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对于国产轮胎这么便宜,国人却优先吗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外国品牌轮胎的现象,其实跟国人喜欢买合资车一样,完全就是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以为外国的东西就是好,就连外国的轮胎也更好。
可以肯定的是,国产轮胎确实比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外国品牌轮胎要便宜许多。目前国产轮胎的几大巨头,如中策橡胶旗下的朝阳轮胎,玲珑轮胎主打的玲珑轮胎,厦门正新的正新轮胎,售价普遍比外国品牌轮胎价格低。
以朝阳轮胎旗下的一款 R17 215 17寸轮胎来说,电商平台的价格在450元左右。而同为R17 215的米其林轮胎,单条价格到了800元左右,价格足足高了近一倍。
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有以下这几个原因,大致分为国产轮胎品牌知名度不高,国人对合资品牌轮胎盲目自信,外国品牌轮胎利润高,商家更愿意推荐。
国产轮胎品牌知名度不高对于汽车轮胎,我想大部分人都说不出几个轮胎品牌来。但是米其林不一样 就算不懂轮胎的人你问他知道哪个轮胎品牌?米其林总是排第一位的。
米其林可是算的上出圈的轮胎品牌,它不但在轮胎圈里混的风生水起,销量常年排在前三,还搞出了米其林餐厅,通过评级来判定一家餐厅是否有独到之处,而且获得了餐饮界的认可,而消费者也以去米其林星级餐厅消费为一种高档享受,哪怕它价格更高。
有了这层知名度,很多不懂轮胎的车主更愿意选择这些知名的外国轮胎品牌。就提到的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二个轮胎品牌来说,销量都是全世界前三的存在,产品影响非常广。
而提到国产轮胎品牌,很多人表示不知道有哪些轮胎品牌,懂点知识的会说出正新,朝阳这二个相对比较知名的轮胎品牌。但是我国的国产轮胎品牌特别多,有朝阳,三角,玲珑,正新,佳通等知名品牌,不知名的就更多了,能拉出一长串名单来。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知道的东西如何会去选购?自然会选择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二种外国品牌轮胎了。
国人对外国轮胎品牌盲目自信外国的东西就是好,外国的东西就是强,哪怕它更贵。
但是从实际的轮胎测试情况来说,外国品牌轮胎除了贵,性能其实跟更便宜的国产轮胎差不多。
CCTV-2财经频道《消费主张》节目,曾经将7款中外轮胎从刹车距离、行驶噪音、滚阻系数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精准的测试。
结果发现,入组的三款价格更便宜的国产轮胎,拥有比价格更贵的外国品牌轮胎更好的干地刹车,湿地刹车,湿地抓地力能力。这组测试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外国品牌轮胎并不会因为更贵 ,性能就能更好。
说到底还是占了品牌溢价的便宜,这点跟合资车之于国产车是一样的。
外国品牌轮胎利润更高对于消费者来说,换轮胎的途径不多,要么是爆胎了临时更换,要么轮胎寿命到期了自行更换,去的地方基本是修车店,4S店,某些专业的养车场之类。
对于这些商家来说,他们更愿意推荐价格低利润低的国产轮胎还是外国轮胎呢?尤其是米其林,普利司通这种国际知名度高的轮胎。
进了这些场所,大多数的商家都会优先推荐外国品牌轮胎,然后再美言几句,很多消费者就信了,也愿意掏钱,毕竟轮胎寿命长,正常使用可以跑五到六年。
而国产轮胎要么不推荐,就算推荐了,若是碰上那种对国产轮胎不认识,不接受,还持怀疑态度的人,商家估计也乐得赚更多的利润。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钱是自己挣得,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是花钱之前要确定自己是明明白白的花,而不是稀里糊涂的就花出去了,影响钱包事小,败坏心情事大。对于轮胎来说也是一样,国产轮胎拥有不弱于外国轮胎的性能,价格还更低,优先选择米其林,普利司通算是一种盲目的消费观念。
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要买价格比较贵的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从原材料上来说,其实国内外轮胎差不多,很多国际大品牌都在国内生产,或者在橡胶原产地生产,在全球采购的背景下,轮胎的橡胶基本都来自东南亚国家。造成国内消费者更喜欢选择国外轮胎,其实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对于国外品牌的信任
