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行驶时,为何不建议打开外循环?
关于这个问题,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高速行驶时,不建议打开外循环的建议正确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汽车外循环,简单来说就是让内外的空气流通起来。进气口一般处于雨刮器下方,出气口位于后背箱侧面。空气一进一出,就能带动车内空气流动。
外循环,优点跟缺点并存。
第一个优点,可以在车窗密闭的情况下呼吸到新鲜空气。避免车内空气浑浊导致注意力下降,头痛,头晕,影响乘客舒适度,以及司机开车时的安全性,避免走神。
第二个优点,减少车内空气污染对身体造成伤害。
2012年9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了几位奔驰车主在车里被呛得浑身无力,头昏眼花的新闻。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车内空气污染导致的。
汽车零部件众多,车内空气污染来源繁杂,分别是地板地毯,引擎盖隔热垫,顶棚,行李箱盖饰件,后座椅 地毯,后座椅靠背地毯,行李箱侧饰件, 行李箱地毯,备胎盖板,轮毂饰件,地板阻尼垫,发泡防石击涂料,焊封密封胶,原子灰。
这些零部件之所以会产生空气污染,是因为使用了散发环芳烃的煤焦油沥青阻尼板,或者是生产必须的稀释剂、胶水,油漆,涂料。这些东西会散发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 醛、乙醛以及丙烯醛,导致车内出现异味。
很多新车出厂时,能闻到明显的异味,必须通风暴晒放碳包去异味。但是车买来不可能等异味完全去除才开。在使用过程中,车窗紧闭的情况下必须开启外循环全车通风,减少车内空气污染对身体的伤害。
第三个优点,平衡车内与外界的湿度,温度差,避免车窗起雾。
在夏天高温潮湿天气时,车内开了空调温度低,湿度低。但是外界温度高,湿度高,就会在车窗外侧凝结雾气,阻碍视线,必须开除雾或者手动擦拭雾气。
在冬天低温干燥天气时,车内开了暖气温度高,司乘人员呼吸的湿气升高车内湿度。但是外界温度低,湿度低,就会在车窗内侧凝结雾气,需要开除雾或者手动擦拭。
若是打开外循环,让车外的空气进到车内,就能平衡车内外的湿度,温度,减少车窗起雾现象。
优点之外,也有不容忽视的缺点。
第一个缺点,外界的异味通过外循环会进入车内,导致车内空气污染。
在城市里开车,大货车给油会喷出黑乎乎的尾气,会通过外循环进入车内,导致车内空气浑浊;在没铺水泥的干燥地面开车,灰尘弥漫,灰尘会通过外循环进入车内,车内一股泥巴的土腥味;经过拉猪的车或者拉鸡鸭的货车,牲畜自带的屎尿腥臭味会通过外循环进入车内……总之,开启外循环的情况下,尾气,PM2.5,油漆味,腥臭味,烟灰味等各种异味会通过外循环进入车内,导致车内空气污染。
第二个缺点,需要快速制冷制热时,通过外循环进来的空气会降低制冷/制热效果。
空调制冷时,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降低冷凝器温度后,降低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温度,从而产生冷风吹入车内。若是车外空气温度高,制冷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这时候使用内循环制冷,效果更好。
同理。当制热时,使用发动机运转时的余热制热。开启外循环时,外界的冷空气吹入车内,也会导致制热效果下降。这时候使用内循环制热,效果更好。
可见,开启外循环的优点是换气,保持车内空气新鲜;换气,减少车内空气污染;换气,保持车内外温度,湿度保持平衡。
缺点则是异味会通过外循环进入车内;影响制冷制热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高速不建议开外循环的建议,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当高速公路上出现异味,异物的时就要关闭外循环,使用内循环,暂时隔绝车内外空气流通,阻挡异味,异物进入车内。
当车内需要快速制冷制热时,就要关闭外循环,使用内循环,效果更好。
若是在这个前提条件之外,不建议开外循环的建议就是错误的。
因为不使用外循环,就处于内循环状态,会导致车内空气浑浊,车内零部件释放的污染物无法排出,对身体健康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
空气中氧含量为21%左右,也就就是说一立方米的空气有氧气0.21立方米。一台中型SUV车厢内部的容积约为3.5立方米,氧气的含量则为0.735立方米。
成年人每一次呼吸的量为500ml,消耗的氧气则为105ml,约为0.000105立方米。一分钟呼吸16~20次,一小时就是960~1200次,需要消耗0.126L氧气。若是车内坐满五人,一小时就需要消耗0.126×5≈0.63L氧气。简单来说,家用车满载情况下,只需一小时,车内的氧气几乎耗尽。
氧气耗尽,车内的二氧化碳就上升。
人类正常呼吸一小时可以呼出二氧化碳22.6L,五个人一小时就是113L。当车内二氧化碳升高时,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的伤害。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50~450ppm:同一般室外环境。
二氧化碳浓度350~1000ppm: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二氧化碳浓度1000~2000ppm:感觉空气浑浊,并开始觉得昏昏欲睡。
