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补发,虽然并不是正常业务,但也经常遇见的事情。

一、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到达退休年龄的月份时,办理退休手续后,应该下月起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养老金。

由于各种原因,下月并未发放养老金,而是延迟若干月发给,发给时除外当月应该发给的养老金,延迟若干月份的养老金一并发给,延迟若干月份发给的养老金,可以称为养老金补发。

二、国家每年初发布本年度养老金调整政策,当然从本年1月份执行,但国家出台的养老金调整政策是原则性的,社会保险机构无法操作执行,须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才能操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本地区实施细则出台可能需要若干月时间,社会保险机构才能按照实施细则操作发放养老金。

社会保险机构除外发放当月按照调整后计发标准的养老金外,将1月至发放上月的、调整前与调整后增加的养老金差额部分,一并发给,发给的1月至发放上月的、调整前与调整后增加的养老金差额累积部分,也可以称为养老金补发。

仅供参考。

“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目前的养老金补发有三层含义,也就是有三种情况——1、养老金调整补发2、技术性补发3、中人养老金补发。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呢?

养老金补发主要有三层意思,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

1、当年养老金调整补发。

每年养老金都会进行调整,也就是进行上涨,在养老金上涨后,养老金就会在某一个月份补发前几个月的上涨养老金。

因为养老金上调的全国通知,一般是在三四月份的时候下发,2019年是在3月20号下发的,然后各地会制定本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在人社部,财政部审批后,会尽快落地实施,把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的手里。

也就是说,养老金的调整是有一定的时间的,比如,今年多数地方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是在六七月份的时候发布的,而养老金都是从每年的1月1号起上涨,所以在上调养老金的时候会补发前几个月的养老金。

比如,如果你所在省份养老金是在七月份进行调整,那么就会补发1到6月份的增加的养老金。

2、下半年养老金技术性补发

这是针对于上半年退休的退休人员来说的,等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公布之后,他们的养老金在下半年会迎来一次重新核算和补发。

这是由于技术性原因导致的,因为上半年退休的话,由于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还没公布,所以,养老金计算是按照前年的平均工资,由于前年的平均工资低于上年的平均工资,所以,养老金待遇会少一些。

因此,等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公布之后,这个时间一般是在年中的时候公布,所以这些上半年退休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会在下半年迎来一次重新核算,也就是一次技术性的补发。

3、中人养老金的补发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来说,也存在着养老金补发一说。

所谓中人,也就是2014年9月30号之前工作,2014年10月1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对于中人目前领的还是预发性养老金,这是由于对于中人设置了十年的过渡期政策,如果新办法的养老金待遇更高,那么,第一年补发高初养老金的10%,第二年补发20%,以次类推,知道2024年补发100%。

这些年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补发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只有江苏无锡等地补发了养老金。

不过最近中人的养老金补发有提速的迹象,因为包括福建、江苏等省份在内的多个城市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补发工作。

包括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注意:今年养老金已陆续补发,有人每月可补300-400元,而有的人只有不足百元。关于养老金补发有3种情况,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们,你属于哪种情况的补发,每月能补多少钱,你清楚吗?

相信所有退休的中老年朋友,都很关心自己每个月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工作期间,缴纳社保,就是为了退休后领取一份养老金,我们老年生活,老有所养。

每一年养老金上涨补发的通知,牵动着广大退休中老年朋友的眼光,大家都很关心自己每个月可以增发多少养老金?

退休人员都在关注,2021年养老金上调细则,4月份人社部已经发布了,今年养老金整体上调比例为4.5%。

其实每一年养老金上涨调整,只是养老金补发的一种,养老金补发包含有三种情况。

小结:养老金补发分为:养老金上涨调整补发,社平工资延迟补发。退休中人养老金补发。

1.养老金上涨调整补发

主要是针对的2021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才可以享受本次养老金上调。

4月22日发布的关于2021年养老金上涨通知,今年是从2004年养老金管理开始,实现的第17年连涨,今年的涨幅比例为总体4.5%。

这个4.5%的比例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涨4.5%,而是说有的人高于4.5%的比例,那么肯定也有人低于4.5%的比例。

且到底涨多少,并不是说谁想涨多少就涨多少,而是说有一个涨幅的原则。

养老金2021年上涨调整,还是分为三个方面,定额调整,倾斜调整,挂钩调整。

①定额调整

是针对所有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统一调整一个固定的金额,这个调整金额不会因为谁的养老金高,给他高的金额,谁的养老金低,给他低的金额。

而是说大家都是一个统一的金额,很多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尤其是养老金水平低的人员一直认为,定额调整才能体现养老金公平的原则。

目前已经有17个省份陆续发布了2021年养老金上调细则,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省份定额调整,相比去年略有降低,因为整体上调幅度,今年是4.5%,去年养老金上涨比例整体是5%.

