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大连蛇岛闻名海内外,缘于岛上的生存大量的腹蛇,蝮蛇是剧毒型蛇类,因而岛上其它的动物都成了其口中食物而绝迹,现在其食物主要是繁殖力极强的老鼠及南来北往的驻足岛上的鸟类。
蛇岛原来是与大陆连接一体的,后来海陆变迁而与大陆分离,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将蛇岛上的蝮蛇放入海中而其游不到大陆上去而证明了的,蝮蛇由于蛇岛与大陆分离而留在蛇岛上了!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蛇岛上的蛇是由大陆上来的。但不是大陆蛇类渡海过去的,也不是由渔船带至岛上去的,而是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结果。大约在几亿年以前,海面远较今天海面为高,或者说是大陆太低,辽东半岛与蛇岛虽连在一起,但均被淹没在海中。
到了4亿年以前,这一地区开始成陆,辽东半岛与蛇岛开始逐步出露海面,后来经过数次的地壳运动以及海平面的升降,使得蛇岛饱经沧桑之变。
当低海面时,辽东半岛与蛇岛连接一起,蛇可直接游到蛇岛上去;而当海面回升时,蛇岛逐渐与辽东半岛分开,于是蛇岛上的蛇便留在岛上了。虽然几经演变,但蛇岛上的蛇仍没有被大自然的天灾和人为的祸害所灭亡,相反在环境适宜的岛上代代繁衍下来,形成了今天的蛇岛。
小岛主峰海拔216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岛上有蛇13000余条。而且只有一种,即黑眉蝮蛇、属剧毒蛇,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
黑眉蝮蛇在日益发展的系统中形成大型群体,50年代中期据我国科学家调查统计,当时蛇岛上有黑眉蝮蛇5-10万条,可在1958年6月蛇岛发生了一场大火一连烧了四五天,整个蛇岛植物几乎化为灰烬。大量蛇被烧死、烤死,使蛇资源遭到严重损失。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所谓大连蛇岛,是在旅顺口区西北部的渤海中,距陆地最近处7海里。岛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6.9米,四面多悬崖峭壁,唯东南角有一片卵石滩。岛上植物繁盛,达200余种。在林丛、石穴、山梁、阴谷等处,活动着1.3万条左右的蝮蛇,中文名黑眉蝮蛇。
原先这里不叫蛇岛,因为它还不是岛,是与大陆连接的一座座小山峰。这里是动物的乐园,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常年空气湿润,小山上树木成林绿草成荫。这样好的地方当然是许多动物向往的乐园,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食肉的食草的,凶猛的温顺的,许许多多的动物都来到了这里,构成了它们天然的食物链。那时,这里的风光美极了,在蓝天下,小鹿、山羊、白兔奔跑着玩耍着,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青蛙、知了也跟着凑趣。突然,狼来了、鹰来了,动物们拚命地奔跑,鸟儿狠命地乱飞,最终还是体弱者成为强者的美餐。这里的动物、植物正是用这种方式保持着特有的生态平衡,使这里各种动物、植物按合理的数量存在着繁衍着。
突然天塌地陷了,四周是悬崖峭壁,再外边就是大海了,这里成了孤岛——很小很小的孤岛。
乐园变成地狱,地震后幸存下来的动物依旧感到灭顶之灾的降临,小岛成为残酷的战场。食草动物们没有食物,没有力气奔跑,只能等待着被食肉动物吃掉。后来,岛上几乎所有的食草动物、小动物和鸟类都被食肉动物吃光了,食肉动物们开始互相残杀。就这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小岛成了荒岛,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
秋天到了,候鸟飞来了。它们是从北方飞来的,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这里是它们的必经之地。小岛又充满了生机,它们唱着歌饮着水吃着草籽,非常快乐地在这里调养着身体,准备飞向温暖的南方。这时,一种爬行的东西从岩石缝里爬了出来,它们爬到树上、爬到草丛里、爬到岩石上,一动不动地等待着。当毫无防备的小鸟落到它旁边时,它猛扑过去,把毒液迅速注入小鸟的体内,小鸟很快就被毒死,成为它的美食,消化四五天。然后,再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这种爬行动物就是蝮蛇。