二氧化碳浓度2000~5000ppm:感觉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
二氧化碳浓度大于5000ppm:可能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在上海曾经发生过一起蹊跷的事故:
12月3日早上,在上海虹桥路派出所门口,发生了一件极为蹊跷的事情,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在行驶中突然冲向道路中央的隔离栏,将20余米的隔离栏撞得粉碎后方才停下,而司机孙先生已失去知觉,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你可能觉得这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司机可能酒驾或毒驾,然而医院反馈回来的信息却表明,司机并未酒驾毒驾,而是二氧化碳中毒,突然昏迷失去对车辆的控制,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可见,不开启外循环,使用内循环,极易导致车内二氧化碳升高,缺氧,严重可导致驾驶员突然昏迷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严重事故。为此,部分高端车上对于内循环,外循环有特别设定。在出厂时就设定好,不允许车主长期使用内循环,而是多使用外循环。
比如沃尔沃就在出厂时设定,内循环的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一旦超过20分钟车主没有切换到外循环,车辆会自动切换到外循环,保证车内空气流通。
再比如奔驰E级,c级,开启自动空调时默认外循环。开启内循环15分钟后,会自动切换到外循环通风透气。
可见,车企对于外循环的态度是多用外循环,少用内循环。这一点,无论在高速上还是在市区都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结合车企,外循环本身的优缺点可以确定,高速不建议使用外循环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在外界有异味,异物时,需要快速制冷制热时可以暂时关闭外循环,用内循环。但是在此之外,高速行驶时使用外循环才是正确的。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建议打开外循环?
我发现很多老司机都不会正确地使用“外循环”,轻则增加油耗,重则影响身体健康!
奉劝大家多学一些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还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能打开外循环?”这个标题明显就是在误导人,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知道很多人只是把汽车当成代步工具,对汽车研究没有那么深入,可要是拿着这些错误的理论知识开车,对自己和家人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现在入门级的汽车基本上都有了自动空调,很多车主上车只知道打开空调,最多在感到冷或热的时候知道手动调节一些温度,基本上全程就不管了。
至于什么是内循环和外循环,从来都没有用过,甚至都不知道这两个功能的存在。
还有一些车主在挡风玻璃起雾后,只知道用手擦,连“除雾模式”都不知道怎么使用。
我们不是职业司机,可以不用全面了解汽车,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有的。
这关乎到安全驾驶,学会正确地使用汽车功能按键,对自己和家人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希望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外循环和内循环到底是什么?了解原理很重要!一句话概括:外循环是补充新鲜空气的,内循环是阻隔污浊气体的。
外循环原理:外循环是利用鼓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使车内与车外空气保持流通。
内循环原理:关闭车内外的气流通道,车内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开鼓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是来自车内,形成了汽车内部的气流循环。
雨刷器下方的U型槽内有很多小孔,开始外循环时,空气就是从这些小孔进入车内的。
这里有个误区,有些车主认为外循环空气不干净,这样说太片面了。
外循环和内循环的风都会经过空调滤芯,只要空调滤芯足够干净,基本上可以滤除大部分空气中的杂质。
空调滤芯的质量决定着车内空气质量,平时养成勤换空调滤芯很重要,有些人说2万公里换一次,有些人说1万公里换一次。
如果汽车所处的环境特别差,那么就应该1万公里以内换一次空调滤芯,对身体有好处,也花不了多少钱。
如果汽车所处环境很好,空气质量非常好,那么2万公里换一次空调滤芯也没事。
人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会思考,更换空调滤芯的频率应该根据汽车使用环境而定。
继续说外循环原理,现在汽车都是默认外循环,即使我们没有主动开启外循环,汽车行驶时也能感受到有风吹了进来。
外循环就好比把房屋窗户都打开了,空气快速流动形成了风,同时换了新鲜空气,空气质量好了,待在屋内也要舒服一些。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开窗通风?
