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可以连续飞行十五年,到底是真是假?

假的。3年前就辟谣了,不知道咋的这段时间又火起来了。

▲2019年10月3日,一个叫“人民观察周刊”的账号发文称:“世界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以B52为载体,可连续不着陆飞行15年。”

这个“人民观察周刊”是个地摊杂志,这则消息也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那种,而且编造的水平也太低了。

B52是一由美国波音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研发的轰炸机,就算给它换成核动力,它也成不了战斗机。显然,编造这则消息的“小编”对军事装备一窍不通,配图也不知道是从哪找来的网图。

▲本年初,又有人二次创作,这次碰瓷的对象是TR-3B,这个TR-3B是个很著名的不明飞行物(UFO),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传出了目击报告,轰动一时,但至今仍没搞清楚是个什么东西。

总之,网上关于“核动力战斗机”的一切图文,都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假!写这些东西的人还是找个厂子上班去吧。

那有没有核动力飞机呢?当然有,但不是战斗机,而是轰炸机,上世纪50年代美苏就相继研发出了核动力轰炸机,效果都不好,后来就放弃了。

NB-36H

1946年5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启动了用于飞机推进的核能项目(NEPA),直到1951年飞机核推进计划(ANP)取代了NEPA。ANP包括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核动力喷气发动机。核飞机发动机的首次运行是在1956年1月31日,使用改进的通用电气J47涡轮喷气发动机。轰炸机NB-36H搭载试验反应堆在1955至1957年间完成了47次飞行。但在1961年肯尼迪宣布终止了ANP计划。

1957年,美国空军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与劳伦斯辐射实验室签订合同,研究将核反应堆的热量应用于冲压喷气发动机的可行性,这项研究被称为冥王星计划。该计划成功地生产了两台在地面上运行的测试发动机。1961年5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安装在铁路车厢上的核冲压发动机“Tory-IIA”试验了几秒钟。1964年5月20日“Tory-IIC”组装完毕并进行了测试,它的表现比“Tory-IIA”好多了,以全推力运行了5分钟,在模拟的2.8马赫下产生了513兆瓦(约合156千牛)的推力。但在1964年7月1日,冥王星计划被取消。

美国还有过研发核动力飞艇的计划,但也是无疾而终。

再来说说苏联的核动力飞机计划。

1958年12月1日的《航空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苏联试飞核动力轰炸机》,声称“苏联正在试飞核动力轰炸机。这架飞机大约在六个月前完成,已经在莫斯科地区飞行了至少两个月……”还刊登了几张照片。

这个消息引起了美国人的恐慌,美国紧急拨款加快自己的核飞机研究。

M50

然而不久后,照片中的飞机被证实是米亚西切夫M-50(北约代号Bounder),这是一种常规动力的中程战略轰炸机,并不是核动力轰炸机,这款飞机从未投入使用。

后来苏联还推出了图波列夫图-95LAL,它源自图波列夫图-95轰炸机,但装有反应堆安装在炸弹舱中。这架飞机从1961年到1969年飞行了40次,但也未能投入使用。

这是美苏/俄的核动力飞行器项目列表:

除了俄罗斯2018年公布的一款核动力巡航导弹之外,其余的项目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

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可以连续飞行十五年,到底是真是假?

我为什么说中国防不了B2。因为中国太大了。隐形飞机压缩了雷达的探测范围。那得部署多少雷达才能严丝无缝?不可能的。所以隐形飞机总能找到雷达探测不到的突破口。 B2一开始就是为了对付苏联荒芜人烟地带的核弹发射井的。那些地方雷达很有限。

美国能防B2。因为美国本土太远,中国有B2也飞不到。所以美国其实只需要防住关岛和冲绳。战时,这两个基地24小时都会有数架预警机战斗机巡逻的。隐形飞机飞近了也是会被看到的。所以飞的慢的隐形轰炸机以及巡航导弹对这两个基地都没用。中国的战术核弹头装在东风26上而不是长剑20上显然是考虑到了这点。

B2其实不需要防。它主要是用来扔核弹的。核弹怎么都是扔,远远的扔显然更安全。深入敌方纵深临空投掷核弹并不明智,也没必要。真有什么极其重要的基地,我们也可以24小时用战机巡逻保护的。一句话,B2可以扔炸弹,但是临空扔很难,也没必要。而如果要远远的扔炸弹,B52不是比B2扔的更多吗?