整体比例下降0.5%,也会体现到有的退休人员上涨的金额,今年可能比去年还稍微低一些。

比如上海今年定额调整的金额是70元。

举个例子:上海的王阿姨每个月养老金是5000元,李阿姨每个月养老金8000元。

定额调整的增加额,王阿姨和李阿姨,每个月都增加70元。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两个人每月的养老金相差多少,定额调整这一项,两个月领的钱一样多。

②挂钩调整

挂钩调整跟两个方面的挂钩,养老金水平挂钩,缴费年限挂钩。

比如江苏省2021年挂钩调整细则是:

缴费年限挂钩:15年及以下,每一年增加1.8元,15年以上至25年(含25)的部分,每年增加2.7元,25年以上部分,每年加4.5元,按缴费年限增额不足27元,按27元增加。

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1.2%。

比如江苏省的张叔叔,缴费13年,每个月领取养老金为1060元。

江苏省的张阿姨,缴费28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每个月领取养老金为3800元。

这次挂钩调整,他们二人每月各增加多少钱?

张叔叔每月挂钩调整增加额为:缴费年限13年,13×1.8=23.4,不足27元,按照27元增加。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为1060×1.2%=12.7元。

那么张叔叔此次挂钩调整,增加额为27+12.7=39.7元。

张阿姨每月挂钩调整增加额为,缴费年限28年,15×1.8+(25-15)×2.7+(28-25)×4.5=67.5元。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额为3800×1.2%=45.6元。

那么张阿姨此次挂钩调整增加额为,每月67.5+45.6=113.1元。

由此可见,挂钩调整将养老金缴费的原则,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体现的淋漓尽致。

③倾斜调整

倾斜调整,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高龄倾斜,边远艰苦地区退休人员倾斜,企业军转干部。

多数省份(27个省份)对高龄退休人员的年龄界定是70周岁为门槛,比如广东,江苏,山东等退休人员多的省份,都是将70岁以上算为高龄。

不过有4个地区,北京,上海,河南,浙江,高龄的界定标准低一些。像北京,65岁以上就算高龄了,上海的高龄规定更加详细,女60周岁以上,男65周岁以上,就算高龄。

比如河南6月3日出炉的2021年养老金上涨细则中的高龄倾斜。

65-69周岁,每月增加20元。70-74周岁,每月增加25元。75-79周岁,没有增加30元。80-84周岁,每月增加40元。85-89周岁,每月增加50元。90周岁及以上,每月增加60元。

由此得出,缴费年限长,养老金水平高,年龄大的退休人员,这次养老金上涨,每月增加300-400元,也是情理之中的。

小结:

现在已经各个省份已陆续出台了2021年养老金上调细则,且有些地区已经补发到位,补发2021年1-5月份的增额,补发对象是,2020年12月份,正常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每一年都要对退休人员进行退休认证,说白了就是确认该退休人员还健在,不存在冒领的情况,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养老金,确保养老金账户的余额充足。

所以退休后的中老年朋友们,不要忽略了这个环节,要不然会造成自己养老金的停发。

那么对于2021年1月到现在的退休人员,难道都不享受养老金补发吗?

答案是今年1月份到现在办理退休的中老年朋友,虽然不享受本次养老金上调的增发,但是也仍然有养老金的补发

只不过是这个养老金的补发,不是2021年养老金上涨补发,是另外一种情况,也就是社平工资延迟补发。

我们都知道,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跟当地区上一年度在岗职工社平工资所挂钩,而今年1月份到现在,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按照的是2019年的社平工资。

随着经济的增长,社平工资每一年也是呈现增长的,所以,针对于今年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们,按照2019年的社平工资给大家计算基础,养老金肯定比按照2020年的社平工资计算,养老金要低一些。

那么就有人问了,那为什么我们今年1月份开始退休的退休人员,为什么不按照2020年社平工资来计算基础养老金呢?

