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终功亏一篑君主是谁?

一.当首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农民“揭竿起义”的战火硝烟中,项羽叱咤风云,以万夫不当之勇,横扫千军如卷席,击败秦军主力,战功居首,军事实力雄厚,天下枭雄俯首称臣,勇武过人,堪称一代霸主,嗟乎哉,舍我其谁也!试问,有否?天下无有也!

但谋略不足,半个军事家吧,没有政治家头脑,不善用人,大批贤臣良将如韩信、陈平等离心而入敌营,基本一统天下,成就霸业,分封诸侯,虽称霸王,实则帝君。

唯心慈手软孩儿心,不采纳忠诚谋士范增良策,刚愎自用,“鸿门宴”放走实力不屑一击的对手刘邦,“养痈遗患”,羽翼丰满后,反戈一击,终至“四面楚歌”,江山美人尽失,败刎乌江,惜乎哉,留下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遗憾!

二.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百万大军浩荡荡杀进北京,已经拉下大明帝位,登上大顺王朝皇位,农民的劣根性,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煮熟的鸭子,飞了”,帝位未坐热乎,被满清捡了个天下大便宜,兵败九宫山遭农夫手刃,奈何!

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终功亏一篑君主是谁?

其实历朝历代的割据政权都有可能一统天下,但最终都毁于各种事情上,有君主早逝,有内部争斗,有不思进取,有贪图安逸,有贪功急进的等等,可以说他们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都是有各自的道理,可能他们有天时地利,但唯独人和;可能他们有地利人和,但唯独缺天时,总之就是他们注定没有做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命。那么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几个君主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但最终却没能统一天下的呢?

一、西楚项羽

曾经的西楚霸王,巨鹿之战以数万楚军迎战四十万秦军主力,最终完胜并灭亡秦朝。本来项羽完全可以一统天下,只可惜他只想做他的西楚霸王,他不学始皇帝,却偏要学周武王,分封诸侯,最终让刘邦这么一个流氓做了皇帝。只能说项羽真的胸无大志啊!

二、三国曹操

曹操虽不是正统名义上的君王,但是也算是一方诸侯王了,所以个人觉得他是一位君主。赤壁之战前,曹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先后灭掉吕布、袁绍、袁术、马超、韩遂等北方诸侯,最终统一北方,后更是占据荆州这一要地,可以说此时的曹操兵精粮足,风头一时无两,隐约有统一天下的趋势,但是无奈赤壁之战被因为轻敌被孙刘联盟打败,最终失去了统一南方最后的机会。再这之后三国虽互有战争,但曹操终其一生始终都再无机会染指南方。

三、前秦苻坚

前秦苻坚在王猛的帮助下接连消灭前燕、仇池、代等北方政权,直至统一整个北方,同时还占领了东晋的蜀地,可以说此时的前秦已经在军事、经济和土地上全面超越东晋,并来苻坚如果听取王猛的建议,先稳定国内的朝局,消灭国内那些蠢蠢欲动的实权人物,然后发展前秦的整体实力,再对东晋徐徐图之,如果苻坚真的这样做,那么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只可惜苻坚太过于急进,在王猛死后,国内的那些隐患还没彻底根除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对东晋进攻,结果遭遇淝水之败,最终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不过好在东晋挺住了,不然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就不是元朝啦,而是前秦。

四、南朝刘裕

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同时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原为东晋权臣之时,先后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同时更是收复了北方大片疆域,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大胜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有三分之二的疆域在刘裕手中,但是正在刘裕准备最后一击灭亡北魏,统一天下之时,却突然病逝,最终灭魏计划被迫停止,刘宋也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

五、后周柴荣

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在位期间后周的国力达到鼎盛,更是在经济和军事上远超其他的割据政权。其在位期间西胜后蜀,夺取秦、凤、成、阶4州;南败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可以说如果给柴荣十年的时间,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但最终老天只给了他六年的时间,柴荣在位六年就因病逝世,最终让北宋捡了个便宜。

六、元末陈友谅

作为元未当时最强大的军阀,没有之一,尽占江西、湖广等地,拥军百万,兵精粮足。可以说如果陈友谅稍微有点头脑,凭借着这等雄厚的实力,任何的阴谋诡计在这面前都是虚的,他完全可以掩压过去,只可惜陈友谅真的太无能,可能本来就没有这个做皇帝的命,最终兵败潘阳湖,让朱元璋坐上了天下。

