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由“金”改为“清”?

皇太极为什么改大金国号为大清?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

1616年,与历史上汉人政权宋朝敌对的的金国后裔,建州女真族首领、后世尊为太祖皇帝的努尔哈赤,已统一东北诸部女真,建国称汗,定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后世尊为太宗皇帝的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

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

因为,女真统一东北,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问鼎中原,夺取在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猛烈打击下、岌岌可危的汉人大明中央政权。

大家知道,历史上,汉人政权宋朝北疆强悍的游牧民族大金国,屡屡南下,侵扰汉人政权宋朝,甚至虏掠徽、钦二帝,灭亡北宋,与南宋征战多年,掠夺汉人财物,屠杀汉人无以计数,汉人谈金人色变,与金人积怨甚深。

皇太极,既定目标是一统天下,而以几百万金人,欲征服上亿与金人积怨的汉人,力量相差悬殊,为减少汉人反对、反抗历史留下的对金人敌对情绪,减少抵抗力量,故而改国号为大清,改金人女真族为满洲。

实践证明,清军主要是靠收降的、在后来征服中国汉人有功封王爵的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大量的汉人军队为主要军事力量,冲锋陷阵打头阵,南下夺取天下的。

有人以大明属火,大清属水,以水灭火,五行相克,封建迷信解说,当属无稽之谈!

清军入关时,大明政权已复灭,清军面对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仅供参考。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由“金”改为“清”?

大清王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它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的。一方面正是它奠定了我国现在的疆域版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让中国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耻辱。其实这么一个褒贬不一的王朝,在它建立之初并非叫做"清",而是叫做"金"(为区别两宋时期的金国,通常称之为"后金")。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国号"金"。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当初努尔哈赤建立的小部落国家,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特别是皇太极称帝后,不仅是加大对明朝的攻势,还更改了国号、年号,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皇太极野心的体现。

据《清太宗实录》载:"本年四月十一,即皇帝位,建国号曰清,建元崇德"。相传皇太极即汗位之后,南征北战四处扩张,天聪九年皇太极派兵征服察哈尔部,得大元玉玺,大臣们都认为是天命所归的征象,商议推戴皇太极做一统天下的天子。早就有了称帝野心的皇太极,便顺势乘机称帝,改"金"为"清",改元"崇德"。

在皇太极看来,原有的国号"金"已经不足以满足自己的野心。为了征服更多的土地、人口,拥有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号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最初努尔哈赤建立"金"的时候,为了能够将散落各处的女真人凝聚起来,便选择了"金"这个曾经女真人为之骄傲的国号。

当关外的女真人听到了努尔哈赤的"金"之后确实很快就拧成一股绳,也正因如此努尔哈赤很快便崛起了。但是到了皇太极的时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散落各地的女真人都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在这支强大力量的威慑之下,东蒙古地区、关外汉人聚居区都落入了女真人的手中。

随着其他民族的并入,此时如果依旧使用一个女真特色的国号显得不合时宜,也无法使新加入的蒙古人、汉人产生归属感。特别是当皇太极得到了大元玉玺之后当即称帝,意在继承大元的大统,做满蒙汉共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才改国号为"清"。

历来更改国号都是慎中之重,"清"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太极的垂青,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事实上皇太极选择"清"这个国号,是有所含义的,相传"清"取自《管子》心术下篇与内业篇之"镜大清者,视乎大明","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大清即天,大明即日月,天盖过日月。皇太极更改国号为"清",从内心的深处是想取代明朝、与明朝一较高低。这从他的年号也不难看出,当时的明朝皇帝年号"崇祯",皇太极故意选择了"崇德"的年号。相对于大明的"崇尚祯祥",皇太极宣示的"崇尚道德"显得更高一筹,由此可见皇太极与明朝一较高低之心昭然若揭。

此外从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国号"明"由日月组成,日代表的着火德,对于一心想要取代明朝的皇太极而言,只能选择一个水德的国号。"清",左边是三点水代表水德。以水克火、以清灭明成为了皇太极选择"清"的重要原因。而且"清"这个字,从字义上来看也有"扫清廓清" 之义,代表着清朝扫清一切障碍,一统天下之心。

