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诸葛亮是政治家,够不上军事家,也就是半个军事家而已!

诸葛亮在民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超越常人,神人也! 诸葛亮,在民间享有世人顶礼膜拜的崇高地位,除了其自身的优良品质、才能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代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

因为,《三国演义》文言文、白话文,大雅之堂教科书,民间以评书、京剧、地方戏曲、乃至小人书广为传播,几乎是国人家喻户晓、妇孺老幼皆知。

而诸葛亮作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正面人物典型形象、一个忠良烈士,得良主刘备赏识,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乃至刘备托孤白帝城,甚至直言阿斗不可扶,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不为心动,涕泗横流,表明忠心且践行,扶助阿斗,正如在《出师表》中表明“鞠躬尽粹,死而后己”。

忠诚,在中国民间几千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儒家思想,被视为人臣的最高准则,是衡量良臣、奸臣的标尺;诸葛亮正是以其赤诚精忠的贤相良臣美好形象而获得人们广为赞许!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并实践之;丞相治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羽扇纶巾,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统兵布阵,“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奸臣”曹操,“七擒孟获”平定云贵;几乎以一个完人形象展现于世。

因而,诸葛亮竞然在逝后,硬是以臣代君把刘备的皇陵演变成武侯祠,人们只知武侯祠,而不识皇叔陵,足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纵观历史,诸葛亮实际上是分裂国家,逆国家统一大局而动,费尽心机,抢占荒僻西南、如其在《出师表》所述“疲弊益州”一角之地,偏安一隅。

实际上,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半个军事家吧!一生军事行动,也是胜少败多;无论政治、财力、军力,并无优势可言,以偏安之师,“六出祁山,七伐中原”,类似于鸡蛋碰石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气可嘉,但岡顾现实,因而,莫不是铩羽而归,无功而返,只不过《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胜仗大肆渲染,败绩则找出充分理由、轻描淡写罢了。

管见哈,不喜勿喷。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回答问题之前我说说我的看法:我们绝大部分对汉末到东晋(或者说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这段时间)这段时间的认识都是来自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个点:《三国演义》不是史书,它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受成书时的所处环境,作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影响的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受作者的主观影响就会很大,比如很有名的赵云是否真的那么武力高强?在正史中评价很高的陈到在《三国演义》中却基本没有提及。

历史上,诸葛亮兵锋到达祁山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第二次是在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好了回归正题,为什么诸葛亮要耗尽国力也要北伐?

首先让蜀汉活得更久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和知遇恩情的报答,“兴复汉室”是蜀汉立国的口号和舆论基础,不管是刘备还是刘禅都强调蜀汉是汉朝正统,也正是应为如此就要求蜀国北伐。诸葛亮自己心里比谁都明白一位偏居益州的蜀汉想要打败曹魏几乎不可能,但是不打正统性就会被怀疑,自号正统却对篡汉的曹魏政权毫无动作,正统性受到怀疑,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每次诸葛亮北伐基本上也就三四万人,这点兵力别说打下曹魏,连长安都打不到,人数还不如曹为西线兵力多。

其次是转移蜀国的国内矛盾,也就是蜀汉政权的统治阶层(以关张为首的元老派和诸葛亮为首荆州派)与本土士族阶级(刘璋旧部和益州本地的士族)的矛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李严因运粮不及时叫诸葛亮退兵,而后李严废为平民。

最后大的战略上说曹魏占据一半的天下,而蜀汉仅占益州一州,单论基数曹魏就能把蜀汉给耗死,再者,用小部分兵力去骚扰牵制曹魏倍于己的兵力,也是再用小舍换取大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祁山之外就是西凉了,而马超马岱姜维等人在西凉的羌人氐人都有一定名望,也有希望得到羌人氐人的支持。

我是虔雩志录,一个喜欢历史的年轻人。喜欢我的我可以关注评论哦。

有想开通问答收益的小伙伴也可以关注并私信我。

最后,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并且互相关注哦。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关于诸葛亮北伐,现在网上有两个观点特别流行,第一个观点是说“曹真多次挫败诸葛亮北伐,军事能力甩诸葛亮几条街”,第二个观点是说“陈仓之战蜀汉数十万大军不敌郝昭数千人”,笔者针对这两个观点只能说是“扭曲历史,毫无依据,哗众取宠”。曹真多次挫败诸葛亮北伐,军事能力甩诸葛亮几条街?第一次北伐曹真大将军都被诸葛亮骗到郿城去了。然后诸葛亮突袭祁山,几乎兵不血刃夺取陇西三郡的时候,曹真还在箕谷和赵云的疑兵对峙呢。显然,曹真并未识破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当时诸葛亮夺取三郡导致“关中响震”,群臣都惊慌失措无计可施。是魏明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又从荆州调遣张郃进军街亭。最终张郃在街亭击破马谡,诸葛亮被迫撤退,这才收复陇西三郡。关键张郃是曹睿亲自调遣的,与曹真可没有关系,张郃的胜利难道也能算在曹真头上么?曹真毕竟是大将军,给他个面子,就算他赢一局吧。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受阻陈仓,粮尽而退,曹真派遣王双追击,结果被诸葛亮擒斩。这次战争主要分成两部分看:第一部分,诸葛亮攻陈仓,不克。第二部分:曹真派遣王双追击吗,被伏杀。诸葛亮只不过是攻城受挫,曹真却损兵折将,这最算平局已经是给曹真面子了,怎么能算诸葛亮被曹真击败呢?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直接夺取魏国武都、阴平二郡,这不用说,自然算诸葛亮胜利。然后就是曹真主动进攻蜀汉。同样分成两部分看:第一部分,曹真大军进攻汉中不克;第二部分,诸葛亮派遣魏延偏师西入羌中大破郭淮。这很明显是曹真的失败。诸葛亮与曹真的四次对决,二胜一平一负(这一负还不能算是曹真的胜利)陈仓之战蜀汉数十万大军不敌郝昭数千人?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东征孙权之时,所带军队不过4万。蜀汉灭亡之时,“带甲将士十万两千”除了北伐以外,蜀汉还需要军队留守成都,汉中,南中,永安等战略要地,能够派出去北伐的军队不过数万。这在同时期吴国大鸿儒张偐所著《默记》中得到了印证,他称诸葛亮北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而且这一次的北伐具有其特殊性,诸葛亮只带了一部分兵力进攻陈仓,另一部分兵力在陈式手上。几乎在诸葛亮从陈仓撤退的同时,陈式已经率领一次军队进入魏国的武都郡。蜀汉北伐兵力本来就少,又一分为二,能够投入到陈仓战场的兵力不会超过2万。而且诸葛在进攻陈仓之前,已经写信给诸葛瑾说:“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显然,进攻陈仓是诸葛亮的“围魏救赵”之计。陈仓之战的背景是:东吴石亭之战大破魏国大司马曹休,魏国大举增兵东线,司马懿,曹真全都派过去准备和东吴进行大会战了。这时候诸葛亮进攻陈仓,直接迫使曹真主力回师救援陈仓,大大减轻了东吴的压力。陈仓之战,诸葛亮一共打了不到一个月就撤退了,这明显不是一次认真的北伐。如果真的要夺取陈仓,至于只准备不到一个月作战的粮草么?周瑜攻打南郡用了一年时间,诸葛亮打陈仓才不到一个月,打不下不是很正常么?更何况他侧应东吴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呢?参考文献:《三国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