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大冬天的穿一条裤子,光脚丫去上学,脸上永远挂着鼻涕泡,书包是奶奶用破布给缝的。
土地承包到户之前,我们家没有吃过3顿饭,也最害怕过年,怕闻到别人家的肉香,怕看到别人家小孩的花布衣服,怕看人家爸爸妈妈给做的小灯笼……
因为每年过年,我们都是在借钱借米的路上。
我们70后,身边都是多子女家庭,放眼望去都是草房,谁家要是盖了瓦房就算富裕人家了。
我班有个同学叫吹气刚,因为很胖,那个年代的胖子太少了,胖是富裕的象征,就像年猪被宰之前吹满了气。
他们家有个亲戚在海外,回来探亲给他们家盖了房子,还留了一笔钱给他们,他们家就成了我们村首富。
吹气刚家7个姐姐。
他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的,每天来读书都是大姐二姐轮流背着来上学。
还给他带零食,不是炒蚕豆,就是瓜子花生,糖果。看得我们羡慕嫉妒,经常一群同学围着他转。都去讨好他,谁给他做好朋友就有东西吃。
吹气刚不爱读书,上课总爱睡觉,有时候还流口水打呼噜,作业总是完不成,他就让同学帮他写作业,谁给他写完当天的作业就给一分钱作为报酬,或者一两瓜子花生,或者5颗糖。
这个是很有诱惑力的事情,但是那个年代大部分同学放学回家都要做家务,并没有时间去帮他,我写字比较快,正确率高,他就让我帮他写。
我写的时候有意模仿他的笔迹。
我们代课老师也是农村人,家里也有地,每天上完课慌慌张张批改完作业回家了。
就这样懵了10多天,我挣了1毛钱和一些糖果,钱我打算攒着买个文具盒,糖果吃了一颗剩下的拿回家给奶奶和妈妈。
被我们老师发现吹气刚照抄作业,他就审我们谁帮他写的,我害怕极了,老师见没人吭声,就说,只要谁告诉我帮他做的人,一个礼拜不用写作业。
这死胖子唰站起来指着我,说我给他写的。
后来老师请他家长,说我赚他钱了,他们家长叫我把钱还给他,没办法,我只能把那一毛钱还给他,那可是我辛辛苦苦替他写作业换来的。
我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说被同学和家长欺负了,他们说话不算数,让爸爸妈妈给我做主。
结果被我爸打了一顿,说我放学了不回家干活去替人家写作业。
甘蔗上市的季节,村里的小伙子们就三五成群的马路边赌甘蔗,一根甘蔗立着,刀在手里转2圈,从顶部往下划,谁划的标准,长度最长,就算赢,一局1毛或者5毛。
我们一群小孩放学就围着那群大哥哥,划下来一块皮一窝风去抢。
甘蔗皮很锋利,经常被划得伤痕累累。
可能那会儿的娃皮糙肉厚,受伤了也不管它,过几天就好了,该割草该拾柴火照样干。
我们一群几岁的小孩儿,手被拉伤从来不哭,回家也不敢讲,讲了也没有用,换来的不是疼爱,消毒,是一顿揍。
有时候男子单打,有时候是女子单打,惹急了就是男女混合双打,何必呢!还不如自己忍着。
现在回忆起来,感觉没多大事儿,为什么老挨揍呢?
