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超过多少才需用药,为什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血糖值,血糖超过这个数值就必须要用药物降糖。我国最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上是这样说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的时候,及时的采取药物治疗”。很明显,指南上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血糖数值,超过这个值,必须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虽然没有明确的血糖数值作为是否药物治疗的界线。但是,临床上通常可以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来明确是否一开始就使用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患者平均的血糖控制水平。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在7.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0%,平均血糖大概在8.6左右。糖化血红蛋白8.0%,平均血糖在10.2左右。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可以建议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干预3~6个月。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5%,建议直接开始进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最开始可以先服用二甲双胍一种药治疗3个月,如果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达标是7.0%以下),可以再加一种药物。

所以,虽然没有明显的血糖值界线,但是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来明确是否一开始就直接使用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7.5%是一条界线。

当然这只是医生的建议,有些患者就是不愿意一开始就使用药物治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虽然糖化超过7.5%,但是也先进行3—6个月的饮食+运动控制血糖,当然也是可以的。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用药,为什么?

最近,我伯父就在体检当中查出来血糖值偏高,于是非常害怕,拿着检查结果来咨询我,问他是不是就是患上糖尿病了,是不是马上就要吃药?因为他比较害怕吃药,因为听说一旦开始吃药就要终身服用,所以非常担心。我相信其实像我伯父这种情况的朋友非常多,很多人都不知道血糖高了究竟需不需要用药,刘医生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了解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血糖升高的人群有所帮助。

首先给大家讲一讲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只有知道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们才能判断血糖升高的时候是不是就患上了糖尿病;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首先是随机血糖(也就是任意时间的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随机血糖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也就是不分吃饭与否,在一天当中的任意一个时间点对你的血糖进行检测,如果任意时间点有血糖值高于了11.1mmol/L,那么就提示有糖尿病的存在。

其次则是测量空腹血糖值,如果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那么也提示为糖尿病;空腹的意思一般指的是在禁食了8到10小时左右,所以一般来说,想要测量空腹血糖,最好的办法就是前一天吃完晚餐之后不再吃任何东西,然后第二天早上起床随即进行抽血,这个时候得到的就是空腹血糖值。我们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一般是在6.1mmol/L以下,而如果血糖值在6.1mmol/L—7.0mmol/L之间,那么提示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

另外还有一个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就是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称之为OGTT试验,这个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来了解胰岛细胞功能和机体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目前来说在临床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OGTT试验2小时血糖值一般是<7.8mmol/L的;如果OGTT试验2小时血糖值在7.8mmol/L—11.1mmol/L之间,那么则提示为糖尿病前期;而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的OGTT试验2小时血糖值一般>11.1mmol/L

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仅仅是一次血糖测量值升高,往往我们是需要再进行一次血浆葡萄糖检测,也就是上述检测一般需要进行两次,如果检测结果仍然在上面所说的范围内,那么才能确诊是糖尿病。

那么血糖超过多少需要用药呢?

从上面给大家讲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可以看出,血糖值是有很多种情况的,比如空腹与非空腹,往往正常人都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次的血糖值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用药。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你的血糖值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7.0mmol/L之间,OGTT试验2小时血糖值在7.8mmol/L—11.1mmol/L之间,在这个阶段,血糖属于轻度升高的水平,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糖尿病,那么这个时候刘医生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是可以暂时不用吃药的,这个阶段说明你的糖耐量减低,你所需要做的,是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调整饮食习惯,减少一些高糖食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注重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类的食物;

另外就是需要加强运动,运动能够有效的改善我们身体内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周围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有助于血糖的降低,当然,加强运动还能够让体内脂肪减少,保持健康合理的体重,这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如果你处于糖尿病前期,那么通过上述饮食和运动的调理,往往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让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如果你的血糖值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就是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OGTT试验2小时血糖值>11.1mmol/L;这个时候如果你原本身体比较健康,没有其他的基础疾病,特别是没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也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那么在这个时候也是可以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来进行“治疗”,也就是我们上面讲的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坚持这两项调理,同时坚持测量血糖值,观察血糖有没有逐渐下降,如果在坚持了3个月后血糖值都没有任何的下降趋势,那么则需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了;相反,如果通过坚持,血糖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通过能够在半年左右降到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的水平,那么则可以继续不使用药物。

如果血糖值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患者本身又有基础疾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则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这个时候就不建议大家再采用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方法,因为这很可能会耽误病情,导致血糖没有及时控制,从而诱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而至于采取何种药物治疗,用药的剂量应该多大,建议及时到当地医院,咨询专科医生,通过专科医生的详细评估之后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总结

对于糖尿病,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有血糖升高,但是仍然没有什么不适,并不需要调理和治疗,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对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你现在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当症状来临时,可能你再想要控制住血糖,已经为时已晚,长期的血糖升高是会诱发很多并发症的,比如可能诱发神经损伤、出现血管病变、出现眼部病变、出现糖尿病足等,有的严重的还可能诱发一些急性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高渗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这些急性并发症稍不注意都会危及生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对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该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用药,不要觉得用药会产生依赖之类的。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用药,为什么?

