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过分吗?
如果你父母是干实体的,是开工厂、开矿的,家大业大,那么你可以随便开口向父母要生活费,多少都无所谓。
如果你的父母只是城市里面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或者只是农民,那么你一个月向父母要5000元的生活费,你简直就是吸血鬼啊,恨不得把父母榨干榨净,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这样何止很过分,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人性。
在大学其实花钱的地方并不多,而且生活费也并不高我是2010年上的大学,我上大学期间的生活费,每个月基本上都在800-900元之间,因为在学校里面吃饭真的是太便宜了。早餐包子、豆浆和粥,基本上2元就搞定了,中午米饭、面条、砂锅、炒面3.5-4.5元就完全可以了,如果吃的再好一点麻辣烫也就6块钱,学校食堂的饭既便宜又干净卫生,关键是量还大的很,真的挺好的。记得最清楚的是学校里面的牛肉面2.2元一碗,真的是便宜。大学期间一天生活费基本上最多就是25元左右,一个月也才750元,有的女孩子饭量小,甚至还花不到750元,就算加上其他的花费,一个月也不需要5000元,1500元也是足够的了。
你可能还不知道5000元意味着什么?5000元是一个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的收入,是一个农民卖5000斤小麦的收入如果你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其实他们一月的工资收入也就在5000元左右,有的还不到5000元,两个人一个月一共收入大概在1万元,除去还房贷和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上很难攒下5000元了,你怎么好意思开口要一个月生活费5000元呢。如果你父母是普通的农民,靠种地为生,那么5000元就相当于他们要卖5000斤的小麦,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了吗?生活真的很不容易,等到你工作、成家的时候你可能才会体会到吧。
大学期间,肯定有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当时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人家买一个手表3万多,因为他家里确实有钱,爸爸是做生意的,妈妈在供电局上班,这样的同学我们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完全没法比,也不要攀比,因为起点真的不一样,我们还是要认清楚自己的家庭情况。
如果大学期间确实有额外的开支,其实你也可以靠自己挣钱现在大学生做兼职的很多,比如当家教、发传单、做促销、去肯德基做临时工等等。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做兼职得特别多,当家教一天可以挣150元,发传单一天80,肯德基一个小时15元,只要你肯做,周末两天也能挣300元左右呢,不能一味的向父母要钱。
我本人在银行工作,有一次偶尔听我同事说他儿子上大学每个月生活费需要3000元,听完以后我感觉真的不可思议,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最多1000元,短短十年现在一个月就要3000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好,那么你要多少都无所谓,因为你父母有钱,他们愿意给你5000元的生活费。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真的不要一开口就要5000元的生活费,你这样对父母造成的压力太大了,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过分吗?
如果你是家里有矿,那随便你怎么折腾都可以。别说一个月5000块钱,就是一个月5万,也无所谓。
如果你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那你读大学一个月花5000块钱,就是一个败家玩意。
何止是过分,简直是太过分了!
大学生活费,真的是花不了多少钱如果说只是吃饭的钱,那在大学里一个月花不了1000块钱。
像我读的学校,属于211高校。
早餐非常丰富便宜,稀饭一块钱一碗,鸡蛋五毛钱一个。馒头、包子、油条,价格只是外面的一半。
早餐一顿饭,女生三块钱就可以解决。男生饭量比较大的,也绝不会超过五块钱。
中午三菜一汤,也只需要八块钱。如果你想炒个菜,吃的比较好一点,十五块钱也足够。
晚饭和早饭差不多。
正常情况下,只是吃饭的话,一天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块钱而已。
比较节约一点的学生,一个月吃饭加日常生活用品,1000块钱足够。
正常大部分学生的开销,都在1500-2000块钱之间。
有没有一个月花四五千的?
肯定有啊!
我大学寝室的老三,家里做生意的,每个月都是一两万的开销。
但那是别人家里有钱,家里有矿,可以随便花的那种。普通人没法比,不是一个级别层次的。
大学校园里,挣钱的机会很多。你空闲的时候,出去做个兼职,都能养活自己大学和高中不一样,课程特别的松。
像我大一的时候,星期六、星期天没课,然后星期三只有上午两节课。一个星期下来,也就只有30节课而已。
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是可以自由安排的。
很多人空闲时间都在干嘛?