七、闯王李自成

一手让崇祯帝吊死煤山,让大明死无葬身之地,占据明朝半壁江山的猛人,最终毁在贪图享受的腐败道路上。本来李自成如果能够朱元璋一样,励精图治,而不贪图享受,礼待百姓,不滥杀无辜,那么李自成还是大有可为的,毕竟如果李自成不杀了吴三桂的家人,吴三桂也不会投降满清,原本吴三桂就打算投降于李自成的,而吴三桂不投降,满清也就不会入关,再以南明那种喜欢内讧的尿性,李自成统一天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最终我们都知道李自成输了,南明也输了,满清赢了。

八、太平天国洪秀全

又是一个“李自成”式的作死人物,太平天国最鼎盛的时期占据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可以说那个时候南方最富裕的地方都在太平天国的手中,全国半壁江山更是在太平天国手中。本来如果太平天国继续维持着这种局势,那些天国顶层的官员能够一如既往的团结一致,而不是安于现状,而不是忙于内讧,一统天下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只可惜汉人的劣根性总是喜欢窝里斗,一旦安逸了下来,想的不是继续前进,而是在互相争名夺利,汉家王朝多少次是死在内讧上的,西晋是这样,明朝是这样,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吸取这个教训呢?

中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终功亏一篑君主是谁?

1、曹操;

首先就是曹操了;他本来离一统天下,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了。曹操经过多年的征伐,先后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等势力,已基本平定了北方。于是,在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旨在一战击溃孙刘联盟,实现统一大业。

可惜由于曹军不熟水战,结果被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几十万大军损失惨重。经此一战,曹操在短时间内再无力南下,给了孙刘发展的机会,从而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苻坚;

苻坚的经历和曹操很相似,不过他比曹操更悲剧。公元383年,苻坚所建立的前秦同样也已经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于是将兵锋指向了南方的东晋,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然而,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占尽优势的前秦军队居然诡异般败给了东晋军队(前者号称80万,而后者仅为8万)。

而且,经此一战,苻坚一蹶不振,内部本就不稳定的前秦轰然解体,我国北方再度陷入混战......

3、刘裕;

刘裕可是一代雄主!在开创刘宋王朝之前,刘裕便是东晋的北伐名将。他对内平定叛乱,稳定南方,对外先后消灭南燕、后秦等国,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成功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并一度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可以说,刘裕曾无限接近天下的统一。

可惜后来爆发长安内乱,刘裕安排的留守文武相互攻杀,致使长安得而复失,良将劲兵损失颇多,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4、李自成;

闯王李自成也是个很有机会一统天下的人物;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灭亡大明。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坐拥中原,天下可谓是垂手可得了。

然而,李自成却并无帝皇之才,导致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他的愚蠢不仅葬送了自己,更葬送了汉族的大好河山......

中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终功亏一篑君主是谁?

如果你站在月球上看1643年底、1644年初的中国大地,你会发现有一块势力占了河南、陕西、甘肃并向山西、河北、山东、淮北扩展。这就是大顺,他的迅速扩展你会觉得这是最有希望的政权。1、郏县会战与关中底定

在松锦会战、开封会战中,大明十多年积累的精锐都消耗殆尽,有的只剩下吴三桂的关宁部队,但仅能守住;左良玉的乌合之众;孙传庭新组建的陕西新军。

从调度能力、兵力来看,陕西这支是最大的野战军团,崇祯催战,双方在郏县作战,因为后勤供给明军崩溃。之后潼关陷落,孙传庭战死。

(郏县会战)

闯王进入关中,分兵底定延绥、宁夏、甘肃,这时候闯王已经有了襄阳、河南、关中的广大底盘。

在1644年1月称帝。

(李自成北伐)

2、东进与入位京师

崇祯要求加强河防,延绵千余里的防线注定漏洞百出。闯军东进,一触即溃,短时间即下太原、宁武,宣府、大同、昌平在在投降。

刘芳亮的偏师连下泽路,到了保定外围。在3月17日,闯王抵达京师城下,19日即进城。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南下的偏师沿途传檄而定,山东各地纷纷献城;明军最强的吴三桂部也接洽投降。在四川方面,顺军也准备进入。

(巅峰时代)

可以说,大顺有对天下传檄而定的趋势。

3、两次决战与天命转移

吴三桂的变卦,李自成大军在山海关作战,第一天占了优势,第二天随着清军加入,战局逆转。

在这年年底,潼关方面与延绥方面被阿济格与多铎的钳形夹击击败,李自成一蹶不振,大顺已经成了西山落日。

(清军南下)

在1644年新年,李自成军力强大;1644年4月初,形势一片大好;1645年新年,天命转移。历史的变动就是这么快。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终功亏一篑君主是谁?

