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倒车把一87岁老太撞亡,定责未出,家属要求朋友垫付60000丧葬费,可以给吗?
倒车把87岁的老太太撞死了,虽然定责未出,不说全责,主要责任基本是没跑的。
在这种铁定需要负主责及其以上责任的情况下,家属要求垫付60000丧葬费,我的建议是可以给。
按我国的法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简单来说,如果在事故中需要承担主要以上责任的,且事故导致一人死亡的,驾驶员不但要面临民事赔偿,还要面临刑事责任问题。会被以涉嫌交通肇事罪起诉,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不想坐牢,既然家属提出了要求,且不算太过分,这笔丧葬费就必须出,目的是为了博取死者家属的好感,让死者家属给你出具谅解书。
如果你的表现好,家属出具谅解书后,法院可以从轻判决,且很大可能会判缓刑。
在缓刑期间,只要你表现良好不再犯事,基本缓刑到期了,实刑也不需要去服了,你就自由了。
想想看,60000块换三年自由这事,不划算吗?而且这笔钱你只是垫付,待定责完成到了理赔阶段,你拿着垫付得到的收据找保险公司理赔就行了。
其实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钱,只是垫付而已。别硬抗,越硬越后悔。
根据车祸死亡赔偿标准,死者家属有权获得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抚慰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家属交通费、家属住宿费、家属误工费、抢救费等赔偿。
其中,死亡赔偿金是大头。实际赔偿额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所以死亡赔偿金只需要赔偿上一年度可支配收入×5就行了,顶破天不会超五十万。
现在的交强险,旧版有责任的死亡伤残额度为11万,新版是18万,不出意外,只动用交强险都够赔了。
毕竟人死了,不用抢救,而医院治疗才是最费钱的。其它的都是小头,不用太多的。
于情于理,你那朋友剥夺了别人的生命,不管是否有意,花点钱买心安总是没错的。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只要家属要求不过分,按他们说的做,去吊唁,去看望家属,出殡那天去磕个头,送一送都可以。
既为赎罪,也为心安。
朋友倒车把一87岁老太撞亡,定责未出,家属要求朋友垫付60000丧葬费,可以给吗?
倒车把一87岁老人撞死。应该是全责。这个没争议。
现在问题是死者家属要求垫付6万元丧葬费。很多人认为反正有保险,总是要起诉的,没必要垫付,应该是保险垫付。我告诉你,这个案件,如果是你朋友全责。你最好先垫付给对方,否则如果不垫付,会把你朋友后面路堵死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先看看这个事故处理程序。至人死亡主责以上要吊销驾驶证,而且要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
87岁老人赔偿金不高。按安法规定,赔偿标准为20年(当地上一年人均工资),60周岁以上每长一岁减一年。75岁以上以5年计算。所以该老人只有5年赔偿,应该没有要赡养的亲人。
而丧葬费按半年当地人均工资计算。
另外就是精神抚慰金,一般为3万元,最高不过5万。
那么,如果结案后,该老人赔偿金就出来了。
重点问题来了,该案结束后就要追究你朋友的刑事责任了。也就是说要判刑的。
而法院在判刑时会把对方谅解与否作为参考。如果对于有谅解书,可以判缓或免予起诉。如果对方没谅解书,对不起,必须判实刑。
那么回到本题,对方要6万丧葬费,你垫还是不垫?如果垫付了,你可以在取得对方谅解的前提下要另外支付的费用中抵扣保险赔偿的丧葬费。那么如果你一律不垫付,那么对方想你坐牢就不要你弥补了,不会给谅解书的。你朋友等着坐牢吧。必竟87岁老人,迟早要走这一步。人家家人就要你坐牢。
如果答应对方垫付,后期死者家属工作也好做了。一般只要补偿到位,那你朋友应该不会坐牢的。
所以,我建议先垫付丧葬费是有道理的。这个钱可以抵扣,但肯定要不回来,等于是换取不牢。
大家应该记得河南玛沙拉蒂案件。由于伤者和死者家属要求判对方死刑,那肇事者肯定不会先赔钱的,否则人财两空。而法院迟迟没判决,实际上在双方进行庭下沟通。
本案很多人的建议我不苟同。只有积极赔付才会对你朋友有利。
孰是孰非自己惦量吧。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朋友倒车把一87岁老太撞亡,定责未出,家属要求朋友垫付60000丧葬费,可以给吗?
