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里?

作为90后,对国产或者合资汽车,都可以特别的感情。买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求跟预算,买的国产宝骏。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考了驾照,买了新车。在我那十几户的小组里,大概有九台车。

这其中,国产有,合资也有。国产的有宝骏560,哈弗H2,吉利帝豪GL,合资的有CRV,奇骏,福克斯二厢,轩逸,桑塔纳,思铂睿。

很有意思的是,年轻一代,买的都是国产车。年长一点的,都是买的合资。

所以,国产车跟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通过跟这些人的聊天都可以概括一些,它们分别是质量,口碑,社交属性,售后等。

国产车跟合资车最大的区别在于质量稍差,但是可以忽略不计

在我准备买车那会,最爱做的事,是在某车之家各车型论坛潜水。潜水干嘛呢?主要是看各位车主炫车,爆料,故障求助等等。

看的多了,我发现,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神车还是潜水车,出现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合资车型出现质量问题传播较广的是本田的CRV。

号称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居然出现机油增多的情况。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三大件之首,出现问题无法容忍。

维权车主一波接一波维权,本田一次又一次甩锅。最后有关部门出面,丰田才给了消费者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而自主车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宝骏,毕竟刚刚上过3.15晚会。

爆出的问题是宝骏560智能手动挡的变速箱问题,挂不上档,失速,动力中断等问题根本没得洗。

事后,宝骏官方公开道歉,表示负责到底。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市场上近些年来的车辆召回事件。

  • 长安福特召回福睿斯19070辆。
  • 福特汽车召回林肯大陆11044辆。
  • 蔚来召回ES8车型4803辆。
  • 现代汽车召回起亚斯汀格 27辆。
  • 北京现代召回全新途胜63852辆。
  • 一汽轿车召回奔腾X40车型13680辆。
  • 神龙汽车召回雪铁龙C4毕加索200辆。
  • 克莱斯勒召回道奇酷威1143辆。
  • 一汽-大众召回全新宝来、蔚领汽车430,388辆。
  • 吉利汽车召回博瑞GC-9车型40068辆。
  • 一汽大众召回奥迪A6Hybrid车型13辆。
  • 克莱斯勒召回自由光17230辆……

可以看到,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平民车还是豪华品牌,都会出现质量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品牌的车跟合资车质量存在着差距,但是不多。

根据调查数据,合资车百辆出出现的故障数为402.9,自主品牌车为486.9。差距很小。

而且,这故障数,也是有讲究的,很多都是小故障,但是也要算作故障的。

比如,减震漏油了算故障,空调坏了算故障,那中控锁失灵,阅读灯坏了肯定也算故障对不对?

所以,国产车跟合资车的区别在于质量有差距,但是差距很小。有开不坏的丰田,也有开不坏的国产车。

口碑口碑,口口相传,可信,但不可全信。

你随便问路人一个问题:合资车跟国产车哪个好?大概率会得到合资车好的答案。

你问他合资车好在哪?他八成答不上来,只会说听别人说的。

这就是口碑。

大家觉得合资好,国产跟合资没法比,这是国情,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因为中国国情,国产汽车在90年代才开始发展。但是,日本,美国,欧洲的汽车品牌,早就开始野蛮生长,进入了以质量拼生存的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汽车行业开始以市场换技术,外国汽车品牌跟本土汽车企业合资,成立了很多合资汽车品牌。

这时候的国产汽车,好比刚刚出生的婴儿。对上的,却是身强力壮的青年,自然被打的流花流水。国人看在眼里,自然形成了国产车哪哪都不行的印象。

再加上国产车刚起步那会质量确实不怎么行,口碑自然变差了。

时至今日,我国开始在新能源车发力,试图弯道超车。自主品牌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推出的电动车,产品力都不错,得到的评价很高。

相信再过几年,国产车比合资车口碑差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合资车现在就是比自主车有面,社交属性更强

不可否认,开合资车和开自主车,得到的待遇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合资车因为价格更高,天然会比国产车更有面子。

