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是如何让明军吃了败仗的?
“任你十路来,我却一路去”!
大清帝国开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明末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建立大金国,为区别于宋朝时的大金国,史称“后金”。
清廷多次围剿、招安不成,内有李自成咄咄攻势,外有后金步步进逼,形势岌岌可危,拼凑一切可以出征的兵力,征剿努尔哈赤,欲在辽东决战,一举平定辽东,回首再战李自成。
努尔哈赤,在与清军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萨尔浒”之战中,面对明军绝对优势兵力四路围攻,并非分头抗击,而是采用集中主力作战部队,快速出击攻打其中一路,歼灭后再快速机动攻打另外一路敌军,分头各个击破。
“萨尔浒”之战,彻底改变了明军与后金的战略态势,明军再无力量大举进攻,从攻势转为守势。
而努尔哈赤则由守势转为强烈进攻态势,由辽东驰骋辽西,进逼山海关,入窥中原。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