有人说:“有风凉快”,还有人说:“勤换空气对身体好,不然太闷了!”
这两句话都对,开启外循环就和我们平时开窗通风一样。
什么时候开窗通风,什么时候关窗挡风,把握好时机很重要。
什么时候该开外循环?外循环开启后,车内与车外空气保持流通,我们就该考虑车外的空气是否有利用价值。
例如,汽车暴晒了很久,车内空气温度最高可达50℃以上,车内空气就要比车外空气温度高。
错误的做法:很多人选择直接开启空调,虽然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速度会很慢。
1、冷车启动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空调无法全功率运转,不仅影响制冷效率,还会影响汽车动力、增加油耗。
2、内饰经过暴晒后,将产生大量甲醛等有害气体,尤其新车更为严重,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身体健康。
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打开前后门,通过来回开车门的方式加速车内空气流通,最大程度地把车内的热空气和有害气体排出去。
然后,启动车辆、打开外循环,让车外空气进入车内。
最后,当车外温度和车内温度一致时,此时发动机已经处在最佳状态,关闭外循环、打开空调和内循环。
按照这样的方法,不仅制冷效果好,也更加节省油耗,更重要的是有利身体健康!
例如,在城里行车遇到拥堵时,或车外空气质量较差时。
空气质量差,我们在家里都知道把窗子关起来,当车外空气质量差时,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刻开启“内循环”。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的车内充满了汽油味(尾气味),要么就是不知道有“内外循环”这个功能,要么就是在堵车或加油时开启了外循环。
错误的使用“内外循环”功能就会让车内充满了尾气味,影响乘坐体验不说,更是让人头晕犯恶心、影响身体健康!
要灵活运用内外循环,切记不可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开车不应该只考虑车外空气质量和车内空调温度,更应该考虑的是“车内空气质量”!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规定: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等场所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1500ppm。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曾做过一项测试,研究发现:当车内乘坐4个人,30分钟左右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达到3000ppm,远超刚才所说的标准。
车内同时乘坐4个人挺普遍的,关闭车窗、只开内循环,超过30分钟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就超标了。
如果过长时间处在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环境中,要说缺氧窒息就有些夸张了,但是会加速疲劳驾驶的速度,严重情况下就会因为疲劳驾驶导致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
高速行驶时,是否需要打开外循环?我们了解内外循环的原理之后,也了解正确使用内外循环的方法。
现在再来看“高速行驶时,为何不能打开外循环?”显然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如上面所说的,长时间开内循环会造成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从而造成一系列后果。
既然不能长时间开启内循环,那么我们就要偶尔打开外循环。
高速行驶怎么也得30分钟左右,且车速较快更要保持头脑清醒。
因此,在高速行驶时,必须要打开“外循环”!
高速行驶打开外循环,车内空气与车外空气交换之后,势必会造成车内温度变化。
打开一段时间外循环后,我们可以再切换成内循环,这样就可以保证空气质量和舒适度了。
现在有一些车更加智能了,当汽车长时间处于内循环,它会自动打开外循环一段时间,保证车内空气质量,当空气质量达标后,又会自动开启内循环。
如果你的汽车没有这个功能,还是建议养成偶尔切换内外循环的习惯,这样对自己和家人都是负责的表现。
熄火前,是否需要提前关闭A/C键(空调制冷)?很多车主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在汽车熄火前把A/C(空调制冷)关了。
认为熄火前关掉A/C键可以避免汽车启动时,空调开启瞬间电压过高影响电瓶使用寿命。
或者认为,冷车启动发动机功率不足,启动空调需要发动机带动压缩机,从而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
心疼汽车,人之常情,提前关闭A/C键可以理解,毕竟没有坏处,但是关或不关A/C键都不会对汽车造成影响!