像我那小组,有二个没结婚的,买的是CRV,思铂睿。据说都是家庭合资买的。

为啥呢?自然是开出去有面儿。

很多人戏称,一个奔驰标至少值十万。这就是品牌溢价。而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品牌溢价多花银子,无非是品牌能给自个背书,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种情况,没个五到十年没法得到改变。

买车也看售后,售后便捷更得车主青睐

目前,国产车的一线品牌基本都做到了市一级的经销网络。像五菱,还做到了部分县一级的覆盖。

合资汽车品牌,因为入场早,销量大,很多地方都能做到市级区域覆盖二到三家。

汽车作为集大成的工业品,出现故障的几率非常高。出了问题自然需要修,如果品牌售后网点少,自然会影响车主的购车意向。

合资车比自主车就强在售后方便。

先不说覆盖广,4S店多,就连路边的修车店,对合资车的备件也多,修起来更快更方便。

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因为合资车销售时间更长,销量更大,零整比高导致修车利润更高,所以更得从业者青睐。

像国产的众泰,有人发文说众泰T700变速箱故障,打厂家投诉电话没人接,4S店也没有,整一个无处可诉,无处可修。

综上所述,虽然国产车和合资车有区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区别会慢慢淡化。到时国产车和合资车只是一个代称,不会附带这么多的隐喻。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里?

不得不承认国产车与合资车还是有一定差别存在的,当然并不是把外观造的漂亮,装上大屏幕、真皮座椅就认为我们已经赶英超美了!国产车其实很难,取胜的法宝就是性价比!如果整车售价过高,与合资车相仿,那么销量很难上去。因此国产车目前只能主打性价比。很多时候我们推荐国产车的时候都是说空间大、配置高。这是因为家庭用车年行驶里程少,大多数人都是预算不足才选国产车。而驾驶感受、三大件则是一个够用就全代替了!因为入门级车型空间与配置更重要一些,买菜车在动力、操控上远远不如空间配置重要。如果汽车使用频率高、年行驶里程大、经常出长途,那么我们会推荐合资车。主要考虑稳定性与耐久性,例如同样6w的预算,如果用的多(商用)那么我会推荐他去购买捷达/桑塔纳,虽然配置低、空间小,但是三大件机械素质高,耐久性更好、操控也好一点。这种情况下牺牲配置空间换操控是划算的。而您要是市区内上下班代步,买菜,偶尔跑高速,那么我推荐您购买吉利帝豪。大空间家人乘坐更舒适、内饰漂亮、配置高,自己天天用着也舒服一些。国产车起点低,几乎是低端车的代名词。因为我们汽车工业底子薄,起步晚,一穷二白。国产车崛起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大部分知名国产车造车历史都不超过三十年。例如吉利汽车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造摩托的人开始造汽车,建厂初期钣金全部手工敲打。比亚迪汽车则于2003年成立,造手机电池的电子厂开始造车,通过收购秦川汽车获得准生证。长城汽车前身是改装厂,1996年才开始生产皮卡,从皮卡行业老大一直做到SUV行业老大。奇瑞汽车也是1997年才成立。这些都是比较有潜力的汽车厂商,造车历史也不过二十几年而已,当我们手工敲打钣金的时候,外资车企汽车制造早已经全面实现流水线作业,成熟车型已经在中国驰骋多年。例如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市场早期国内市的老三样:富康、捷达、桑塔纳在90年代已经称霸中国。

