

一句诗便将日常生活与老妇状态囊括其中,又非常押韵,实属妙哉。

打油诗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押韵。

无论你如何创作,打油诗从头到尾都是押韵,甚至从古到今,这一核心格式一直未变,如清朝民间广为流传的打油诗: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该诗正是婚礼上宾客刁难新人时,由新娘随口所创,却引发哄堂大笑,此后更是成为民间小儿口口相传的笑谈,而该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的“春宵一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为了鼓舞人民士气,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可谓大展才华,请大家仔细回忆,相信自己童年时期,不论是村头,还是巷尾,均能听到类似的打油诗,比如大跃进时期,就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著名打油诗: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到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就是飞机场!

总结来说,中国人民从古至今都不缺乏文化创作的精神,而这些浓缩了生活经验的打油诗,更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积极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

于此,我也献丑一番,作一首打油诗,供诸位欣赏:

写篇文章俩钟头,敲敲打打累断手。

想请大家点个赞,不知可否不可否?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何为"打油诗“?

笔者在七月份曾发有文章《打油诗,火起来”,当时未火,有原因,此文后叙述。

打油诗,也是属于中国诗歌正经八百的一种表现方式。

有史为证,据宋代钱易(北宋文学家,北宋诗人钱惟演之从弟。时年仅十七岁即举进士,却因试考时交试卷太快,其试考官恶其轻率,竟罢之。唏嘘…)《南部新书》载:“有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

其中,张打油,乃唐朝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但是没有名气,其诗既无寄兴,又无诗意。有一年的冬季雪后,张打油闲着没事,看窗外一片雪白,雪景中却有动静,乃家中养的狗🐶在雪地撒欢,于是,不禁诗兴大发,作"咏雪诗"如下:

江上一笼统,

井底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整首诗中未曾写一雪字,却把雪景刻划得贴切、逼真,而且诗中远景、近景、动物、静物都写到了。特别是白狗身上的一个"肿"字,更为形象,可以见得诗人对生活的观察极为仔细。

后世之人就把此类随口成章,没有寄兴,诗意诙谐,暗含讥讽,多是用俚语,俗语的滑稽诗,统称为:打油诗。

民国时的山东军阀张宗昌,最爱好打油诗,有诗为证: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扳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又有一首:《咏雪》〈够雅的…〉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呀筛石灰

民国军阀不只是张宗昌,有记载说韩复榘也有诗作: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泉眼一般粗。

咕嘟古嘟又咕嘟,

咕咕嘟咕嘟咕嘟…?

调侃归调侃,说句实话,打油诗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一看就会,尤其是适合刚刚学习写作的新手。与其天天苦思苦想,倒是不如从打油诗之类的小诗作开始,简单,易操作,等到积累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经验,再去发挥你更多的才能也不迟!

(笔者注:其实,〈指的是七月份时〉那篇文章刚刚发表,即有东北新闻传出,说是因有人写了打油诗而被拘留,但是至今不知何故?断不是因诗所为吧?!)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历史上,有很多体裁的诗词歌赋,内容也相当广泛。打油诗就是其中之一,据传,唐代张打油的一首"天下一笼统,地上一洞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及体裁出处。这类诗的特点是:不须严律,但须诙谐;不求精彩,但求合韵;见景见物,俚俗可用。虽然如此,诗之意境最佳。打油诗既然是诗,就绝非"顺口溜"言之。在创作与流传中,在某种情况下与竹枝词有相似之处。一首好的打油诗,应该有景有物有心情有意境。本人以雪为题,试成一首:

今天雪挺厚,藏污又埋垢;

待到晴暖日,露脏更发臭!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网上看到过打油诗的来历,是个常写诗的人名子叫(打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顺便写首打油诗(母亲节)

母亲节把母思念,

唯有母亲把儿惦。

儿行千里母担忧,

思儿昼夜愁白头。

有苦有累从不言,

再苦不让儿作难。

无私奉献不求报,

愿儿一生平安过。

[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胡瓜][胡瓜][撒花][撒花]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打油诗?什么是非打油诗?

搜索百度百科得知,打油诗的专业解释是: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后世形成独特风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近代也如此:

比如民国军阀张宗昌写的《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看看,幽默不?

再比如张宗昌还有一首诗,他的名字叫《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这里的扶桑指的是日本,诗的意思也很好理解。

后世把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至于什么是非打油诗,那就更好理解了。

诗歌,百度百科上解释: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其实,他也是非打油诗的定义。

诗歌、非打油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她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深受历朝历代百姓的喜爱,因此流传经久不衰。

而打油诗他又有着诙谐幽默、趣味丰富、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特点,也同样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上就是我对什么是打油诗?什么是非打油诗的理解及解答,您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