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钱和幸福没有直接关系,有间接关系。

我四姐和四姐夫结婚的时候是裸婚,那会儿姐夫只是一个配菜的学徒工。我家兄弟姐妹当中,四姐最幸福,我们都羡慕得不要不要很。

我姐第一次去我姐夫家认门儿,我和我大哥大嫂还有我四姐五姐一起去的。

姐夫家在北方的一个村庄里,是那种低矮的平房,方圆几里地都是种的大白菜。

姐夫家里有5间房,他有3个妹妹,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知道我们要去,特意蒸了新鲜的馒头,包了猪肉白菜饺子,熬了软软的大锅菜,还有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喝过的小米粥。

我估计我上辈子肯定是北方人,居然很喜欢他们的大锅菜,白馒头和小米粥。大铁锅熬的小米粥很香浓,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米油。

白馒头很有嚼劲,我喜欢那种浓浓的面香味儿。

姐夫的爸爸妈妈都是很朴实的农民,说话诚实守信,不吹嘘也不贬低自己,就说家庭条件不好,如果我姐嫁过去,没有富足的生活。

但是家里有好吃的除了爷爷奶奶,一定让我我姐姐先吃。

我姐他们没有婚礼没有新衣服也没有仪式,只是在一起吃了一顿饭,扯了结婚证就算结婚了。

结婚后我姐夫就从饭店辞职了,他觉得饭店不自由,不能好好照顾我姐,就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买了一个蜂窝煤球炉子,一口铁锅,几个不锈钢托盘,就开始了他们创业生涯。

我姐夫每天天没亮就去批发市场拉小鱼小虾,回来清洗干净,分成不同的口味腌制好。

熬好小米粥,蒸好馒头,再拌个小凉菜,煮2个白鸡蛋,一切准备就绪,才去叫我姐起床。

我姐夫总是把鸡蛋给我姐剥好,把馒头掰开给她抹上辣酱,夹上一片酸萝卜递给我姐,他才开始吃。

吃完饭我姐洗脸换衣服,我姐夫就收拾碗筷,我姐墨迹,我姐夫厨房收拾干净了,她还在房间墨迹。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生意比较好,我姐夫负责炸鱼炸虾,我姐负责称重打包收钱。我姐反应没有姐夫快,姐夫一边炸鱼还要一边帮着我姐算账。

我那马虎的四姐不是多算了就是少算了,要不就是找错钱了,我姐夫就骂她小笨蛋。让我姐不要慌,时间长了就熟练了!

后来生意好一点了,他们就添了一个炉子,这样就可以分开炸,买鱼和买虾的客人可以同时给他们炸。

北方人喜欢买炸小鱼小虾下酒。我姐夫在饭店做过几年,炸的鱼虾金黄酥脆,他的生意就比别人要好一些。

我姐生了女儿果果后,自己带到一岁,她公公婆婆就把果果接回家带了,每个礼拜六又骑着农用三轮车带着果果去看我姐,让果果每个礼拜都能见到爸爸妈妈。

一直带到上小学果果才和我姐一起生活在市里。

我姐夫依然是每天早上做好早餐,吃完送女儿上学,回来再接我姐出摊。

我姐夫50岁生日,我们兄弟姐妹们第一次全部聚在我姐姐家,我姐已经翻盖了新房子。楼上3楼4楼自己住。1楼2楼租给村里的人开餐厅。

我姐夫依然在村口支个摊卖炸小鱼。我姐姐天天在家照顾公公婆婆和牙都掉光了的奶奶。

陪着他们在门口晒太阳,骑着大三轮带他们赶集,过庙会。

我姐姐怕冷,北方的冬天很冷,零下十几度,一到冬天我姐要睡到10点才起来。她公公婆婆从来不去吼她。

最气人的是,50多岁的人了,冬天都是我姐夫给她洗头,我姐在沙发上躺着,伸出个脑袋,我姐夫烧一大桶热水给她洗,洗完给她吹干。

我大哥大嫂看到就说我姐,简直不像话,人家里里外外忙,你懒得头都不洗。

我姐夫就说,你别说她,她总洗不干净,她自己洗的头发不如我给她洗的梳起来顺滑。把我们听懵了。

我大嫂就说我大哥,你还不学着点儿。

大哥就埋怨姐夫说你看你看,你这坏榜样,我回家要不给她洗次头发,你大嫂非让我跪搓衣板不可。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好一时容易,难的是好一辈子。让对方一辈子都要安全感,幸福感。