造汽车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尤其在我们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情况下。四个轮子两个沙发组成的汽车,有着很多的不足,很简单我们造车初期根本不知道怎么才能造好汽车。毕竟汽车零部件很多,比摩托车多很多。零部件制造工艺标准、材质我们都是参照国外标准而来的,初期仿造汽车的时候,有些地方也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把瑕疵也原封不动的仿制出来。汽车造出来才知道哪里不足,而且有些不足之处短时间难以发现尤其是设计失误,汽车使用多年才能发现。因此光是经验积累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短短的几年时间是不能做出成绩的,自主研发之路很难走。吉利汽车造车初期一心造老百姓买的起的车,造了几年车以后发现老百姓买的起的汽车(自由舰)存在很多不足,只能满足代步而已,各方面水平都不高。掌握了一定的造车经验后口号变成了“造老百姓买的起的好车”,自主研发发动机、变速箱,仿造8A发动机后又造出3AT变速箱。这时候李书福先生已经知道造车是怎么回事了,沙发加轮子只能在低端市场玩玩,也看到了我们与合资车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短时间难以追上的。因此才有了收购购买成熟技术经验的决心,底子薄我可以请老师,买产品,买专利。就这样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从此吉利开始学会造车。收购沃尔沃后第一个作业就是吉利博瑞!这台车口碑非常好,驾驶感受与合资车比肩,完全超出了吉利的造车水平。其实这就是沃尔沃老师指导的,吉利在一边学习而已。至少知道了怎么造汽车,即便如此,博瑞也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动力表现、油耗等问题。沃尔沃初期只能教会你怎么造车,动力系统还得慢慢来。多年以后的今天,博瑞才用上了沃尔沃技术的发动机、变速箱,可以说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少走了很多弯路。从吉利汽车的发展之路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国产汽车的发展历程。比亚迪也是如此,初期仿造丰田,后期则转型电动汽车。短板就是发电机/变速箱,以及整车的机械素质。例如比亚迪系列混动汽车,一款发动机已经多年未更新,技术参数在今天也是呈落后状态。而比亚迪的电动/混动汽车开起来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动力强大,可以媲美跑车。其他方面不做评价。可以说比亚迪的电动/混动汽车,动力系统是领先的,尤其是三电系统自主研发制造生产。以至于丰田也拋来了橄榄枝,与之合作生产纯电动车。但是在整车制造上功力还有所欠缺,火候还差了一点。长城汽车从仿制五十铃皮卡做起,后期仿制本田CRV。随后H6走红,长城发展历程难逃仿制,但是逆向而来的H6发展的顺风顺水,至今仍然是长城最赚钱的汽车,主要利润的来源。但H6如果与原型车做对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例如动力、油耗、操控、质感,与CRV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好在H6质量稳定,虽然有小问题存在但是不会有大问题,凭借着原型车一半的价格迅速占领SUV市场。后期大价钱开发的车型,进军高端车型的一系列汽车在也没有取得H6的成绩,wey、H7、8、9市场表现平平。其他国产汽车也是如此,短短的二十年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车企甚至为了快速取得成绩,不惜玩起了“模仿秀”,最终还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重视基础建设/不搞研发的车企,没有自己的技术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而一些有远见的国产车,在仿制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经验,投入资金搞研发,已经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例如比亚迪,燃油车品质一般,但是电动/混动汽车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吉利汽车、站在巨人肩膀上已经可以造出来可以与合资车媲美的汽车,旗下的领克汽车是大多数国产车难以超越的。长城汽车,皮卡与SUV的老大,合资车都难以撼动其地位。随着国产车的进程加快,主流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差别会进一步缩小。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表面可以看到的差距是油耗、动力、驾驶质感等。长远的差距就是耐久性问题、甚至各个零部件寿命也短一些。这些与国产车低售价有一定的关系,低售价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不能太高,品质与耐久性自然差了一点。这点在国产的高端汽车上表现不明显,大部分高端车零部件采购与合资汽车是同一个渠道/同一个标准。入门级车辆零部件采购/品控要求则低了很多,毕竟还要考虑到终端售价的,但是低端国产车利润要比同价位合资车低很多,消费者的到实惠更多一些,因此国产车性价比很高。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特别想问答,回答了肯定要挨骂,不过还是站在自己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发表一些微言,读者可以自己判断,不喜勿喷。