汽车工程师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汽车在各种工况下启动了。
汽车起动时,各种电器都会自动断电或减少用电量,确保电瓶“专心”地给起动机供电。
之前我开过吉利帝豪GS,车子在启动瞬间,车内的灯光都暗了一下,并不是故障,而是车辆启动保护。
也就是说,汽车启动瞬间,空调是无法启动的,因此不用担心空调制冷损伤电瓶了,最多增加油耗。
至于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这个就更不会了!无论是定排空调,还是变排空调,汽车启动时都不会对发动机造成影响。
定排空调:定排空调压缩机是有电磁离合器的,在汽车启动和熄火时,会自动离合发动机与空调压缩机之间的关联。
变排空调:有电子控制的压力调节阀,可以结合发动机输出功率,自动改变排量和输出功率。
说得直白一些,现在的汽车智能化程度很高,不会因为没有提前关A/C键就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的。
提前关A/C键,打开外循环,可以避免车内发霉和异味?还有一种说法是提前关A/C键,打开外循环,可以让鼓风机把空调出风口内的水汽吹干,从而避免车内发霉和产生异味。
这样做,可以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把控提前的时间量。
如果在汽车熄火前5分钟,关闭A/C键,打开外循环,这样做鼓风机的风量不足让空调管路不再冷凝水珠。
就好比,我们把菜盘从冰箱拿出来,过一会菜盘上就会有很多水珠,这是空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珠。
车内空调管路也是这样的原理,虽然我们提前关了空调,也让外面的空气吹干空调管路中的水珠,但是5分钟时间太短,不足以让空调管路与外界空气保持一样的温度。
这样就无法避免空调管路在遇到热空气后再次冷凝产生水珠,所以提前关闭A/C键时间太短没有用。
至于提前多久关闭空调,这个是难以把握的。
要是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打开外循环,这样可能有效果,但是天气太热,影响乘坐,那就没有必要了。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和勤清洗空调管路很重要!既然这个提前量不好把握,那我们就养成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和勤清洗空调管路。
只要我们把发霉和产生异味的源头解决了,就不会让车内产生霉味和异味。
前面说了,根据使用环境更换空调滤芯,如果实在懒得记,那么就1万公里换一次空调滤芯。
至于清洗空调,在修车店清洗,大概在100元左右,
如果想要自己清洗也很简单,搜索专门清洗车内空调的教学视频即可。
如何正确地处理“车窗起雾”?在冬季车内开空调或下雨天时,挡风玻璃容易产生一层雾气,原理是车内与车外出现了温度差,挡风玻璃会冷凝出水雾。
要是不及时处理,遮挡驾驶员视线可能会造成事故。
有些车主直接用手擦玻璃,这样只能应急处理,却不能有效处理,用手擦完后还会出现新的雾气。
手动空调:打开前窗除雾模式,把风速调到最大,打开A/C开关,再将温度调至最低,就可以快速除雾了。
自动空调:只要按下“前风挡除雾”按键,风量自动开启到最大,自动开启外循环,就可以快速除雾了。
暖风除雾:因为是温度差产生的雾气,只要车内温度与车外保持一致,雾气自然就会消失。
如果汽车启动,可以等水温上来后开始制暖,将风量调至最大,也可以快速除雾。
我们在驾驶时,还会遇到后视镜和后挡风玻璃出现了雾气,同样会影响安全驾驶。
我们可以打开“后视镜加热”按键,后视镜加热和后挡风玻璃加热是共用的。
这里需要注意,后视镜加热的图标和前挡风玻璃的图标非常相似,后视镜加热(后风窗加热)的图标是长方形的,里面有三条向上的波浪线。
但这个功能不是标配,很多低配车型都没有,非常建议所有的车型标配后视镜加热功能,后视镜起雾真的很影响安全!
写在最后正确的使用内外循环按键,正确的快速除雾,这关乎安全驾驶,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同时,简单地了解汽车知识,这样就不会让错误的理论影响正确驾驶。
始终记住,汽车在设计之初就是服务人的,而不是人服务汽车。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建议打开外循环?
