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将领张叔夜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叔夜,北宋名将,在历史上的名气,应该缘于剿灭北宋末期的宋江农民起义队伍,以及抗击金兵南侵,战功赫赫!
因为《水浒传》,北宋末期的宋江农民起义队伍名声大噪,似乎横行天下,无可匹敌。
实际上,宋江农民起义队伍规模并不大,照比方腊有根据地、有政权,军队规模、影响范围差的多了。
宋江农民起义队伍活动在山东南部、河北东南部,不是《水浒传》中描写活动范围西到陜西华阴,南至长江江州大半个中国,也没有梁山根据地,流动作战。
张叔夜,时任海州知州,辖区在今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一带,宋江队伍乘海船流动到连云港上岸,张叔夜以招募的1千多乡勇,火烧宋江海船,前后夾击,宋江不敌,投降被俘。
张叔夜,以一个海州知州,相当于今日市地级领导,没有北宋政府中央军——禁军的参加,仅以招募的1千多乡勇,顶多还有州政府的土兵、衙役捕快,剿灭横行河北、山东的宋江队伍,你说,历害不历害!
张叔夜,在金兵南侵时,力主抗战,坚守汴梁,带兵勤王,战绩不菲,惜不逢时,皇帝投降,奈何,战败被俘,不甘受辱,自刎身亡,无愧于忠勇烈士!
仅供参考。
北宋末年将领张叔夜是怎样的一个人?
《水浒传》中,宋朝的官员大都不堪,不过也有正面人物,比如宿太尉、张叔夜等,其中对张叔夜的描写并不多,他出场时任济州太守,当时宿太尉奉招安梁山泊敕旨来到济州,张叔夜受命亲赴梁山泊与义军商谈,顺利达成招安意向,当时宋江留请茶饭,张叔夜坚执便行,宋江又教托出一盘金银相送,张太守坚辞不受,对此《水浒传》感叹张叔夜“廉以律己”,并有赞诗:
济州太守世无双,不爱黄金爱宋江。 信是清廉能服众,非关威势可招降。而《宋史·张叔夜传》中,宋江虽也是投降,却是被张叔夜击溃而降,其过程如下: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这段文字大意是当时宋江势大,附近十郡官军都不敢讨伐,唯有张叔夜临时招募一支千人军队,设伏诱敌,将宋江等的海船烧毁,然后伏兵尽出,擒住贼兵副帅,宋江被迫投降。
张叔夜被公认为北宋末期名臣名将,而最为后人敬仰的却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抗击外敌,宋史中就记载了以下三件大事:
一、西北戍边建功:
张叔夜早年当兰州录事参军时曾攻取天都,并建戍城“西安州”,从此兰州再没有羌人之患。
二、出使辽国:
张叔夜曾出使辽国,在宴射中首先射中目标让辽人惊诧不已,归国后,张叔夜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呈宋徽宗。
三、靖康勤王:
靖康元年,金人南下,张叔夜再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金兵归路,但得不到任何批示。
金兵逼近京城,张叔夜与两儿子率三万军队击败金人游兵到达开封守城,一连四天张叔夜都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开封战情危急,钦宗令各州郡长官率兵勤王,但始终没有军队来勤王,开封城陷后,张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为保全百姓,钦宗驾车出郊准备向金人投降,张叔夜叩马哭谏,钦宗回首对他说:“嵇仲努力!”
徽钦二帝被掳往北地,张叔夜随从而去,途中绝食明志,过国界时仰天大呼而死,卒年六十三。
关于张叔夜,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