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的原意是当家做主的人就算把瓮打破了,那瓮的碎片都是有用的,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威,不容怀疑。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权者的霸蛮,不讲理。
以每个人的小家来说,很多事情父母可以做,孩子就不能做。比如父母做饭把碗打碎了,就会说哎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孩子若是把碗打碎了,免不了一顿骂,就没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回事了。
放到国际上说,目前世界上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别国蛮横指责。比如最近美国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到中国检查所谓的“病毒源地”,对中国要求美国开放自家病毒实验室的查验要求却一直推脱。这也是“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的蛮横表现。
在中国的古代,有句话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把特权阶级的嘴脸描绘的惟妙惟肖。
这故事说的是宋代常州有个州官名叫周登,要别人避讳与他同音的字。在一年上元节放花灯官方出告示的时候,因为“灯”与“登”音相似,为了避讳,告示改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于是被百姓讥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好像是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俗语。瓮就是瓷制的水缸,也可以用来盛米面等。
我的家乡是鄂尔多斯的,这句俗语我们这里常说,这句话完整的应该这样说: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底座可做猪食盆,上面不破的可以做烟囱,破了可以当碗用。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批评家长制,引申意义是指当家的、当权的,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就是做错了事也都是有理由的,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反而普通百姓就是做的对,当家的也会给你挑毛病,无意中做错的事,当家的更会横加指责。
我的理解这句话含有贬义。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这个俗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通过参阅几个人的回答,咏斐的回答很有哲理性,首句就不以当家打破瓮而言,可以直接用代词而言了。说含有权威指令有道理。具体下一句包括面比较广泛。
它可以说有勤俭持家之含义,东西坏掉可以废物利用,所损的东西那里能用继续利用。再就是咏斐所言,家长坏了傢俱,咱说咱有理,其他人是不能干涉的。
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损坏傢俱,每个人都要为家庭着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家和万事兴吗。再提倡勤俭才能持家,家在富若不注意节俭,最后也得垮台。如今的家庭不象过去家长制,一个家庭只有家长说了算。不管对与否,就得按家长意见办。现在暢说欲言,谁的办法好就照谁的办。这才是强家助兴的好办法。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婆婆是一家之主,什么都是她说了算,她把家里用的瓦盆给打烂了,但小媳妇都不敢吱声,霸道婆婆说没关系,把碎片拾起还可当碗用,还可以当勺用。如果当官的说漏了嘴,办错了一件事,出了差错,那都是情有可原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如果说错只能怪小秘书没把事办好。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勤俭节约在过去是美德,现在也同样适用,将来仍不会落伍,因为从古至今永远不会少穷人。富人随便一餐饭所花的开销都够穷人一月甚至是一年的口粮,又怎能理解穷人舍不得扔一片碎破瓮,这其中蕴藏的辛酸与无奈呢!
俗语“当家打破瓮,片片都有用”怎么理解?
这句话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说:家里打破个坛子,不要扔了,每一块碎片都是有用的。说的也是,碎片可以铺路、可以垫什么东西、也可以作其它用。我的老家有一种坛子上面有凹凸的一条条线,如果打碎了就可以用来磨山芋。俗话说:持家如针尖挑土,要勤俭节约。此话的意思,本意在此。农村习俗,不要随便扔东西,那样会破财的。要聚财,可以变废为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