从性价比来说,国产轮胎自然是完胜的,例如很多国外品牌的一只轮胎就超过了1000元,而国产轮胎大多在500元以下,而且国产轮胎能够行驶的里程可能还更长。但是,轮胎不同于其他汽车用品,它不仅关心到性价比,还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所以,很多消费者出于过去的认知,偏向于选择国外品牌。
2、舒适性的差别
在耐磨性上,国产轮胎普遍比国外轮胎做的要更好,比如说朝阳用的贝卡尔特钢丝帘线、三角轮胎用的耐用胎面复合胶,都是耐磨性的典范,但是在舒适性上,国产轮胎还普遍不如国外轮胎。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静音方面,国产轮胎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静音技术,基本都是在模仿国外轮胎。而国外轮胎如马牌有消音舱技术,两者在胎噪上可能差了3-4个分贝还不止。第二是在滤震性方面,因为要考虑到耐磨性,国内轮胎普遍偏硬,在滤震性上不如一些国外品牌。
3、运动性能的区别
除了舒适性,在运动性能上,国产品牌距离国外品牌轮胎依然有差距,或者说,国外品牌在耐磨性的同时能够兼顾一定的舒适性和运动性能,能够达到比较均衡的综合性能。比如干燥路面100km/h-0的刹车距离,某媒体曾经做过测试,国外的轮胎如普利司通、固特异普遍能够做到40米以内,而国产轮胎基本都超过41米,相差1.5-2米的距离,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在紧急情况时,可能就决定了事故发生与否以及事故的受损情况。
4、国内外轮胎定位的不同
国外轮胎价格贵,国内轮胎价格便宜,以及国内品牌大多主打耐磨,而国外轮胎有偏向于舒适性的轮胎比如米其林浩悅系列、马牌CC系列,也有偏向于耐磨的轮胎比如固特异等,也有比较均衡的如普利司通泰然者系列。造成这种差别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定位的原因。
打个简单的比方,在华为手机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国产手机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当性价比路线时,必须更多的聚焦手机核心性能,比如处理器、续航,但是在相机、屏幕、软件调教等等方面不如国外手机品牌,因为这不是手机的核心属性。
轮胎也是如此,对于一款性价比轮胎来说,耐磨是核心属性,因为轮胎是损耗品,注重性价比的人群会优先选择耐磨的轮胎。目前,国内轮胎厂商绝大多数走的还是性价比路线,需要一家龙头企业率先发力高端,打造出性能均衡的高端产品,但是很可惜,目前还没有,所以对于一些追求舒适的车主来说,国外轮胎就是首选。
我们期待国产轮胎中能够早日出现一个像华为一样的品牌,而在现阶段选择轮胎,如果偏向性价比,国产轮胎依然是最好的选择,花更少的成本可以跑差不多甚至更高的里程,但是如果你偏向隔音、舒适性,国外轮胎依然是更好的选择。
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07年买了一辆车,原车配的是韩国锦湖轮胎,公里数虽然不多,用到2014年也没出现老化、开裂的痕迹,但被酒瓶把胎壁划破后无法修补,图便宜,就换了一对朝阳轮胎,朝阳轮胎安装上,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花纹是一顺的,17年发现轮胎胎面排水纹里面开裂,不注意还发现不了!后来把车给人了,嘱咐他换胎,他全部换成邓禄普轮胎,还不错,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国产轮胎便宜,但没人买的原因。质量好不好,不是凭嘴说,而是要使用了才知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轮胎是要命的东西,情愿多出点钱图一个安心!你们说呢?
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一位轮胎厂的经理告诉我:国产轮胎差,也不是一无是处;进口轮胎好,也不是完美无缺,“米胖子”爆胎,损失150万元,关键调查人员的一句话引起众怒!。
2011年,江西南康境内高速公路,货车正常行驶,突然左前轮爆胎后失控,撞毁隔离带冲到对面车道,导致车头报废,货物烧毁大半,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0万元。
该车辆一直使用“米胖子”真空轮胎,没想到“米胖子”的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后给的结论是:事故与爆胎无关,因此不承担事故的任何责任!
之所以引起众怒,不是怪轮胎爆胎,毕竟偶然事件无法避免,主要是法国人的“米胖子”太傲慢了,要是在国外,这个事情就反转了,他们会说:不管是不是“米胖子”责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公司会赔偿一切损失。
双重标准,在国内从来就不是新鲜事!
