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认同,我们老家有一老太,今年已经95岁了。她的儿子已经去世。现在一日三餐都是靠她儿媳妇伺候。儿媳也已经70多岁了,按年龄也到了被儿女伺候的时候。无奈自己的老公已经去世。所以她每天不得不替自己的丈夫侍弄婆母。老人有两个女儿,无奈女儿都已经六十多岁了。来经常看她也是力不从心。更何况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所以女儿家的子女也不愿意自己母亲经常去看望老人。因为害怕她们在路上出事。老人现在眼也花了,耳也聋了。所以别人给她说话她也听不清。只是乱打岔。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和她说话了。每天她总是一个人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 看上去也十分可怜。近一年,她儿媳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真不知道,万一她儿媳去世了,她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我丈夫的奶奶去世的时候104岁,正经八里的喜丧,全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是真切的。哭丧也是震天动地的响亮。抬棺人从儿孙那盘剥来的满满两蛇皮袋的香烟,昭示着奶奶的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奶奶去世前,经常听见婆婆抱怨:“我都60多岁了,还要伺候老的伺候小的,命苦啊!”老太太有四个儿女,直到葬的时候,我才发现跪倒在地的那乌泱泱的一群人,竟然还是个大家族。

我爱人的奶奶年轻守寡,闹饥荒的年月,四个孩子都没饿死,只是饿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她一个寡母带着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大的才11岁,最小的才只有六岁而已。在那个家家都有人被饿死的年月,能养大四个孩子得有多艰难,其中的心酸不言而喻。

好在,儿女们各自成家,日子和顺,老太太身子骨又硬朗,总算是过起了一段衣食无忧,健康顺心的日子。都说,夫妻两个如果有一方早逝,另外一个总会替他(她)把没活过的日子接着活。大概是这么个原因吧,奶奶9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收拾的干净利索,出门与其他老人们打桥牌。那个时候,一大家子人都觉得老人健康长寿就是福气。

事情的转机是在奶奶摔了一跤以后,毕竟是年纪大了,骨折的腿医生不建议手术,只能靠着慢慢养。奶奶再也不能行动自如的出入,后来又接二连三摔了几次,从此以后一张床成了她的方寸之地。为了照顾奶奶,四个儿女协商一致,每家照顾三个月,轮流进行。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开始几个人还能尽心尽力的照顾,可是慢慢就都变得抱怨挑剔了起来。奶奶虽然不便于行动,但是胃口还是非常的好,一顿饭可以吃一大碗,但是吃的多了就拉的多,因为卧病在床,还动不动就便秘。大儿媳照顾起来越发的不耐烦。总是满嘴抱怨咒骂地收拾奶奶的大小便。

后来,为了让奶奶少拉屎,故意减少了她的饭菜,一顿只给吃一小碗。三个月过完,我公婆接奶奶来家里,发现老人家已经瘦了一大圈。衣服被褥上又都是污秽物。婆婆麻利地给奶奶从上到下洗漱一番,换了新被子新衣服。

尽管如此,婆婆也还是不愿意让奶奶住进家里原来的房间,在自家建的房子四楼,单独安排了一间没装修的空屋子支了床。武汉的冬天还是阴冷的,奶奶在四处透风的屋子里孤零零地住着,虽然被子下面开着电热毯,但是她还是经常喊冷,婆婆只能再给她加上一床厚被子。

每天,奶奶的饭菜都是盛好一大碗端上来,有肉有菜有汤,捡着可口的给奶奶吃。除了每天送饭伺候大小便,公婆忙碌的根本顾不上奶奶。每次有事,奶奶只能扯着嗓子喊人。没事的时候,她就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屋顶发呆。

婆婆对奶奶也算不上苛待,但是伺候吃喝拉撒还是让她疲惫不堪,婆婆那个时候最常说的话就是:“我都60多岁的人了,还要上伺候老,下拉扯小。命苦啊!”因为奶奶的到来,婆婆除了带孙子,做家务,负担更重了。

