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

两国在历史上发生过内战吗,为什么两个接壤国家会沿用一个国名?

非洲有二个国家国名刚果,以首都名称首字后缀区别,刚果(金),刚果(布),是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后遗症”。

非洲历史上曾遭到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刚果(金)、刚果(布)原为一个国家----刚果,因为,二个列强法国、比利时瓜分一块殖民地的结果,刚果(金)原为比利时殖民地,刚果(布)原为法国殖民地,先后独立后,一个刚果国家就变成两个刚果国家了。

如同美洲原有三个圭亚那,英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英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已先后独立。

法属圭亚那至今仍未独立,为什么呢?

不是法国不同意其独立,法国同意其独立,但是,人家就是不愿独立,因为,人家感觉“背靠法国这个大树好乘凉”!爽爽的呢!独的什么立呀!

仅供参考。

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

在非洲的中西部赤道附近,有两个名为“刚果”的国家。一个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另外一个是刚果共和国,两个国家的简称都是“刚果”。为了便于区分,我们习惯上后缀其首都的简称。因此,首都为金沙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为刚果(金);首都为布拉柴维尔的刚果共和国,简称为刚果(布)。

关于刚果(金)与刚果(布)的关系,需要追溯到十四世纪,在这一时期,刚果河流域出现一个由刚果人建立的政权--刚果王国。后来到了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来到了刚果王国。此后,刚果王国逐渐衰败,并逐渐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在1884年11月中旬,为了瓜分非洲殖民地,欧洲列强包括德国、英国、俄国、荷兰等十五个国家参与了由德国主持召开的柏林会议。会议长达一百多天,名义上是为了解决非洲第二大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实际上的目的是为了瓜分非洲。

柏林会议之后,以刚果河为界:当时的比利时王国成为了刚果自治邦[现在的刚果(金)地区]的主人;而现在的刚果(布)地区则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步兴起。在比利时统治之下的刚果自治邦在1960年的6月30日实现了民族独立,首都为金沙萨;而刚果(布)是在1960年的8月15日实现了民族独立,首都是布拉柴维尔。

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

刚果( Congo)可以指两个中非刚果河两岸的国家。面积稍微大一些的,位于刚果河东南面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前身为扎伊尔,一般我们提到称刚果(金);较小的是位于刚果河西北面的刚果共和国,一般我们称刚果(布)。

刚果(布)与刚果(金)在刚果盆地中的位置

(来源:在线大英百科全书,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Congo-Basin)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原本属于同一个国家,也就是公元一世纪定居于刚果盆地的班图人在十三到十四世纪之间就已经建立起了王国。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一步步侵蚀,刚果盆地逐渐成为了欧洲各国的殖民地。有史记载的最早到达这一地区的欧洲人是葡萄牙探险家迪奥戈·康(Diogo Cão),他在1484年发现了刚果河口。在此以后,刚果盆地的班图人王国和欧洲人的商业关系迅速发展。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该地区一直被作为跨大西洋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

迪奥戈·康发现刚果河口

(来源:维基百科,下同)

虽然刚果盆地是欧洲人最早到达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一,但是刚果盆地原本的社会结构真正被侵蚀,被欧洲殖民者所统治,则是在19世纪后期,这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被殖民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很难到达刚果盆地的内陆地区。直到1867年,英国出生的美国人亨利·莫顿·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从桑给巴尔出发,误打误撞进入刚果河上游,这样非洲最后一块欧洲人从未到达过的地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

亨利·莫顿·斯坦利(1884)

而提到今天的刚果(金)和刚果(布)的分野,我们不能不谈到1865年到1909年任比利时国王的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 )。正是利奥波德二世聘请亨利·莫顿·斯坦利在刚果地区探索和建立殖民地,才导致今天刚果盆地分为多个国家,有两个刚果的情况。利奥波德二世是一位典型的狂热的殖民主义者。作为一位立宪君主,利奥波德二世无权决定比利时的政策,但他一直鼓动比利时参与进欧洲瓜分殖民地的大潮之中,使比利时成为成为殖民大国,在他看来,

我们的边界永远不会扩展到欧洲,……但历史教益表明殖民地在构成国家权势和国家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让我们拥有它。

因此利奥波德二世

以最令人惊讶和不可思议的方式,几乎单人匹马破坏了非洲的 权力平衡,并带来了欧洲殖民主义在黑非洲的残忍(统治)年代。

利奥波德二世在殖民方面野心勃勃,也推出了很多殖民计划,但由于比利时政府认为拥有殖民地不划算,所以坚决抵制。所以利奥波德二世甩开比利时政府单独以比利时公民的私人身份推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