如今想想,可能家里孩子多,又穷,又饿又累的时候一群孩子在身边,唧唧喳喳的吵,纯粹是火上浇油。
父母的负面情绪也需要释放,大的哥哥姐姐他们打不动,也有所顾及,而最小的我,就成了大伙儿的发泄口。
剩下我们小的,随便打,不管对错,我们都没有反抗的能力,大人意味着权威,他们的话我必须照做。
我10岁那年,家里的粮食终于够吃了,奶奶早早就计划着我的生日。
哥哥姐姐们都没有过10岁,因为饭都吃不起,过生日这种事情就不要提了。
生日当天奶奶颠着小脚去地里摘她种的瓠瓜,南瓜,还有四季豆,不到5斤的一只鸡炖了一大铁锅粉条炖鸡。
那天有姑姑一家人和大姐婆家人,她婆婆和我一天生日。
满满当当坐了2大桌,说是坐,其实是站着的,家里只有一张四方桌,我们小朋友是用的门板取下来当的饭桌。我们坐地上围着门板坐一圈。
我收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姑姑买的红花棉绸,姐姐婆婆买的蓝色卡其布,后来奶奶让妈妈给我做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套新衣服。
后来外出打工,就再也没有过生日了,自己成家以后,也只是自己在店里默默的给员工们加几道菜,仅此而已。
今天是大年三十,仅以此篇献给我们的童年。
丫头在成都祝你们虎虎生威过大年,
你们的鼓励支持转发是我最大的动力。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小时候,家里最穷的时候没有1分钱过年,全家就指望杀掉年猪卖掉半头拿钱过年,记得那年年底妈妈犯愁没钱过年。寒冬腊月,雪下得很厚,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爸爸每天晚上会去要借出去的账,然而时常却是空手而归。
那年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跟着妈妈去赶集,卖掉了猪肉,卖掉了鸡蛋,手里才能有钱办年货。总之半头猪卖的钱足矣过个热闹的新年,但那时候穷是真的。
记得那次我想吃大豌豆,妈妈舍不得买,我要了一路,最后妈妈才舍得给我买了一点儿,大概有半斤多吧,总共花了7毛钱。买完走了半截,妈妈觉得不对劲,7毛钱不应该卖这么一点儿。于是怀疑人家的秤不准确,于是到了一个商店的秤上称了一下,果然差了一两,就因为这一两,妈妈又带我找那个卖豌豆的,跟人家吵了一会儿,卖豌豆的那个人家的称是带秤砣的,他说我们买的太少,连秤都打不起来,最后见我妈妈不依不饶,那个老板又给我们抓了一把,相当于把秤打了起来。
除夕夜,爸爸用煤火炉子给我们煮了一锅荷包蛋烩肉,每人两颗荷包蛋,还有许多肉片、菠菜、豆腐、粉条烩的。这碗烩菜是小时候我梦寐以求最爱吃的。只是家里的一颗15瓦的灯泡实在太暗了,爬在桌子上吃看不到肉片,甚至都看不到荷包蛋的样子。于是我把我的想法给爸爸说了出来,如果家里能换一颗更亮的灯泡就好了。
记得爸爸说吃饭是用嘴巴吃的,又不是用眼睛吃。不过后来爸爸还是换了一颗60瓦的灯泡。
哦对了,这年应该是1992年。
小时候就等着过年。过年不但有好吃的以外,而且还有新衣服穿。更重要的是走亲戚还能有红包拿。
那时候条件好的家庭走亲串门会带4元一包9个的桃酥饼以及鸡蛋糕礼品,那是我的最爱,这种礼品是有钱人的标配。每年我家大概能收到一两包留着吃。
其次的是1.2元一包的饼干和1.5元一包的麻花。这种礼品是普遍大众走亲串门最常见的礼物。
最低档次的礼品是自己炸的桃酥饼和油饼,这种礼物相当于是自产自销类的,不用花钱的。记得那几年家里很穷,连饼干都买不起,走亲串门所带的都是妈妈炸的油饼。5个油饼1包,用麻纸包起来,然后用绳子捆住。
那时候走亲戚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为了挣压岁钱,即使路途再远,那每年都是我去的,为此大年初二不惜走40里地。但路途实在遥远,翻山越岭的,走着走着就饿了,于是我还会打开偷偷地吃一个,然后再捆住,就这样当礼品了。
不过那并不影响收压岁钱,我姨最大方,压岁钱一下子给2元,接下来是姑姑和外婆,给我每年的压岁钱是1元,最后是远亲,压岁钱是5毛钱,不过许多亲戚都是1毛不给,因为关系确实没那么亲了。
总之每到过年的时候,是我小时候最富有的时候,也是长这么大,时至如今家里最穷的时候。
小时候,我几乎没有任何玩具,所以那时候特别羡慕城里的孩子有玩具手枪,玩具眼镜以及玩具汽车。而我们农村孩子真的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玩泥巴、玩鞋子、玩木棍。所以过年收到了红包的话,就可以买几样喜欢的玩具,记得那时候特别喜欢孙悟空的面具,6毛钱一个。还有玩具小汽车,2元一个。
玩具汽车是小时候最奢侈的玩具。虽然那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好在父母都十分努力,加上时代越来越好,后来没几年就彻底地改变了这种贫穷的面貌。当然话说回来,虽然那时候很穷,但一点也不影响着自己有个完整且幸福的童年。