经常会听到一些一些前来做血糖检查的患有询问:“医生,我这血糖有点高啊,要不要通过吃药将它降下来啊?”

对于这一个问题,我相信许多血糖高的朋友都有同样的疑问,毕竟血糖高就是不正常的,毫无疑问就需要将血糖降下来,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就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而糖尿病更是容易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发生病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危及心脏、脑部、肾脏、眼睛、足部、周围神经等全身各个器官,从而到最后导致致残致死。

因此,对于血糖高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控制更为严格,以免在长期高血糖的影响下,从而造成身体出现各种并发症,到最后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那么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呢?

这个需要看血糖的值是否时已经可以判断为糖尿病,以及是否已经伴随肥胖、高血压等疾病。

我们先要知道,我们正常人的血糖值是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而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而糖尿病的判断标准就是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大于11.1mmol/L。

而在血糖超过正常值到可以判断为糖尿病这又存在一个范围,这个阶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虽然这个阶段的血糖升高了,但是还不能判断为糖尿病,但是如果长时间都在这个阶段,那么就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而这个阶段的血糖值范围就是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

所以,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血糖超过多少值才用药呢?

●第一,如果是还没有到可以判断糖尿病的血糖值,即是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1.1mmol/L,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小于11.1mmol/L时,一般是不需要用药。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从而使血糖下降。比如尽量少摄入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进行少吃多餐,从而减少血糖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增加血糖的消耗,从而降低血糖。

●第二,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也就是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大于11.1mmol/L时,需不要需要吃药来降血糖也要分两种情况。

①如果糖尿病患者只是单纯的血糖升高,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以及没有伴有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那么可以先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方式干预,也就是经过3~6的标准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治疗之后,如果血糖值可以控制在空腹6.0mmol,餐后8.0mmol时,那么就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时,那么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②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超高,并且已经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或者伴随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时,那么就需要服用降糖药物治疗,使血糖控制在一个比较好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并不是血糖高就立即需要服用降血糖药物治疗,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达到诊断为糖尿病的高血糖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而糖尿病患者也不是全都需要服用药物要治疗,先要看本身是否已经出现并发症,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看是否能控制血糖,如果不能的话再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治疗。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用药,为什么?

糖尿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吴医生几乎每天都会跟糖尿病患者打交道,已经忘记了看过多少例糖尿病患者了。吴医生看过的这么多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一开始就最先由我诊断,于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患者一开始对于糖尿病用药都很抵触,特别是用胰岛素,口服用药还好,很多患者都以为一旦开了这个头之后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想停也停不了。为了打消这部分人心中的疑虑,也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糖尿病,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有关问题。

首先,我们先简单认识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以1型和2型为主,尤其以2型糖尿病多见。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和功能损害,胰岛素(降血糖作用)分泌缺乏,从而出现血糖升高,起病比较早,往往儿童、青年时期就起病了。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最多见,占了90%以上,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起病相比于1型糖尿病来说比较晚,很多都是中老年体健时才发现。

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常见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都是体健时才发现血糖升高。

虽然患了糖尿病能吃能喝,仿佛对人体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很多人都对它放松警惕,这也正是糖尿病可怕的地方。糖尿病如果长时间不加以控制,它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极大!长期血糖升高会损害全身的血管、神经,很多患者经过10年、20年之后不是出现脑梗死就是出现冠心病 心肌梗死,亦或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在临床上非常非常常见。

吴医生不是吓唬大家啊,这是真事,但糖尿病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就行,长期把血糖控制好就不怕这些并发症了,关键看你个人重不重视了。

糖尿病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和功能损害,本身的胰岛素分泌缺乏,往往诊断之后就需要打胰岛素替代治疗了,这没办法,自身的胰岛素分泌都缺乏了,不打胰岛素怎么行?