日本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曾说过:“一部好汽车,有三大因素不可或缺,发动机、底盘、轮胎。”可见轮胎在汽车的地位,不亚于核心三大件之一的变速箱。
生产好轮胎有这么难吗?为什么国产就不如外国轮胎香?1888年,邓禄普轮胎是世界上最早的充气轮胎,而国产第一条轮胎是1934年,可直到1978年后轮胎产业才开始发展,2000年百家争鸣竞争激烈,到2015年又出现拐点危机,国内轮胎产业任重道远。
轮胎看似只是独立的橡胶产业,实际上比拼的是整个化工产业链条,包括冶炼技术、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等基础工业,它不同于高端数码产业,靠几个智商堪比爱因斯坦的人就可以搞好的,基础工业需要积累、沉淀、创新,没有捷径,喊口号没有用,更不可能短期内弯道超车。
国际制造业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技术壁垒,它们有专门的设备、流程、体系、技术人员和配方,之所以价格贵,主要得益于后台技术迭代的支持,加上营销的如虎添翼,腰杆子自然硬。
对于国内轮胎企业来说,设备可以买,流程可以学,体系可以建,人员可以挖,可人家配方不会告诉你,退一万步就算配方说了,没有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也是白搭,人家是闭环式产业链,这个还真不好偷师学艺。
老百姓不认别的,只认牌子(看看轮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群众已经用脚投票了,国际轮胎就是香!
为什么国产轮胎那么便宜,国人却优先买“米胖子”等国际大牌轮胎?第1种原因:老百姓不懂车,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底层逻辑!
试问一句,有多少老百姓懂车?买车不都是别人怎么说,就怎么买,4S店员工告诉你:“好车配好鞍,轮胎一定要用好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当听到这么说,是不是有买顶级防爆胎的冲动,毕竟国内的环境如此:便宜无好货,轮胎就不能买便宜的!
既然十几万、几十万的钱都花了,还在乎轮胎钱吗?就买贵的!
第2种原因:知名品牌牛气,买着有面子!
说到轮胎,也不怪老百姓,就算不开车的人都听说过“米胖子”、“倍有力”等国际品牌的轮胎,可国产轮胎听说过吗?哪怕进入排名前十的玲珑轮胎有几个人知道,可见轮胎的品牌力就是销售的保证,既牛气,又有面子。
想想之前某国际运动品牌很火的“全掌气垫鞋”,动则1-2千元的价格,还是很多人去买,因为专利保护期只有他们能生产,可等国产品牌也能做“全掌气垫”的死后,哪怕价格只要3-5百元时,就是没人买,这实际就是一个道理,品牌效应。
第3种原因:国内轮胎定位的路线跟国外不一样!
说起国内轮胎,就是低价的代名词,轮胎主要走耐磨、耐造的性价比路线,但是噪音不是一般的大。而国外轮胎定位的是舒适性、静逸性的中高端路线,比如“米胖子”浩悅系列、马牌CC系列,F1赛车的专业性轮胎都可以买一辆代步车。
国内轮胎这么发展也是迫于无奈,因为轮胎企业发展较晚,如果刚开始就走中高端路线,可能轮胎还没卖几条,就被高昂的研发成本拖垮了,所以只能在低端中夹缝求生存。
轮胎就好比国内的手机行业,哪个不是靠模仿起家的,走的是低价路线,在华为出现之前,国内是没有高端手机的,大家只能接受国内手机不过2千的底线,如今再看国内手机就有了变化。
所以说轮胎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绝对的轮胎头部企业站出来之前,这个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
总结下来,国产轮胎那么便宜,老百姓不买账,还有个原因是:买车的时候,轮胎就是原装的国外某品牌轮胎,难不成非要人家换成国产轮胎吗,车企也需要销售!
不过国际大牌轮胎,他们的生产基地有些也在国内,有些还是代加工,综合实力确实不如人家,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轮胎的好坏需要看8个维度的综合水平:干地制动、湿地制动、侧向抓地力、滚动阻力、直线水滑、弯道水滑、噪声和舒适性
任何一款轮胎都有侧重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区别在于:轮胎到底给什么样的场地、人群来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率。
之所以老百姓不买便宜的国产轮胎,主要还是怕爆胎,毕竟高速爆胎可不是开玩笑的。因为不懂轮胎的性能,别人说不安全,潜移默化就当真了。不过再好再贵的轮胎,不懂得保养、检查,也一样很危险。
对于普通老百姓,什么情况下轮胎必须更换了?主流的说法是:5年或者5万公里,哪个条件先到,就要考虑换轮胎了。
细化下来,有三点建议:
第1点,主要在市内上班、买菜,不走烂路,一条原装轮胎跑6年或者8万公里没有问题,但是过了5万公里,需要定期检查轮胎是否异常。
第2点,经常跑高速,走山路、坑洼路,一般跑了3万公里、或者2-3年就要勤检查了,高速爆胎可不是儿戏。
第3点,如果经常把车骑路肩停、高低不平的停、过钢板、坑道不减速的,就会导致轮胎受压不均或者短时时间集中受力,那么轮胎的寿命自然会打折。
有人问:轮胎是一个个换好的?还是一对对地换好?