必须要出啊,你朋友也要做好坐牢的准备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下面我展开说一说。
一、倒车撞死老太太高概率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般来说,倒车时,要求车主具有高度的安全注意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机规定:“机动车倒车时,应当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倒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如果没有特别特殊的情况,倒车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都会被认定为车主全责。
车辆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如果是在道路上,或者是在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场所内,包括允许公共通行的停车场、广场等范围内,则属于交通事故,由交警部门处理,并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在上述场所范围外发生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如果属于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如果承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则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如果不存在肇事逃逸或者其他恶劣的情形,判刑在三年以下,如果有逃逸或者其他恶劣情形,则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量刑。
如果不属于交通事故,但由于车主倒车时存在重大过失,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朋友的行为高概率已经构成刑事犯罪。
二、积极理赔才能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由于你朋友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现在事情已经出了,只能尽可能地争取悔罪表现,减少刑期,或者争取被判缓刑。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积极赔偿等方式,与被害人家属达成和解协议,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
对于积极赔偿,取得当事人谅解的,法院在判刑时可以从轻处罚,三年以下的,还可以适用缓刑。
所以,你朋友必须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才可能尽可能地争取从轻处罚。
三、造成一人死亡的需要赔偿多少钱造成死亡的,最少需要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
其中死亡赔偿金,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现在大部分地区不区分农村和城镇了,一般20年算下来在70万左右……即便按照最少的五年计算,也在15万左右。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一般也在三四万元了。
所以,别人要60000元,并不多。
四、保险怎么办?有些人认为这些损失应该保险公司赔。
没问题,保险公司确实要赔。
但是你等得起吗?保险公司只需要赔钱,又不需要坐牢,所以一般并没有积极主动赔偿的意愿。
而如果车主(驾驶员)赔了的话,可以从保险公司赔偿的款里扣除,将来自己再去找保险公司赔偿,并不会有什么损失。
所以,建议还是自己先赔,取得谅解后再自己去理赔,没必要和被害人家属闹不愉快,给自己造成损失。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被害人家属赔偿时,要求对方出具收条,或者自己保留好其他付款的证据。还需要注意的是,对方出具收条时,不要专门注明是丧葬费,注明赔偿款就可以了。
我是家子,十年法律人,您的点赞、评论、关注都是我继续答题的动力!
朋友倒车把一87岁老太撞亡,定责未出,家属要求朋友垫付60000丧葬费,可以给吗?
对于该问题建议不要急于垫付丧葬费,建议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以后再考虑处理方案。
第一,死者家属要求支付60000元作为丧葬费,这个费用可能会偏高。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事故责任目前还没有确定,不能盲目认定倒车必然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虽然根据《最高院审理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致使一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事故责任的认定是根据当时的行车环境、车辆和行人行驶路线等因素来确定的。所以不要盲目就认定倒车就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就一定要多给钱。
第三,现在死者对于丧葬费就要求支付60000元,假如构成交通肇事罪,你想取得死者家属的谅解,这个谅解费用肯定会很多,虽然生命是无价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原则的。
综上,在事故责任没有确定,且死者家属要求丧葬费过高的情况下,不建议急于垫付丧葬费。
朋友倒车把一87岁老太撞亡,定责未出,家属要求朋友垫付60000丧葬费,可以给吗?
您好,回答如下:
一、五种责任形态
目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包含:全责、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以及无法认定责任五种责任形式。
二、涉及您朋友的责任认定
根据您的描述在事故责任认定上您朋友会有一定责任。目前实务中普遍向非机动车方倾斜,即使在机动车方无责的情况下,也会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赔偿。
三、给您的建议
1、前期可以给予对方一定的赔偿,不管责任如何划分,必经撞到别人了。
2、同时,现行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前期赔偿时保留银行支付痕迹,并要求对方出具收条,后期可向保险公司理赔。
朋友倒车把一87岁老太撞亡,定责未出,家属要求朋友垫付60000丧葬费,可以给吗?
好多人说不管、交给保险公司的,是没搞清楚状况啊!一般的交通事故,不垫付是正确操作,但本案中司机基本主责且造成对方死亡,这种情况除非是获得对方的谅解书,否则大概率会蹲监狱。获得对方谅解书的条件是什么?那就是家属满意了,要么人满意要么钱满意,所以在保险之外,额外拿出一二十万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别人只提出了6万的丧葬费,不算过分,个人建议给吧。钱没了再挣,毕竟进去蹲几年损失更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