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五十左右的跑友,大家的跑量、配速都是多少?

我现在是一周跑三次,每次11公里。 佛系跑法:全程不气喘,无痛感。 想和年龄相近的朋友交流一下,只想能多跑几年。

我今年53岁,我跑步三年多了。

目前我迷恋了超慢跑,我跑步的配速是八分左右,我采用碎步慢跑,每次跑步5到8公里,每个月的跑量是80至100公里。

我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没有学习跑步的知识,盲目的开始锻炼,走了一些弯路。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不重视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放松。经常出现脚踝膝盖不适的感觉,跑步的步幅过大是容易伤害膝盖的。

刚一开始跑步,也希望像别人一样能够跑的很快,五公里跑下来,气喘吁吁,浑身酸软,甚至有头晕的感觉。

当时我一直固执的认为:

跑步就是应该坚持,应该克服困难,自己给自己加油,拼命的使劲儿跑。

后来我学习了一些跑步知识,对参加慢跑有了新的认识,我是为了健康而跑步,追求配速和堆积跑量,对一个50岁的老男人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我决定做一个佛系跑者,不参加任何跑团,不参加任何比赛,我为健康而跑步,不追求配速,不堆积跑量,争取无伤跑到老。

年纪五十左右的跑友,大家的跑量、配速都是多少?

你好,我今年年龄66岁,已经跑步六年多了,退休了才开始跑步。开始跟着人家慢慢跑五公里路程,速度是6分钟,慢慢的增加跑量,然后提高到十公里路程,随着跑龄增加,跑量增加,同事我的速度也增加,从原来的十公里用时间一小时到现在的十公里用时38分钟,

我基本上天天跑十公里,周末跑半马,或者是更长距离跑,备战马拉松就需要有跑量和速度。常言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吃得苦中苦,才能够人上人。

跑步不是天天跑快速度,平时都是慢跑,通过长距离慢跑增加有氧耐力,增加毛细血管数量,消耗脂肪,一个星期跑一次速度,增加肺活量,和摄氧量提高,

有时候我会慢跑十公里,然后再跑一公里速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快肌锻炼。增加小腿肌肉力量。巩固自己摄氧量和心肺功能。

跑步可以和大家一起跑,常言道一个人跑步快,一群人跑步不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志同道合的人相伴一起跑,心情愉悦年轻态,

接下来我要跑一个十公里速度37分多配速。大家拭目以待吧。

年纪五十左右的跑友,大家的跑量、配速都是多少?

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跑。我是69年的,平时以健康慢跑为主,跑龄10多年了,配速多数在五分到六分30左右,只要天气和时间允许基本每天最少10公里,月跑量300公里以上。目前身体健康,无不适感,希望健康跑到老!

年纪五十左右的跑友,大家的跑量、配速都是多少?

50岁左右,这样的年龄一般来说身体状况允许是很适合跑步的。而且现在社会上跑步的人群当中,以四五十岁的人居多,甚至有资料统计50多岁的人跑步的成绩还是蛮不错的。即使是这样,对跑步而言,也是要适量适度,才对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

我本人跑步已经有几年了,每年大约跑步近2000公里。我是60多岁的跑者,我认为题主的跑步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每周跑三次,每次11公里。跑后不疲劳,跑步时不感到气喘。这样的强度和跑量是比较适合大众的,建议你就这样坚持下去,身体当然会越来越好。

对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而言,跑步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参加比赛和炫耀自己的成绩,所以以慢跑为主。要将总跑量的90%确定为慢跑。慢跑其实不在于配速多高多低,关键是要看心率,一个人的最大心率,一般来说可以用220减去年龄,得到的数就是最大心率,慢跑时的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75%。这样的跑步,呼吸平稳,心跳不慌,跑起来非常顺畅,不容易感觉到疲劳。不会使身体受伤,坚持经常一定是越跑身体越健康。

作为一个跑者,我目前跑步的安排就是这样的,每周大约跑5次,每次跑5~8公里。一周的跑量在35公里左右,跑步时佩戴心率设备。在跑步中,把跑步时的心率控制在130左右。在这个前提下,我的配速大约是7分钟上下。每次跑步40~50分钟可以跑6、7公里。这样的跑步使我感到很舒服,甚至每天都跑,也不成问题,但是为了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我每周用一天或两天的时间进行力量练习,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支撑、深蹲等这样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爆发力,使跑步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还能防止跑步时身体受伤一举多得。

总之跑步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跑步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要坚持到年老了跑不动为止。所以要记住,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适量跑才是健康跑步的根本。

我是斜阳靓锦马,欢迎关注评论与分享。

年纪五十左右的跑友,大家的跑量、配速都是多少?

我69年的,53了,跑步六年,跑二歇一,每次3-5公里,平时配速700左右,典型佛系跑!跑过三次10公里,最好成绩59分钟。

年纪五十左右的跑友,大家的跑量、配速都是多少?

今年51岁,跑步差不多一年,算是菜鸟。现在基本上隔一天跑一次10公里,6分配速,心率140以下。崇尚“小低高”健康有氧跑,即小步幅,低心率,高步频。不追求配速,不受伤才是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