轮胎不要一个个地换,会“吃新胎”!
新旧轮胎哪怕是同型号,因为磨损不一样,内外圈直径不一样,就会导致受力不均,长期下去,新胎废得快。
换胎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对一对的换,先换一对前轮,再换后轮,因为大部分车是前置前驱,前轮比后轮磨损严重,关键前轮爆胎危险性大于后轮。
我的习惯是,先把前轮扔掉,然后将后轮装到前轮,再把新轮胎装在后轮,开一段时间后,再把前轮(之前的后轮)换新的,这样轮胎可以把极限价值榨干。
如果高速上发生爆胎,怎么自救把损失降到最低?这3步可以救命!第1步:只要开车,脑袋要有爆胎的选项。
所谓防患于未然,爆胎的随机性很大,如果提前有思想准备,不至于在爆胎的时候太慌。平时可以多看一些爆胎的视频,加强大脑对突发情况应急反应的感知能力。
第2步:双手不要离开双向盘,哪怕手动挡,不换挡的时候也要双手握着。
遇到爆胎的时候,方向盘哪怕是电子助力也会很吃力,两个手紧握方向盘尽可能走直线,点刹降速,切忌刹车踩到底,不然多半是翻车悲剧。
第3步:高速上换胎是大忌。
爆胎后,在允许的情况下将车停在应急车道,打开双闪,开启危险警报灯,在车后150米放置警示标志,司乘人员下车到护栏外,然后打12122等待救援,切忌自己去更换轮胎,如果确实需要更换,也要有人在警示牌的位置放哨。
轮胎要怎么保养,能把爆胎几率降至最低呢?这5个方面要注意!一、两周不开车,要把车开动一下!
车是开不坏的,只有停坏的!
汽车长期不挪动,车身整体压在轮胎的一个受力点上,时间一长,轮胎也会变形,这就好比一个弹簧长期受压,那么它伸缩功能就会弱化。
轮胎如果长期很受力,就会让胎壁受压,轻则出现裂纹,重则会鼓包,一旦没检查就容易爆胎。
二、轮胎杀手“马路牙子”!
如今汽车多了,停车位矛盾大增,有些司机只能把车骑着“马路牙子”停在人行道上,他们会用汽车轮胎侧壁摩擦上去,这样看似聪明省力,实际上是最伤轮胎的方式。
迫不得已上马路牙子,车辆尽可能跟马路牙子垂直,双轮同时接触,低速开上去,这样能把轮胎的伤害降到最低。
三、轮胎破了可以修补,但超过3次就不要上高速了!
有时候点子背,刚买的新车就被螺丝钉扎了,换新轮胎觉得可惜,这时候可以去汽修店补漏,一般一个洞50元,现在都是真空胎,从里面打补丁问题也不大。
修车的老师傅说:轮胎被钉子扎了可以补,但超过3次就不要去高速上跑,毕竟补得总没有完整的轮胎靠谱。
四、有条件的加装一个胎压监测器,特别是女司机!
女人开车有“三废”:油箱不见底,轮胎不爆胎,玻璃水不用干,是不会给老公打电话的。
现在很多车型没有标配胎压检测器,但市面上可以加装,价格在300到1000元,当然最好选正规厂家的,价格适中即可。
五、轮胎可以做防扎处理!
原理就是:在轮胎内壁涂上一层“保护膜”,当遇到金属扎,保护膜就会裹住受伤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气体过快流失,为司机争取时间熬到汽修站补胎。
写到最后几句话!国产轮胎耐磨、便宜,但是胎噪大,企业竞争白热化,难免会有鱼龙混杂的劣质产品。
进口轮胎舒适、静逸,价格贵,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轮胎的产地就在国内,有些还是代加工,所以不要过于迷恋进口轮胎。
不管什么轮胎,都要定期检查,要爆胎可跟价格、品牌无关。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国产轮胎多久能超过“米胖子”轮胎?
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国产轮胎相对便宜些、但很多车友换胎依然选择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等国外品牌,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只能说咱们的自主轮胎在综合方面依然不如这些百年品牌;轮胎的好与坏是需要进行多维度考量的,可不仅仅是耐磨、不爆胎那么的简单,而比拼综合维度、咱们的基础化工产业还存在差距!