轮到爱人姑姑家照顾奶奶的时候,姑姑也是因为要带两个孙子,实在无暇顾及老母亲,只能把她送去养老院。就这样奶奶被接来送去,在儿女家里轮流住着。奶奶的精神越来越差,开始意识模糊,不认得人,但是只要有人来到她床边跟她说说话,她都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拉着手不肯让人走。

就这样,奶奶硬是活到了104岁。没有早一天,也没有晚一天,清明节那天,奶奶毫无征兆地去世了。所有人都嘻哈地笑着说:“老太太心疼子孙啊,怕你们还得单独跑一趟,趁着清明回家扫墓,自己就顺便去了。”

葬礼的场面浩浩荡荡,吹拉弹唱持续了三天三夜。孝子贤孙乌泱泱的挤满了屋里屋外。出殡的时候才棺材刚一抬起,刚刚还嘻哈玩闹着的儿子媳妇们,忽然哭天抢地的哭起来,哭声响彻一片。

火化完准备上山了,虽然是火化,照样是硕大棺材装着,砖石墓地建着。在山脚下,所有的孝子贤孙们都跪在泥地里,抬棺的人迟迟不肯启程。吆喝着喊着奶奶大儿子的名字,要求把家里儿孙都喊出来露下面。被喊到名字的人都慢吞吞地走出来,手里大多拿着几条好烟,讨好地送到抬棺人手里。

没有被叫到名字的试图往后躲一躲不被发现。可是抬棺人早就对这个百岁老人的家底调查的一清二楚,谁也拉不下。大儿子喊完,喊二儿子,三儿子,四姑娘,再从成家的孙子辈里一次叫着。转眼功夫,抬棺人手里的两个蛇皮袋已经塞满了香烟。抬棺人还在啰嗦着,不肯启程,家里老人赶紧掏出准备好的红包塞过去。

我们这群人早就跪的双膝疼痛,双腿麻木,越是着急,抬棺人越是要慢慢磨蹭,最终,总算是把儿孙手里准备的礼品和红包全部搜刮完毕后,棺木终于启程上了山。

一个百岁老人的一生就这样终结了。邻居们都说老太太好福气,儿孙满堂,长命百岁。可是,长命百岁真的是好福气吗?如果生命可以由得自己做主,奶奶愿意如此这般的长命百岁吗?

直到奶奶去世,婆婆的脸上有了久违的轻松,她直言,以后再也不用操心上有老,下有小了。话让人觉得凉薄,可是,这何尝不是真实的心声。

不得不承认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的爱都是向下走的,在儿孙身上付出再多,牺牲再多,再苦再累也少有怨言,甘之如饴。面对生育、养育我们的父母,当他们年老了,却反而觉得是负担和压力。

不能说谁是不孝的冷漠的,毕竟公婆他们那一代自己都已经开始对生活、甚至对自己的身体、生活有心无力。生活的重担让他们对现实妥协,对老母亲不耐烦,对自己的无能充满了厌倦。

而葬礼上的隆重何尝不是对自己解脱的庆祝,何尝不是一种宣泄的快感,更是对老母亲亏欠的补偿。

我一直觉得,不必长命百岁,能够老了不病,不拖累家人和儿女,睡梦中离去的老人就是最有福气的老人。可是,现实是,长寿伴随着病痛,病痛伴随着无力支配和改变,无力支配和改变更是伴随着痛苦和煎熬。谁说,长寿就一定是福气呢?

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我本家有一个奶奶,现在92岁,也就是1929年生人。因为她一辈子没有解怀,她男人死后,自己在一个小山村里独自生活了十多年,最后被自己的近门侄子,接回家赡养。

奶奶的近门侄子,我叫他叔,她是奶奶老公的哥哥的儿子。说是赡养,其实大家都明白不是白养,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

奶奶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是十里八村的一枝花。据说,当初请媒人到她家求婚的人可不少,有种田的农民,有走街串巷贩卖山货的货郎,还有教书先生,地主的儿子也有,这些人奶奶全都看不上,她看中了我的这位本家爷爷,一个去过省城见过世面的小伙子。

