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用智能机的父母大部分输入法都是手写打字?
我是60后,手机上我用手写输入法,电脑上也配一块手写板。
我不会拼音,也就无法用拼音输入法。记得上小学时的第一堂课就是学拼音,当时我的感受是学拼音有啥用?大人看的书上都是方块字,我来读书不就是为了识字吗?所以我对学拼音心理上有抵触,也就不认真学。
原以为就我没好好学拼音,走上社会才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不会拼音。再回忆学生时代,在后来的识字过程中,老师也没用过拼音,原来老师大多数也不会拼音,何况在农村师资严重缺乏,能找出一个识字的来做老师都很难。因此我们的小学老师大多也就小学毕业文凭,只有极少数是师范学校毕业的。说个现在几乎无人相信的事实,我读中学时,初二的语文老师教我们把“孬”读成“不好”,物理老师把杠杆读成“工杆”。估计物理老师当初也是这种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我们这代人不会拼音,也就无从谈起拼音输入法,不会拼音还带来一个问题是普通话讲不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拼音,在电脑开始普及时,各种汉字输入法层出不穷,得到应用较多的是“五笔字形输入法”,当年专职打字员几乎都用这种输入法。
80年代温州有家研究所发明了“表形码”输入法,相比“五笔字形输入法”易学易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90年代“表形码”软件由张家港一家电脑公司正式生产,据说当时的电脑都预装了“五笔字形”、“表形码”等输入法。
手机普及后,手机上的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就“拼音”与“笔画”两种输入法(“笔画”类似“五笔”),智能手机上有了“手写”与“语音”输入法。年轻人基本用“拼音”,老年人用“手写”,因为“笔画”输入法较麻烦,“手写”比较直观,比用“笔画”速度快,而“语音”输入法需要讲普通话,我们这代人讲得好普通话的也不多,“语音”输入法也就很少人用了。
那么剩下的只有“手写”输入法可用了。
为什么感觉用智能机的父母大部分输入法都是手写打字?
我今年81岁了,也就是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的人了。因为习惯在手机上写东西只用笔画输入法,而其他输入法都不熟练。
为什么感觉用智能机的父母大部分输入法都是手写打字?
我就只用手写,因为别的根本不会,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上就没有学拼音的内容。也知道手写慢,还很容易跳一些错别字出来。但现在已经毫无办法了,想学一些别的方法也来不及了,年纪大了手笨脑子也不灵活了,已经定形了,再不方便也就这样了。
为什么感觉用智能机的父母大部分输入法都是手写打字?
你的表达不太准,应该是手写输入,而非打字。当然有两方面原因了: 一、从小养成了手写的习惯,过去没有电脑,更没有智能手机,都是靠着手写来记录生活; 二、对于其它的输入法不了解,不熟悉,即使会一点点,使用起来还是会感觉不太习惯,不太顺手呗😄
为什么感觉用智能机的父母大部分输入法都是手写打字?
不会拼音输入法
为什么感觉用智能机的父母大部分输入法都是手写打字?
说起来惭愧,潮爷不会用电脑,不会什么五笔字型,我看着电脑,是两眼一抹黒。稀里糊涂的,因为我没有学英语,一点看不懂。记得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CD928,中英文双显的,有几次不知道错按了什么键。手足无措,硬是等儿子回来才弄好。我一直没有自己的电脑,我怕它。
第一部智能手机是LG的,像我们这一批老人,用电话本留联系人,手写输入还没有。都是用写笔顺来找字,还有拚音找字。输一个姓名要很长时间的。后来,用拼音打字快一点,用拼音多。我们以前学的注音字母,务农近二十年,进学校时早已忘记。这都是后来边教边学,因为我教语文。
直到后来智能手机上有了手写输入,这才解决了一大批老人的问题。发短信,微信聊天,写文章,等。方便多了,这就是回答了题主所提的问题。老人觉得手写输入方便,易学好用。对潮爷来说,作为退休的语文老师,基本上很少遇到不会写的字。
我觉得我用手写不慢,在头条写了五六千条。虽然现在也有语音输入,由于普通话不太好,觉得语音输入别扭。你一个人在说话,家里还有其他的人。所以我很少用语音输入。习惯了手写输入,就一直坚持这样了。个人觉得习惯了,不改了,反正时间有的是,退休老人不缺的就是时间。估计其他老人也是与我想法相同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