蛇岛上的蛇是由大陆上来的。但不是大陆蛇类渡海过去的,也不是由渔船带至岛上去的,而是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结果。大约在几亿年以前,海面远较今天海面为高,或者说是大陆太低,辽东半岛与蛇岛虽连在一起,但均被淹没在海中。蛇岛也是在那场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它的四周,今天还能看出断裂的痕迹。到了4亿年以前,这一地区开始成陆,辽东半岛与蛇岛开始逐步出露海面,后来经过数次的地壳运动以及海平面的升降,使得蛇岛饱经沧桑之变。当低海面时,辽东半岛与蛇岛连接一起,蛇可直接游到蛇岛上去;而当海面回升时,蛇岛逐渐与辽东半岛分开,于是蛇岛上的蛇便留在岛上了。虽然几经演变,但蛇岛上的蛇仍没有被大自然的天灾和人为的祸害所灭亡,相反在环境适宜的岛上代代繁衍下来,形成了今天的蛇岛。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灭绝了,只有蝮蛇能生存下来呢?原来,蝮蛇是一种忍耐力极强的爬行动物,很长时间不吃食物都不会死亡。在那场灾难中,它们爬进岩洞里,在强地震中当然死了很多很多,但有一些活了下来。没有食物,它们就忍耐着。几个月后,候鸟飞来了,救了它们的命。岛上没有任何可供食用的东西,一年只有春秋两季候岛飞来,它们才可能吃到食物。慢慢地,蝮蛇就学会了夏眠,为的是节省体力保持体内的营养,好让自己活到候鸟飞来时。据专家介绍,蛇岛蝮蛇是世界上惟一夏眠的蛇,除此之外,所有的蛇都把夏季作为最好的捕食季节。蛇岛蝮蛇适应了那种恶劣的环境,才在岛上繁衍生存了几千万年。可以说,蛇岛蝮蛇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984年底,科研人员在蛇岛采用“重捕标记法”,初步计算得到有关数据,确认蛇岛目前有蝮蛇约1.2万条,每年产幼仔1000条左右。因此岛上蛇数量众多。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东北大连的西北方向有一座蛇岛,与陆地相距大约10公里左右,这座蛇岛面积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却生活着近2万条毒蛇。这座岛屿处于纬度38N,位置有些偏北,为什么有这么多毒蛇呢?这座蛇岛是怎么来的呢?
上图可以看出,距离大连角不远处有两座岛屿,一个是蛇岛,另一个是海猫岛,这两座岛屿相距不远,气候、地质、海洋环境相差无几,生物种类却向两个方向演化,一座成了蛇的故乡,另一座海猫岛却成了鸟的天堂,大家称之为鸟岛。
岛屿的形成不外乎有三种成因,一是大陆岛,还有就是因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第三个是珊瑚虫死亡后骨骼堆集在一起形成的珊瑚岛。
这两座岛屿位于北纬38度,这么高的纬度已经不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低于30度,珊瑚虫是无法生存的,显然不是珊瑚堆集形成的岛屿。
从这两座岛屿的形状来看,不规则,海岸线曲折,不象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我们印象中的火山岛大多成圆锥样子,熔岩凝结后地貌类型比较规则,比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火山喷发后,露出海面起初呈标准的圆锥型,有火山口,熔岩流纹等地貌标识物,即使多年风化后,形状变化也不是很大,而蛇岛与海猫岛却没有火山岛的特征。当然这只是表象,仅凭这个还不能判断,要看本质上的东西,才能确定这两座岛屿的成因。
最后一个可能是大陆岛,我们有什么证据呢?
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相关,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万事总相关,越相近,越相关”。
这两座岛屿与陆地相距仅10公里上下,那么它的形成应该与辽东半岛有紧密联系,事实上也是如此,人们发现大连角的岩石构成主要是以花岗岩为主,而蛇岛和海猫岛与大陆同源,并且岛上还有石英砂岩、砾岩等类型,这些都是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沉积岩,岩层、岩性及产状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是最有力的证据,也就表明这两座岛屿与辽东半岛是一起的。
为什么会脱离大陆成为孤岛呢?
这与渤海湾沉降有关。中生代时期我国深受太平洋运动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岩浆活动频繁,辽东半岛多以岩浆侵入活动为主,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的岩层,那个时候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连在一起,山体不高,丘陵广泛分布。经过了千百万年后,进入了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大约在500万年前,我国东部地区地壳受张力作用,渤海地区断陷下沉,形成了湖泊,370万年前湖泊面积进一步扩大,山东与辽东有陆桥相连,距今100万年,这座陆桥开始断裂,海入涌入,距今30万年前,完全断裂,形成了内海,在渤海形成的过程中,这两座岛屿下沉与辽东半岛脱离形成了孤岛。
伴随着岛屿形成过程,物种开始诞生到不断进化,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距今也就是1.3亿年,据推测蛇这种物种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存在了。毒蛇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0年。如果把地球的历史看成2小时的话,最后5分钟才出现蛇,最后1分钟毒蛇才诞生了,毒蛇出现的很晚,在环境逼迫下才进化成了毒蛇。
那么蛇岛上的蛇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这么多呢?
