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到底有什么来历?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军政合一的组织体系。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先将女真族人统一编为,以旗帜颜色划分黄、蓝、红、白四旗,后又增加镶黄、镶蓝、镶红、镶白四旗,旗帜镶边以故得名。

八旗,为军政合一组织体系,战时为兵,平时生产的单位。

清太宗 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因而称为满八旗。

满清欲进军关内,入主中原帝国,仅靠几百万满族人,对抗几亿汉族人,显然力量不足。

怎么办?

首先,将盟友——蒙古族,编为蒙古八旗,增加军事力量。

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汉族人,力量还是不足,于是,又将收降的汉人军队,编为汉军八旗,扩充军事力量。

实践证明,清军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残余势力,主要是汉军冲锋陷阵为主力的。

仅供参考。

清朝八旗到底有什么来历?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军事社会组织。它源于女真人外出打猎时建立的“牛录额真”制(牛录、额真为满语,意为佐领和都统)。1601年,努尔哈赤把所属建州部的壮丁组织起来,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固山(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固山,统7500人)。四个固山分别以黄、红、蓝、白色的旗帜为标志,一个固山即为一旗。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兵力日渐发展,1615年又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黄、白蓝旗用红缘镶边,红旗用白缘镶边)。它们与原本的纯色正四旗合称“八旗”。皇太极(清太宗)时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各旗的首领是旗主。

八旗兼有军事、生产、行政的职能,各旗成员平时从事生产,战时从征,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此后,在八旗建制中,其生产的意义日益缩小,军事的职能日渐突出。

1644年清兵入关之后,八旗制度有了重要的变化和发展。顺治七年(1650),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皇权,对八旗的排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因为奉皇帝为旗主,所以上三旗又号称“天子自将”,实际上是皇帝亲兵,皇帝的侍从也由上三旗的子弟担任。其余的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旗称为“下五旗”,分属诸王、贝勒、贝子,而他们每人所拥有的,只是一旗中的部分兵力,与早期的旗主大不相同。至雍正时,更是将原隶属于宗室诸王的下五旗的佐领(牛录一级的负责人),改为“公中佐领”,实际上将原归诸王统领的旗人收归中央政权管理。

八旗制度至此已成为纯粹的军事制度。清朝还存在着“抬旗”的制度。这是为提高宫中皇后和妃嫔的地位,拔高其家族出身的一种制度。清兵入关后,妃嫔一般来自八旗,其中既有满族八旗,也有汉军和蒙古八旗。康熙以后,皇后和贵妃的娘家下五旗及其他民家的,多被提升编人上三旗以提高身份。比较典型例子是清末慈禧太后。她的家族叶赫那拉氏原本属于下五旗中的镶旗,随着她地位的提升,后来被“拾”人上三旗中的镶黄旗 。

清立国之后,作为外族入主中原的清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建和完善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此后八旗兵成为职业兵,用于防或征战。为了以较少的兵力实现对全国的有效控制,清政府采取“居重驭轻”、重点配置的政策:都城北京被视为根本所在,重兵把守,这里也是八旗的大本营;将一部分旗兵派往全国各地驻防,在当地与汉人分城而居,在军事重地还设置了将军、都统等实权职位,以监察地方军政长官总督、巡抚。最初,八旗兵的战斗力很强,但天下太平日久,八旗兵武备废弛,汉人的绿营兵逐渐成为清军主力。鸦片战争后,八旗制度逐步解体!

清朝八旗到底有什么来历?

清朝从偏安一隅的白山黑水走出来,到最后入关灭明、一统中原,靠的是八旗军的强硬实力。而八旗军的建立过程,其实是相当艰辛的。

1584年,25岁的努尔哈赤(1559 -1626年)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经过多年征战,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初期由于人员稀少,就只有一支军队,以黑旗为号,称之为黑旗军。在统一了建州三卫以后,人口迅速增加,兵源更多。他把管理不过来的黑旗军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另外组建了红旗军。不久之后两人几乎同时改变了旗帜颜色。

受到汉文化黄色最为尊贵影响,努尔哈赤把自己所辖军队的旗帜改为黄色。舒尔哈齐则把黑旗改为了蓝旗,原因是黑旗在夜晚实在难以看清。这样,正黄旗和正蓝旗也就诞生了。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攻击并征服了海西女真中的哈达部被,这个曾经长期是女真族霸主部落的臣服,给他带来实力上的飞速增长。哈达部的俘虏被整编成一支军队,由他的大儿子褚英和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共同管理,并以白色旗帜为号。这就是正白旗的来源。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决裂。舒尔哈齐战败,他所掌握的正蓝旗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给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仍为正蓝旗;另外一部分则成为了正红旗。由此,正黄、正蓝、正白、正红四旗建立起来。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再次将部队扩编,在原来四旗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镶色旗,即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旗,八旗制度也就由此建立起来了。

在这八旗当中,由于镶黄、正黄、正白一般是由皇帝亲自掌握,被称为“上三旗”,地位相对更高。而下五旗中,正红旗是头旗,而镶蓝旗(阿敏的正蓝旗曾与镶蓝旗互换,即人员不变,只是换了旗帜服装)由于长期交给舒尔哈齐父子管理,与努尔哈赤这一脉血缘最疏远,一般排在最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