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

1876年利奥波德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地理会议,并创建了利奥波德二世本人为股东的国际非洲协会(International African Association),这一协会表面上是为了发展在中非地区的人道主义项目,但实际上是利奥波德二世私人控制这一地区的白手套。而亨利·莫顿·斯坦利在发现刚果河上游并返回欧洲后,利奥波德二世则招募了他,并以他为代理人,在刚果盆地探险,并扩展领地。到1883年,斯坦利已经在刚果建立起了前沿阵地,并采取以欧洲工业品、挑动当地部落内斗、扶植听话的酋长等方式向刚果河上游扩大控制地域。

19世纪刚果盆地探险地图

法国情报部门发现了利奥波德二世的计划后,法国迅速开始了自己的殖民探险。1881年,法国海军军官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Pietro Paolo Savorgnan di Brazzà)在刚果西部盆地今天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采维尔地区升起法国国旗,宣布法国占领刚果。而葡萄牙,作为第一个接触刚果地区的欧洲国家,基于与西班牙和罗马天主教会签订的条约,在英国的支持下,通过已经解体的刚果孔戈帝国声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

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

在这种情况下,在俾斯麦的呼吁下,奥匈帝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斯曼土耳其、葡萄牙、俄国、西班牙、瑞典(包括挪威)、英国以及美国十四国1884年在柏林召开会议,以制定在非洲大陆的联合政策。

柏林会议

会议于1884年11月15日在俾斯麦官邸召开,一直持续到1885年2月26日。会议最终确定了:(1)结束奴隶制,欧洲各国签署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国际禁令;(2)刚果自由邦(大致可以看做是今天刚果民主共和国)被确认为刚果协会(其实就是利奥波德二世)的私有财产;(3)14国拥有刚果盆地、马拉维湖以及其东北纬5度以南的自由贸易权;(4)占领殖民地要基于有效占领原则;(5)任何新占非洲领土的行为必须通知其他签字国;(6)每个欧洲国家都有“合法”拥有非洲土地的权利。

1890年的刚果自由州地图

柏林会议后,利奥波德二世将其获得的领土正式命名为刚果自由州。从1885年到1908年,在利奥波德二世统治下的刚果自由州有数百万人因剥削与疾病而死亡。利奥波德二世的行为传回欧洲后引发普遍不满,1908年比利时议会在国际压力下,接管了刚果自由州,刚果自由州成为比利时殖民地。1926年,殖民地以利奥波德维尔(Léopoldville,即今天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萨沙,Kinshasa)为首都。在比利时统治下的刚果土著黑人只有有限权力,不允许任何政治活动。比利时属刚果在1960年6月30日以“刚果共和国”的名义获得独立,但由于法国殖民地中刚果在独立后的国名也叫“刚果共和国”,因此两个国家分别被称为刚果(利奥波德维尔)和刚果(布拉柴维尔)。1965年蒙博托发动政变后,该国国名被改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971年蒙博托再次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刚果河也改名为扎伊尔河。1997年第一次刚果战争爆发,蒙博托逃亡,解放刚果民主力量联盟卡比拉自任总统,并将国名改回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并一直到今天。

1911年的法属刚果

而刚果共和国则是从法属刚果发展而来的。1880年,根据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与当地国王的协议,法国获得刚果河以北地区的主权,法属刚果殖民地建立。1903年,改名为中刚果(Moyen-Congo)。1908年法国组织了法属赤道非洲,包括中刚果、加蓬、乍得和乌班吉沙里(今天的中非共和国),布拉柴维尔被指定为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拉柴维尔在1940到1943年成为自由法国的象征性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属刚果(中刚果)在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后获得了地方立法权,而在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后,法属赤道非洲解散,法属非洲(中刚果)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一部分成为法国自治殖民地。

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的国旗与国徽

1960年8月15日,法属刚果从法国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1968年刚果共和国发生政变,1969年恩古瓦比出任总统,并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91年又改回“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的国旗与国徽

