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亲戚今年74岁,被孩子们送进了乡镇养老院。孩子们每月给养老院缴费。你怎么看?

老头由于偏瘫,无法自由活动。被送进去养老院。老头很不愿意,但是子女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推说工作忙,把他送进去。养老院生活不好,如果说中午吃鸡,那就是厨师买的鸡架;如果说中午吃肉,那就是买的骨头。老头天天以泪洗面。老年人,真可怜。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个事跟各地的风俗有关系吧?比如我(湖南省永州市)这边,没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农村嘛,都爱唠嗑,谁家有个三瓜二枣的破事出不了几天就传遍了。如果没传出来,大概率是没这情况。

谁家没老人谁又没有老的那一天呢?这里我讲讲我外婆的事。我外婆瘫痪在床四年,没有送养老院。

小时候,我最爱去我外婆家玩。

外婆家在山区,很闭塞的那种。进出靠一条坑坑洼洼的碎石山路。这路是沿着山开凿出来的,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悬崖下面是一条弯弯的河。

但是山里有山里的快乐。放眼望去全是山,山上全是竹林和松树,空气好,风景也好。

在山区,山林里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比如秋天摘野果,初春跟冬天就挖竹笋。冬天叫冬笋,春天就叫春笋。还可以摘油籽拿去卖钱。河里可以游泳,摸鱼抓螃蟹。最多的一次我跟我表哥抓了满满一小桶的螃蟹回去。油炸着以后,嘎嘣脆。

随着我慢慢长大,童年那些快乐的事似乎没那么快乐,变得索然无味了。等我开始工作,就只能在每年的春节回去看看外公外婆了。

我在慢慢长大,外公外婆的身体也在慢慢变差。

2014年的六月份,我妈突然接到我舅妈的电话,说我外婆突然瘫了。电话里说不清楚,我爸妈请了假就一起回老家了。

到家后,我爸妈看到我外婆已经瘫在床上不能动弹了,嘴巴有点歪,医生说是中风,拿了药就送回家调养了。

像我外婆这种情况,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能控制但是无法自主起身,需要人扶着。吃饭喝水洗澡都需要人伺候。

外婆有二个儿子跟我妈一个女儿。他们商量了以后,决定轮流来照顾。因为我外公身体那时候还行,也可以帮着看一下。

在家养了几个月后,外婆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嘴巴越来越歪,大脑也不清醒开始不认人了。发展到最后开始说胡话了。

我妈他们吓了一跳,以为我外婆快不行了。送过医院医生也没有办法,只能又送回家。

这次家里几兄妹加儿媳妇都在旁边守着,生怕万一走了身边没人。结果养了半个月情况稳定下来了。

在我外婆去世的前一年,外婆已经能够靠着床坐起来了,还能认出我来跟我说话了。

如果送到养老院,只怕情况会越来越差。毕竟,外人总不会比儿女用心。

像我们这边,老人老了,身体健康的话,儿女在外打工的,就每个月一起给600块钱生活费,看病吃酒席另外算。如果在家,那就接过来一起住。

如果老人病了,瘫痪了,那就轮流照顾。实在没空的,你请人来照顾或者把钱给愿意照顾的也行,总之是要尽自己那份孝心。

这些习俗,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当然了,习俗落地也要有物质基础。

像我们这边,是农村,家家有田有地。粮食自己种,蔬菜自己种,再养鸡养鱼。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都七十多了,儿女也都五十左右。自个儿女都长大工作了,加上自己打工也打累了,对钱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遇到老人需要照顾,在能满足温饱的情况下,不会那么抵触。

按我们那的观点,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你对老人不好,等你老了,儿女对你不好,你这是自作自受。

所以,在自己有能力照顾老人的情况下。尽一份孝心,既还父母的养育之恩,也给儿女树个榜样。言传身教之下,等自个老了,也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我的一亲戚今年74岁,被孩子们送进了乡镇养老院。孩子们每月给养老院缴费。你怎么看?

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现实,离开现实生活讲伟大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咱们还是拿您这位亲戚来讲偏瘫74岁,在北京请个保姆低于5000块钱免谈,保姆一个月的生活费1500块钱在北京不算多吧,加起来6500块钱一个月全是保姆的费用。

而北京人的平均退休金不会超过5000块钱,让您说这个家庭怎么生活,孩子得上班不,孙子得上学不。让孩子不工作了伺候这位74岁老人现实吗?所以我讲不能脱离现实,说您手里有钱子女再帮您出一部分您请个保姆。还能维持一段时间,那您没有这个条件不送养老院您能怎么办?

我也是一位68岁老人暂时还能自理生活,有时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尽可能的不给子女添麻烦,他们一天工作也很忙,很累,很紧张,如果有一天睡一觉就走了那是我的福份,还能让儿女想念我,真在床上整个几年烦也把儿女烦死,我讲实话没有小的夸干净,没有老的夸孝顺。久在床前没孝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况且人到老了还不讲理,啤气还大恐怕没有那个子女愿意和老人在一起生活。

承认现实吧,目前就是这个条件,随着我国养老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会逐步提高的。

我的一亲戚今年74岁,被孩子们送进了乡镇养老院。孩子们每月给养老院缴费。你怎么看?