先不说豪华车,国产车中没有豪华车,豪华车中国和国外的差别基本上0和1的差别,你根本就没有,怎么对比,谁买车拿红旗和北京奔驰或者华晨宝马对比了?这个档次的车先不讲,完全没有可比性。

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车型,合资车有美系,日系,德系,法系,韩系

而我是这样分的:

第一梯队:日系,德系。丰田,本田,大众

第二梯队:美系。通用,福特

第三梯队:韩系,法系,国产的部分品牌(吉利,WEY)

第四梯队:国产的部分品牌(长安,长城,比亚迪,传祺,荣威)

第五梯队:剩余的国产品牌

看到这5个梯队,我会针对这5个梯队做详细说明,差距也体现在梯队里面

首先,日系和德系,两个系列的强,是全球程度的强,丰田全球销量第一已经多年,而大众也是去年夺冠,全球销量第三是日产-雷诺,所以在全球前三中,日系占了两个席位。日本车的质量的确是好,车身稳定性也强,不管你说是日本车铁皮不厚还是其他什么,但是有一点,所有车中,日系车的小质量问题是最少的,而且大的设计缺陷基本上没有。大众速腾的断轴门,福特的断轴门,别克的断轴门。比比皆是,而丰田什么时候有过。小质量毛病小就代表了车身设计和制造的细腻程度。所以日系车的优点在于设计精良,小细节做的好。这些都是经过几十年接近百年的积累而来,但是国产车这点就不行,第一,国产车没有那么长的历史,没有太多的犯错机会就积累不到经验,没有太多开创时代潮流的机会也创造不出新的技术,这些都是国产车弱于第一梯队的问题。

德系,其最大的长处在于做工,德国的制造工艺是很精湛的,一个国家整体制造工艺的精湛就代表了整体层次的一个提升。因为一辆车不是一个主机厂生产的。主机厂更多的是装备和涂装,而一辆车3000多个零部件,是由上千个生产厂家来完成的,如果每个生产厂家的车床和制造工艺都提高了1个百分点,那么整车的质量就能提高十个个百分点,反之亦然。这个就是德系车和国产车最大的差别。人家的发动机,变速箱,同样的材料做出的东西就是比你好,哪怕设计是一样的,仍然好于你,就在于德国的车床,精度比国内高了不止一个零。而且德国是工匠国家,比较在乎技术。在德国一个钣金工的待遇和受尊重程度不亚于一个工程师。而且很多都是工匠世家。中国可以么?你能说蓝翔出来的和985出来的是一样的么?这个是和社会制度和整体国家的制造工艺有关,为什么说汽车是大行业,也是体现在这个地方。他能带动整个行业整个国家制造工艺的提升和革新。这点也是国产车差德国车的地方。

有人说,国产车要更进一步,必须迈过美系车。这点我觉得没有错,因为对于德系和法系,部分国产车已经达到了相同的水准。或者差距已经肉眼可见了。再向上,只能说短期超过美系车。对于美系车,第一是品牌,第二个全面。毕竟之前有几大汽车集团,虽然现在都不怎么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国产车比较有希望的就是吉利集团。第一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入股了奔驰,而且还收购了路斯特跑车品牌,布局了马来西亚。

一个集团一个品牌要向上,站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当你旗下有了不止一个品牌而且是不同的品牌后,当你的市场不止在中国而是在全球后,你才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种叫做自身维度的提升,为什么第三梯队放入了吉利,就是这个原因。当然现在吉利刚刚起步,后面握着这么多品牌能走多远就看自身实力了,这点差距就是在于品牌方面和全球化以及多品牌化运作的差异,这点也是国产车弱于合资车的地方。

对于WEY,为什么列入第三梯队,是我想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细分领域。WEY是专注SUV的一个品牌,毕竟是长城旗下的。而且走高端,国产车在解决生存温饱问题后,必须有细分领域的崛起,好比国外的JEEP,MINI,SMART等个性品牌。因为对于个性的追求是生存的第二追求,是只有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后的追求。之前国产车没有,因为之前的国产车能否活下去还是个问题,现在强点了,对于单独领域的追求和突破,也是中国品牌比较弱的地方,比亚迪对于电动汽车的追求,不如特斯拉那么纯粹,当然也有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不完全是比亚迪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WEY列入第三而比亚迪是第四的原因。一旦WEY成功了,会有更多细分领域的单独国产品牌诞生,中国不缺创造力,缺的是将创造力实施下去的勇气,所以这点也是差距所在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当然仁者见仁,不喜勿喷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里?

