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上秀才可以吃皇粮,现在没有了,为什么有些家长还不惜花费重金培养孩子去高考?
古时考上秀才就可以吃皇粮了?木有的事!
一、古时的读书人,首先要应童子试,获得童生身份,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以求取功名。
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的童生,俗称白衣;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
童生既使八十岁,已经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也是白衣。
二、秀才,童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今天大学的公费生,只是自己有碗饭吃而已,根本木有皇粮吃,养家糊口还需自理。
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政府膳食供给这个待遇也木有,相当于今天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相当于今天大学生保研;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享有可免除差徭的一点特权待遇。
秀才,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入府州县衙为吏、管家账房、代写书信诉状、修谱编志等谋生,总之,是要自谋生路,木有皇粮吃的。
三、秀才再向上层次参加省级考试__乡试,考取举人,获得更大的利益,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这时会有土财主给予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其身上,以逃避赋税徭役,生活是木有什么问题的。故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举人除取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外,尚可出仕为官,多任府州县教育、主簿、县丞类佐官,出任知县主官的很少。
举人,相当于今天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
《儒林外史》中,穷秀才范进中举,有人送钱赠房,一贯嘲讽讥笑的丈人胡屠立刻恭敬有加,以至范进本人闻听中举,竟然高兴的疯癫了,可见举人地位待遇之高!
四、现在大学,虽然不再包分配吃皇粮,但是,“文盲太可怕”以及“知识就是力量”,尽人皆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人之常情,不学习,木有文化,不投入、怎么有产出,不惜重金,必须的!不然,希望怎么可能变成现实!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