大多数蛇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小动物最多,它还喜欢有缝隙的或有洞穴的地方,这有利于隐蔽,从而接近它的猎物。天气太冷或太热时它们都要休眠,这些洞穴或岩石缝隙是它藏身或冬眠的地方。蛇还喜欢安静,人类活动较少的地方,有食物,能栖居,蛇岛自然成为了蛇的天堂,
蛇岛上蛇数量非常多,仅黑眉蝮蛇就有2万条,最初蛇是怎么来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最大可能这些蛇类是“土著居民”,大约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开始诞生,直至演化到今天,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多。食物链也比较完整,目前应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其二,与陆地相距10公里左右,这些地方气候湿润,沿岸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树木老死或枯干,树干被大风吹折后倒在海水中,蛇爬上树干象乘小船一样,被海浪或海流冲到岛上,成为了”移民户“,而这座岛屿上鸟类众多,又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物种得以大量繁殖。当时空中有一些猛禽,对蛇有着很强的伤害,成为蛇的天敌。慢慢蛇类就开始进化,成为了有毒蛇,居于岛上生物链的顶端,所以蛇岛上才有特别多的毒蛇。
其三,人类活动的影响,岛屿也是人类最适宜的活动场所,蛇岛距离陆地不远,人们风里来,雨里去,经常出海打鱼,遇风浪或风暴潮,有可能就近去岛上避风、避浪,有些蛇可能随船偷偷潜入登岛了。
蛇岛蛇多是一种特殊地理的环境下形成的,这座岛屿僻静,人类很少涉足,又有大量的海鸟路过停留,这些都是蛇的美味大餐,只有充足的食物来源,蛇才有一定量的繁殖,种群数量倍增。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在人类登岛之后,就有了大量的毒蛇存在,人类由于惧怕毒蛇,登岛的人数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蛇成为岛上的霸主,人类惧之而远离。这也是蛇非常多的原因。
为什么海猫岛没有成为蛇的天堂,而成了鸟的故乡?
海猫岛与蛇岛相距不远,也就是10公里左右,自然环境没有差异,那里发育成蛇岛,而这里却发育成了鸟岛,这可能与物种进化有关,最初海猫岛也有蛇的物种存在,两座岛进化时,出现了时间上的偏差,蛇岛先进化出来毒蛇,之后毒蛇以其强大的功击力,战胜了天敌,物种得到进化,继而得以生存下来。而鸟岛没有毒蛇的威胁,反而使鸟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无毒蛇失去了进化的机会,被鸟类的猛禽扼制住 了,没有发展起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随着人类活动毒蛇没有登陆海猫岛的机会,而去了蛇岛,海猫岛的第一条毒蛇始终没有立足,物种没有繁衍机会,被其它物种占领了,这个物种就是鸟类,蛇也就难以生存下来。
蛇鸟自然环境优越,生物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经过多少个回合的厮杀,这些物种能够保留并发展到今天,形成稳定的食物链,蛇岛是千百万来的选择才形成的,实属不易,如果不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恐怕岛屿早就被开发成房地产项目,成为人类的后花园了。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上面蛇真的很多吗?