关于"清"的来源,也有一种说法是源自封号。有学者认为,皇太极立的国号是"大清"而非"清",其依据是"大清"的满文为daicing , 不写作dacing,读为"代青",不读"大青"。其实"代青"是后金国女真贵族非常熟识的一个蒙古语词,它通常用于于贵族赐号之中,在古代中国"王朝创业者"非常热衷于将自己的封号作为"国号"。如唐朝就是因为李渊的唐国公而得名的,汉朝则是因为刘邦以前被封为汉王。所以皇太极用"代青"作为国号也是有理可依的(后来在选择汉名时,改成了更具美感的"大清")。

如果从满族人的角度来看,皇太极选择"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宗教信仰。清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满洲(满族人)也是笃信萨满的,故取"清"为号。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皇太极之所以选择"清"是因为它与"金"几近同音。清末官员学者金梁认为:"清"与"金"为一音之转,这两个汉字在写法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在满语里发音却无差别。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由“金”改为“清”?

1636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定都沈阳,改名盛京。皇太极改国号意欲何为呢?

同年5月30日,崇德皇帝皇太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

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并迅速攻明。

“改国号”与紧随其后的军事行动,暴露了皇太极的野心!

“明”五行属“火”🔥“清”五行属“水”☵

其国号正是有以水灭火之意。即:以满清之水灭大明之火!

皇太极“水”能克“火”之说取自《易经》五行八卦。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他们略不同

简单的讲,它们在起点与排列的位置上有差异。

伏羲先天八卦为上乾下坤。

文王后天八卦为上离下坎,也就是上火下水。

伏羲先天八卦向下推演,无论如何旋转,八卦重叠,其永远是乾对坤!

伏羲先天八卦讲的是宇宙万物的核心规律。

文王后天八卦向下推演,无论如何旋转,八卦重叠,其永远是火对水!

文王后天八卦讲的是四季更替,时间流转。

明属火,位于后天八卦的离卦。

清属水,位于后天八卦的坎卦。

火、水相对——明、清相对。

由八卦而衍生的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相胜。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清”国号取的是,水能克“火”——“清”可以灭“明”之意。

皇太极不愧为“太极”。

皇太极改“国号”——乃暗藏玄机!

更多精彩@真真假假红楼梦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由“金”改为“清”?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之后在赫图阿拉公开建立与明廷分庭抗礼的大金国,并自称天命大汗,史学家为了把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与12世纪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相区分,因此称其为后金。自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定国号为大金之后,金国的国号一直使用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直到公元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在沈阳正式改元称帝,并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一般而言,清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并不轻易对先祖们的决定做出改变,但是皇太极为何在正式称帝后将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制定的国号进行改变呢?这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首先、"金国”的国号容易引起广大被统治的汉族人的反感:

“大金”这个国号实际上是一个在历史上被使用过的国号,金国这个曾经于12世纪称霸中国的王朝在先后灭亡不可一世的辽国和硕大富饶的北宋之后,曾让南渡的南宋政权难以招架,尤其是北宋灭亡时金国统治者和将领对于宋朝皇族惨绝人寰的凌辱迫害,让广大汉族知识分子和百姓深以为耻,这段回忆也是汉人心中难以抹去的痛。所以中原的汉人对于“金国”这样的字眼实际上是发自肺腑的仇视的。

皇太极继位之后,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又逐步蚕食兼并了明朝的辽东大部地区,并且将漠南蒙古征服,被皇太极统治的臣民中已经有了大量的汉族人,因此为了争取到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以及汉族人的拥护,皇太极将这样一个刺眼的国号做出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统治策略。

其次、皇太极建立的“大清”实际上宣示了自己是各民族共同的皇帝:

努尔哈赤通过逐步统一女真各个部落后而建立了金国,在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各部以及抢夺明朝辽东地区的时候,实际上努尔哈赤执行了一套错误的民族政策,这期间,满洲人对于辽东地区的广大汉族进行了毫无道理的杀戮,努尔哈赤旨在平息汉族人的反抗的做法实际上却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更为强烈的反抗,这也使得女真人刚刚建立起的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皇太极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当时“金国”实行的这一政策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皇太极继位之后,便果断将这一不利于国家稳定的错误的民族政策进行了纠正,并且,皇太极在位时还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笼络,尤其是对于明朝的失意的知识分子前来投奔“后金”政权的,皇太极通常都是给予礼遇。并且皇太极还严禁了女真人滥杀汉人的错误做法。在皇太极正确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下,他所统治的国家已经是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广大汉族人蒙古人共同拥护的多民族政权了。因此皇太极在此时选择更改国号,实际上是可以理解额。

