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对于女人而言,肯定认为自己的侄子亲,而对于老公来说,肯定他的侄子亲,其实嘛,论关系是一样的亲,都是侄子。

但对于嫁出去的女人来说,自己就随了夫家的姓,上了夫家的族谱,而娘家族谱永远没有你的名了。

娘家对于你来说,就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但是在感情上,始终认为是有血缘关系的更亲。

人都有自私之心,都会偏袒自己的亲人,其实娘家的侄子与夫家的侄子,只是他们对你的称呼不一样。

在血缘上和情感上来讲,都是自己的侄儿亲。

这个是铁定的事实,自己的侄儿与自己有血脉亲情,而丈夫的侄子与自己亳无血缘关系,只是嫁了老公,形成了一样的叔侄关系。

事实上谁都会对自己的侄子更亲近些,那是一种自然的亲切感。

但是女人嫁出去以后,丈夫的侄子是亲,而自己的侄子就成了亲戚。这是明显的差别。

夫家的是宗亲,是一个家族的人,假如一个女人嫁了没有继后,那么死后夫家的侄子是可以做儿子抱遗像的,而娘家的侄子只是过来吊唁随礼就可以了。

同样没有子女,夫家侄子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夫家有侄子,大家绝不会同意你把遗产留给娘子侄子的,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

象平时吃酒随礼,无论是丈夫的侄子,还是自己的侄子,都一视同仁,没有彼此之分。

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肯定是老公的侄子亲啊!

娘家侄子叫你什么?姑妈!

第二代叫姑妈,第三代可能还能勉强叫你一声姑婆,第四代,估计都不认识你了,就算有家谱,也只是曾经的一个女性长辈而已,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在夫家,你是嫡亲的婶娘。在我们鄂东地区,按家里排行,叫“*娘/妈”。

侄子是第二代,叫你婶娘,第三代叫你*婆,第四代叫你*太婆/太奶,以后就算你不在了,翻开家谱,你赫然在目,依旧是*太婆/太奶,一年三祭,绝对有你一份。

在娘家,哪怕认你是“姑妈”,回去也永远是“客人”的身份,得规规矩矩;在夫家,妥妥的“婶娘”,百分百长辈,侄子不听话,抽他丫的几耳光都没事!(你回去打你娘家侄子试试,你弟弟弟妹,你爸你妈,肯定会扒了你的皮!)

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站在你的角度上看,你的侄子更亲,但站在你老公的角度上看他的侄子更亲些

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你在婆家根基稳,就是夫家侄子亲。你在婆家没地位,就是自己的侄子亲。如果你自己没有能力,哪个侄子都跟你不亲。一个人很穷,父母都嗤之以鼻,何况侄子。这是残酷的现实。

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这事儿怎么说呢!活着时,是娘家侄子亲,死了说婆家侄子亲!我从没给我俩个姑去烧过纸,可我给我二奶奶烧!其实我二奶奶的坟里就埋着我二奶奶,因为二奶30来岁就去世了。后来二爷爷带着我叔伯大伯出外,在河南封丘县落户了。小时候父亲带我去上坟(我哥在外地工作,不信烧纸上坟的),父亲总是说: 二婶子过节(年)了,收你的钱昂!其实二奶奶去世时,父亲还没出生呢。父亲还嘱咐我: 将来没我了,你也要给我二奶奶烧昂!所以我每次上坟,都给二奶奶烧一卷儿。

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自己的侄子和老公的侄子谁更亲些?

对于夫妻二人,当然是自己的侄子最亲,不光是一脉相承,血浓于水,而且大多姑姑疼大侄也如同己出。

我与老公家在同省,都东西相隔近千里。对于他所有的侄子、侄女,无论春节,还是他们来家玩耍。我都毫不吝啬,买吃买喝,买衣给钱,但是我只能算作他们四娘、四婶,他们对我也可以,但是,他们可能更应该感谢的应该是四大爷、四叔,这很正常。谁近谁疏,自有定论。

三十年过去,每次回老公家。自然感觉有些落差。而自己的侄子不同,有句老话:姑舅亲,辈辈亲,也许这句老话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淡化,但是,我女儿与我小侄、侄女、外甥都格外近。

兄弟姐妹多亲多近,孩子自然也多亲多近。我小侄性格温和,有求必应,有求必到。他会做一手好菜,年节在老妈家就上手做菜。我与小妹春天喜欢上山采山菜,秋天上山采蘑菇,打电话必送,晚上,老远就听着动感音乐来接我们……

前年,我手术住院,老公值班与女儿上班时,小侄就来陪我。打饭、送饭。我出院后,小侄上市场买了鸽子、调料,亲自给我做鸽子汤补血。

我有一个多月没上班,他中午领着侄媳,买了螃蟹、好多好吃的,中午给我做了饭。开始准备晚饭。我小侄女、侄女婿、外甥全来聚餐。当然我对小侄、侄女、外甥也是倾力而出。小侄女、侄媳住院,我出钱出力。她们以为我要不是婆婆,要么是妈。因为小侄女没有妈妈也没有婆婆,都已离世。小侄妈妈在外地。所以我是大姑,自然如妈。

真实与双方侄子亲疏如何?也与家长、教育、亲近有关。但是还是自己侄子亲。我老公现在一个侄子、一个侄女,都在我处。一个工作,一个上学。我们常请他们来家吃饭住,吃火锅、吃烤肉……关系也不错。他侄我不知道电话加了微信,小侄女有电话有微信。他们管我叫四娘,二个孩子挺可爱,我也喜欢他们。

近了自然亲,付出有回报。无论是谁侄子侄女,爱就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