那个时候已经是1950年初,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主,气象更新,人人平等,到处都在进行土改和学习新文化运动。奶奶是村里学习的先进分子,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她没有上过几天学,读书是她的梦想,嫁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是奶奶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

我爷爷是有思想的进步青年,积极支援国家建设。只要是自己不上课,爷爷就回到家乡给扫盲班上课,他们俩就是在那里认识的。说实话,那年月像奶奶这个年纪的姑娘,大多数都已经结婚生了娃娃,就算来勉强上课,也是心不在焉,拉着鞋底,说着笑话,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

只有我奶奶,用心的听,认真地做笔记,还时不时的举手提问。她本来长相在人群里就特别出挑,又这么勤奋好学,立刻引起了我爷爷的注意,刻意对奶奶点拨和关照就多了一些。有时候,在上课的间隙,他们的目光碰在一起,奶奶会迅速的躲开,害羞的低下头。一来二去,他们就好上了。

爷爷家里一共两个儿子三个闺女,他是家里的小儿子,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结婚的孩子。与自己的哥哥循规蹈矩不同,爷爷不喜欢在家种田,就爱跟着新思潮走,他的婚姻观也很另类,非真爱不娶,直到遇到我这位奶奶。

自己的小儿子有了心上人,爷爷的父母亲乐坏了,赶紧准备聘礼,请媒人上门提亲。要知道爷爷家里有田有地,也算是有点根基,我奶奶娘家就是很贫苦的穷人,直到解放后才分到一头牛、两亩田,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以为这门亲事十拿九稳,女方高攀还来不及。

谁知道我奶奶的爹娘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坚持说自己的儿子支援祖国建设去了,这个小女儿得留在家里,要娶自己的女儿没问题,但自己儿子没回来之前,你也得跟着奶奶到他们家生活。

这是什么混账话?我思维正统的太爷爷气得七窍生烟,当场拉着儿子就要回去。可我爷爷是头犟驴,回敬自己的父亲——都解放了,到哪过?不是过!

我的太奶奶,也就是爷爷的母亲一看到我奶奶,感觉她跟自己特别投缘,头一眼就喜欢上了,还把自己陪嫁的银镯子从手上褪了下来,亲自戴在自己这个准儿媳的手上。在农村,很看重习俗,这事儿就算定下了,太爷爷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

谁知道爷爷在奶奶那边一住就是一辈子。奶奶的哥哥先是在工厂,抗美援朝的时候,积极的参了军,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作为烈属的父母,奶奶的爹娘享受政府特殊照顾,每年的补贴金也不少,她们的生活相对过的比较富裕。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奶奶和爷爷这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子女。听家里的长辈说,可能是修水库的时候,爷爷奶奶太过操劳,特别是爷爷在冷水里浸泡时间太长,生育能力有了影响。爷爷的哥哥倒是生了一个儿子,两个闺女。按照太爷爷的意思,自己的小儿子也没个后,将来老了咋办?要是大儿子再有一个儿子,就让他过继一个儿子给自己的弟弟,反正都是一家人。到了最后不能如愿,也只好罢了。

爷爷奶奶先后送走了两边的爹娘,到了爷爷56岁这年,因为年轻的时候常年劳作,到老了又有严重的风湿病,一到冬季就咳嗽不断,所以就一病不起,拖了一年多,爷爷就走了。这一年,奶奶我54岁,真是个不尴不尬的年纪。

其实要论家庭条件,因为奶奶家集中了自己祖辈,和他们夫妻俩打拼的所有积蓄,虽然爷爷走的时候,耗尽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但房子和地,以及他们结婚的时候置办的大件还是有的。要是奶奶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在,就算爷爷走了,她也有个指望,不至于一个人孤单寂寞。

爷爷走后,奶奶一个人独自住在老房子里,平时种种菜,喂喂鸡,如果村里有急集市,就把这些东西拿去卖了换钱,她平时很节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奶奶要攒钱,面对自己孤独的老年生活。