回顾如今,真是仿佛如同来到了想都不敢想的天上人间,不得不感慨这几十年来华夏儿女奋斗拼搏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成功,这在30年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我是农村出生的,家里姐弟3个,上面是2个姐姐,大姐81年,二姐84年,我85年,家里最穷的时候应该就是从我开始上学开始,那时候90年的时候小学学费很贵,家里3个人上学,父母务农,没什么收入,一年省吃俭用都不够我们3个交学费的,因为我最小,农村没有幼儿园,我5岁就开始上学前班,我只记得从学前班开始,我的学费每年都没有按时交,特别是到2年级的时候,开始懵懵懂时,每次学费不交老师就不给发课本,看着其他同学都有新书我好羡慕,我总是侧着身看同桌的新书,那时候闻着新书的油墨味都觉得好香,有一次学费拖得太久了,老师不让我去学校了,我就在家里哭,因为我觉得同学们都知道我家没有钱交学费,我觉得很没自尊,后来我妈牵着我去学校闹,破口大骂,说为什么不让我去学校,当时我和我妈就站在学校门口,很多人围观,我当时头都抬不起来,觉得更没有面子了,本来就穷,别人还会觉得我妈没有素质,去,交不起学费还去学校闹事,哈哈,那时候是真的不懂事,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妈妈的用心良苦,她是怕我不去学校耽误了我的学习才去学校闹的,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心酸的。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每次耗子哭着离开我家的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以前我回答过了,不知道为什么平台又给我推送这个话题,既然如此,那我就再跟大家说说我小时候有多穷吧。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最困难的三年虽然没赶上,可那时候,人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总是挨饿的时候多,穿的更是不用说了。
冬天,就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棉衣棉裤,没有外套,没有内衣。哪里坏了就补哪里,因此,衣服上总会有很多虱子的,不怕大家笑话,上课的时候,手总是伸进衣服里捉虱子,因为虱子咬得太刺痒了。
穿的鞋子,不是漏脚尖就是漏脚后跟,冬天也是如此,每天放学回家先把脚伸进被子里热一热,因为冻得生疼啊。
一年的书学费才一块五毛钱都交不起,我总是最后一个交上,从那时起,自卑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别人家吃玉米面饼子,我家只有红薯面饼子,这还不是顿顿都有,下雨下雪的时候,我们家就吃两顿饭了,别人家都是三顿饭。
白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次,而且还要掺玉米面,因为这个,我总是生闷气,平时不吃白面可以理解,可过年了,却还要吃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饺子。长大了才懂得了其中的原由,因为那时白面少,都是留着来客人了才能包一顿纯白面的饺子。
六七十年代,我们家一年的花销也就一百来块钱,因此,啥东西也不敢买,油盐酱醋这些必须品除外,别的都不敢奢望。
那年代,扯一尺卡叽布四毛五分钱,还要一尺布票,做一身衣服也就五六块钱,可是,这也不是年年都买,有时候两年买一次。正月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如果不买新的,就只有穿着那身旧的衣服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自己躲在角落里哭上一会儿。
那时候,吃一顿面条都是奢侈品啊,只有感冒了,母亲才给做一碗面条,烙饼包饺子,那更是不可能的了。
不知道还有谁比我家更穷的,不想说了,再说眼里又是泪水了。
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小孩子不知道家里穷不穷[捂脸]
给他爱就行了。
我小时候爱玩小霸王红白机,没有啊……但是,放眼周边,谁还有哩。
有玩的机会就爱不释手。
我一个远方表弟家有,有机会会玩一下,不过不争不抢,轮到我的时候再摸。
其实八九十年代,仿佛都差不多。
特别小的时候喜欢玩小孩的三轮脚踏车,铁丝的,没有。
一次去二姑家,外面一个高台上放了一辆,就馋的不停的瞅[捂脸]
后来不知道哪位叔叔,说你玩一会吧。
推下来我就疯玩,脚踩后梁,手扶前把手,就像滑板车一样风驰电掣连喊带叫[捂脸]
反正一大堆没有又心意的东西。
绝不乱动别人的,即使放在我眼前,没经过允许也绝对不动。
老子素质真特么高[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