至于葡萄牙属刚果,今天是安哥拉的卡宾达省,当地人称Tchiowa,与安哥拉本土中间隔着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片狭窄地带,而卡宾达北面则是刚果共和国。1885年,《西姆兰布科条约》使得卡宾达成为葡萄牙保护国。20世纪20年代被看做是葡萄牙属安哥拉的一部分,1933年葡萄牙宪法区分安哥拉殖民地和卡宾达,1956年卡宾达重归安哥拉总督管理,1971年葡萄牙宪法再次表达了卡宾达与安哥拉的区别,但1951年,包括卡宾达在内的安哥拉称为葡萄牙海外省。1975年安哥拉独立,卡宾达成为安哥拉的一个省,但卡宾达一直对其地位不满。

刚果共和国(绿色)、卡宾达(红色)、刚果民主共和国(蓝色)以及安哥拉(粉色)

这样,两个刚果都叫刚果,不过一个叫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个叫刚果共和国,为了区分这两个国家,所以我们在叫他们的时候,分别成刚果(金)和刚果(布),以首都简称作为区分他们的标志。

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

说起非洲刚果,很多人会看到两个刚果,其中一个是刚果(金),而另一个是刚果(布)。毫无疑问的是,这两个国家的名字十分相似,那么话说回来,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而又有着什么区别呢?

(1)两个刚果之间有什么联系?

其实在1884年以前,刚果(金)和刚果(布)是属于同一个刚果王国的,它们都是属于班图人建立的王国,可以追索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建立的刚果王国。不过到了15世纪,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开始相继入侵非洲,刚果王国也没逃过这劫难。刚果王国出现分裂成两块,主要是殖民者的遗毒。在1884—1885年,随着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分赃不均,所以为了避免殖民者内部发生内耗,所以这些臭名昭著的帝国主义者们在德国首都召开了“柏林会议”。在柏林会议上,欧洲殖民者确定法国殖民地与比属刚果以刚果河为界,也就是后来的刚果(金)和刚果(布)。

当然,我们现在看非洲地图或者世界地图时,看到那种非常笔直的国境线,多半就是这些帝国主义者的“杰作”,这伙人拿着笔、尺和地图,在欧洲划定了属于各自国家的势力范围,西方殖民者的傲慢可见一斑。在1884年,今天刚果(布)的地方被法国殖民者所窃取,并且在1910年,被法国人并入所谓的法属赤道非洲,而这地方又叫做中央刚果。而在1885年,比利时国王将今天刚果(金)的地方划成自己的“私人采地”, 后来在1908年,刚果(金)被比利时人改为殖民地,所以这旮瘩又叫做比属刚果。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殖民者也是相当的丧尽天良。

(2)刚果(金)和刚果(布)有啥区别?

到了1960年,经过二战消耗的西方殖民者的实力大减,各个殖民地都在争取独立,这个时候比属刚果也趁机脱离比利时独立建国,国名叫做刚果共和国,因其首都的名字叫做利奥波德维尔所以简称刚果(利),不过因为在1966年,利奥波德维尔改名为金沙萨,所以这个国家也就叫做刚果(金)。

而法国人控制的中央刚果在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并且在1960年顺利地独立,也叫做刚果共和国,因为这个国家的首都在布拉柴维尔,所以它也被叫做刚果(布)。不过刚果(布)也不是没风光过,在法国人当亡国奴的那些日子里,也就是1940年至1943年,布拉柴维尔这旮瘩被选作自由法国的象征性首都。

不过法国人虽然走了,但是它的影响力还在,刚果(金)和刚果(布)现在的官方语言也都是法语,并且使用的货币也叫做刚果法郎和中非金融合作法郎,饱受法国的经济上的剥削和欺压。

(3)结语

总而言之,刚果(金)和刚果(布)本来就是属于同宗同源的,但是由于法国、比利时殖民者不做人,通过人为地划分殖民范围,从而导致一个好好的刚果王国变成了两个国家。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

刚果金,刚果布。

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

感谢邀请。其实,历史上非洲刚果是一个统一国家,因地处刚果河流域,所以被叫做刚果。非洲刚果先后被欧洲的比利时和法国武力侵占,19世纪末,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殖民地的归属,签定了条约,刚果河以东地域划给了比利时,首都金沙萨,即刚果(金),国土面积较大。

刚果河以西区域划给法国,首都布拉柴维尔,所以叫刚果(布),国土面积比刚果(金)小。这两个国家官方语言为法语。

1960年8月刚果(布)独立,国名刚果共和国,1960年6月刚果(金)宣布独立,定国名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1961年中国和刚果(金)建交,直至今天,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巩固和发展,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刚果(金)开展合作项目,是中国在非洲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欢迎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