国产车与合资车现在差距不止是一方面,就如同问题所说的不仅有技术方面还有消费者的意识,国产车近几年的进步值得肯定,但是想要达到合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赶超”更是难上加难,下面就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家用车领域在技术方面,大众有“TSI”的动力总成,本田有“地球梦”发动机,马自达有“创驰蓝天”技术等等,而国产车现在几乎没有什么领先的技术,发动机现在做的已经可以了,在质量可靠性和动力、油耗等方面虽然不是很优秀,但起码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不过自动变速箱是一大不足,现在最常用的是双离合,后期质量和性能的表现还很不理想,CVT和AT变速箱又受到了技术和专利等方面的限制。了解完技术方面以后再来看意识问题,其实现在自主品牌比亚迪在混动上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可以说是拿得出手的,但就国内而言很不认可,一些反对的言论并不少,例如说定价偏高等等,个人感觉其混动车型单单一个动力就能值那个价,别管是不是用了电机驱动,合资车型用电机提升动力卖的就便宜了?有些还说合资车加上电机动力也很好,暂且不论是不是这样,起码没有对应车型就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认为它做不到,一切用产品说话,如果车型出来了,各方面的性能超过比亚迪,那价格高出就不是一点半点了。国产车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造车太“浮躁”,很难真正用心去慢慢的沉淀出一款车型,销量不好的车型基本上就是停产,然后稍加改动再当新车型推出,以至于到现在很少有类似高尔夫、凯美瑞等经典车型,有些厂家一年自己都不知道出多少车型,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调校,所以很多采用了合资部件的车型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说实话是一种态度,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汽车实说”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里?

我的长城h6已经进入第六年,行驶12万公里,我的车是2013四驱手动,质量真的很不错的,我还自己改成了自动挡,这些年走云南贵州,走上海浙江,刚过去的暑假从西藏回来,一个司机开了1万公里,回来的时候是觉得车子有点问题,因为定速时总是自己脱速断开,力气有点不足,去之前四儿子的员工让我换离合片,我有点生气,我问他换离合片要多少钱,他说如果连压盘一起换大要3千,最后我还是没有换,回来时我都在怀疑自己有没有决定错误,是不是应该换了离合片再出发。

结果回来之后再去保养,另一个师傅说火花塞有一个部分融化,其中一个点火线圈漏电,这次我决定换掉它,加上机油和其它保养,一共700元,保养完后到现在,车子开起来象新的一样。我就知道这次决定没有错误。这个师傅还告诉我,离合片可以等真的出现问题打滑时再去理它,有些人车子开到报废都还没有换离合片都有。这次我就真相信了。所以去修车千万不要随便听信四儿子的部分员工的话,除非有真实的证据证明哪个配件坏了。

我买过三台国产车,没买过进口和合资,有人说合资和进口有些质量真的很好,这个我也相信,不过我的车6年了,也只真正用坏过两个配件,一个是入挡总成,另一个是手刹总成,入挡总成是四儿子员工弄坏的,却没有人承认,手刹总成他们告诉我不能再收紧了,但有其他车主告诉我,其实是可以从另一端收紧的,根本不用换。看来这600元也是多此一举了,不过换吧,换个新的总是好的。

下一台车打算买一台本田奥德赛,25万最低配,看看合资车是不是真的开多久都不会出现问题。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在哪里?

