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该怎么处理?

谢谢邀请回答!

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工伤险,发生工伤怎么办?

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工伤险,发生工伤,也同样享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应有的福利待遇,因为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工伤险,社会保险机构不会支付相关费用,因工伤发生的费用就必须由用人单位负责。但是,可能要麻烦一些!

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工伤险,发生工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可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力争在用人单位内部解决。

二.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可以向属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仲裁院申请工伤认定仲裁。

三.也可以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诉,由劳动保障部门协调解决。

四.上述途径不能解决,最后可以走法律程序,也就是打官司,因为打官司、法律太专业,而且一般单位都聘有律师,所以,必须请律师。

如果经济条件所限,请不起律师,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免费提供律师服务。

五.同时,可以求助工会,乃至地方工会,地方工会维护职工权益,还是有一定力度的。

相信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会主持正义,公道解决处理的。

仅供参考。

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该怎么处理?

没买工伤保险,一样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基金待遇。这是人社部门对于工伤职工的一种人性化承诺。

不管买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之后应当首先申请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发生工伤后30天内,应当由用人单位提起工伤申请。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可以在30天后提起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起,劳动者提起的话。工伤发生之日起至劳动者提起工伤认定之日期间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部门不会报销,有用人单位承担。这算是对用人单位的约束。

如果用人单位没购买工伤保险,也是这样,所有的理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相应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其实工伤待遇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

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主要是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工伤死亡的抚恤金和遗属待遇等等等等。

而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主要是停工留薪期待遇,相应的社保费缴纳、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等等。

职工发生工伤之后,如果用人单位置之不理,职工虽然不能按照工伤待遇住院报销,可以按照医保方式进行住院报销。

等待职工及家属一个月后申请工伤认定,确认是工伤之后,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关系。

然后,工伤职工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提出工伤待遇先行支付。理由就是用人单位不支付相应的工伤待遇。

主要情况包括: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依法经仲裁诉讼后,能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法院出具中止执行文书的;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

一般工伤认定部门会在收到职工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向相关单位发放催付通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费用,用人单位五个工作日内仍不支付的,工伤保险基金将先行垫付。事后由社保部门向用人单位追缴有关费用。

以后拒不支付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企业将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再融资、贷款等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国家的法律会保障我们工伤职工的权益的。至于法律规定,有用人单位承担的费用,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该怎么处理?

根椐《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本条例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

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该怎么处理?

没买工伤保险和没买医疗保险一样,住院产生的所有费用自己承担。

即然没买工伤保险,也就与保险公司无关,所有的误工费等也是一分都没有的。

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该怎么处理?

工伤保险属于用人单位需给劳动者购买的强制义务,如单位未购买,未参加工伤保险者维权时,可以由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地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一般材料齐全的情况,15日内就能收到受理决定。因单位未依法购买工伤保险,因此职工依法应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全部由用人单位支付。一般,治疗和康复的费用是一定有的。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保留劳动人事关系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其中七级至十级,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合同期满或本人提出离职时,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待遇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不再享受。您目前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进行申请时再具体和有关部门了解哈,从法律角度来讲,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处理。

没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该怎么处理?

员工因工负伤,如果已经进行了工伤认定,并且认定的结论是属于工伤,那么单位有没有买保险都是需要赔偿的。只是说,如果单位买了工伤保险,就会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其中的一些赔偿。如果没有买保险,那么根据赔偿标准计算出来的所有赔偿都由单位承担,单位不愿意赔偿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