第三、从阴阳五行上来讲“清”字克“明”,预示大清将取代大明:

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讲,明朝的明字,左边是个日,日是火,代表有火的意思,而清朝的“清”字左边是三点水,正好是水克火,所以清朝要灭掉明朝,皇太极才用的清。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说法,这个说法不见于清朝官方史料,但是长期以来却为人们广为传说:是清朝在未改国号为大清的时候,但是的国号还是后金,努尔哈赤曾败给了袁崇焕,袁崇焕是大明将领,而且焕字中含火。而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后,清军成功入关,建立大清帝国。女真族也改称满族,因为满是三点水,能克火。

通过这些说法我认为以上都是各有各的说辞,其实历史就是这样的,它有趣且耐人琢磨,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这些事情来洞悉古人的思维模式,其实很多历史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了多种说法的原因而变得更加有趣,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更加让喜爱它们的人欲罢不能,这也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由“金”改为“清”?

楼上说的我觉得最有意义,应该与阴阳五行相关,朱明在五行为火德,清为水德,能克红火。

类似周为火德,崇尚红色,秦朝灭六国,崇尚黑色,为水德。

我想说的是,这种问题可能不具备太大意义,作为一个普通人,读史在于明理,知古以鉴今,就足够了。研究这个问题,可能无助于此。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由“金”改为“清”?

清朝的国号“大清”,来源于努尔哈赤起兵前的一段传说。

努尔哈赤起兵前,曾在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当差。后来李成梁要将努尔哈赤押解回京交给明朝皇帝处理, 最终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着一匹大青马逃离,李成梁紧追不舍,大青马重伤,带着负伤的努尔哈赤倒在了一片沼泽芦苇丛中。李成梁见状命人放火,这个时候一直大黄狗出现,用身体沾上泥土滚在努尔哈赤身上,保护了努尔哈赤,大黄狗自己却被烧死了。当火熄灭的时候,一群乌鸦从努尔哈赤身边成群飞起,看到这里,李成梁确信乌鸦的存在必然是证明努尔哈赤已经死了,也就带人离开了。

努尔哈赤起来后,看到此情此景,伤心欲绝,仰天长啸:“大青啊大青,倘若日后建国,必以你为名”。正是因为这样的传说和努尔哈赤此言,皇太极在1636年建国称帝的时候,将国号改为了“大清”。

同时,这个故事也延伸出了许多,正是因为大黄狗救了努尔哈赤,满洲人也留下了不吃狗肉的传统,而故宫中许多宫殿都有一根搞搞的铁杆上面放着一个存放食物铁盘,这些食物就是为了喂食乌鸦而用。

还有一种说法,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相关。

元朝皇帝忽必烈之所以取国号为“元”,就是取自《易经》中的乾元二字,在五行之中属于金。

朱元璋取国号为“大明“大明”,就是因为“明”有太阳之火的含义,火克金,正好克制元朝的金,而朱元璋最后也成功北伐,灭掉元朝,建立了统一的大明王朝。

努尔哈赤取国号为“大金”,所谓火克金,就是明朝会一直压制着大金国,虽然当时后金一直压着明朝,但是依旧只能偏安东北,所以皇太极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女真族改为满洲,都是要将民族和国家属“水”,水克火,表明了自己灭掉明朝,夺取天下的雄心和决心。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 ,不管国号是什么,皇太极想要进入中原,夺取天下,都要改国号,反正是绝对不会再叫“大金”的。

“后金”是我们现在为了做区分,所以才有了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以及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但是实际上,努尔哈赤自认为是金国的传承,所以也叫大金,并没有“后金”的说法。就像诸葛亮《出师表》中说汉朝,是前汉后汉,而不是西汉东汉,至于西晋东晋、北宋南宋,都是用晋、宋相称。

如果继续沿用“大金”作为国号,必然使关内的汉族人想到当年金军南下,攻破汴梁,灭掉北宋,统治北方地区的“靖康之耻”。在当时“靖康之耻”和“崖山之战”一直都是汉族人心中的两块永远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皇太极想要进入中原,必然会遭到汉族人的激烈反抗,汉族人会团结一致,避免“靖康之耻”的自度发生。

这样,在人数上远远少于汉族人的满洲人,断然没有能力去应对如此激烈的反抗,因而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就是为了与女真族的金国进行区分,避免让汉族人想到“靖康之耻”而对抗满清的统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