汽车的外循环和内循环主要用于车内空调,暖风和换气,很多人并不会正确的使用外循环和内循环,不正确的使用,很容易造成车内空气不新鲜,跑高速如果外边空气新鲜,完全可以使用外循环
外循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封闭的环境,空气流通有限,夏天车内很热,冬天车内很冷,夏天可以开启空调系统,如果车内温度低,可以开启内循环,这样温度会下降的快,也可以开启外循环先换一些新鲜空气,然后在开启内循环,外循环有一定的换气功能,可以把新鲜空气循环到车内,把车内污浊的空气排除车内
内循环内循环一般运用的比较多,因为汽车在城市行驶,会有大量的尾气,外循环会把尾气排到车内,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会使用内循环,跑高速时一般用外循环比较多,因为高速车少,多在山区附近,空气一般都不错,外循环有助于车内空气新鲜总结:内循环和外循环可以通过所处环境进行切换,空气新鲜可以使用外循环,城市一般都使用内循环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建议打开外循环?
外循环和内循环,其实非常好理解,。外循环值得是汽车内外空气保持流通;内循环指的是空气在车内循环。外循环和内循环的适用环境是不一样的,具体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循环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事倍功半。
高速行驶时外循环可以打开,我们没有使用空调,为了让车内空气保持新鲜,那么打开外循环就好了。高速行驶不要打开外循环,指的是使用空调情况下尽量不要打开外循环,很好理解,使用空调的时候使用外循环,那么车内的凉气不就很快被导出车外了嘛,那么车子制冷效果就比较差了。
夏季天气炎热,我们会使用空调,使用空调的时候尽量选择内循环就好了。还有冬季,为了让车子里边暖和,我们也可以使用内循环。秋季或者是春季,不用暖风和空调,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外循环了。
还有一点,其实我们的车子不是完全密封的,车子熄火的情况下我们车内睡觉也是很难窒息的,哪怕是车门车窗紧闭。车内人员睡觉窒息,大多数是车子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停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例如车库内,因为空气不流通,怠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导致中毒窒息。
很多车子循环模式都是默认外循环的,这也是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不要太死板,虽然默认外循环,但是使用空调的时候是可以在打到内循环的,这样空调制冷效果更好,车子也相对会更加省油。
车子内外循环是可以调节的,不同场合下选择合适的循环模式就好了。高速不能开外循环,只是想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和取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建议打开外循环?
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就是屁大点的事,所以,我们就从一个屁的角度来解释清楚。用对了不用闻屁,用错了无非就是被熏呗,之所以说事不大,是因为也没听说有几个人是被屁熏死的。
高速不开外循环肯定是错的,不过一些空调使用的知识和技巧,还真有很多老司机都不知道,咱们也把这个问题拓展一下,比如:车内除雾怎么操作?冬天暖风需不需要打开A/C键?看完都懂了。
一、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看“屁”在车内还是车外。内外循环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其实按钮上的图标就已经画得很明白了,内循环就是“关窗”和外界隔绝,相对封闭。外界空气进不来,车内空气也出不去。外循环则相反,就是“开窗”。外面空气能进来,车内空气也能排出去。
想知道什么时候开外循环,什么时候开内循环,很简单,你就找“屁”在哪?在车内放屁,你是不是得开窗通风?没错,外循环!除非你打算用你自身的呼吸系统过滤掉这个屁。如果屁在外面,那就用内循环,谁也不愿意开窗闻屁对吧?
