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没有丞相一职,为何《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把主人公描述为丞相?

有清一朝,确实未曾设立丞相一职,但也曾设立相当于丞相职权的官职,人们把这种职务习称宰相,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东汉末,丞相曹操“挾天子以令诸侯”。

清朝早期,吸取历史教训,为防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的丞相一人独大,专断弄权,影响威胁皇权,仿明制,不设朝廷执掌中枢权力机关的丞相,以殿阁大学士行使丞相职权,俗称宰相。

但不似丞相只设一人,至多左、右丞相二人,殿阁大学士为官员最高品级的正一品,由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组成,就是说,最多可以设6人,避免权力集中。

雍正皇帝,因对西北军事用兵需要,设立军机房,后改军机处,在皇帝居住办公的皇宫内办公,位于皇宫内廷墙外,皇宫的外廷办公,昼夜值守,初始只限于处理军事事务,逐渐发展为总搅处理全国军政事宜,成为朝廷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宰相。

军机处,位于皇宫内廷墙外。

军机大臣属于在原职的加衔,没有品级,员额不定,由多人充任,一般设置3~6人,例由六部尚书、侍郎等亲信可靠、能力卓著的高级京官充任,后期则有亲王任领班军机大臣。(六部尚书、侍郎,既正、副部长)

于是,军机大臣取代殿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殿阁大学士不再有丞相职权,退出权力中枢,成为名义上品级高尚、位高无权的荣誉性尊崇职务,逐步变成皇帝赏赐文武勋臣荣誉性的加銜职务。

晚清重臣左宗棠,任职军机大臣,荣誉性加衔“东阁大学士”。

仅供参考。

清朝没有丞相一职,为何《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把主人公描述为丞相?

陈廷敬是山西阳城人,顺治年间进士出身,清初名臣,先后在礼部、吏部、户部、刑部任职,1703年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

有清一代不设丞相,以内阁大学士为内阁首领,即我们常说的丞相。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雍正时期,朝廷唯恐内阁专权,于是设军机处以分其权。但朝廷对军机大臣以及其他重要大臣,仍然授予大学士之职作为荣耀,习惯上称为“拜相”。

清代内阁大学士以紫禁城三大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以及三阁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冠名,分别称为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陈廷敬就是文渊阁大学士,是名正言顺的当朝宰相。

后来,在三殿三阁大学士外,又另外增加了两名协办大学士,作为内阁大学士的副职和候补,协助大学士办理政务。清代以保和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但自乾隆年间傅恒担任此职以后,朝廷再也没有任命过这个职务,所以文华殿大学士便成了事实上的首辅,晚清名臣李鸿章就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几十年。

山西阳城陈氏皇城相府

陈廷敬在山西阳城故居被称为皇城相府,陈氏旧居之所以有皇城相府之称,是因为康熙帝曾在此住过。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官宦住宅建筑群,皇城相府如今已成为山西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清朝没有丞相一职,为何《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把主人公描述为丞相?

题主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清朝确实是没有丞相这一职,但是《一代名相陈廷敬》这里面的“相”指的是宰相,而不是丞相。那宰相与丞相又有什么区别呢?简单的来说,宰相是通称,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是宰相。

宰相这个词,是由宰和相来组成的,宰,在古代,祭祀是最为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杀耕牛,主持祭祀活动的人称之为宰,而相的意思就是辅佐的意思,加起来就是宰相了,宰相是帝王或者君王下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所以我们称宰相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官名有很多种,那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各个时期都有哪些叫法。

在先秦时期,商代被称之为相,比如伊尹,周代称之为太宰,比如周公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称之为令尹,比如子兰。

到了秦朝的时候,宰相被叫做丞相,比如李斯和赵高,有时候会设立左右两名,叫做左丞相,右丞相,以左丞相为尊。

汉朝的时候,沿用秦制,但是以右丞相为尊,比如周勃的右丞相和陈平的丞相,而萧何开始也是丞相,后来被称之为相国,这个地位就更高一些了,后来,设立了三公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司空就是原来的御史大夫,司徒是原来的丞相,以太尉为尊。东汉的时候,相权归于尚书令或者大将军,而三公成为一种空衔。

东汉末年的时候,丞相重新设置,由曹操担任。三国鼎立的时候,曹魏叫相国,蜀汉叫丞相,由诸葛亮担任,诸葛亮死后,丞相之职被取消,继任的蒋琬和费祎只担任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东吴的叫丞相。

隋唐、五代的时候,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内史省)的中书令(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侍中),尚书省的尚书令,这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唐朝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成为空衔,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另外,只要有加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这些加衔的也都是宰相。

宋朝的时候,同中书门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职。

明初的时候是有丞相的,有左右两名,其中为左丞相为尊,比如李善长,胡惟庸,徐达,在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就将丞相这一职给取消了,但又设立了内阁。

明代是四殿两阁大学士,四殿是中极殿(华盖殿),建极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两阁是文渊阁与东阁,这里面的殿与阁都是建筑。

清代的时候,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改建极殿为保和殿,到了乾隆的时候,把中和殿大学士改成了体仁阁大学士,这样就形成了三殿三阁大学士,这六名都称之为宰相,陈廷敬担任文渊阁大学士,所以也是宰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