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群团组织的文联是参公单位,改革后会转为事业单位吗?

文联,全称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一、文联,并不是群众团体组织,群团组织是指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组织。

二、文联,是社会团体组织。

文联,社团组织,由作家协会、戏曲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杂技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志愿者协会、各省级文联等团体会员组成的社团组织。

三、文联在改革中的走向。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既然非行政机关,却具有行政机关才应有的行政职能;虽然身为事业单位,都具有行政职能,违背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服务性本质,不伦不类、十分尴尬的机构,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予以整合消化,不复存在。

(一)国家级的层面上,全国文联、各协会不会有太大的动作,精简内设机构,压缩编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经费开支。

(二)省、市级文联、各协会,总体按照国家级层面文联、各协会改革方式方法,瘦身、强体,弱化行政职能。

(三)县、区级文联,按照相同、相近职能,整合机构设置,组建事业型文化中心,对外保留文联、各协会牌子,协同工作。

仅供参考。

属于群团组织的文联是参公单位,改革后会转为事业单位吗?

目前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的,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人大、政协、纪委监察、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其中和文联密切相关的,是工会、妇联、团委三个群团机构的改革方案也已经基本落实到位。依照工青妇群团机关改革,文联也曾经出台过一份类似的机构改革指导意见,其内容的改革措施,都和工青妇改革方案一致。

事实上,群团机构改革,从2015年就开始在上海市试点,全国的群团机构改革方案,也是根据上海市的试点方案修订完善后颁布实施的。群团组织改革,实行“减上补下”的原则,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完善群团组织体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着力解决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贵族化”的问题,增强服务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全国共有各类人民团体机关25个,包括工会、妇联、团委、科协、文联、残联、计协、红十字会、贸促会、法学会、工商联等,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或者和工青妇一样设置为群团机关,使用行政编制,和党委机关一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主要是指市级以上。在行政编制紧张的基层县区,也有设置为群团机关,使用事业编制,参公管理。还有直接设置为挂牌机关、内设机构,甚至是事业单位的,也有只有一个空壳机构的。群团机构设置,起决定作用的除职能外,还要受当地机构限额限制,也要受当地行政编制数额限制,因而各地情况复杂,机构性质不尽相同。

工青妇群团机构改革后,各人民团体机关应当和党委机关一样,使用行政编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以前使用事业编制的,或者事业管理,也应当置换行政编制。但绕不过去的症结,还是行政编制数量限制,统一置换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单独设置为群团机关,使用行政编制,或者使用事业编制但参公管理的,应该可以保留现状。未能单独设置,或者事业机构性质的,将其职能划转由相应的党政机关承担,成为内设机构或者挂牌机构,也是改革的方向。唯独不可能的,是继续设置为事业单位,因为这不符合群团职能性质,也不符合群团机构改革的原则。

已经完成事业分类改革试点工作的辽宁省,对于因机构性质变化,失去参公身份依据的原参公人员,明确表示省考、群团等六类参公人员,可以保留参公身份,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之间自由转任。表明原群团机关参公人员,其身份地位和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是一样的。但自由转任,前提是有空缺的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这是执行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辽宁省的参公机构及参公人员改革遗留问题,依然在不断调适当中,相信随着全国范围内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参公人员如何转隶,会有新的文件政策出台。而身处其中的群团机关改革,包括文联等,也会有类似工青妇改革方案一样的明确的机构改革政策出台。

属于群团组织的文联是参公单位,改革后会转为事业单位吗?

谢谢邀请。

上面的说法不对,文联全称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一、文联,是群团组织。群团组织是指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社科联,法学会等群众团体组织。

二、文联,是由作家协会、戏曲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杂技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志愿者协会、以及各类新文艺团体,各下级文联等团体会员组成的人民困体。它对各团体会员具有联络,协调,服务,指导,管理的职能。

三、文联在改革中的走向。

(一)国家级的层面上,国家文联及所辖各协会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主要是强化服务管理,联络协调服务各行各业的文艺工作者。

(二)省、市,县级文联及所辖各协会,总体按照国家文联及所辖各协会改革方式方法,采用兼职挂职的方式强化文联领导班子的建设,抽调在文艺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到文联机关任职或挂职,进一步强化文联在联络服务协调指导管理方面的职能。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文联的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不会转变为事业单位。只会赋予它更多的联络协调服务指导和管理的方面的职能。

我在文联任职,说的不当的,请批评,说的对的,请点赞。

属于群团组织的文联是参公单位,改革后会转为事业单位吗?

这次机构改革,文联等群团组织是不会转为事业单位的。

群团组织,是群众性团体组织的简称,对群众工作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文联,全称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的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等,这些群团组织和文联一样,都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群团组织工作的人员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及人员和公务员单位及公务员是可以相互流通的,可以相互调动、交流任职等。

这次机构改革,很多参公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划分出来,单位性质改为了事业单位。原参公事业单位的人员,由于单位性质的变化,很多人会分流,有的调入其他公务员或参公事业单位,有的留在原单位。留在原单位的,身份会随着单位性质的变化,而取消参公身份,变为事业人员。

但是,像文联这样的群团组织,单位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仍然会保留参公性质,文联的人员仍然是参公管理。就拿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来说,虽然很多参公单位的人员都转变成了事业身份,但群团组织、考录、军转等几种特殊情况的参公人员的身份并不会改变,仍然保留参公身份。

总之,文联在这次机构改革后,单位性质不会转变为事业单位,会仍然保留参公性质。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属于群团组织的文联是参公单位,改革后会转为事业单位吗?

这种单位叫摆设。就象会议桌上摆鲜花。

这种摆设型的单位,职位太多了,明白人才懂得它的作用是什么……

属于群团组织的文联是参公单位,改革后会转为事业单位吗?

文联,全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和联系文学艺术界。文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单位一样,都属于群团性组织,使用的编制都是事业编,但参照公务员管理,也就是参公单位。它和其它行政单位一样,招录人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并在组织编制部门进行过公务员参公登记,其人员在工资待遇和晋升方式上与公务员无异。

文联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在行政级别上丝毫不输其它机构。中央层面,中国文联妥妥地是正部,省级正厅,地市级正处,县区级正科。文联党组书记由地方党委任命,主席由文学艺术界代表选举产生,设主席一名,专职副主席几名,兼职副主席若干名。主席和专职副主席享受参公待遇,由财政供养,兼职副主席只挂名,不占编制和职数,不列入财政工资体系。

本轮机构改革,群团组织未列入改革范畴,因此文联的参公属性不会改变。但是,考虑到群团组织的特性,中央下一步肯定会对包括文联在内的群团组织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共青团,中央就要求其去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贵族化,目前正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