很通俗易懂吧?不过还没完,你还得知道,什么是“屁”!这只是比喻,其实这里指的是不洁、污染的空气。换句话说,你要看车内、车外,哪里的空气干净。
1、一般来说,大自然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所以我们开车,大部分时候应该使用外循环。毕竟车内人在呼吸,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长时间不通风会有憋闷的感觉,甚至可能导致人头晕、疲劳、精神萎靡,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2、如果是雾霾天呢?或者你路过一个化工厂、火葬场,空气中一股异味,那显然屁在外,车内有所不受,切换内循环,然后把车窗、天窗都关上。
3、停车、堵车切换短时间切换内循环,也是因为外面有“屁”,那就是别人的汽车尾气。车辆多,都怠速等候,尾气比较集中。不少车型也都加入了类似的功能,停车自动切换内循环,遇到的时候,你别和系统较劲。
4、如果里外都是屁,外面雾霾严重,车内副驾驶还把鞋脱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时候还是外循环为何。很多高配车型都有车载PM2.5过滤系统,哪怕没有,外面进来的空气也是要进入空调滤芯的,多多少少也会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只要外面不是毒气,开外循环更好一些。
5、停车开空调睡觉,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知道为什么加粗吗?这个弄错了是真会出人命的。十年前,北戴河几乎年年都有因为定不着房,睡车里睡过去的!内循环必然不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外循环也不见得一定没事。要是在车库那种比较闭塞的地方,空气流通差的话,哪怕是外循环,你吸的也是自己的汽车尾气。停车在通风处用外循环。
二、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看你想冷还是想热根据空气质量来划分很简单,不过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我们判断,那就是温度。车内是有空调的,外面天冷,车内开暖风,空气是热的,反之,夏天我们车内凉快,外面热。如果开外循环,车内令我们舒爽的适宜温度会随着空气循环流失,增加能耗也影响体验。所以,内外循环还应该考虑温度的因素。简单说,想保持车内外温差,开内循环,想要和车外温度更接近,开外循环。
1、春秋温度适宜时,你完全可以开窗,高速开窗增加风阻,外循环通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室外空气没问题,无需切换。
2、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一直开外循环会增加能耗,所以以内循环为主,偶尔开一会外循环通风。时间不用太长,车内空间小,有个两三分钟空气就能循环一次。如果是自动空调就不用管了,别切换手动模式,它会自己切换内外循环的。
3、夏天刚上车,车外哪怕30多度,也要比车内凉快,所以别着急开空调,先开窗通风,让车内被暴晒的热空气散出去,和外部一致再开空调。不仅仅是为了省油,车内被暴晒,甲醛会挥发,这部分空气甲醛含量是很高的。
三、车窗除雾单列出来,是因为很多人都做错了。自动空调一般都有一个前车窗除雾键,起雾时按一下,也就三五秒钟,雾气就消失了。不过……就问你冷不冷?夏天还好,外面下着雨,开冷风也不觉得如何难受,如果是秋雨,本来不暖和,再来一阵冷风……更悲催的是你还不敢关,一关前车窗立马雾气蒙蒙,甚至会影响驾驶安全。你以为遇到下雨就只能这样吗?其实是你搞错了。
除雾至少有三种方法,按车窗除雾键,或者是手动空调开冷风,最大风量吹前车窗,都属于“冷风除雾”。起效最快,立竿见影,不过缺点就是……冷。
你把车窗打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车内外温度一致,车窗也不会起雾。起雾的原理大家都应该懂,说是雾,其实那是冷凝的小水珠。车内的相对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玻璃凝结导致。所以,你打开外循环、通风,或者干脆开窗,车内外温度一致,也就没雾了。不过这样的缺点是冷,而且慢。
第三种方法,则是用“暖风除雾”,起雾的原理懂了——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车窗,所以,想要除雾,你要么让车窗前的空气变冷,要么让车窗变热。而后者,就是用暖风除雾的原理。操作也很简单,既然觉得冷,你开暖风就完了。不要使用除雾键,直接开暖风吹车窗,并且打开A/C,虽然短时间内车窗雾气会变大(因为先加热的还是空气,更热的空气遇到了冷车窗,雾气会更浓)不过稍微等一会,等车窗玻璃的温度也升高了,雾气自然消除,而且你也舒服。缺点就是慢,而且这期间有一段浓雾阶段,路况允许的话,可以找地方停车等一会。
四、关于A/C键这个按键是空调压缩机的开关按键,夏天打开空调会自动开启,如果手动关闭,那就不出凉风了,而是变成了通风。夏天制冷无需多说,问题是,冬天制热需要打开吗?