其实,中间也有说媒的。有一个退了休的老干部,年纪比奶奶大个七八岁,他有亲戚在村子里,这人年轻的时候见过奶奶,所以听人提起立马就有了印象。这人老婆才死了三个月,就想着托媒人来提亲。对于这样的男人,奶奶就是一句话,我不离开自己家,我得给我男人看着门。

这样一来,大家也都知道了奶奶的心意,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茬子事儿。奶奶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孤独的熬日子。

到奶奶72岁那年,她们所住的村子搞拆迁,可以给钱,也可以给新房子,给房子必须等两年以后。老房子一拆,奶奶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自己没地方住。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亲戚也不敢轻易收留,一怕出事,二怕别人说自己贪财。

当然,也有不怕的。那一天,奶奶老公哥哥那个唯一的儿子过来了,说要将奶奶接到自己家去养老,自己门里的侄子责无旁贷。对于这一切,有的人悬着心,说是利益诱惑,拆迁吸引来的。可奶奶很淡定,想了一会,就跟着这个侄子走了。

又过了一天,一辆中卡开到奶奶老房子门口,将家具锅碗瓢,鸡猪等盆足足装了一大车,第二天又来了一次,运走一些木材,这阵势,把邻居看傻了!都说老太太财不外露。

这个时候,奶奶的大伯子已经走了,但嫂子身体很好。侄子把婶子安置在老房子里,跟自己的母亲做个伴,自己两口子依旧出门打工,每个月回来一两次,买点菜和肉,吃顿饭就走。

老房子是一个两层小楼,半旧的样式,门前的空地也被老妯娌开了荒,种上青菜萝卜豆角韭菜黄瓜,还养了一群小鸡,这样就有鸡蛋吃,老太太也不寂寞。

她们共同的孙子孙女都上初中了,每个月大休的时候回来,家里就很热闹,孩子一走立马安静下来!

这样20年过去了,我奶奶已经迈入了92岁的门槛,她走路的姿势不再稳健,说话做事会经常健忘,她嫂子,我的另一位奶奶也依然活着,她们关系很好,很少见她们在一起争吵,侄子也并没有因为婶子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区别对待。侄媳妇给两位老人买衣服,都是一视同仁,要买都买,不然都不买。

从我奶奶到角度来说,她这辈子是幸福的!她跟着侄子过来的决定也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因为自己老公的关系,让她很愿意相信老公侄子的为人。事实上,她也并没有看错。因为奶奶自己身体健康能动,所以长寿对于她是个很好的事情。

从奶奶身上,我学到了两点启示∶人老了,一定要有金钱傍身,但要懂得灵活运用,千万别做守财奴。老人都怕寂寞,如果有条件,尽量到人多的地方去,可以有效的延长寿命。就算你再有钱,上了年纪,也要尽可能的参加劳动,可以舒缓身心,延长寿命。

要是奶奶依然待在村子里,估计她早就找爷爷去了。村子里也有很多传言,说她这个侄子得了她多少东西,奶奶听到了,也不多加解释,不承认,也不否认——她真的是位聪明的老人!感谢支持。

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长寿家庭安,子孙健康全,富裕想久远,长生不老男。

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我同意你的说法,本来谁都想长寿,但生死有命。如果有钱有地位,身体又好,活到自己就不好意思活下去了就还要想活,比如有的人拿着极髙的退休工资,存款上亿,还要享受国家的各种高福利待遇,死了真可惜,即使他走不动、爬不动,屙屎放尿全靠别人扶着,也还要坚持努力地活下去。他就是想要死,子孙们也通不过,因为子孙们还要靠他护佑,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活个两百岁也不嫌多。

作为普通的人,家景还算不错的老者,如果身体好能自食其力,有退休工资、生活费,又有一些存款,子女一般都是比较教顺,都希望他健康长寿,活得越高寿越好,像这样的老人话着对他们本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老人幸福,后辈们也开心,因为这样的老人家不给任方面制造负担与麻烦。

但是作为贫困的人,不生病还好说,如果老了成个废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连屙屎放尿,吃饭喝药等全靠别人护理,日子一长,久病无孝子,都望早点死,多少人家都是如此,也不要去笑谁。想一想,像这样的赖活着还有意义吗?你不死,天天听闲话看脸色,气都要气死你!本来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没有半点好处,尽是负担,活起确实是个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死了确是一种解脱,常言说得好,叫作早死早投胎!

