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领导喜欢高俅、和珅式的下属?
领导喜欢高俅、和珅似的下属,二人难以同时论及,以高俅为例吧!
领导喜欢高俅似的下属,因为,高俅是迎合皇帝的宠臣,领导已经以皇帝自居吧!
领导喜欢高俅似的宠臣,也是领导恰似以喜欢高俅的、而且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宋徽宗皇帝赵佶自居而已!
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善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赵佶,深得赏识。
徽宗赵佶即位后,有意提拔高俅,奈其无科举正途,这是宋朝提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皇帝也不能破坏干部任用制度的!
不似民间所说,皇帝“金口玉牙,说啥是啥”,皇帝“一言九鼎”,皇帝也是要遵守制度的!
于是,皇帝赵佶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抗金名将刘琦父亲刘仲武西北边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宋末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多有关照帮助;对另一个老主人刘仲武,其子刘琦成为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与其提携关照,不无关系!
高俅,在金人入侵,随徽宗南逃时,与“宋末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领导呢?高俅的领导----宋徽宗皇帝赵佶,偕同子皇帝钦宗及皇族子孙、皇后妃嫔后宫三千佳丽,同为金国掠掳,共赴五国城 。
徽、钦宗皇帝,面无愧色,为大金国帝王执“牵羊礼”而苟延残喘,公主王妃任由金人肆无忌惮虐辱,皇后拒辱而亡,而徽、钦宗皇帝父子二人,竟然能于五国城“坐井观天”而欣然苟活。徽、钦宗皇帝,卑微屈辱生活而快乐,身在虏营而竟欢娱,“商女不知亡国恨”,平民可矣!身为帝王,嗟乎!
特别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徽、钦二帝竟然堂堂皇皇于虏营中生下十余龙子,可谓历史大观,最后为大金帝王欢娱于马蹄下惨淡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最、最最最“有名的皇帝”!
历史的记忆,供领导参考!
仅供参考。
为什么有些领导喜欢高俅、和珅式的下属?
高俅、和珅类的下属并不是无能的下属,只是比较喜欢溜须拍马,通过这些手段让自己的能力在领导那里放大。领导是人,他就会有人的基本属性,喜欢听好听的,没有人喜欢别人随时指责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