很多老司机都说,开暖风是用发动机余热,无需打开A/C键,也有道理,因为开不开压缩机,都不影响吹暖风。不过,正确的使用方式还是建议你开,不管是燃油车、混动车还是纯电车。
因为空调除了制冷功能,还有除湿的功能,开启A/C能有效避免车窗起雾。为什么你按下车窗除雾键,A/C会自动亮起?刚刚说暖风除雾,为什么要让你打开A/C?就是要利用压缩机的除湿功能。
很多人做错,是因为这的确有点违反常识。我要开暖风,而A/C是制冷的,这不是水池进水管和排水管同时打开吗?其实不然,就好像你家水龙头一样,你要出热风的情况下,冷气是进不到车内的。而且制冷和温差有关,外面已经很冷了,即便你开冷风,功率也很小。现在大部分车型都是变排量压缩机,说白了就是变频空调,打开A/C也就是个除湿器的功率而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怕是老式的定排量压缩机,也是开开停停,能耗不会高多少。
最后,打开空调,最好在停车前几分钟切换成通风,因为看到有博主说错了,这里特别纠正一下。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很多汽车手册都强调过,可以有效避免空调异味。那位博主说要几分钟才能吹干,其实不是这样的。开通风不是要吹干空调管路中的水珠,水珠是在你关闭空调之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管路冷凝才会形成的。通风只是减少管路中的湿度,同时提升温度,管路内温度和外界温度一致,即便有少量水蒸气也不会冷凝了。其实换通风的时间不需要太长,进小区之后关A/C改成通风,你停好车这功夫就足够了。
高速行驶时,为何不建议打开外循环?
认为高速行驶不能打开外循环,莫非是外循环会增加汽车阻力,增加油耗?还是外循环不经过空调滤芯,导致空气质量差?又或是外面空气要经过暖风水箱,导致车内有股热浪?作为一个汽车发烧友,我想不出为什么不能打开外循环,说到底还是对汽车空调不够了解,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空调模式。
对于汽车空调还是有很多学问的,这里详细来说说内循环、外循环、除雾、制冷、制热、自动模式等到底该怎么使用,开空调对油耗影响有多大等问题。
一、外循环打开外循环的时候,车外空气就会从进风口通过鼓风机吸进车内,一般空调打开时候默认就是外循环模式,这主要就是把外面新鲜空气吸入车内,毕竟长时间使用内循环,车内空气变浑浊,含氧量有所降低。
什么时候使用外循环比较好?
1、在高速路上,都是关闭车窗的,车内和车外气流气压差异大,车里面一些灰尘、车内其他物质产生的气体,很容易在车内到处流动,加上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时间久之后,我们会明显感觉空气中有异味,甚至呼吸不顺畅、胸闷,这不仅对人体不好,还容易加剧驾驶员疲劳,对行车安全也有影响,因此需要打开外循环,保持新鲜空气。
2、刚买的新车,不仅要经常开窗透气,如果跑高速,车窗紧闭,这时候更应该打开外循环,对新车来说,刚开始气味都较大,就是因为汽车内部座椅、电镀、金属、油漆以及工程塑料等这些装饰中都可能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需要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及时散去。
3、车内有人抽烟时候,尽量打开外循环或者天窗、车窗。
二、内循环打开内循环模式的时候,车辆会关闭进风口和出风口,此时车内空气与外界隔绝,相对来说较为密闭,上面说过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影响多。
什么时候使用内循环?
1、在城里、地下车库等情况下,如果道路拥堵,像在红绿灯路口等,外部产生各种尾气、灰尘,这时候就不推荐打开外循环,需要打开内循环。
2、冷天开空调,可以内外循环交替,既可以有足够的暖风,也能保证一定的空气质量,夏天开空调,车外温度高,想要实现快速降温,这时候可以关闭外循环,不吸入外面热空气,优先打开内循环,不仅可以加快制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油耗,小排量车型动力也不会因为开空调受到影响。
三、制冷、制热冬天制热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发动机多余的热量,经过暖风水箱把热量送入车内,这时候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油耗。
夏天,车内打开空调的时候,压缩机和风扇进行工作,循环往复把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交替转化,以实现制冷,尤其压缩机工作是需要一定油耗的。
四、正确使用“除雾”功能冬天由于车内气温高,车外气温低,车窗温度低,车内空气中夹杂的水分很容易在车窗上形成水蒸气,遮挡视线,这时候就需要打开汽车上的“除雾”功能,空调中的暖风快速提高挡风玻璃温度,达到除雾效果。
这里尤其要注意,冬季开车,高速路上行驶在中,如果外面气温过低,如果此时突然打开空调,车内水蒸气会迅速集结在车窗上,导致视线被遮挡,尤其在夜晚,三五秒内你会完全看不清前方道路,这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就是冬天起雾,不要试图用手去擦,如果手上有油脂类会影响到视线反而不好,同样也不建议驾驶员用毛巾擦,这对驾驶来说很危险。
五、答疑解惑1、外循环会增加汽车阻力,增加油耗吗?