这个是因为每一年社平工资的出来日期,是在每一年的年中时间,所以社平工资还没有出来,就像今年,社平工资也是刚出不久。

但是呢,也不能说因为2020年的社平工资没有算出来,不给今年上半年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发养老金。

所以只能按照2019年的社平工资,那么等到当地的社平工资正式出来之后再进行补发。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每一年上半年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也会有一次养老金补发。

除此之外还有第3种养老金补发也就是退休中人养老金补发。

既然有中人,那是不是就有新人和老人之说?

答案是,确实如此,有新人和老人一说。只不过这个叫法是针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那么这个退休中人到底是如何划分的呢?

这就要从2014年10月1日实行的养老金保险改革说起,将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且还有一个十年过渡期。

退休中人是指2014年9月30日之前已经参加工作,并且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工作人员就称为中人。

老人就称之为2014年9月30日之前已经退休的人员就成为老人,新人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之为新人。

为了使养老金并轨顺利实行下去,对于退休中人有一个10年过渡养老金,现在已经到了第七年,只有江苏等少数地区兑现了中人养老金待遇。

没有兑现的地区,都是按照2014年9月份以前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给退休人员计发临时养老金。

相信后面各个地区也会陆续兑现中人养老金待遇。

说了这么多,对于养老金补发,朋友们都了解了吗?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你们那里今年的养老金上涨补发,到位了吗?

“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Q: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所谓养老金补发,指养老金未能如时发放,延迟一段时间才能落实发放的情形。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往往会出现补发的情形。补发的背景有多种可能性,目前主要有本年度上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差额的补发,每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差额的补发,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养老金差额的补发,职业年金的补发,教师和公务员待遇差额的补发,退休人员没及时做生存认证,完成补认证后养老金的补发,落实历史遗留问题的其他情形等。下面将逐一予以说明。

1、本年度上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差额的补发

退休时计算养老金所采用的参数中有一项重要数据----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绝大多数地区的数据都要到5-6月,6-7月才公布,那么本年度在公布这一数据之前(主要是上半年)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怎样计算发放呢?大多数地区都会暂时采用上上年度的数据计算,然后在公布这一数据之后,再补发差额。

个别地区还有另外的做法,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在没公布上一年度社平工资前,一律不发。什么时候公布,什么时候再一次性补发之前所有应发未发的养老金。第二种,按预估社平工资发放养老金,这样做的地区就是黑龙江,会在每年11-12月,根据统计部门现有的相关数据,预估本年度的社平工资,按这个标准发放下一年度的养老金,收缴社保费用,就不存在补发社平工资差额的问题。但黑龙江的部分地区由于养老金入不敷出,需要等待中央财政调拨资金补贴,并不能按时发放养老金,还是会存在延迟发放,或补发的现象。第三种是到7月份再按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计发养老金,这样做的地区有广东和江苏,就不存在补发1-6月差额的问题。并且1-6月退休的人,也可以参加本年度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

2、每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差额的补发

自2005年起,每年国家都会给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按相关工作流程走下来,早的地区5-6月份能够发放(如上海),大多数地区要到7月份才能落实发放,个别几个地区8-9月份才能落实发放(云南内蒙等地)。落实前暂时按上一年度的养老金标准发放,落实时再补发差额。

3、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养老金差额及职业年金的补发

2014年10月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日子。此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属于中人。中人养老金的发放宗旨是保底限高,有10年的过渡期。即按新旧两种办法计算,并进行比较,如果新办法低于老办法,按老办法发放,如果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用每年补发10%,10年过渡期的办法进行发放。但由于当时补发的几项计算参数没有理顺,如个人账户记账率、各地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等,所以按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结合老办法预发养老金,差额在理顺参数后才能补发。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完全理顺并落实了,大部分地区还在梳理中。中人的养老金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相对多些,很多人都存在10年补发之说。还有一些地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职业年金也没有理顺,也存在补发问题。

