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这说明火线已有漏电现象,有可能某处绝缘破损,也有可能整体绝缘老化,绝缘电阻下降。那为什么把火线与零线对调后,就不跳闸了呢?
如图1是单相供电原理图,火线与零线来自漏电开关,红色火线对蓝色零线有220
伏电压,红色火线对地线也有220V电压,蓝色零线对地线一般是无电压的,即使在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情况下,零线对地电压最多30V左右。
现在红色火线出现了漏电现象,假设漏电点的对地绝缘电阻下降到了5000Ω,那么漏电电流是220÷5000=0.044A,也就是44mA,已超过漏电开关的动作值30mA,因此漏电开关跳闸。
如果把零线与火线在漏电开关处对调,如图2
此时红色线变成了零线,蓝色线变成了火线,也就是红色线对地电压变成了零或最多30V左右,那么漏电点的漏电电流是30÷5000=0.006A,也就是6mA,远没有达到漏电开关的动作值30mA,所以漏电开关不跳闸。
这就是火线与零线调换后,漏电开关不跳闸的原因,这是由于火线与零线的对地电压不同造成的。如果把绝缘破损或绝缘不良的导线做火线,因火线对地电压高,漏电流就大,漏电开关要跳闸。如果把绝缘破损或绝缘不良的导线做零线,因零线对地电压为零或者很低,漏电流就很小,漏电开关就不跳闸了。
但是上述操作并没有消除导线的漏电隐患,因此对明敷线路应找出漏电点,排除故障。对穿管线路无法找出漏电点,还应在控制开关处也调换零火线,使开关始终控制火线。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种情况确实很有可能,但是家居杂坛奉劝你千万不要这么做,出了事故后悔都来不及了。
下面家居杂坛给大家分析一下,漏电开关跳闸,为什么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 现在家庭常用的一种漏电保护器型号是1P+N,这种漏电保护器有的实现了操作时同时断开火线和零线;而有的只是断开了火线,零线却是直通的;
- 另外1P+N的漏电保护器,只是对火线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检测漏电电流只是针对火线,对零线没有保护作用即没有脱扣功能;
- 1P+N的漏电保护器的N极只是为了检测电流平衡和检测线路供电用的,所以火线和零线调换以后就不会跳闸,而线路中的问题确是依然存在的;
- 所以,1P+N的漏电保护器接线时一定要分清哪个是N极,千万不能接错,如果将N极接入火线,一旦发生漏电短路等情况,漏电保护器将不会起任何作用。
关于漏电保护器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一下就不跳了的问题,家居杂坛都给大家分析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最后还是恳请大家关注一下家居杂坛,多给家居杂坛点赞评论转发,万分感谢!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有时候漏电开关跳闸,有些“聪明”的电工师傅把火线和零线对换一下就不跳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为什么火线零线调换一下就不跳闸?调换一下又会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呢?下面就听我一一道来...
零火线调换不跳闸的原因我们都知道,漏电开关主要是检测线路零线和火线电流大小是否相等来判断线路是否漏电。在单相线路中,正常情况下零线火线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线路发生漏电时,就会有一部分电流流入大地,此时零线火线电流大小就会不一致,它们的电流差正是漏电电流大小。
当漏电开关检测到零线火线电流之差超过动作值,就会发出信号使开关跳闸。常用的漏电开关漏电动作电流一般为30mA,也就是当零火线电流差超过30mA,漏电开关就会动作。
举例说明假设现在有一个照明回路,该照明回路分别由一条红色的火线和一条蓝色的零线组成,并给照明灯供电。
1.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该线路里红色火线绝缘老化、但是蓝色零线绝缘能力正常,那么就会有部分电流通过火线流向大地。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漏电电流=火线电压÷绝缘电阻。
2. 如果此时把电源火线零线调换过来,如下图所示。那么也会有部分电流通过零线(红色电线老化处)流向大地。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漏电电流=零线电压÷绝缘电阻。
由于火线对地电压高,漏电电流非常大,会引起开关跳闸;零线对地电压低、只有几伏,漏电电流非常小,难达到漏电开关动作值,不容易引起开关跳闸。
综上分析可知,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火线绝缘破坏、而零线绝缘完好的情况。如果火线和零线绝缘都被损坏,那把火线零线调换一下也一样会跳闸。
零火线调换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在电路中开关必须控制火线,这是安全规范,必须遵守。如果开关控制零线,只要开关断开,那零线火线都带电,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正常情况下,火线用红色、零线用蓝色,并且开关接在红色的火线上。如果因为漏电开关跳闸就把电源火线接在蓝线,把零线接在红线上,那就变成了开关控制零线了,必定会带来安全隐患。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临时应急一下,勉强可以,千万不能长期使用。最后,奉劝各位别耍了小聪明,最后带来更大的恶果。