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来说,有时候长寿是一种痛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我们村李大爷,90岁大寿时说自己活够了,第二天就投井没了。他的钱和贵重物品全放在井口,用块砖压着。

好些年前的事了,想起来就让人揪心。

李大爷出生于1918年,2008年在自家后院坠井身亡后,听到消息我去了井边,当时村民们正在打捞。

离井口一米多的地方,用红砖压着两三千块钱,以及几件据说是李大爷老伴留下的银制器物。

听村里的老人们讲,李大爷年轻时打过铁、烤过酒、做过小贩,记过生产队的工分,还是种庄稼的好手,一辈子受人尊敬。

但他命太苦了,几乎没享过什么福。日子才刚刚好起来呢,这就没了!

我对于李大爷的记忆,应该从90年代起,那时我刚上初中,他已经很老了!

他经常佝着腰,牵一头黄牛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放,见了我就喊:丫头,跟爷爷放牛去,我摘鸡嗉果给你吃!

小时候,我特别奇怪,李大爷只有4个儿子,为什么大人们要让我们叫老大为“二叔”。

后来才知道,李大爷和老伴共生有5个儿子2个女儿,不过他的大儿子在50年代不知是饿死还是病死了,实际带大的就4个儿子和2个女儿,算上死去的老大,当然不能叫二叔为大叔。

2000年我高中毕业,李大爷80岁的老伴走了!此后很长的时间里,我经常看见李大爷在墙角闷闷不乐地咂着旱烟。

他半米长、镰刀把那么粗的竹烟锅,既是他解烟瘾的神器,也是他爬坡过砍时的拐杖。

我一直认为,那时,李大爷应该是想老伴了吧!

按说,当时李大爷82岁,身体还行,儿孙满堂,而且他们都还算孝顺,他不应该整天那么闷闷不乐的。

后来,奶奶告诉我,李大爷的老伴可是见过世面的北方人呢,地主的女儿,躲避战乱来云南被他救了,以身相许给他的。

2001年,李大爷还没开心起来呢,50岁不到的三叔,驾驶三轮车去给村里拉煤回来烘烤烟,结果半路上出车祸没了。

在三叔的葬礼上,我清楚地记得,李大爷的脸色煞白,他用烟锅杵在地上,支撑着身体,一言不发的望着身边来来住往的人。

三叔的葬礼结束,李大爷就搬进县城和40多岁五叔住去了。

不过没多久,他又回到了农村。他自己说在城里住不惯,但村民们传的话,则说是因为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五婶,嫌弃他有老人味,还嫌弃他一天到晚“只会丧的那块×脸”,笑都不会笑。

此后,李大爷住进了二叔家里。

2004年,我大学毕业回家待业那段时间,55岁的二叔突然脑溢血跌在田里,还好抢救回来了。只是,此后人便不灵光了,反应迟钝了很多,也不能出力,成“废人”了。

有一天,当时86岁的李大爷突然消失了,找一天没找到。就在大家心急火燎的时候,第二天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包草药。

原来,李大爷徒步去了后山上10多公里外的村子,向土医生求药去了,他说听过别人讲,那土医生有好药。出门的时候,他告诉过6岁的小重孙子了。

二婶喊来孙子一问,果然有这事,她一巴掌就刮在小孙子脸上,孙子一下哭得稀里哗啦的。

李大爷眼睛瞪着二婶,你干啥,你干啥呢!这事怪我,我急着出门,你怎么能打孩子呢!

二婶就哭,说她看着二叔那样子,想想自己也没本事,儿子儿媳也没能力,她心里难受。

当时,二叔家是经济最困难的,堂哥小海虽然已经27岁,结了婚有了娃,但他是小儿麻痹,只有1米3几,媳妇也是“捡”回来的弱智女,两口子都没个正事。

李大爷叹了口气,把四叔、五叔叫到跟前: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为了让你们两个小的学本事找工作,老二出过不少力。如今你们哥俩都有工作,老二成这样,我住老二这照应着点他,你们得帮忙,暂时每人每月给你嫂200块钱吧!给她买点生活必须品,也算是给我的赡养费!