外循环进风口一般在副驾驶前挡风被玻璃外,打开引擎盖就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孔,进风口进来的风首先需要经过空调滤芯,空调滤芯会把空气中的灰尘、芯粉、臭氧等进行过滤,好一点的空调滤芯还有活性炭,可以去除异味等,然后通过鼓风机送入车内。
进风口面积很小,加上其位置并非直接对着前方空气,完全谈不上形成阻力,不存在增加阻力一说,同样,无论是外循环还是内循环都要经过空调滤芯,也不存在外循环的空气质量差这一说。
至于油耗,需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在夏天打开外循环,外部空气温度高,被吸入压缩机进行冷凝等程序,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压缩机、风扇的能耗,但是影响非常小,基本都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无论从上面角度来看,高速上,不能打开外循环这种说法都毫无依据。
2、汽车空调滤清器多久换一次?
一般来说,空调滤清器每1-1.5万公里或者每年更换一次,具体来说还是需要根据实际用车环境来看,比如说,在灰尘、雾霾较大的环境下用车,行驶里程较多,那尽量提前更换。
如果日常用车环境好,那适当延长周期也都没问题,当然了相对于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来说,换一个空调滤芯也就几十块,不要太在意。
3、冬天和夏天使用空调很有讲究
冬天气温低,汽车冷启动后,不建议忙着打开空调,汽车冷启动时候发动机和水温很低,这时候打开空调,为了快速提升水温,发动机必然会提高转速,自然油耗增加就很快,另外,发动机刚启动时候,各零部件间还没有形成油膜,高转速直接加速发动机的磨损,我们都知道冷启动是最影响发动机寿命的。
同样道理夏天车内气温较高,可以先打开车门,让空气对流1-2分钟进行自然散热,然后打开空调,这样不仅降低油耗,也可以提前散去车内因高温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另外就是车辆怠速时候使用外循环需要特别注意,当心一氧化碳,关窗情况下,原地怠速开空调是非常危险的。
4、熄火前记得关闭A/C开关
每次停车熄火前,如果开着压缩机,养成先关闭A/C(空调制冷)这个功能,这并不是因为下次启动会对电瓶、发动机负荷有影响,而是空调进出风管道、空调冷凝器这些会形成水气,长时间如此会发霉,有异味。
5、开空调对油耗影响有多大?
夏天车内很热,冬天车内很冷,却总有很多车主就是舍不得开空调,一方面是想着比较费油,另一方面想着影响汽车动力,那到底影响有多大?
其实,冬天开空调对油耗的影响微乎其微,前面说过,冬天主要是运用发动机水温进行制热,这个热量空调不用,也是需要排出的,油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夏天开空调对油耗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家用空调一般功率在1-3匹左右就够了,但是对于汽车来说,没有足够空间来放置较大的压缩机、冷凝器,另外车辆行驶中空气流动较快,这对空调来说要求其功率会比家用略大一些。
一般汽车压缩机功率在1000-5000W左右,以1000W功率来说,每百公里油耗会增加1L左右,具体来说和空调功率、车内外气温、车辆排量等相关,平均算下来,在夏天开空调时候,每百公里油耗也就增加1-2L左右,也就是说,行驶100公里,也就多了10多块钱。
对于1.6L以下自吸发动机来说,开空调时候的确会影响到发动机动力,尤其坐在爬坡时候,但这几年自吸车型普遍排量都在1.6L以上,加上ECU技术的进步,它会更好来分配动力,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影响动力。
买车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相对于享受来说,多这几块钱真的不算什么,所以真没必要为了省油舍不得开空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