懒惰的就在睡觉,打游戏,谈恋爱。那些比较勤快的,就会想着出去兼职,挣生活费。
像我那时候,每个星期都出去发传单,一百块钱一天。一个星期发两天半,就有两三百块钱。
这个发传单挣的钱,就足够自己一个星期的日常生活开销了。
另外,大学寒假一个月,暑假两个月。这么长的假期,完全可以出去打一份临时工。
我大学四年的寒暑假,几乎都在快餐厅打工。一个月虽然挣的不多,也有两三千块钱。
我是家里父母离婚,没人管我,没人给我打钱。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我自己挣来的。
虽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我一样。但是没课的时候,出去兼职,赚点小钱,完全没问题。
大部分的工薪阶层家庭,一个月很难能存下来五千块钱一个月花5000块钱的生活费?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薪阶层家庭,都供应不起你的开销。
一个月5000块钱,一年就是6万。
我国2021年人均收入,也才3.2万多。一半以上的家庭,不吃不喝,都供应不起你的生活开销。
普通工薪阶层,收入也就是在三四千块钱左右。家里两个人一起工作,一个月也不过能存个两三千块钱。
这都不够你一个月生活开销的,养不起你这种高消费的学生。
如果你家里父母是农民种地,一个月开销5000块钱,那就要每个月卖几千斤的粮食。累死你父母,也做不到。
如果你家里是普通工薪阶层,你一个月花5000块钱,可能比你父母工资都要高。你忍心看着你父母,每天馒头咸菜吗?
所以,一个月花5000块钱的生活费。不知道你是怎么说出口的。
如果你家里有矿,随便你怎么折腾都可以。
如果你只是普通家庭,那你真的是一个败家玩意。真的为你的父母,感到悲伤!
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过分吗?
几天没写了,看到这一款确实手痒失控,卖拙了。
你的问题我认为有三种答案,都是命运所定,就是看在你生在什么家庭了。
第一个答案是你我都希望的,生在爹妈是富豪家庭,那么你就是当今被人们最羡慕崇拜的“富二代”理当享受着高档次,高品味的高消费奢侈生活,彰显与众不同的家庭,荣耀爹妈。五千的月消费岂不太寒酸了?有辱豪门啊!这不是让你爹妈也跟着丢脸吗?
第二个答案是你如果生在上等或上中等家庭收入比较高的,这样的收入目前比例不高。这样的条件你可以要求,爹妈也能承受的起。
第三个答案是普通家庭大众收入水平,也就是多数农民,能有百分之七八十是不具备这个潜力的。农民只靠种地的收入是赖蛤蟆打苍蝇——强供嘴,如何承担这个天文数字?就是炸干他们的汗水血水也养不起你这个大学士啊?何况他们还要维持一个家庭的全面开销,就是拌盐花喝稀粥也得让他们活啊。
上学是为了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也要学道德,学做人,有良心,懂感恩,要明白爹妈不欠你的,你这样理直气壮的压榨爹妈,即使学业有成何谈回报爹妈,回报社会?还不是利用知识对社会索取享受的人类负担!
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过分吗?
花易挣难
作为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算过分吗?题主既然在这样问,那么显然是不过分的。
为什么说不过分呢?现在的物价多高啊,每月光在学生食堂吃饭,起码也得一千左右;现在的学校,普遍的住宿条件也不咋样,租个单间,在北京每月至少也得三千;买套过得去的衣服,每月不说多了,妥妥的上千;不说动不动搞个环球旅游,就是隔三差五和同学们一起喝个咖啡、看场电影、喊个麦、嗨个皮,不说一千,也得八百。至于偶尔想换个新款的手机时尚一下,万儿八千也很正常。所以从支出的角度,题主问的不但不过分,要我说还少了呢,这离学生的财务自由,离1个亿的小目标还差得老远呢。
但是同学啊,即使你家里负担的起,父母也同意每月给你五千,但钱这东西,总是不奈花呀。现在家里给你三千,你觉得紧,觉得每月五千的话会好一点。其实给你五千甚至一万,只要你用钱的习惯不好,你每月照样会觉得紧。花这五千一万是分分钟的事,可是要挣这五千或者一万,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即使你父母月薪双双过万,但扣除五险一金及个税,能到手一万二三就相当不错了。如果一下子拿掉五千,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月薪过万都难以招架紧吃,如果是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那六亿人,恐怕就不是吃紧的问题了。
再者说了,你现在是大一新生,如果已养成了每月需要花五千才能维持你的日常生活,这五千,是你父母给的,你可以只管要,不用操心,如果父母不给,你还可以鄙视你无能的父母,那都是你的自由。但你想过没有,你毕业参加工作后,假定你仍只需要五千才能维持日常生活,而这五千需要靠你自己挣,你需要挣多少钱才能有这五千吗?按常规推算,你月薪至少八千以上才能到手五千。八千的月薪是什么概念呢,在北京,在一般的房地产企业,一般的员工是拿不到这么多的,至少也是干了几年的会计主管、工程主管、策划主管这些岗位。杞人忧天的我担心的是,你作为一个新员工,要吃饭,要租房,还要穿得体的衣服,还要享受小资的情调,到那时,你用什么才能填补这些空洞呢?