可是我姐夫做到了,他们都结婚30年了,中间也吵过架,每次我姐生气一哭,她公公婆婆就拿着晾衣服的叉子跟着我姐夫追。

大家都知道他们也只是做做样子,但是总能把我姐逗笑,毕竟公公婆婆是向着自己的。

前年我四姐的公公突发心脏病走了,不到一个月奶奶也走了。现在就剩下她婆婆和我姐她们相依为命。

去年她婆婆和我姐去我们老家玩了2个多月,一个四川话的老太太和一个操着北方话的老太太,天天有说不完的话。

我姐就在中间给2个母亲做翻译。羡煞旁人。

我四姐小姑子2妹,嫁的老公是做水暖工程的,接的都是大单,当初订婚的时候那排场。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看红了眼,觉得2妹也不是很漂亮,娘家也不富裕,村里那么多漂亮姑娘,这小伙子为啥就偏偏选了她。

2妹夫爸爸妈妈睿智,一个村子了解下来,介绍的女生当中2妹家最穷,刚盖了房子还有些外债。

当她们知道我姐是外地人,公公婆婆像女儿一样疼我姐,2个小姑子对我姐也不错,也没有听邻居说我姐和家里的婆婆小姑吵过架,一家人很和谐,就果断选择了我四姐的小姑子2妹。

如今2妹生了2宝,我姐偶尔有空帮她看看大宝,2妹经常会开着宝马带我姐她们去市里逛逛,买买衣服,享受美食。

题主问: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是一种自我满足

幸福是从心里散发出来的安全感。

由此产生的幸福感

有钱可以更幸福。

但是有钱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很多明星大老板

他们很有钱,

为什么最后因为钱分崩离析了呢?

所以幸福由心造。

和钱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慕繁华,宁静致远。

达不足喜,穷不足忧。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幸福源于一个人对现状的满足感。不同的人,对幸福的要求水平不一样。如果是没有多少钱的人,虽然日子清苦,但是无欲无求,日子过得就算是幸福。如果一个大老板,家产万贯,但是他还有更大的目标要去实现,那他就是对当下的状态不满足,虽说吃喝不愁,但是还有个心愿没有达成,也会影响他对幸福的认同的。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幸福是知足感和好心态在一个人生活上综合反映结果的一种客观表述!

幸福即含有对物质的占有和享有的程度,更体现在精神上阳光和心理高尚欲望的境界。

物质占有和享有的程度只是幸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不是幸福的唯一条件。

心理上高尚的境界是感受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知足、心态好的人幸福感就强!而钱多的人不一定都幸福。

阳光奋进,尽自所能,重情薄利,看淡世物,拼己所求,谋己所欲,自信自立,不攀不比,不怨不悔,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幸福之人!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幸福的定义是满足。

满足包含两个要素——物质和精神,物质是生活必需,精神是情感表现。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满足,才是幸福。不同的人,满足的期望值各不相同。容易满足的人,天天幸福,反之一生在奔波的路上。

容易满足的人能知足常乐,这种心态最适合老年人,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重担在肩的人最好也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在奔波的人生征途上不至于拼命,减少一点烦恼,多一点笑容,攀比无止境。

社会资源,有“能”者多之,少“能”者少之,不是仅凭个人努力所改变的,起点不同,决定了一生的不同。当然努力总比不努力要好,都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哪来社会发展和动力。

知足和努力并不矛盾,努力相伴知足,知足促进努力,时时不忘努力——知足,知足——努力,就不会身心疲惫,幸福天天伴随你。

那么有钱就得到幸福吗?生活中没钱不行,但钱不是万能的,钱只能买等价的物质和等价的劳动服务,永远买不到真情,买不到亲情。比如孝敬老人,仅仅是钱不行,必须钱到人到。物质生活需要钱,亲情需要面对面,父母思念的是子女,不是子女的钱。老人总感觉孤独,为什么?因为人老了,思念子女,希望得到子女的关爱,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亲情钱买不到。等等……钱买不到的东西很多。

钱只是货币交换品,本身只衡量价值,不具情感,只能转化。有些情感需要直接的,生动的,活灵活现的。比如亲情、爱情、友情,金钱不能包揽全部,只是物质生活需要,还需要其它形式表达、补充。只有物质和精神都满足才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满足感。不同的满足感,对幸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一头小猪吃饱了就睡,不想别的,它会觉得很幸福!一个人吃饱了不行,还想吃好,吃好了还想玩好,玩好了还想……,总觉得不满足,所以,他难得幸福!

