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如何用6万人马,击败大明王朝的9万四路围攻的?
努尔哈赤用6万军兵,在决定生死存亡的萨尔浒之战中,粉碎大明帝国的以9万兵马、四路强势兵力围攻努尔哈赤辽东根据地?
应该说,努尔哈赤超人的战略决策,非凡的战术,是决定性的!
“任你十路来,我却一路去”!
大清帝国开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明末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建立大金国,为区别于宋朝时的大金国,史称“后金”。
清廷多次围剿、招安不成,内有李自成咄咄攻势,外有后金步步进逼,形势岌岌可危,拼凑一切可以出征的兵力,征剿努尔哈赤,欲在辽东决战,一举平定辽东,回首再战李自成。
努尔哈赤,在与清军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萨尔浒”之战中,面对明军绝对优势兵力四路围攻,并非分头抗击,而是采用集中主力作战部队,快速出击攻打其中一路,歼灭后再快速机动攻打另外一路敌军,分头各个击破。
“萨尔浒”之战,彻底改变了明军与后金的战略态势,明军再无力量大举进攻,从攻势转为守势。
而努尔哈赤则由守势转为强烈进攻态势,由辽东驰骋辽西,进逼山海关,入窥中原。仅供参考。
努尔哈赤是如何用6万人马,击败大明王朝的9万四路围攻的?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初),明朝任命以文人出身的兵部右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出兵8万,号称20万,分为四路进攻后金。东路由刘綎率领,西路由杜松率领,南路有李如柏率领,北路由马林率领,同时出兵的还有少量的朝鲜军队和女真叶赫部的军队。明军计划分四路合围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但由于赫图阿拉地区大雪封山,再加上明军长途跋涉,极其疲惫,没能按照原计划,如期和围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听说明军分四路人马合围而来,做出了“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3月,明军总兵杜松所率的2万多人的西路军先期到达萨尔浒(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所在地),在没有等待其他三路人马到齐的情况下,为抢头功,先期对后金军展开进攻。后金皇太极带领后金先头部队,两面夹击明军,当日下午努尔哈赤的大军赶到,立刻冲击明军,明军大乱,明军这一路人马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再加上地形不熟,士兵长途跋涉极其疲劳,逐渐抵挡不住,结果杜松这一路人马全军覆没,杜松战死。第二天北路马林所率明军已经赶到尚间崖,努尔哈赤带领军队进攻马林所率明军,努尔哈赤本想让自己的军队登上山顶,试图居高临下攻击明军,可此时明军已经列好阵势准备攻击,努尔哈赤赶紧命令军队停止登山,列队准备迎战,大贝勒代善不等努尔哈赤下令,率先带领自己的军队冲向明军,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也不甘落后,带领本部人马杀入明军。其他六旗也已经来不及布阵,纷纷催马杀向明军,后金各路人马基本没有配合,只是各自为战,明军在后金军优势人马的冲击下也逐渐失去了章法,后金军队在明军中来回冲杀,形成后金军两面夹击明军之势,明军彻底溃败,马林只身逃走。接着努尔哈赤又挥师南下,三天后在阿布达里击溃明朝第三路军队,主帅刘綎战死。明朝辽东经略杨镐在得到三路大军战败的消息后,急令第四路大军撤退。这就是明末著名的萨尔浒大战,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萨尔浒大战历时五天,以明军阵亡五万官兵宣告结束。
努尔哈赤是如何用6万人马,击败大明王朝的9万四路围攻的?
明朝政府贪污腐败,官商勾结鱼肉百姓,老百姓对政府早就痛恨了,希望他们倒台,有外敌入侵没有老百姓会抵制外侵,关键时刻靠贪官恶势力去对抗,他们跑的比兔子还快,崇贞到死才明白文武百官贪官污吏黑恶势力皆可杀,真正丢到江山的是这些人,朱元章为什么得天下,对待老百姓象亲人一样,把老百姓当人了,谁想翻天都翻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