2型糖尿病

对于初次诊断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无明显糖尿病临床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可以先通过饮食、运动加强控制,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暂时不用降糖药,但也不可放松警惕,还是得经常监测血糖,如果今后血糖还是升高,那还是得加用降糖药。

如果饮食+运动还是控制不了血糖,这时候就应该加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了,降糖药有很多,这得结合个体情况来选择,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我们起码要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超过这个水平一点点我可以建议患者先通过饮食+运动来控制。如果患者一来血糖就高得很明显,饮食+运动作用以及没有那么明显了,这时我往往会建议启用降糖药物了。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冠心病、脑梗死等并发症,为了预防其二次发作,这时候我们也应该积极启用降糖药物,口服的降糖药控制不理想,我们就要使用胰岛素了。

另外,如果患者一来就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了,这是危及生命的急症,我们为了救命,当然得使用胰岛素尽快平稳地控制血糖了!总之,糖尿病什么时候需要用药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个体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只是其中要参考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赏个赞呗。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用药,为什么?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对血糖升高要做的是尽快把血糖降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长期高血糖对血管会造成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管病变的发生会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心脑血管病、眼病病变导致的失明、肾脏损害引起的尿毒症等皆与此有关。

对于血糖的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合理控制饮食以减少血糖的来源,多做并坚持运动是增加血糖去路的主要方法,这也是控制血糖最基础的措施;二是服用降糖药,当采取上述生活干预措施3-6个月,血糖仍然达不到控制目标时,即应服用降糖药。

由此可见,把血糖控制在什么样的目标是血糖升高及糖尿病人必须要知道的,而控制目标与自身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损害血管的危险因素有关。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在血管内皮受损的基础上,有大量脂肪沉积其上引起炎性反应,破裂血管组织结构而引起,而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损伤血管内皮的一个因素,如果同时还有高血压、高尿酸、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因素存在,则这种损伤的程度与进程都会加重加快。

此外,血脂是否异常在血管病变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血管内皮有损伤时,就要求对血脂的控制更加严格,特别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存在高血糖等因素时,对低密度脂蛋白便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比如正常人只要不超过3.37mmol/L即是达标,而血糖高的人则要求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另外,是否真系亲属中有人患糖尿病,可能会对血糖高的人带来更大的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

因此,对血糖控制的目标不同的人要求不同,比如仅仅是单纯的血糖升高,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控制在7.8mmol/L以下可以接受;但如果存在上述其它危险因素,比如戒不了烟酒、做不到坚持运动、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特别是伴有血压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超过2.6mmol/L、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往往需要降糖药的帮助才能达到目标要求,对这样的人及早、及时服用降糖药会有更大的获益。

综上所述,能把血糖尽快的控制在目标范围是必须要做到的,在采取改善生活方式达不到目标要求时,越早借助降糖药的帮助获益也将越大,总之该用药时别犹豫才是明智之举。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你,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用药,为什么?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很多朋友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比如这样的一个问题,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问题本身就体现出了提问者对于血糖调理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血糖值,超过了这个值就要赶紧吃药,而只要在这个血糖值以下,就一定不用吃药。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一个综合调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监测的过程,不同的情况,即使相同的血糖值,是否需要用药的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说有这样两位确诊糖尿病的朋友,血糖升高情况都不严重,空腹血糖都在7.2mmol/L左右,其中一位朋友,除了高血糖外,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健康问题,身体素质也还不错,也还没有进行饮食和运动的积极调理,这样的情况下,就建议他可以考虑先不用药,而是先从饮食控制,加强运动这些方面来加强血糖的控制。通过针对性的积极改善,这位朋友的血糖情况,可能会有较好的改善,空腹血糖回到7.0以下甚至是6.5以下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当然就先不用服用降糖药。

而另一位朋友,同样也还没有开始吃降糖药,但这位朋友同时还有高血压问题,同时也已经在生活上非常注意,饮食控制做的不错,运动锻炼也一直坚持,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血糖仍然在7.2左右,就建议这位朋友加用降糖药物来加强血糖的控制了,其原因主要有2点:

  1. 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来看,这位朋友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起单纯的糖尿病来要大,因此,尽早的控制好血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 从血糖的综合调理上来说,这位朋友已经坚持了饮食和运动的生活调理,但血糖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服药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当然这也的例子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但是通过举例想说明的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什么时机下需要用药呢?首先应该做的是,结合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通常说来,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血糖控制要求应该达到空腹血糖在7.0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以下,而对于年轻的身体素质较好的强度糖尿病患者,这个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如果能够通过积极的综合调理干预,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则更好,这个值如果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量化则更容易说明,基本要求是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值在7.0%以下,而强化控制则尽量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6.5%以下。

确立了自身的血糖控制目标,同时也要做好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如果通过风险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我们控制血糖的紧迫性,就要高于心脑血管中低危风险的朋友,如果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一般都会建议在加强生活调理的同时,尽快的加用药物来加强血糖的控制,尽快的控制血糖的稳定达标。

如果通过严格的生活调理干预,无法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血糖控制目标,同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又比较高,需要尽快的将高血糖控制到达标值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药物来加强糖尿病的控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在药物的选择上,目前国际新指南中,都推荐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糖尿病患者,首选SGLT-2抑制剂类药物(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和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来控制血糖,这类药物一方面能够加强血糖控制,长期服用还有保护心肾,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获益作用,而其他的一些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等,也是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用的降糖药,具体的用药方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请专科医生来确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