最接近这个目标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李自成,而且他的下场也是最惨的。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份,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破北京之后,普天下的共识是——改朝换代了,下一个王朝应该是李顺王朝。

因为此时此刻,崇祯皇帝自杀,南明还没搞出个模样(当时南京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北京沦陷),就算知道了,以明朝剩余了兵力跟李自成也无法争锋。中原士民望风归降,很多地方甚至都不用去军队,只派一个县令就能去上任。

但是李自成接下来的一连串骚操作生生把煮熟的鸭子放飞了。

最重要的是考掠士绅。落单李自成手里的达官显贵和地主老财,没别的,一个字——打。先上大刑再要钱,打的这些官吏地主们生不如死。通通交钱,光一个北京城就搞出了七千万两银子。

这么做也许很解气,但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准备归附李自成的地方豪强们,纷纷走向了对立面。

本来这些人是准备换个朝廷接着当人上人的,没想到你李自成要打土豪啊!

于是以南京明朝残余势力为首的地主阶级不干了,纷纷在地方组织力量跟李自成拼命,李自成刚刚草创的基层统治体系分崩离析。

更重要的是,在被考掠的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家庭——吴襄家,也被李自成的手下抢劫了。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大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八旗军入关。

第二年,称帝刚刚一年的李自成,被追杀到了湖北,死于地主武装之手。后人感叹到:“嗟尔陕北农家子,轻取皇冠葬九宫”。

第二个人,是曹操。

曹操一辈子的拐点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嘛。

但是赤壁之战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打胜,也不在于部队战斗力强弱,而在于它就不应该发起!

在公元207年的时候,曹操基本统一了中原数州,天下只剩下几家诸侯——荆州刘表、东吴孙权、西凉马腾、汉中张鲁、益州刘璋,以及地盘只有几个县的刘备。

这几家诸侯中,以刘表实力最强,但是曹操还没来他就死了。荆州十几万人马居然毫无抵抗就直接投降了曹操,曹操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整个荆州!

本来曹操的南征大军就是冲着刘表来的,没想到荆州居然投降了!然后曹操一下子感觉很强大,打算顺便把孙权也收拾了,就写了那封惹事的信——“今提水陆军八十万,与将军会猎于吴”。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其实统一天下这种事情,正确的战略应该是——柿子先捡软的捏。

在占领荆州之后,曹操正确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当然是进攻刘璋啊!

“刘璋暗弱”是整个东汉末年的共识,他根本没有统治益州的能力,曹操不来,他都想抱曹操大腿,要是曹操主动进攻,估计益州大概率是另一个荆州。

如果荆州、益州都被曹操收服,那天下大势就真的没什么看头了。马腾张鲁在历史上是被曹操打败收服的。等天下全部统一,剩下唯一一个孤零零的孙权的时候,江东又能维护多久呢?何况长久据有荆州的曹操,打东吴根本不用走水路。

可惜我们知道,曹操选择了向东去,永远断送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可能……

中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终功亏一篑君主是谁?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我只认为是曹操。曹操真的是可惜了,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本应统一天下,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终天下九州而有半。岂不惜哉!

近几年,中国网络的兴起,大家也大翻翻案之风,但是有且唯有曹操最值得一翻!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中国几百年以来都把曹操视为奸臣,关于他的故事也是口口相传。

近几年,曹操的形象逐渐变的伟大,但是确确实实也是一个枭雄。毛主席曾经不止一次的为曹操翻案。

毛主席曾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还有一次在北戴河时他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所以说,曹操对历史还是做出很伟大的贡献,本来以他的才能足以荡平天下,但是天下纷争,英雄辈出,“千年一遇的卧龙也在那时登场,”,所以曹操只能遗憾终生了!着实可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