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重病人,病情变化大,变化快。况且,医生是治病,没有回天术。不是每一个重病患者都能抢救过来的。医生也只能这样来缓解“医患关系"了。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从医多年,已经被无数次告诫不要当好人,因为有太多的惨痛教训,我身边就有一位医生,接诊了一位患者,全身乏力,伴有贫血,营养不良,多浆膜腔积液,一大堆的问题,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而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建议患者马上转至上级医院诊疗,但是患者说家里困难,实在看不起病,就想在这里住院治疗,哪怕能缓解一点都行,医生经不住患者及家属苦苦哀求,心肠一软收治下来,甚至为患者担保住院费,结果住院的当天下午突然死亡,死因不明。接下来的事大家可能都能猜到,医院被判承担50%的医疗责任,赔偿患者家属40万,我的同事调离岗位,扣发一年绩效和半年工资,差点把医师资格证吊销了,从那以后,我但凡遇到重病患者,我都是建议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如果不愿意转,自己签字后果自负,因为我满脑子出现的都是患者家属在医疗纠纷听证会上说的话:患者死亡前身体好得很,根本就没有什么毛病,是被不负责任的医生治死的。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医患关系为什么会这么紧张,搞清楚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后,才能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好些医生都不愿收治危重病人。
造成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商业化造成的。
改革开放后,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为了轻装上阵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果,政府相继把教育、医疗、房产推向了市场化,也就是说政府把教育、医疗、房产这些包袱甩给了市场。
从1998年开始,政府不再对公立医院进行财政拨款扶助。一夜之间,私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全国所有公立医院都变成了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的企业了。
要想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挣够足够的钱,才能正常发放医护、后勤、退休等相关人员的工资,医护人员不是神仙,他们也要养家糊口;才能购买新设备,建设新大楼,医院才能向前发展。总之一句话,只有赚到足够多的钱,才能让医院正常运转下去,反之只有关门大吉,或者像安徽省的公立医院一样,大部分被卖掉。
医院既能变成了市场化之下的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医院就相当于是一家公司,医院的各科室就相当于公司的各个车间,各车间就必须按照公司的核算产生一定的利润,上交收益,如果科室赚不到钱,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就没有了着落,那就意味着医护人员真的要张口向西北——喝西北风,为了医院的正常运行,为了工资、奖金都有着落,医护人员只有想方设法尽量多赚钱。而医院收益来源的特定对象就是病人,自然病人的花费就越来越多了,一个想少花钱,一个想多赚钱,所以医患关系就越来越紧张了。
那为什么好多医生都不愿收治危重病人呢?收治危重病人不是更赚钱吗?
这里只说两个关键词,"医保比例“、"病床周转期"。
什么是医保比例?社保局规定,三甲医院收治病人限定每个病人医保补助的费用是4500元,如果超过了4500元,超过的钱,不论多少,都得医院自己出,医院又规定,那个科室干的事,自己把屁股擦干净。
再一个病床周转期,社保局规定,每个病人的住院天数不能超过14天,超出的天数的所有花费,医院自己负责,可真正一旦超出,最终超出的费用还得当事医护人员自己掏钱补上这个窟窿。
危重病人一般都有并发症,也就是说一身的毛病。4500元的医保费,14天的住院周期,收治危重病人就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损失,医患关系的紧张,事与愿违的不确定性,所以好些医生都不愿收治危重病人只是为了自保。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非常好,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不少见,因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所以医院的危重症病人非常多,但因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及其他一些人为或制度的原因导致了危重病人住院困难。
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只是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的一个非常表象的原因,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今天来抽丝剥茧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的方法。
表像的事情背后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1.巨大的危重病人健康需求与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的矛盾,其中老龄化功不可没,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比如我现在自己管的13张病床,90岁以上的病人有2人,80岁以上的病人有8人,75岁以上的2人,67岁一人。老龄化真的已经非常严重,
70多岁的老人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老母亲,已经非常常见了;一个儿子照顾两位住院的老人,我现在病床上就有一位,看着忙得焦头烂额的儿子,我能做的就是尽力让他父亲恢复得快点;一家的两老夫妻同时住院在我科同一房间;自己老丈人和母亲同时在我科住院,一家的两三个老人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这些现象并不少见。
我们医院规模已经是非常大了,08年的额定1000张床位,现扩展到近1300张床位,还有一栋肿瘤大楼在建,医院扩张的速度赶不上健康需求的增长。
医务人员的捉襟见肘,我们医院每年都在招人,但是科室在不断的增加,部分医务人员的流失(转行,去社区,不搞临床,搞行政后勤等等),这都造成了医务人员的缺乏,我们基本5-6天一个夜班。
2.医患关系紧张,导致了部分医务人员谨慎诊治危重病患,本不该住院的被建议住院,本不该送往抢救室的被送往抢救室,至少这样做我对你病人重视了。这一状况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住院病人增加,抢救室爆满,一床难求;另一恶果就是医生的整体诊疗水平的下降;
做为一名医务人员如果不能对病人的危重情况做出判断是非常可悲的,但在这样的医患环境中,我们有能如何呢?
3.占医保的便宜,经常会有人住院就是为了检查一下身体,其实自身身体状况根本不需要住院,只是因为住院报销比率更高。4.“床霸”的存在,也导致部分床位无法周转。以前呼吸科就有一位在医院住了两年多的病人;最近还有一位在某科室住了半年多的病人,其实老早就可以出院,但医院也没有办法;另外就是一些可以全报销的慢性病人,长年包床。
5.缺乏有效的激励周转机制,公立医院基本还是大锅饭为主,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高效的运行机制不可能被应用。多做多错,不做自然就不会有错。
6.医务人员的因素,为了一天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必须统筹安排出入院。做为临床一线人员,我讲句心理话,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多出院,是我们确实、真的是忙不过来:我们不是简单的把病看好这么简单,我们要与病患反复沟通,我们要签、书写大量的医疗文书,我们要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我们要接受来自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各种检查、考核。
做为临床一线医生护士是真的很苦,尤其是在当下中国,所以请各位一定要理解和相信我们,也许你们的信任和理解还可以增加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7.慢病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大量的康复病人占据了床位。
一些危重病人基本都是一些慢性疾病发展而来的,重“治已病”,而忽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慢病的康复治疗。
总之,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院运行及激励机制,提供医务等值的报酬,维持良好的医患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喊喊嘴皮子的医改永远都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危重病人危险大,走了要闹事!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
大家可以看看山东聊城“假药门”事件,这就是一件具有警钟意义的案件。一名晚期癌症病人,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必死无疑的病人,找到了肿瘤科主任。主任知道面对这种病人,目前国内已经束手无策,只有使用国外的药物(在我国尚未经批准上市,因此被认定为假药,但是实际上是先进的药物)。主任没有赚钱,给病人推荐了这种药物,还告诉病人可以找原来的一个病人家属购买剩下的一瓶。最后这个癌症病人死了之后,病人家属大闹医院,状告医生卖假药,大骂医生女儿,还把卖药给她的病友送进了看守所。狼心狗肺,真的是。
这件事发生以后,不要说医生,就连普通人都不敢太热心。医生遇到危重病人,如果没有太大把握,宁愿认输,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如果一旦冒险失败,即便不是医疗事故,要是遇到不讲理的家属,天天缠着闹,严重影响自己的名誉和生活,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和生命危险。
聊城事件之后,我坚决不再在网上提供病情咨询。现在我都后怕,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我自己一辈子都毁了。
所以,不要抱怨,各安天命,大环境就是这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