你好,我觉得你有点多管闲事,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不能认为子女不孝道,毕竟他们是主动承担养老院费用的。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说:

1,如果子女条件可以,养老有保障,不照顾老人,肯定是不孝。如果养老没保障,肯定得出门打工赚钱,小孩及家庭开支这些现实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2,家中兄弟姊妹意见不同,比如:有说轮流伺候,有的家里经济条件差点的,要考虑出去打工。

3,像这种偏瘫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我在南京军区医院也见过,子女上班都忙,没人伺候,在医院两个护工轮流照看,每天给他翻身,擦洗,按摩,换尿不湿,不能进食,每次都要把饭食打成流汁状,通过导管送入胃。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下班有空都会经常去看看老人。

像这样的老人,身边不能离人,而且有专业的人照看,也不至于像有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在家突然去世都没人知道的好。

以上是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会亲力亲为地去照顾。但有些现实的问题,我们也得理解,子女们也应该经常去看看,也可以私下给负责照看老人的护工一些好处,让她平时生活上多关注一下老人,我一个亲戚,他自己做老板,忙,顾不上照顾老人,就是送养老院,平时给人一点好处,有空自己去看看。反过来,老人的子女可以给你保姆费,你也可以来帮忙伺候。毕竟是自家人。

以上图文均属于本人原创!欢迎评论和留言!不喜勿喷!我只是结合现实,不代表我会放弃照顾自己的父母,不管怎么样,可能人家有不得已。

我的一亲戚今年74岁,被孩子们送进了乡镇养老院。孩子们每月给养老院缴费。你怎么看?

孩子送父母进养老院肯定是迫不得已,如果自己能照顾父母,子女也不会让父母去受这份罪。

以前我从新闻报道上看到,华西村的养老院很好,便认为养老院就像幼儿园一样,吃饭有人管,还有人陪着玩,生活好,环境好。可自从母亲生病无人照顾后,我去一所养老院咨询参观了一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所在小县城的养老院收费并不便宜。生活能自理的每月1800元,头脑清醒生活不便的每月2600,神志不清(痴呆)每月3400元。主要负责提供饭食,洗衣服,吃药,卫生等,生病送医院后由家人负责。有两道门都有人把守,老人是出不去的。两人住一间房,房里有厕所,但光线有点暗,气味也不好闻。进去的基本上都是有病且子女无法照管的。院子不大,给我的感觉是:不自由,伙食也不好,天天和老弱病残打交道,不利于老人心情。

养老院每月的收费并低,用这些钱,完全可以找一个保姆。后来我为母亲请了一个保姆,每月1500员,包吃包住。

总之,我认为很多养老院条件还不完善,不如找个保姆更好。

我的一亲戚今年74岁,被孩子们送进了乡镇养老院。孩子们每月给养老院缴费。你怎么看?

我有一广州朋友,他母亲70多岁时召集全家人开会,宣布自己会进入一家养老院,当然她的退休金可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规定每天必须有一个孩子去看她,还要煲汤带过去,陪她不少于一个小时。

朋友家兄弟姐妹三人,都在广州,孩子都不小,夫妻和小孩平摊下来,大概每人一周一次,包括路上的时间每次花三个小时左右。在外读书的孩子回家后要多排一点。反正就像上班一样,把日期排出来,如果有事(比如出差),先家里安排,不行再和兄弟姐妹说。

他们一大家子坚持每天都有人煲汤去看妈妈,他母亲80岁上得了老年痴呆,85岁上走的。老太太生前还留下遗嘱,把骨灰洒进珠江。清明时大家到江边,把花瓣丢进江里,就算祭奠了。

朋友说:他们一生感激母亲做出这个决定,如果不是她主动进入养老院,他们也不太敢提出,观念上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果在家养老,老年痴呆后,真的不知如何是好。由一家来养,大家可以出费用请保姆,但一个家突然多出两个人,而且不敢离开广州;轮流到各家养请保姆又不太方便,因为住的地方距离远。而且一个不小心,走丢是常有的事,那就乱套了。

想来,我以后也会住进养老院的,要求孩子一周看一次就好了。死后就学另一位同学,他是把父母的骨灰偷偷带进公园,埋在一棵大树下,用石头压在上面。清明就带着花,全家人去公园走走,顺便祭奠父母。

我的一亲戚今年74岁,被孩子们送进了乡镇养老院。孩子们每月给养老院缴费。你怎么看?

如果子女真的不能伺候,也就只能送养老院。

经常来我们店买药的一个顾客,是给她的大姑姐买药,买的最多的就是止疼药和护理垫儿,拉拉裤。

她大姑姐的孩子在英国,已经很多年不回国了,老伴儿也早已去世了,这些年,大姑姐的身体每况愈下,住在养老院也只是挨日子。

养老院的条件据她来说还可以,像她这种需要24小时照顾的一个月要3500,都是她的儿子往回邮寄,靠她大姑姐的工资是承受不了的。

每天只能吃一些流食,护理员也经常照顾不过来,虽说穿着拉拉裤,也常常是弄的哪都是。 她说自己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一下。因为觉得大姑姐一辈子太可怜了, 她经常去护理员还会多照顾一些。

她说,人要是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的尊严了,这个季节,她的大姑姐只是穿了一条拉拉裤,身上盖了一个单子,揭开单子就是裸露的,因为不可能每天给她换洗衣服,这样方便给她擦拭,防止褥疮。

在养老院,她还看到一个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被截去双脚的老人,每天坐在轮椅上呆滞的望着一个地方。

她说她去一次就感觉这样活着太没有质量了,还是得提前保护好身体,这样难受的活着都不如死了的好。

也许是因为她见到的都是不能自理的,一些身体健康,只是年龄大了需要照顾的老人到养老院,每天定时吃饭,定时散步,看看电视,也是很好的。

总而言之,到老了就要有一个好身体,不然在哪儿都是遭罪。

@柴米油盐酒诗花

感谢阅读,如果能引起共鸣,希望能点赞评论并加以关注。

👁这样就能持续看到我的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