4、教师和公务员待遇差额的补发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教师倾斜。官方的声音是要确保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因此就出现了教师和公务员待遇差额的补发情形,也涉及到了一小部分最近几年事业单位编制的退休教师的差额补发工作,具体要看地方政策的相关规定。

5、退休人员没及时做生存认证,完成补认证后养老金的补发

为避免已经死亡的退休职工的亲友冒领养老金,绝大部分地区会定期对退休人员做生存认证,证明本人还活着。人还活着,没按规定时间完成认证的,会暂时停发养老金,等完成补认证后,再补发养老金。

6、落实历史遗留问题的其他情形

有些地区在落实退休人员历史遗留问题时,也有可能出现其他补发情形。如民办教师待遇没能按政策及时落实的维权情形、老革命养老金待遇的落实等。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加我的关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特大消息:今年的养老金补发工作已经陆续展开,有不少的退休人员已经拿到了补发的养老金。有的人能补发金额达到惊人的4000元,但是也有一些人却只能补发几百元,甚至没有补发,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什么呢?

养老金其实就是我们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所产生的待遇,并且还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这也是对年轻时候为城市作出贡献的一种肯定。

而养老金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那为什么有些人的养老金补发能高达4000,而有些人就几百块,甚至有些人没有。

无论你是正在购买养老保险的人,还是已经退休正在领取养老金的人一定要弄清楚以下的几个事情,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养老金的补发规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生活的质量也会随着波动。现在全国的退休人口已经接近3亿,面对如此大的群体。养老金的多少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每一年养老金都会做出一些调整。

而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退休人员过上更安逸的生活,真正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状态。那么直接调整就好了,为什么又有养老金的补发?

要统计上一整年的物价变化以及城市的经济水平,需要从上一年的第一天1月1号开始,直到上一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号。

养老金的发放是在每个月进行的,因此收集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作出统计归纳结算又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一般每年做出养老金调整方案的时间会在4月中旬左右,由国家人社部发布调整的大致方针。

接下来由各个省市制定详细的调整方案,并且上报人社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差不多到6月份的时候才会出具各个省份的养老金调整细则,并且公布养老金的补发时间。

那么在6月份之前是一直要持续发放养老金的,而发放的是延续上一年的。调整方案是针对整个一年的调整,因此1~6月份领取的并不是调整之后的养老金,因此要对这些月份进行养老金的补发。

我们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上海的张大爷去年领取3000块钱的养老金,随着5月份上海市养老金调整方案出炉,张大爷的养老金上调了500块。因此,今年张大爷每个月就能够领取3500元。

由于1~5月份都没有公布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张大爷领取的还是3000元。因此就需要把1~5月份上调的500元补发给张大爷,也就是要补发2500元。在6月份的时候,张大爷不仅能够领取3500元还能够领取补发的2500元。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补发4000,而有的人只能补发几百,甚至不需要补发。

今年4月份人社部公布了养老金调整的方案:总体上调4.5%。去年这么严峻的疫情,养老金还能够连续上涨17年,这属实比较难得。

可是为什么都是上调4.5%,有的人能够补发4000,有的人却只能补发几百,甚至还有的没有补发,这到底是为什么?

养老金上调4.5%,并不是每个人的养老金都上调4.5%,而是整个全国总体平均水平上调4.5%。

既然是平均总体水平,那我们就可以知道有的人肯定是高于4.5%,而有的人就要低于4.5%。

养老金上调的多少?到底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高于4.5%?

4月份人社部发布的通知我们可以知道,养老金调整主要是通过三步: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以及倾斜调整。

定额调整

由于每个省份的经济水平以及消费水平不一样,所以各个省份的定额调整部分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定额调整是针对同一个省份市,对所有退休人员做出的一种调整。

只要是在同一个地区参加养老保险,无论参保人退休之前的职务身份,年龄性别,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高低,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所有的参保人都上涨同一个额度。

挂钩调整

其实挂钩调整主要是与缴费年限挂钩以及缴费基数挂钩。其主要也是为了体现“长缴多得”与“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参与养老保险。

与缴费年限挂钩:

说到与缴费年限挂钩,那势必就要说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所工作的城市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缴费工龄)(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我们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知道,当我们的缴费年限越长,那么得到的基础养老金也就越高,并且当延长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增加。