不能否认最近这些年来、咱们的很多自主品牌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自主轮胎就已经达到米胖、马牌等国际品牌的水准了?造轮胎拼的是什么?实际上造轮胎比拼的是化工产业,也属于基础制造业之一;基础制造业范围比较大,比如冶炼技术、比如石油化工(壳牌、嘉实多、美孚等机油品牌品的就是石油化工)、比如材料学等等,这些基础工业所存在的共同点就是需要长时间的尝试、积累才能获得成果,而不存在捷径、更不用谈弯道超车!
基础工业不同于数码产业,数码产业可以凭借更尖端的技术人才、更加高精尖的设备实现突破,可这在基础工业范畴内是做不到的;基础产业链所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积累才可以突破!而如米胖、马牌这些国际大牌经过接近百年的发展,积累的经验、技术太多,这根本不是咱们自主品牌十几年发展就能追上的(当然我们的内心都希望自主品牌可以实现超越,但理智却告诉我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最厉害的则是这些国际品牌在漫长的发展中通过不断与各大主机厂深度合作(比如为BBA、两田一产做配套),形成了一套比国际标准更严格的品牌标准,而很多自主轮胎品牌、还依照咱们国内标准!
所以这种差异并不是埋头苦干、说几句振奋的话就能拉平的;这些国际制造业品牌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壁垒,有针对不同需求的产品体系、配方、流程、设备、以及阵容豪华的技术人员;所以这些国际品牌轮胎卖得贵、仅仅是因为牌子硬的原因么?每一个大牌子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甚至几代技术人员的努力与辛苦;所以自主品牌轮胎、不是想超越就能超越的!即便公开设计参数、一样造不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各类轮胎所需橡胶的配方,而配方则是每个厂家的生命!即便公开配方、甚至公开分子式,也依然加工不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人家的加工流程,所以这就是闭环产业链、没有捷径的产业链!
这就好比造发动机,即便把那些高端发动机拆解、逆向制造,得到的产品也根本达不到原型机的水平,因为我们不知道原型机各个零部件的公差配合、即便知道了可又分析不出各个零部件的材料,组成发动机的成百上千个零件之中、可能高达几十种材料,这是短时间能分析出来的么?即便分析出结果、短时间能生产出来么?橡胶轮胎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个产业链与机油产业(石油化工)、汽车产业(材料学、热处理、锻造、非金属、手工业、精密加工等一系列基础工业的综合水平体现)一样都不存在捷径、不存在弯道超车的!
轮胎的好坏需要看综合维度如上图所示、这就是设计一款轮胎所需考虑的种种维度,如舒适性、如噪音、如侧向抓地力等等;这些洋品牌轮胎强在哪?其实主要体现在无短板,各个维度评分都不低、而在某几项维度拔尖(应用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如米胖、马牌、普利司通等品牌之所以贵、其实就贵在这;同理拿咱们自主轮胎去比较(同级别产品),当然也有突出点比如抓地能力、比如耐磨方面也不差(或者更强),而其它维度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短板、拉低了综合性能,如果自主轮胎综合维度比那些洋品牌还高,那么早就热卖全球了,各方面性能都好、价格还那么便宜想不热卖都难!
鄙人用车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些很贵的洋品牌轮胎真没觉得有多好(这是实话,真不明白贵在哪),但那些便宜的轮胎、使用感受真的很差(没提任何品牌,请千万别对号入座);说一千道一万,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各位都明白,很多大品牌轮胎贵、并不仅仅是因为牌子,性能更全面才是重点;轮胎产业链比拼的其实是橡胶化工,这基础工业从来就不存在捷径;所以自主品牌轮胎虽然近些年来突飞猛进,但与那些百年轮胎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虽然便宜、但品质更加重要。
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因为有一些国人缺乏汽车文化,不懂得什么是好车,更不懂得轮胎选择。
比如轮胎有性能差别,高低档差别。
有的国产以耐磨轮胎为主,而米其林在中国只生产销售静音轮胎,而国人使用后觉得静音,刹车灵,以为是高档享受,其实不明白,在国外,静音胎因为不耐用,是定位不高端的经济轮胎,
有个方法很简单,如果喜欢米其林的静音,那就买个便宜的国产静音胎,但静音胎比国产耐磨胎更便宜,有些国人又不敢要,所以国产只能生产中高端耐磨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