国产车 VS 合资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看似同样大小的一款车,国产车(自主品牌车)只需合资车价格的5折或者7折,但为什么人们还是觉得合资车就是信得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1、品牌效应

说道品牌效应,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同样是拖拉机,国产拖拉机和兰博基尼拖拉机,那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皮包,国产包和香奈儿包的价格肯定不一样,这就是品牌效应的威力。为什么国产车品牌效应低呢?还是一个历史原因。

品牌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国外汽车品牌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无论是设计体系、制造标准,或者核心技术,都有着成熟的积累,口碑方面也相当不错,并且各大品牌已经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如操控的宝马、舒适的奔驰、皮实的大众、技术的本田、可靠的丰田等等,品牌印象深入人心。

而国产车呢,真正发展的时间相当的短,大概在2000年左右,我国一批自主品牌初露头角,当时的技术力量薄弱,只能走逆向研发的路子,以廉价的“山寨车”来占有市场,获得生存,如夏利、奇瑞QQ、比亚迪F3、吉利自由舰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 如今长安、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虽然技术力量有提升,但综合素质还是无法达到合资车的水平,仍然以性价比来博取市场空间。

2、设计体系的差距

一款汽车,从工业设计到概念车再到量产化,这里面其实包含一个设计标准。对于国外品牌来说,他们的体系标准都是经几十年、上百年验证的成熟体系,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数据积累,从勾勒出第一笔设计草图,到量产化走下生产线,都有自己的一套设计体系,因而,很少出现重大缺陷的车,质量也比较稳定,口碑也打造的比较好。

反观自主品牌,因为发展时间短,大多数厂家其实并没有自主独立的标准体系,如工业设计、内饰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悬架设计…只能东抄抄西抄抄,但这些分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能否组成一台成熟、可靠的车型呢?

未必!所以许多人吐槽国产车小毛病多,不经开等等,这都是设计体系不成熟造成的。因而自主品牌成就一款爆款车型,需要运气,也许某款车各方面搭配的挺好,就火了,搭配的不好,就销声匿迹了。当然,有许多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正在缩小与国外品牌(合资车)的差距。

3、核心技术的差距

我们常说,买车不能光看配置,要看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也是一款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所在。国外品牌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研发能力较强,在这方面颇有建树。

而反观自主品牌,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教无一不是大多数国产车的短板,如国内SUV销量火了好几年的某紧凑型SUV,竟然用的是一台三菱技术的1.5T老发动机,这样的搭配会有什么劣势呢?手动挡低速动力不足,爬坡费劲,自动挡油耗超过11L,两头都不占好。更有甚至,有的自主车为了尽快上市,底盘调教马马虎虎,小毛病、异响层出不穷,行车感受相当不好。

当然了,如今还是有一些自主品牌也在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无论是正向研发,还是收购外国企业技术弯道超车,在三大件(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实力。

4、品控和口碑的差距

品控指的是品质控制,现在合资车的国产化程度很高,所以实际上与国产自主品牌车相比,在工艺上的差别并不大,但合资品牌有着一套完整的配件质量品质控制的体系和完备的零部件测试体系。

而很多国产自主品牌,没有自己独立的体系标准,所以很难去验证一个配件究竟是否足够合格,在加上成本压力的存在,有些配件成本,能省就省,有些测试环节能不测就不测,而且国内车企研发能力低,在供应商面前话语权也不足,比如,合资品牌可以拿到比较理想的变速箱配件,但自主品牌拿到同样品质的变速箱相当困难。

因此,从品质控制上,自主品牌就存在不足和压力,因而质量就与合资车拉开了差距,各种小毛病的积累也就产生了用户口碑上的差距。

总结:当年的日、韩系车无一不是从模仿逐渐走向正向研发,自主品牌目前也在经历同一个阶段,如果自主品牌能够真正重视并建立起标准研发体系,攻克核心技术“三大件”的难关,并做好品控,相信自主品牌和口碑和品牌将逐渐赶上合资车的脚步,并凭借国人的聪明才智,真正打造出国人骄傲的品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