大连蛇岛,一个面积连0.8平方公里都不到的小岛,曾经生活着5到10万条黑眉蝮蛇,而上万条蛇在800个水盆边喝水的世界奇观,就是在这里发生。
但是,在1958年6月的时候,蛇岛发生了一场燃烧了四五天的大火,别说岛上的动物还剩多少,几乎所有植物都被焚烧成灰烬,自然被烧死的蝮蛇也不在少数,之所以还有少量蝮蛇可以幸存下来,跟岛上现有的少量岩洞和沟渠有关,这种蝮蛇既冬眠也夏眠、能一年只猎食几次就可以活下来密切相关。
后来,尽管随着岛上自然环境逐渐恢复,黑眉蝮蛇的数量开始增加,但却受到了偷猎蛇的人的威胁,直到蛇岛和老铁山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岛上的蝮蛇数量才终于再次突破了两万条。
从1981年开始,蛇岛上就有了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科研和保护工作,对于这些蝮蛇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没有食物,而是不能有足够的淡水,而科研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确保这个岛上的蝮蛇都有水可喝,在岛上生存了上千年的它们并不能饮用海水。
大连蛇岛早就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区,这个岛不大,大约10亿年前,这里原本是和陆地相连的一座座小山峰,但最终在经过复杂的地理环境变化后形成于渤海之中。实际上,最开始的蛇岛面积也不过是现在的几分之一,蝮蛇这个群体数量最大的时期应该是五十多年前,当时在岛上栖息的黑眉蝮蛇数量处于5到10万条的样子。
在我国范围内,有点名头的蛇岛有那么五六个,比如:泸沽湖蛇岛、南湾水库蛇岛和千岛湖蛇岛,而放眼国外比较有名的蛇岛就有乌克兰蛇岛、越南蛇岛和南美洲巴西蛇岛。
但是,大连蛇岛和它们并不相同,尤其是在蛇种数量这个问题上,因为这个岛屿是全球唯一仅存单一品种蛇类动物的岛屿,而这个蛇的品种名字就叫黑眉蝮蛇,这些差点被一锅端的蝮蛇具有特别顽强的生命,所以才能不论环境怎么变化都在岛上存活了几千万年。
蝮蛇属于蝮亚科,我国范围内的蝮蛇主要都是亚洲蝮属蛇类动物,而黑眉蝮蛇的分布地区就主要集中在蛇岛,这里距离旅顺港25海里的样子,渤海中的蛇岛距离最近的陆地大约只有7海里的样子。
蛇岛上不仅有茂密的丛林,还有诸多石穴、阴谷和山梁,如果你有机会深入蛇岛深处,那么看,如果亲眼看到石头上有黑眉蝮蛇正晒着太阳看大海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射到上工作的科研人员,几乎人人都被黑眉蝮蛇咬过,但他们已经从最开始的害怕演变为了习以为常,尽管这种蝮蛇有剧毒,但专业人员操作及时得当是可以避免生命受到威胁的。
正是因为黑眉蝮蛇深藏剧毒,所以一般人才不敢贸然上岛,避免了蝮蛇因为人类猎捕而消失殆尽,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个小岛即便经历过大火灾和大干旱,蝮蛇依然顽强的生存到现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尽管蛇岛上目前现有的黑眉蝮蛇数量,远没有恢复到五十多年前大火燃烧之前的水平,但是,在科研人员的保护和帮助下,我们相信蛇岛上的黑眉蝮蛇恢复往日繁荣定指日可待。随着地球环境变得不再那么适合地球生命居住,而我们面临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又越来愈多,的确大自然中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都离我们而去。面对这样的现状,人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去修复地球环境,当所有动物都有了自己适合繁衍的栖息之地,那就说明地球的生态环境开始趋于稳定了。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在世界上有三大著名的“蛇岛”,第一个是黑海多瑙河三角洲附近的一座岛屿,第二个是巴西圣保罗东南海域中的一个小岛,名为大凯马达岛,第三个就是大连的蛇岛了。其中第一个蛇岛是因为其被命名为Fidonisi,古希腊语就是蛇岛的意思,不过,这个岛上并没有很多蛇。而第二和第三个蛇岛上面都有很多的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蛇岛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巴西的“蛇岛”-大凯马达岛大凯马达岛是距离巴西圣保罗州南部海岸35千米的一个小岛,位于大西洋上。在一些大洋中,岛屿的面积大都比较小,比如我国的钓鱼岛面积就仅有3.91平方公里,而大凯马达岛的面积却不小,它的面积为4300平方公里。
不过,与我们上面说的第一个蛇岛不同的是,大凯马达岛是名副其实的蛇岛,因为这个岛上生活着一种剧毒的蛇类,它就是金矛头蝮。金矛头蝮是一种剧毒的蛇类,它与其他矛头蝮的体型和外观非常接近,但是不同的是,金矛头蝮是大凯马达岛上独有的一种矛头蝮。虽然金矛头蝮的体长不足1米,但是它的毒性是其他矛头蝮的5倍以上,一旦被它咬伤,除了受矛头蝮毒素的影响产生一些头晕、肾衰竭、出血症外,它的毒素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金矛头蝮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毒蛇。