幸福是多方面的。没钱人有钱了,他会觉得很幸福,但对有钱人来说,再多的钱也不一定幸福,因为他会有其他方的需求。

欲望越高,满足感就会越低,幸福感就会越难以得到。欲壑难填,恐怕是人们得不到幸福的关键!常言道:"知足者常乐"!这其实就是实现幸福感的主要途径。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幸福?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长久的愉快心情。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质的东西。幸福不是金钱,也不是高科技。幸福不是拥有最好的一切,而是把当下一切变得最好。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

知足,则幸福长存。《佛遗教经》上说:“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处在宝贵、快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安乐;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处天堂,也觉得不满意。不知足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也是贫穷的人;知足的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也是富有的人。”

很多古代哲学家说,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内心感受,而不是外部世界。什么时候都感觉不到快乐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幸福。他们说 ,你要想获得幸福,必须知道满足。这是千真万确的。想要知足,要往下比,和那些不如你的人比,而不是往上比 ,和那些比你好的人比。假如这样你还不满足,那我只能说,你活该不幸福。

一个人如果能在每一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详,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就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但人往往是知多知少难知足,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要了木梳要木盆,要了木盆要木屋,要了木屋要皇宫,要来要去一场空。与老太婆异曲同工的还有一个农夫。

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收成却很少。一位官员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跑、一直不停的跑!

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

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没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倒躺在地上,死了!

其实,人们赚钱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如果只是埋头苦干,而没有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生活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体现在你拥有金钱的多少和物质利益的多寡上,还体现在你脸上的微笑,心中的情感。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人们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念,就永远不能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诺贝尔说过:“知足是惟一真正的财富。”

我的一位事业有成的朋友,他这样回忆他的过去:80年代我家住在一个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之中,每月的米、面、肉、蛋都是凭票供应,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但是每次过年时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母亲烧上十来个菜,一家人围聚在饭桌旁,看着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守夜,确实是其乐无穷。这种幸福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而现在,我每天的生活水平都比那时过年高,下馆子是常事,想吃什么点什么。但是,我并没有感到幸福。我感到吃饭、应酬占去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时间,却没有带来任何乐趣。但是现在人除了吃饭,还有哪些乐趣呢?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 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续。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世界上没有比钱更浅薄的东西了,也没有比钱更深刻的东西了。古人云:“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说的也是此理。

能够毫无顾虑地花费不多的钱,满足自己某种要求享受的强烈欲望,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有能力将钱赠给别人,乐于助人,则乐趣更大。一个人对金钱欲望甚小,而又略有盈余,那就更快乐!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梦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实现的力量。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时就显示出音乐天赋,你就该加班加点、增添收入,为孩子聘请价格高、水平也高的家教,这样你孩子的天赋才能发挥出来。这说明了,某种意义上,金钱是第二位的。只要有眼光,看准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东西,就应不惜金钱去得到它。用你辛勤劳动挣来的一点钱,送孩子去野营、请好的家教或给自己买一件心爱物,也许与你们低收入不那么相称,但却提高了你生活的情趣和意义,增加了幸福感。

金钱本身是很可爱的。塞万提斯称金钱是世界上最坚实的基础,萧伯纳也承认金钱的确是世上最重要的东西。爱慕金钱,谋求财富,本身并没有错。台湾一位作家说:“如果在进入社会之前就相信金钱,你差不多没希望了;如果进入社会之后还不相信金钱,你差不多没救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不要相信那些表面上蔑视财富的人,他们蔑视财富是因为他们对财富绝望。” 看重钱的人未必卑劣,不爱钱的人未必高尚。爱钱求财乃是人之常情。

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庭;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钱可以买到床位,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知识;钱可以买到医疗,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严;钱可以买到血液,但买不到生命。

金钱常常与爱一起列为人的最大快乐,又常常与死一起列为使人焦虑的最大根源。有人说,钱可以使人迷失本性,金钱欲是万恶之母。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祖父醇亲王曾给子孙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发人深省:“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许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度都会适得其反。爱财的度就是取之有道。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很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要做到进退有度、游刃有余更为不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