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汽车热管理,对于汽车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你想啊,燃油车油箱里的汽油,易燃易爆。电动车的电池,一旦热失控,几秒钟就能爆燃。
对于燃油车来说,发动机在运转的时候,长期处于燃烧做工的状态,发动机最高温度可达1000°以上。现在因为节能减排的政策需求,很多车用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除了发动机本身是热源,涡轮增压系统也是制热大户,基本工作温度在500~600°,如果高功率运转,涡轮增压系统的进气管都是通红的。
这么高的温度,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引燃发动机舱的其它部件。比如蓄电池,各种管线,皮带,线路等等。
如果像题主这样,跑完高速进服务器休息的时候,为了帮助发动机散热,把机舱盖顶起来的办法可行吗?按我的实际用车经验和理论数据来说,这其实是很没有必要的,不建议这样做。
现代汽车上,为了帮助发动机散热,一般都是采取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散热。
主动散热,就是汽车上的冷却系统。这套系统,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冷却液,冷却水道等部件组成。
工作原理很简单,用冷却液将发动机的热量吸收后,通过冷却管道留至散热器后,经过汽车进气格栅后面的风扇用风冷的方式降温。降温后,冷却液回流到发动机再次吸热,如此往复循环。
如果汽车正常运转,冷却液的温度一般在85~95°之间。由此可知发动机系统的温度不会高到仅通过空气传递热量就能引燃发动机舱其它部件的程度。
这套水冷导热+风冷散热的系统,玩电脑DIY上水冷散热的应该很清楚,其中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被动散热就是汽车前脸上的进气格栅,通过车辆行驶扰动气流流动,会有大量的自然风从进气格栅灌进发动机舱给发动机散热。
像摩托车上面裸露的发动机,将发动机缸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直接通过空气散热。速度越快,散热效果越好。
而且现在很多汽车都有大量的传感器监控各部件的运行状况,汽车上的水温表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发动机温度没有得到及时散热,会直接在仪表盘上面跳故障灯,到时看一眼就知道了。
所以,有了这套主被动结合的散热系统,以及全方位的监控系统,汽车发动机的散热是不需要过多操心的,进到服务区,不用刻意撑起发动机盖散热,正常停车休息就好了。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肯定需要啊,经过长途行驶,发动机积累大量热量,不把发动机盖掀起来,容易自燃!!!而且必须要打开发动机机油加注口,灌两瓶纯净水,以帮助发动机更好降温。如果有条件,拆开变速箱壳,以便帮助变速箱也散散热,大众的双离合变速器主要因为散热不行,容易损坏。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我都把车拆了,走的时候再装上。有时候会有剩下的零件不知道放哪。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很多人跑高速时都担心发动机温度太高,殊不知你们太低估了高速行驶中气流的降温作用了。
记得那是2009年末,第二天要跑长途,结果头一天发动机高温了,当时4S店检查了说是节温器打不开,给换了个新的节温器。没想到问题还是没解决,依然高温。眼看就要出发了,没办法我就让他们把节温器拆了,然后用纸板挡在散热器前就出发了。上了高速后没跑出去一公里发动机水温就下去了,没办法,冷却液一直大循环,散热器散热速度太快了。于是下车稍微调整一下纸板,前后调整了三次终于调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保证行驶中水温一直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这件事我是真见识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有多大。而且高速行驶中车头气流非常快,如果发动机温度太高的话节温器打开,然后冷却液就可以经过车头散热器快速散热。这散热效率绝对比发动机产热要快的多。
因此我们平时要按时保养,只要保证不散热系统正常工作那么跑高速时根本不必担心发动机的散热情况。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谢邀请。
恰恰相反,跑高速时,散热器风扇是不容易启动的,相反,市区堵车时,散热风扇便会频频启动,这就说明到了服务区,没必要打开机器盖子帮助散热,多此一举。
如果你愿意打开,也没什么不好,空气流动,会使发动机散热加快一点,尤其是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那种车辆,可以缩短风扇和电子水泵的耗电时间。所以到了服务区,掀不掀机器盖子都无所谓。
跑了这么长的路,进了那么多次服务区,没见过掀盖帮助散热的司机。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一般进了服务区把车停下后,我是对着中网用嘴吹!我妈说,水烫了拿嘴吹一吹就凉了,我一般夏天吹七个小时,冬天好,吹两个小时车就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