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是小说写夸张了还是三国演虚了,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神?

诸葛孔明,刘表三顾茅庐,请出去卧虎,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蜀国大大小小事物,可以说都是诸葛亮安排的。

诸葛亮,神么?

诸葛亮在世,蜀汉木有辉煌!诸葛亮去世,蜀汉不是照样存在吗?

诸葛亮是造神运动造出来的神,造神运动的始作俑者,就是《三国演义》。

诸葛亮的真实才能,就是中国历史上再正常不过的一个政治忠诚、理政能力较强的忠良臣子而已,可以说是良相,而非军事家!

因而在正史《三国志》中,与其他魏、蜀、吴国的众多,请注意,是众多的良臣猛将同样的、再正常不过的在《三国志》中有传而已罢了!

诸葛亮成为民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的神人偶像,除了其自身的优良品质、才能业绩,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主要得益于古代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成书,因而使其在死后千多年才因《三国演义》流传而彰显于世,名声大噪而成神,甚而夺刘备皇陵而成武侯祠!

因为,《三国演义》文言文、白话文,大雅之堂教科书,民间以评书、京剧、地方戏曲、乃至小人书广为传播,几乎是国人家喻户晓、妇孺老幼皆知。

而诸葛亮作为文学作品、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正面人物典型形象、一个忠良烈士,得良主刘备赏识,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乃至刘备托孤白帝城,甚至直言阿斗不可扶,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不为心动,涕泗横流,表明忠心且践行,扶助阿斗,正如在《出师表》中表白“鞠躬尽粹,死而后己”。

忠,在中国民间几千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儒家思想,被视为人臣的最高准则,是衡量良臣、奸臣的标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正是以其大忠良臣形象而获得人们广为赞许!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并实践之;丞相治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羽扇纶巾,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统兵布阵,“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奸臣”曹操,“七擒孟获”平定云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乎以一个完人形象展现于世。

因而,诸葛亮竞然在逝后,硬是以臣代君把刘备的皇陵演变成武侯祠,足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纵观历史,诸葛亮“三分天下”,实际上是分裂国家,逆国家统一大局而动,以偏安一隅,无论人力、物力、财力皆不足,以疲惫之弱师,虽然心存壮志,却如“蚍蜉撼树”一般,“六出祁山”、“七伐中原”,必然无功而返。

实际上,诸葛亮一生,为相治蜀,政治是成功的,刘备出征作战,镇守后方,输送兵员、粮草,所起到作用,恰如助刘邦夺帝业的“汉初三杰”之一的丞相萧何。

诸葛亮,算不上军事家,而其一生的军事行动,也是胜少败多,只不过《三国演义》描写其胜仗大肆渲染,败绩则找出充分理由、轻描淡写,为其神人大肆渲染罢了!

有历史为证,刘备驾崩白帝城托孤时,将蜀汉军权交与李严,而不是诸葛亮,很能说明问题的!

管见哈,不喜勿喷!

仅供参考。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是小说写夸张了还是三国演虚了,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神?

历史,本来虛虚假假,假假真真,更何况,加上演义两字,更有不真的因素。

话说回来,诸葛亮六出斜峪关,火烧葫芦峪,炮打五丈原,却有其地。不过把人神化般的加已修辞。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是小说写夸张了还是三国演虚了,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神?

感谢头条的邀请。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提倡联孙抗曹,辅佐刘备夺占荆州、益州,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刘备死后,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勤勉谨慎,与东吴联盟,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这样的人物,即使没有《三国演义》的渲染,在历史也是传奇一样的人物,但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里刻画得那么神,用一句鲁迅评论《三国演义》的话说:“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经过唐宋,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元英宗至治年间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

罗贯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是在这些故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雕琢,所以看上去,诸葛亮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代表。实际上小说中诸葛亮的很多情节实际上都没有发生过,非要辩论,已经无从稽考。套一句老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是小说写夸张了还是三国演虚了,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神?

诸葛亮确实是厉害,毕竟刘备从一无所有到雄踞荆益称帝,蜀汉政权能正常过渡到刘禅手上,这些都是诸葛亮的不可否认的功劳。不过所谓演义三分实七分虚,虚实结合才能令到小说更具有吸引力。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的沉默期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其实一直都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职位,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博望坡那把火是刘备烧的,长坂坡是张飞守的,没诸葛亮什么事。诸葛亮崭露头角的经典一战是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但那也是鲁肃在刘表死后先来找的刘备,诸葛亮或许只是起了一个沟通的作用,这是题外话。

借东风,罗贯中先生的造神之路

刘备军团在赤壁大战中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充其量是辅助周瑜打打伏击,收收人头而已,但为了小说人物的塑造,所以罗贯中给诸葛亮安排了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两件大事,就算是关羽和曹操的华容道也是一样,都是出自诸葛亮的谋划。

诸葛亮的能力更多体现在内政和人事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才算是开始大展拳脚了,巩固孙刘联盟,南征雍闿,又以极小的代价组成了一支无当飞军劲旅,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政治的优秀。

面对刘备所制定的人事方案,诸葛亮也敢挣脱束缚,重用益州方面的人才以及曹魏降将,姜维,王平和蜀汉后五虎将就是诸葛亮所扶持起来的。

同样不可磨灭的军事才能

虽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向受后人诟病,但是当时局势是诸葛亮以弱攻强,而强大的曹魏一方居然还十分被动,这一点即使是评击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人也不可否认。

能入武庙的诸葛亮

诸葛亮能和张良,韩信等几位超一流兵法家同入武庙,更加证实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军事理论和科技发明直到唐代都被李靖等人所推崇。

原创回答,欢迎转发讨论

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是小说写夸张了还是三国演虚了,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神?

其实鲁迅先生评价诸葛亮非常到位,评价诸葛亮为“多智近妖”,一方面认同诸葛亮确实足智多谋,另一方面也客观的认为诸葛亮在民间流传的确实夸张了,因此用了“近妖”二字。

因为《三国演义》这个小说堪称神书,在民间流传之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当《三国演义》再怎么流传,也仅仅是小说,由于其观点是尊刘贬曹的,因此对辅佐蜀汉复兴汉室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进行了大力夸张。

在小说中很多剧情进行的虚构,比如诸葛亮初出茅庐就预知天下将三分鼎立,接着草船借箭,然后做法借东风,紧接着安排关羽还人情,又三气周瑜,夜观天象,制作了邪门的八卦阵,还有惊人的空城计,最后还向天续命,连死后一个木头人都吓跑了司马懿。几乎超出了常人的能力范围。

当尽管如此的夸张,但也不能否定诸葛亮的能力,隆中之对分析天下大事,初出茅庐就击败经验丰富的夏侯惇,帮助刘备依附荆州,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促合孙刘联盟,收西川平南蛮,拒曹魏和孙吴,足以说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三国历史中的出色,关键还是在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就是一个信念一个诺言,在半百之年,只愿北定中原,攘凶除奸,光复汉家天!

无论诸葛亮如何被夸大,小说如何进行夸张,但在我看来他在历史中配的上“神”这个字。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是小说写夸张了还是三国演虚了,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神?

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大家要知道,咱们大部分了解诸葛亮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的。然而《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既然里面就充斥着好多作者自己的个人主观意愿。大家都知道三国本身就有点偏向于蜀国。

而正史《三国志》才是了解一个人物的最好的渠道,三国志里面记载诸葛亮刚开始去刘备哪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军师,而是一个管后勤的小官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