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读到博士算不算是个人才?

人才与学位并不成正比!

中国学生读到博士算不算是个人才?

“人才”是人的才能,“才能”是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博士在读博期间即已在导师指导下做课题研究并形成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很多人参与科研团队攻关并在相关领域取得骄人成果。博士群体一般认为是高智商人群,加上他们的在学成果可称为人才、准人才或后备人才,若其聪明才智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得以有效发挥将会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至于“高知低能”“混学历”之人历来有之,其并不能否定博士群体的总体能力水平。当然没有很高的学历并不能代表没有很强的能力,学无止境艺不压身,长时间专注于某项工作的学习研究实践并将其做到极致就会成为难得的人才。

中国学生读到博士算不算是个人才?

中国的学生读到博士毕业,当然是人才了,这还用问。人才,也是分层次的,就是一个字不认识的人也是人才。唐代大诗人李白不是有一句留传千古的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意思是说,老天爷让我降临人世,必定有需要我的时候,有任务需要我去完成。

博士生毕业,既可以从事专业研究,也可以到大学去当老师带徒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现在能够读博士的年轻大学生,就是不毕业也是人才。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吃苦耐劳,没有学习方面的毅力,没有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方向,高中、大学当然包括研究生那都是靠个人的本事考上去的,并不是靠吹牛逼吹出来的。

如果退一步说,只要是正规高中的毕业生,就是没有考上大学也是人才。现在国家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就是一锅端。初中升高中的中招考试,其竞争程度不亚于高等学校的招考试,也就是俗称的高考。

一个青年学生能够读书读到博士毕业,没有长达二十年来年热桌子冷板凳的坚持,是很难完成学业的。本博一位好友的儿子,从考上北京大学开始,本硕博连读足足用了十年时间,这还有念本科初时转了一次专业耽误了一年。

所以说,博士毕业生不仅是人才,而且还是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当然了,现在大学里,尤其是所谓的211、985大学里博士专业也是五花八门,读那些社会科学门类专业的博士生也是人才,关键问题是毕业后若进不去专门的研究机构,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可能高配低就成为人才的浪费。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现在无论男女学生,选择专业,也就是行业非常重要。尤其是将来的就业,事关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包括个人的经济收入,这些现实问题必须考虑清楚,才能作到合理的选择。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学生读到博士”当然是人才,而且还是顶级人才。(原创于:2021/07/18)

中国学生读到博士算不算是个人才?

读到博士,可以说学业有成。如果读硕、博期间,在学术上有创新和显著发展,或研发上有进步和突出成效,被权威机构承认或有关部门褒奖,则应可算人才。

中国学生读到博士算不算是个人才?

不一定是人才,为什么?要看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发挥如何来决定。

华罗庚初中毕业成为中国数学家,莫言不是博士获诺贝尔文学奖,曾有一位北大博士毕业后还在工厂当打工仔,四川曾有一位考上清华文学状元最后沦为街头卖肉屠夫。

中国学生读到博士算不算是个人才?

没有“金钢钻″,怎揽“瓷器活”。

最科学的回答: 不是人才,应该是:知识分子。人才和知识分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才的重要特点是“空间观察、空间想象″的习惯,突出创新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力习惯,不为方法方案所困,创新型人才、科学家、诺贝尔奖苗子 的形成,不是通过现代教育获得的,完全是“兴趣爱好、天才、天赋的作用。知识分子却可通过现代教育学习和复制来完成,纯属是知识的搬运工,学了知识不一定会做会干,学与干不搭边,随着年龄的衰老容易出现前边学、后边忘的生理现象,知识分子的特点是,突出了学习知识性,一不会干事,二不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创造性。所以中国学生读到博士也不叫 人才,而叫知识分子。我国每年有千万大学生毕业,还有几百万博士生毕业,可是我国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科技、技术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因就是缺乏创新创造性“人才"。

没有“金钢钻",怎揽“瓷器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