当然,仅有一种毒蛇如果形不成规模的话,大凯马达岛也不能称之为蛇岛,所以金矛头蝮在大凯马达岛上的密度也是很恐怖的。根据调查发现,大凯马达岛上至少有4000条以上的金矛头蝮,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至少有1条金矛头蝮,这个密度也是很恐怖的。
因此,大凯马达岛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蛇岛,因为金矛头蝮的毒性太强,所以这里是严谨私自登陆的。
大连蛇岛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部的渤海中有一处小海岛,相比较上面的大凯马达岛来说,这只能算是一个超级小的岛屿了,因为这个岛的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左右。虽然从数字上看不大,但是这也相当于1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了。
这个小海岛的平均海拔比较低,最高处也就只有200米左右,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这个小岛一直是人迹罕至的。直到上世纪30年代,由于修建灯塔的需要,一些工程人员登上了该岛,这不登不要紧,一登吓一跳,因为这个小岛上,到处都是毒蛇,而且这些毒蛇清一色的都是黑眉蝮蛇。当然,本来是去修建灯塔的人也只能仓皇逃回了。
不过,从那时候起,蛇岛的消息就传开了。蛇岛的消息一经传出,当然就很少有人再敢踏足这个岛了。但是毒蛇虽然危险,毕竟是一种“高端的中药材”,于是还是有许多的猎蛇者铤而走险。
由于岛上的蛇类品种单一,而且还是黑眉蝮蛇这种比较稀少的蛇类,于是在1981年,我国在这里成立了蛇岛自然保护区,禁止一切的捕蛇行为。而当时的普查数据显示,该岛上一共约有1.2万条黑眉蝮蛇。经过了数十年的保护,目前该岛上的黑眉蝮蛇已经超过了2万条,在仅有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超过2万条蛇,这还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偷猎后的数量,可见,大连的蛇岛才是真正的蛇岛,也是世界上毒蛇密度最大的岛屿。
那么,为什么大连蛇岛上会有数量如此之多且单一的毒蛇呢?关于蛇岛上的毒蛇由来,有许多的民间传说,比如海蛇变异说、成仙说等等,当然这些说法我们就只听听就行了,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这个岛屿原本是与辽东半岛相连的,也可以说是辽东半岛的一部分,但是早在几千万年前,地壳运动使得蛇岛与辽东半岛分离,而当时这些蛇就像坐着小船一样漂流在大海上了。
由于黑眉蝮蛇是一种陆地蛇类,它们被分开之后,无法再次回到大陆上,于是就留在了蛇岛之上。
在陆地上的蛇类大都有天敌,比如鼬科动物、猫科动物、一些猛禽等等,但是到了小岛上之后,这里缺乏天敌,黑眉蝮蛇们就可以安心的发育了。
当然,仅仅是没有天敌还不足以让黑眉蝮蛇扩大到如此的数量,所以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来了,那就是黑眉蝮蛇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而它强大的生存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食物的不确定性。在一个小岛上,蛇类虽然会捕猎老鼠,但是在岛上的褐家鼠本身也会偷吃幼蛇以及迫害进入休眠期的成年黑眉蝮蛇,所以它们属于相互制约的。而另一种食物鸟类只是将这个小岛作为一个落脚点,所以对于黑眉蝮蛇来说,在岛上生活食物是相对匮乏的。为此,黑眉蝮蛇拥有了一个超强的能力,那就是可以长时间不进食,为了减少进食,岛上的黑眉蝮蛇一年会长时间休息两次,一次是夏眠,一次是冬眠。这就保证了黑眉蝮蛇在食物匮乏时也能很好的生存。这是其一。
第二栖息特点。黑眉蝮蛇属于蝰蛇科蝮蛇亚科下的蛇类,在该亚科下的物种大都是在地面上活动的,它们通常会盘踞起来,但是黑眉蝮蛇则不同,它们尤其喜欢爬上低矮的灌木和树上,这样有利于它们捕猎鸟类,同时也有利于观察附近的褐家鼠。
因此,在蛇岛上,黑眉蝮蛇缺少天敌,再加上它们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配合上它们每次4-5条小蛇的繁殖能力,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它们在这里扎根,并且拥有了恐怖的数量,彻底的成为了这个小岛上的“霸主”。
总结大连的蛇岛早在几千万年前就与大陆分离,而在分离之时,黑眉蝮蛇就生活在上面,原本刚分离时,岛上的动物可能有很多,但是由于与大陆没有交流,食物匮乏,逐渐的大多数动物都灭绝了,只留下了生存能力很强的黑眉锦蛇和褐家鼠。
由于黑眉锦蛇在岛上几乎没有天敌,所以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的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让人闻之色变的“蛇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