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

一朋友读了《道德经》就认为无论你怎么折腾生活最后还是回到原点,那就什么都不要去做,现实生活中他确实对工作、感情都挺消极,认为是自己的跑不掉,凡事用他的话就是“随缘”,他这种想法说明了什么?是参透还是逃避?

“无为而治”是战国百家争鸣时期道家的政治理想。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杨朱。

实“无为而治”这种思想,是给当权者治国用的,可不是拿来当行事准则的。

第一次采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治国的,就是大汉帝国。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所谓"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原道》篇就阐述了这一思想原则。在行政实践中推行这样的原则,就像《淮南子·览冥》中所说除苛削之法,去烦苛之事",以及《准南子·齐俗》中所说"上无苛令,官无烦治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那些道士,在深山里的道阁里,穷极一生,只为求道。你那朋友,看了一遍道德经,就悟了?!你信不信?

我觉得吧,你那朋友就是逃避现实,称为佛系青年还差不多。

你要明白,如果年轻人搞什么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国家第一个不同意。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消费,占了六成。年轻人都不消费,不买房,不泡妞,不吃喝玩乐,消费市场靠老年人吗?国家经济怎么发展?靠想象吗?

所以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国家不提倡的,不要信。看看就好。

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

据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推销他的儒家理念,结果是处处碰壁,“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对此很有些想不通,就请教老子。老子很不以为然地对他说:“人生天地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还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有序,禽嘼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之为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强调凡事应遵循自然法则,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人为强求;而不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更不是拔苗助长,乱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子的这种“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今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

无为而治!是《老子》所推崇,倡导的自然道德思想。

意思是说:“一切自然之物,不要刻意去进行人为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类似拔苗助长的,急于求成的,过度去干预事物的自然正常实际运行成长发展规律。这样治理(治理:人的主观愿望,对事物的实际干预促进)事物,结果会适得其反,不利于事物自然运行发展成长,得不到自然“自然形成的结果”。

无为而治!是《老子》开示,启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之事,要本着:“对万事万物,要顺其自然,各按本身特性,随着道的自然运行,顺道而治。也就是靠着自然运行的自然推动力,合乎规律地自然促成事物成就的结果,谓之无为而治。也就是不去对事物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让事物依自然之道运行,反而会得无为而治的结果。”

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用在治国方针上,就是尽量不要违背民众意愿, 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民众智慧,反对官僚形式主义。

1978年,是一个重大变更年代。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 亟待解决贫穷落后问题。安徽省,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一间土屋里鉴下了分田到户的第一笔合同。他们冒着被判刑的风险,吹响了农村改革的第一声号角。

当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对此颇有微词。时任安徽省第一书记的万里同志,不为所动,试验一年后,效果良好,从此土地大包干制度在全国铺开。

1984年5月,青藏高源铁路修通,全长1956公里,途中修建19处高架桥。这是为了避开当地野生动物迁袭路径而修建的。

政府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高源野生动物的迁袭习惯。

中国水源充沛,有著名的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雅鲁藏布江, 澜沧江,怒江,汉江等10多条大江遍布各地。

这么多大江大河为什么不大量兴修水电呢?为什么还要建核电,火电站呢?这是因为更多考虑到江鱼迁袭产卵的习惯,如果盲目兴建水电,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灭绝。

可见,无为而治已经渗透到政府行政的各个方面。

无为也称无违,不违反自然规律。欢迎评论,谢谢。

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

“无为而治"的真意不是让人“无为”,什么也不做怎么治?

此处“无为”的意思是不要乱作为。世间万物都有它们自己运行的规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春天万物萌发,我们可以给它锄草施肥浇水,使它更茁壮成长;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它也能生长但长势又会多好;如果乱作为比如“拔苗助长”,它们会是死路一条。

社会生活如同自然界生活一样。统治者要顺应天时顺应民心。在农忙时节不要打扰劳动人民,比如征发徭役,这样就会误农时,民谚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在农业社会,一季欠收,就会闹饥荒。在农忙时节,统治者应引导百姓劳作,和百姓共同劳作,不用统治者多干预,劳动人民就很顺气幸福!

“无为而治”的“无为”和老百姓愤恨的为官者不作为、乱作为不是一个概念。“无为而治”是统治者驾驭社会的最高境界!他能把握住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怎么看待“无为而治”这句话?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这一思想是由老子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而生的,而且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不以人为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如此,事物方可正常发展壮大。

道家的无为而治,对后世的安邦治理正面影响不小,如唐初把道教定为国教,出现“贞观之治”盛世;明初的“修养生息”国策无不受道家之影响。据史料,古代史上的五大太平盛世,都间直接受到道家理论的正面影响作用。

由此可见,既使当今的我们,也应积极借鉴道家理论,循规蹈矩,按章办事,以德治国,以理服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