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如果不“联金灭辽”会避免浩劫吗?
一、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文化与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发达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当然,军事武器装备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火器、床子弩、铁臂弓强弓劲弩等,打不过相对弱小的辽国,缘于错误的治国方略,“重文抑武”,“文官治军”,“军无常帅”,以及“联金灭辽”的战略错误,自己的战略决策把自己送上死亡之路!
二、“联金灭辽”,导致北宋灭亡的最大战略错误,辽国存在,是金国攻宋的缓冲区。
金辽战争,大宋,本应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一举出击,杀无力还击之败军,最大赢家是大宋帝国,何乐不为!
“联金灭辽”,把辽国缓冲区丧失,无异于为强敌金国“为虎添翼”,自己把“最大赢家”拱手送给金国,自取灭亡,呜乎!
三、面对强敌,不思进取,改革治国方略、军事体制,甚而采用“联金灭辽”的错误战略,乃至丧权辱国,民族气节尽失,卑躬屈膝,自称“侄皇帝”、“儿皇帝”苟且偷生,以至最终造成徽钦二帝北虏五国城,落井观天,强大的北宋帝国消亡,留下先进发达国家不敌弱小落后民族的历史笑话!呜乎,呜乎唉哉!
仅供参考。
北宋如果不“联金灭辽”会避免浩劫吗?
历代评述北宋亡国史,大多把主要原因归为“联金灭辽”政策的失败,北宋当政者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以至引狼入室,最终在“靖康之变”中终结一百六十多年的统治。然而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看在“联金灭辽”的起因
“联金灭辽”是谁提出来的呢,还不是宋人,这个方案是辽人马植提出来的,当时宋徽宗赵佶亲信童贯出使辽国,在辽国得不到了重用的马植在一天夜里偷偷的去拜访了童贯,献上了联金灭辽之策。童贯回到宋朝后向宋徽宗转述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联金灭辽”北宋的主要目标是收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北宋历代当政者的心病。 宋徽宗虽然能力不行,但对太祖太宗之志还是挂在心上的,经过一番朝堂的商议后,就把这事给定下来了,后来派马植以买马的名义正式出使金国,两国就基本已经达成了攻辽同盟,由于双方来往都是跨渤海而行,史称”海上之盟”。可以说,马植的这个计策在战略上完全是行得通的 ,当时辽国在天祚帝治理下已江河日下,此时正是灭辽的最佳时机,如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北宋国境将延伸到长城一带,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过程中可以多一道屏障,就算抵挡不了,也可以减缓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冲击的速度,有调集兵马,拱卫京师的时间。(后来靖康之变一个因素就是燕云十六州没有得到,金军南下速度太快,北宋来不及调集军队,都城汴梁就被金国侵占了),北宋如果能依计完成此策略,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再看“联金灭辽”北宋起的作用
“联金灭辽”是在公元1120年达成的,照说这时北宋应该动员全国民众,训练军队,,整顿粮草,做好战争准备。然后宋徽宗匆匆派童贯带领军备松驰的数十万宋军北上攻辽后,就搞艺术去了,童贯率军攻打辽的燕京,辽的其他四京则都交给金国去打。而童贯攻打了几次都被辽守军大败,这时南方江浙方腊率领的农学民起义军日益壮大,而童贯则又被派去镇压方腊的起义军了。公元1122年,金使千里迢迢来到开封时才发现:原来你们什么都没有干啊!直到此时宋徽宗蒙混不过去,只能匆匆忙忙地动员,拉人口,抓收入,搜刮了2600万巨款用于军费,动用自己尚还算有战力的西军准备对辽作战。最后也被辽国大败。等于“联金灭辽”,北宋起的作用更像是旁观者或中立者的角色,最后燕京还是被金军攻破的,北宋也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后机会。
“联金灭辽”只是加速了北宋亡国的过程,并不会改变北宋亡国的轨迹。北宋亡国是由自身内部腐败奢移,朝堂不振,军备松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部女真崛起内忧外患多重作用下的结果。
所谓“兴则盛,衰则亡”,大家认为呢?
北宋如果不“联金灭辽”会避免浩劫吗?
现在的人看历史,总有种“肉食者鄙”的优越感。
联金抗辽和联蒙抗金,看起来都很蠢,难道当权者都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嘛?
从结果去看,就应证了“肉食者鄙”的结论,觉得王侯将相和皇帝都是傻子。
我们知道百家姓是宋朝排的,所以“赵钱孙李”,赵姓排第一,那钱为什么第二?
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国主钱弘俶“纳土归宋”,所以给予钱氏一门荣誉地位,一千多年来都是最大的名门望族之一。
看这张地图,基于吴越国的利益,他肯定应该联合南唐抗击大宋了吧?因为唇寒齿亡嘛!
但是呢?他们奉行的是“事大国”国策,就是哪个是大国,哪个可能最后的赢家,就抱谁大腿,结果显然赌赢了。
大宋如果连辽抗金,辽国同样必灭亡,结果是什么?不用想了吧?
辽金抗辽说不上对,但连辽抗金绝对是错的,不能说因为联金抗辽失败了,就觉得连辽抗金可以成功。
就像很多人看到石勒没有听程遐的把石虎清理出局,结果石虎杀了小皇帝篡位称帝了,就有人觉得石勒傻,如果听程遐的就好了,
问题是,把石虎清理出局了,程遐想篡位了,谁来制止呢?
为什么说辽国必然失败呢?大势所趋,别看辽国军队一百多万,而完颜阿骨打就几千人的军队。
辽国这个国家很松散,基本分为五部分,一个是契丹本部、一个是渤海国、一个是其他部落联盟、一个是女真部落、一个是汉人的燕云地区。
这样复杂的组织结构,注定皇权衰弱,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双头政治或三头政治,要么皇帝和皇后,要么皇帝和太后,要么皇帝和皇后太后,要么皇帝和弟弟、和叔叔、和儿子,军队分布在各个酋长和领主手里,都是他们的私军,皇帝能直接调动的并不多,
女真本身是他们统治者的原始人,被打压的一百多年,那时候契丹强大,女真就不敢造反,当辽国没落了,对女真压制就减低了,女真就崛起了,这跟明朝统治下的女真是一样的,都是羁縻政策。
这样辽国衰落了,而女真崛起了,这种崛起是势不可挡的,大宋的高层官员肯定是看得懂的,得出金灭辽国的结论不会太难,选择联金灭辽这种策略,并无不妥。
只是结果告诉他,他想多了,但是,如果在给他一次机会,我相信他还会选择这个的。
很多皇帝面对的问题是,每件事都是厉害参半的,选择A可能是错的,但选择B绝对是错的,你说他怎么选?
北宋如果不“联金灭辽”会避免浩劫吗?
唇寒齿亡,北宋南宋都没逃脱这个怪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