我是电工学院,专门负责电工培训、考证;如果你对电工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记得点赞、评论、转发!非常感谢!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答;提主所说这种现象,实际上真正原因为,漏电开关的下桩头的火线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此时看样子是不跳闸了,漏电开关己经失去这个功能。不信你再将漏电开关的输出两个桩头对换一下,保证它还是跳闸。
因为漏电开关是由零序互感器检测,平时经过它之后的负载的漏电情况下,来判断,送给VS1可控硅来驱动脱扣线圈脱扣动作的。 零线为零电位,只有火线通过导线与用电器的(电阻、电容、电感负载)的某进线桩头或其它部位能电位差而形成漏电电流。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份DZ47LE-20A-2P的漏电跳闸电路图。
DZ47LE系列漏电开关,是一种廉价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均把电路设计的很简单。
上图的工作原理如下; 它由零序互感器T、直流脱扣线圈KM、单向可控硅VS1为核心构成。其中;T零序互感器初级是由塑料导线双线,在高导磁的铁氧体中,双线并绕3~5匝,作为火线L1、零线L2线圈绕组,次级L3用φ0.17mm的高强度漆包线绕制,匝数在500圈左右,不同型号电流的漏电开关的匝数是不一样的。只要负载侧有漏电值(25~30mA)出现时,它由桥式整流VD1~4后,将交变的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压,经C3滤波后,送入VS1的门极G,使可控硅导通,这样串联在220V零线经一只半波整流VD5(1N4007)二极管,便形成一个完整闭合回路,于是直流脱扣线圈拖动QS断路器的机械部分,来完成断路跳闸功能。另外kM直流脱扣器是一只工作电压在100V左右的直流线圈。
简介,零序互感器是反映流过它的路径后的电流瞬时值的矢量和,以其有效表示。对于这样的单相线路来说,剩余电流一般情况下就是该相的对地漏电电流。对于三相线路,剩余电流就是各相电流瞬时值的矢量和(流出的电流不等于流回的电流),剩余电流断路器保护装置所检测的电流严格来讲,是由多种电流组成,包括对地短路电流、电容电流、谐波电流及杂波电流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知足常乐2018.4.22于上海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我使用电源的时候,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主要原因是因为原火线电源电线对接地电网有电流存在,一旦我们的绝缘组织损坏的话,就会在电压的作用下对接地线产生电流的,发生这样的情况,一部分电流就不会通过零线回到我们的电源的,那么在我们电源线的出入电流不相等的情况下,漏电保护器就会跳闸的。
火线和零线有那些区别呢?
普通的家用照明线,火线会和零线存在220V的电压,而零线和地线直接是不存在电流产生的,也可以说是零线和地线直接的电流是为零的,因此火线和零线直接也就是存在220V的电流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测电笔测试那根电线是火线和零线的,一般我们使用测电笔接触电线的话,可以使电笔发亮的是火线,另外的线则是零线,像我们家用的插座,一个电线是零线,一个电线是火线,我们就可以使用测电笔测试那个电线是火线就可以的。
像我们进入开关的电源其实就是在火线上直接断开的,只不过是分别接在了开关的两个接线柱上而已,开关闭合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用测电笔接触开关的两个接线柱,你会发现测电笔都是会发亮的,在我们走线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一个火线和一个零线接在开关的接线柱上,这样容易造成短路,也容易发生危险。
而对于我们人体来说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接的时候会发生触电现象的,如果我们直接扎在地上的话会发生触电事故的,如果我们站在绝缘凳上面,一手扶着墙,而另一只手接触火线的时候,也是会发生触电事故的,如果我们同样站在绝缘凳上,一只手直接接触火线,另一只手接触零线的话,也是会发生触电事故的。
回答不易,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的话,请劳烦为小编点个赞,以示鼓励,如果觉得意见不足,欢迎大家发表评论,感谢阅读!
漏电开关跳闸,把火线和零线对换就不跳了,这是什么原因?
题主用的漏电保护器很可能是1P+N的,这种断路器只有一个极,所谓断路器的极就是仅与主电路的一个独立的导电路径相连的断路器的器件,具有用来连接和断开主电路的触头,它不包含那些用来各极固定在一起并使各极一起动作的部件,也就是说1P+N的漏电保护器只对标注P的那一对接线端起作用,这个需要接火线。
正常情况下线路发生故障时断路器能够自动跳闸,但是一旦把火线与零线对调就失去了漏电保护功能,就有可能出现题主所问的这种情况,及时线路漏电也不会跳闸。虽说这么做不会跳闸,但是这样做是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把火线还是接到P端,找到线路的问题所在,确保无误后,再推闸上电。
这是1P+N的,对于2P的断路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2P的断路器是有两个极,无论火线零线怎么接在漏电的情况下都能够自动跳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