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农村不都流传一句话,"小时盼过年,大人盼莳田",这是那时孩子时期最真实的写照,因为那时毕竟物资缺乏,哪有现在这么衣食无忧的生活。小孩子盼着过年,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好玩的。
那时的我们一年只有冷热两套衣服,每到年三十晚上换上刚做的新衣服,那是一个高兴啊!乐的屁颠屁颠地到处炫耀,当然炫耀还有另一9好处了,那就是爷爷奶奶,叔伯们的压岁钱,那时的压岁跟现在当然没法比了,不过那时的我们,父母哪有什么零花钱给我们用,收到这些压岁钱自然是一笔最大的财富了。
吃完年饭,那时年三十晚大人们忙着炒瓜子,花生,油炸米面,麻花,番薯条,对那时的我们来说,那可都是美味,一旁不停地吃,直到吃不下,大的孩子就帮大人添柴火,那时小,老是把不住火侯,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急的妈妈说你去玩,不用你烧了,害的瓜子老烧黑了。
等大人们忙完的时候,差不多已里新年零点,这时候大家准备炮仗开始"开财门"迎财神,爆竹声是此起彼伏,一直响到天亮。而我们一般过了零点放完爆仗就睡了。由于我是女孩子胆小,哥哥他胆大拿了好多炮仗,准备年初一玩,而我跟姐姐妹妹我拿那个一毛钱一根的焰火棒玩。
如今这些已离我们渐行渐远,现在的孩子哪天都有新衣服,哪天都比我们过年吃的好,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个感觉了。
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在物质富足的今天,过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总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打切糖,炸油货,杀年猪……年味总是浓浓的,留着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
我住的地方属于大别山尾脉,典型的丘陵地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和山芋。在我小时候,几乎没有人出门打工,世世代代大家靠种植水稻和山芋来维持生计,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做点倒卖东西的小生意。
记得在我六岁那年的下半年, 父亲和朋友做起了收山芋粉的生意。临近过年,母亲帮我们手工做好了新鞋,专等父亲赚了钱回来给我们买新衣服。结果时运不济,父亲的生意亏了血本,直到腊月二十九才回到家里。
我一看父亲两手空空,知道新衣服没了着落,立即躺到地上大哭大闹起来。情急之下,母亲把哥哥的旧海军蓝上衣偷偷地送到了隔壁裁缝姐姐家,让她当着新衣服送来,好把我从地上先糊弄起来。裁缝姐姐把旧衣服熨烫了一下,叠得整整齐齐的,然后送了过来说: “婶婶,你们家小弟的新衣服早就做好了,明天就过年了,还不拿回去?” 我听了,立马从地上爬起来,用手抹抹鼻涕眼泪,然后乐呵呵地接过了那件“新衣服”。
……
如今日子好了,孩子过年愁的不是没有新衣服,而是不知道穿哪套新衣服。
今天又是一年年饭时,母亲当着我的儿子面,说起我的这段打滚放赖的“不雅”往事,逗得全家老少哈哈大笑。
这真的是个善意且美丽的谎言 !母亲用她的智慧化解了一场“危机”,用美丽的谎言让幼小的我免受了因失落而受伤的心灵,也让我的童年回忆中没有遗憾!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
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答,我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就是我们姊妹六个,围在煤炉子周围守岁了。本来困了要想睡觉,可还是要强打精神谈笑风声,特别是下半夜很安静,偶尔也传来几声爆竹声,这个时候妈妈总是拿出糖果瓜子让我们吃,还给我们讲她那每年都讲的老掉牙的“王小卖豆腐的民间传奇故事”。可她这一讲我们的困意全都没了,等到除夕黎明时光到来,吃了新年水饺后,我们就去上伯伯,叔叔们家中拜年去。拜年回来一觉睡到天夕,这一觉可真甜啊。
謝邀
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小时候难忘的童趣是,寒暑假相比,寒假时间虽短,但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渐浓,新衣服,新鞋帽的诱惑远胜过年夜饭。从偶尔听见的鞭炮声,到除夕夜响彻天际。年味从感觉,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到大年初一达到巅峰。最难忘的记忆是从大年初二的走亲访友,到拜年,磕头,拿压岁钱。每个小伙伴都或多或少的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学习用品文具,零食的支出,需要好好计划。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捉襟见肘到明细划分,怀念那个虽已逝去,但美好的童年
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今已近六旬,文革时期生活水平较低,那时的童年在秋天的时候就盼着过年早日到来,因为过年时节就是爸妈再穷也会想办法给我们兄弟姐妹一顿饭(白米饭或地瓜丝饭)吃,给我们添一件或一付新衣服。还有:给一角或几分钱压岁钱,如果生产队收成好点还会买个气球或玩具枪等之类的玩具给我们。那时候的过年孩子们都喜出外望,那个欢喜是无法形容的,有时睡觉都做了梦,梦见过年啦,有玩具、压岁钱、新衣服、还吃的好饱啊。在此情形下给我留下永抹不去的深刻印象。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还有哪个小孩在盼望过年能吃顿饱饭?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多了。无法相比啊。
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小时候当然是放鞭炮了,偷着放、明着放,有时候还是挺危险的,所以有孩子的家长要注意,安全第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