举个例子:

江苏的老张退休前连续缴纳了养老保险15年,每次都是按照最低档次进行缴纳,今年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养老金上涨的金额为20元。

江苏的老李退休前连续缴纳了养老保险30年,每次也都是按照最低档次进行缴纳,今年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养老金上涨的金额为30元。

与缴费年限挂钩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其实就像是我们去银行存款,当你持续存款的时间比较长,银行为了奖励你,所以对你的利息有所上调。其实也是这么个道理,积少成多,虽然工资水平没有别人高,但是多缴费几年就能赶上别人。

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挂钩

不管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养老保险基数进行缴费。乡居民养老保险来说,可以从200~2000的不同档次进行选择,而城镇职工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缴纳。

而每个省份对养老保险与基数挂钩的调整方案都有所不同,假设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挂钩的比例是1%。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缴费基数越高,他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

其实不单单是在这里会体现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相关,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也有所体现,当你缴费的基数越高,政府的补贴也会越多。

但在这里我们只讲养老金调整方案与缴费的基数相挂钩,当你缴费的基数越高,按照同等的上调比例,那么你所得到的金额也会越多。

倾斜调整

按照现在各个省份公布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可以知道倾斜调整大都是向高龄人员倾斜。

因为每个省份的调整都不太一样,但是大都可以分为这几个类别,70岁到74岁,75岁到80岁,80岁以上这三个阶段,对满足年龄要求的老年人适当的增加养老金,年龄越大补发的金额也就越高。

补发的养老金怎么样才能达到4000元?

我们只都知道大部分省份都计划在6月底7月初将养老金补发到位,但是有个别地区还没有公布,因此就可能有1~7月份上调部分的养老金没有发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4000/7=571元。

而养老金要上调571元,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这个人退休的工资高达1万左右,并且享受高龄倾斜以及边远地区倾斜,那么上调工资在571应该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当然退休工资高达1万多的肯定是少之又少,但是这也不乏有一部分人确实有这么高的退休金。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今年上调的养老金也不过只是几十块钱,7个月下来也只不过是几百元。而一些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因为他们之前没有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所以不存在个人养老账户,他们所领取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以及高龄倾斜,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今年的高龄倾斜下降,或者说政府补贴减少,那么养老金根本就没有补发这一回事。

写在后面

养老金补发的多少,其实就是养老金上调了多少,上调多少主要还是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相关。但是这也拉开了城乡居民以及城镇职工之间的差距。

对于住在农村的人来讲,他们基本上都是选择最低的档次进行缴纳。因此他们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金额都比较少。再加上基础养老金部分没有城镇职工所领取得多,因此对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来说,每个月也只能领取100多元。

假如碰上政府的补贴减少,或者说高龄倾斜额度有所下降,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增长反而是下降。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农村的补贴也不断增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会有所上升,因此缴纳城乡居民保险的档次会有所上涨,差距应该也会越来越小。

对养老金补发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梧通,每天和你分享一点小知识。

“养老金补发”是什么意思?

我个人理解,养老金补发大概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办理退休手续延迟补发。比如你按照法定的退休年龄应该是12月30日达到退休年龄,你从12月1日开始申请办理退休手续,那么退休工资就要从次年1月30日开始领取,但由于社保部门工作量大,到2月30月才办完退休手续,所以属于1月30日应该发的退休工资,到3月发退休金时一次性给你发两个月的,其中一个月的属于补发1月份的退休工资。

第二,因国家政策调整,给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最近10多年来,国家连续给退休人员涨养老金。但由于养老金调整是个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一般都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调整到位,那么有可能在八月分发退休金时,将一到七月上涨的退休金一次性补发到退休人员的工资卡上。

第三,退休金外的补发。比如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地方政府规定对属于公务员系统退休人员,每年固定给予退休人员发一定的年终红包,比如在职公务员年终发3万奖金,也给退休的公务员发几千红包。还有的国有企业也会在年终给本单位退休人员发部分慰问金,钱通过社保部门来发放。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有的大企业的退休人员有,大部分企业的退休人员没有,这是退休金外的补发。

总之,不管那种形式的补发,对退休人员都是一个利好,越多越好,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