李大爷还说:另外,你们得给小海找个工作,什么时候找到,给你们减钱。

四叔五叔赶紧点头答应。不过,后来就出事了!

当时,五叔五婶虽然都吃公家饭,但每月每人就1000来块工资,五婶嫌200块多了,就和五叔吵,还骂李大爷老不死的,说这老不死的怎么还不死。

五叔“妻管严”那么多年的火气一下上来,抬手一巴掌把五婶打掉了两颗门牙。

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又是城里人,五婶哪受过这气,嚷着要离婚。这一嚷嚷,两口子就吵了一年多,到2005年没离成,但也没什么好日子。

本来这些事也够李大爷闹心的了,偏偏这时候又出了另外一件事情:四叔20来岁的女儿,刚大学毕业,男朋友约她出去玩,结果爬山失足从悬崖滚下去,后来找到时人已断气。

那时我已经工作。听妈妈讲,李大爷哭了,拉着孙女的腿哭得昏天暗地的。本来年纪又大,然后哭得一脸眼泪和鼻涕,惹得旁边围观的很多人都忍不住,现场哭成一片。

村民们都讲,如果不是二叔家那情况他不放心,想着要在死前尽最后一份力,估计李大爷早就不想活了。

毕竟,李大爷的一生,看着父母和他的几个兄妹都一个个老去也就罢了,大儿子饿死,老伴先走了,三儿子车祸没了,二儿子脑溢血保了命却残废了,然后孙女也没了,这对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来说,打击真的太大了。

不过,李大爷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目光呆滞的样子,但他每天都帮着二婶干农活,做家务,还养了一群黑山羊,黙黙地照顾着二叔。

到了2008年,在四叔五叔的帮助下,小海已经去民政局的公益岗上班,小海的弱智媳妇,也学会帮工厂做简单的工艺品贴补家用,二叔家的经济情况大幅好转

而五婶终于被五叔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再不敢说李大爷任何坏话了。

可是,这年秋天,二叔却突然后遗症病发,人没了。

办完二叔的葬礼后两个月,李大爷90大寿就到了。为了能让李大爷有个笑脸,四叔五叔把李大爷的十几个孙子孙女全召集在一起,分别下达了筹办李大爷90大寿的任务。

一切都很顺利。李大爷90大寿那天,亲朋好友全都来给他祝寿,李大爷终于笑了。不过,李大爷说他活够了,早就不想活了。大家都以为他说笑呢,纷纷祝他长命百岁。然后,李大爷就不停地摇头。

不过,李大爷说:看到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地聚一起,他很开心。

谁能想到呢!第二天李大爷就投井了,就死在家里接通自来水后,后院那荒废了几年的深井里。

儿孙们这两年给他买零食的钱,他一分没花过,用一块砖压在水井旁。除了钱,压在砖底下的,还有老伴活着时戴过的银手镯和簪子。

是的,李大爷就这么走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有时,长寿是一种痛苦和负担,你认同吗?

像李大爷一样90岁就经历几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极少。但人如果活到100多岁以后,大概率是没法绕开这种悲剧的。这是长寿的痛苦之一。

另外,最怕的还有一种痛苦,那就是:生活不能自理,那对自己和家人都是极大的折磨和考验。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话说回来,虽然见过李大爷悲惨的人生,但题主这种说法毕竟只是“有时候”。现实中,还有很多很多长寿老人,他们是幸运和幸福的,儿孙绕膝,家庭和睦,也没那么多坎坷。

比如我爷爷,2013年无疾而终时94岁,如果他活到现在已经101岁了。要是那样,那真的是太好了!

最后的话:200岁可能太长,但100岁真不算多。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老人能在儿女孝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活到100岁,那真是非常幸福和完美的事情。

那么,让我们祝愿能够幸福生活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多吧!

网图|侵删|感谢作者及图中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