所以同学呀,每月向父母要五千块,无论你父母是否能够负担,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你是有些过分的。好在现在你已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你已意识到了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那就有了妥善处理这个问题的思想基础,从而根据自己现实和未来的条件,合理地规划和使用日常的生活费用。祝你过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过分吗?
大学生每个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这确实不多,但是我建议你应该换个老父亲,因为每月5000元的生活费,大多数家庭虽然能拿出来,但是肯定会影响父母的生活质量。
现在各大高校的伙食费还算平价,可以算一下,假如是个女生,每天早餐10元,午餐,晚餐各十五元,再加上5块钱的水果,满打满算一天50元吃的饱饱的,洗澡一星期三次,一个月12次,澡票10元一张一个月120元。
话费网费一个月60元差不多了,加上生理期需要卫生用品,一个月二百元,一个月宿舍聚一次餐200元,一个月看一次电影50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2000左右的生活费,生活质量也不差,其实这些还算好的。
我2014年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才700元,就这样每个学期还能存下1000多元,虽然现在物价什么的都高,但是我觉得2000元钱应该足够了,你一个月想要5000元钱生活费,不知道你都花在哪里了。
而且学校里还有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什么的,如果你努努力,完全是可以拿到的,奖学金助学金都是四五千元,我觉得作为大学生,应该算是成年人了,应该自食其力了,虽然大学生也应该以学业为主。
但是大学生活确实挺自由的,你应该多打一些零工,以发传单为例,发一天最少80元,每周发两天那就是160元,一个月就是640多元,这不是挺好的么,而且多打零工还能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
你花5000元生活费,无非就是为了多买衣服和鞋子,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却恰恰相反,因为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各个学生的消费也都差不多,有的学生却特立独行穿贵的衣服和鞋子,在别人眼里。
给别人最多的印象,就是这个学生,肯定在外面做了不好的职业,在学校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努力学习拿奖学金,我上大学时,我们班的班长,从山里来的,据说班长的生活费,都是乡亲们凑出来的。
然而班长每天都只是,课堂,自习室,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奖学金助学金基本全部收入囊中,班长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班人的尊重。
你应该看到别人每个月生活费5000元,所以才有此一问,但是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如果你生在富人家庭,每个月5000元的生活费,你的富人老爸,可能也不会顺利给你,因为越是富人越精明。
如果生在一般家庭,那么一个月5000元的生活费,基本上要刮掉父母的一层皮,因为50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好多人的工资都没有5000元,如果父母都有工作,还好一点,作为大学生不应该那么自私。
要学会理解体谅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还要还房贷车贷,还要照顾老人,这些都需要钱,所以一个月要5000元钱实在是太过分了。
钱对谁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说不定你这个月5000元钱,你父母咬咬牙给你了, 但是下个月你又想要6000元的生活质量,久而久之养成了,啥本事没有,还要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毛病,最后害人害己。
说实话每个月5000元的生活费,就连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也不是很乐意给的,我们公司的老总,公司一年流水四五个亿,那老板应该是很有钱的富人了,但是老板给他女儿的生活费,也只是每个月2500元,不够花自己想办法。
试想一下,你现在每个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那等你大学毕业了,你能做到每个月给你父母5000元养老费么,按照你现在的消费习惯,那肯定是不能的,你只要不啃老,你的父母就已经烧“高香了。”
我的感悟每个月5000元的生活费,也不算很多,但我建议你应该换个有钱的老父亲,这样也许能满足你每月5000元的生活质量,如果是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一般家庭,是很难拿出这么多生活费的。
应该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生活费,而不是老想着向自己的老父亲索取生活费,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大学生,还是多理解自己的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假如以后你的子女向你每个月索取5000元生活费,你能接受么。
作为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要和别人攀比,因为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想要获取更高的生活质量,最好还是凭借自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费过分吗?
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每月才向父母要5000元啊!这实在是不多,真的不过分。你肯定知道你父母每个月的收入最少也得有上百万吧,并且他们赚钱真的不费吹灰之力,都是别人把钱送到他们手边的。你千万别说你的父母的职业,听你的口气,你的父母肯定都是大款。
我也上过大学,也知道大学里面那点事,其实富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花钱差距还是很大的,穷人的孩子一个月一千块钱就足够了,他们为的是学习,他们不会讲究吃喝更不会攀比穿着打扮。穷人的孩子有穷人的生活方式,刘强东也曾经是穷人,馒头沾菜汤他吃了很多年,有的时候打份咸菜都感觉是奢侈。刘强东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现在的刘强东尽管已经是及其的有钱,但是他还保持着一贯的节约。
你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还只是生活费。你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你父母的钱是怎么赚来的,父母一般不会跟孩子说自己的苦和累,你已经是大一的学生了,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希望你用心去体会父母的辛苦,不要让父母太寒心了。
你已经上大学了,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享受和所谓的面子,而忽略了父母的辛苦和艰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