破解B2临空扔炸弹,可以考虑研发高空战斗无人机携带空空导弹,24小时在要地上方空中执勤,这样省钱。这个技术路线应该也不难吧。不过好像没啥必要。考虑如何反击才是王道。

补充两点:

1.我发现很多人可能内心都非常希望我国能破解美军的技术优势,乐观的觉得B2已经不构成威胁了。有些人也许看了太多的地摊杂志,或者国内狗血自媒体的自吹自擂,深信不疑。我建议看一下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我国大概会在2050年左右进入第二梯队的科技强国,仅次于美国。

所以现阶段千万不要轻视美国的军工科技实力。哪怕你是中国雷达第一人。如果中国雷达真能完全破解美国的隐形技术,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金钱去研发隐形的B21轰炸机呢?隐形要付出代价的。起码炸弹放在飞机内部,必然会减少携带量。如果中国雷达已经完全破解了隐形,美国人还搞隐形那不是蠢吗?

2. 所以本文并没有从科技的层面探讨中国雷达究竟能不能破解美军的技术。只是从常识的角度,说明B2其实并不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一种武器。何况我国很快也会搞出隐形飞机。在军事科技领域,我国的排名显然要超过科技的排名。因为欧盟和日本,只是部分科技领先,并不全面,其次因为没什么战争威胁,在军事科技的投入也不大,而我国因为有强大的对手,军事领域重视投入,而且工业门类齐全,成功研发了许多高端武器。目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如果和美军在西太平洋决战,赢的概率其实挺大的。这种态势,是不会因为一两件B2这样的武器而改变的,反而会随着时间,力量对比越来越有利于我国。

如果我们成功研发隐形轰炸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游戏规则。因为现在的轰6只要飞出国境,估计就会被发现。周边是日本的军舰和雷达,台湾的雷达,菲律宾的雷达,美军的军舰和巡逻机。轰6要袭击关岛美军基地,起码要前出太平洋一千公里,很容易被发现和截击(可以从冲绳基地或者航母上派出战斗机)。有轰20的话,这段航程就会安全许多。打美航母也是类似的道理。但B2对美军而言其实效果差不多,它派B52飞过来,我军一样难以发现,攻击它更难:从本土起飞战机拦截它,它距离你几百公里就可以安全发射导弹,然后从容返航。如果从航母起飞战机拦截,它一样可先攻击航母,在防护圈以外发射武器。

再补充一点:

最近有不少专家回复本帖说到米波雷达能防B2。专家们,你们应该不会不知道天波雷达吧?我国在2017年左右就部署了天波超视距雷达。天波雷达是能反隐形的。而且探测距离超级大。各位专家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不知道可以百度。所以专家们应该明白,研究米波雷达其实是浪费钱。天波雷达反隐形早成功了,干嘛还搞米波雷达?拜托专家们不要再提米波雷达了。谢谢。

继续补充一点

关于隐形技术,其实大家都知道不是完全看不见。隐身只是压缩了雷达的探测距离。近了一样能看见。所以哪怕我们没有反隐身雷达,只要把原来的那种雷达再增加几倍,一样能反隐形。关键是我们没那么多钱。现在的机动式反隐形雷达很少很少,大部分还是原来的固定雷达,很容易被巡航导弹定点除掉。反隐身雷达哪怕极其有效,也不可能建立全疆域的反隐身网。毕竟我们国家太大了。这就是我不深入探讨技术的原因。好比F22F35和歼20交换比到底多少没有意义。因为人家数量上就能碾压你。数量上赶上对方都不是10年内能做到的。自信心膨胀也得有个限度啊。当然这不代表打仗会输。因为打掉冲绳和航母我们基本上就赢了。打台湾我们的优势就是,发动空袭的时候,F22从冲绳赶来都来不及,更别说关岛了,我们早扔完炸弹回家了。我军实力还比不上美军,和谁赢谁输其实是两个事。战争靠天时地利人和,不是只有装备。

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可以连续飞行十五年,到底是真是假?

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向一位正在空军服役的战斗机飞行员,请教过!

此君认为,战略轰炸机,可以考虑使用核动力,而战斗机则没必要使用核动力。

此君告诉我,战略轰炸机最好能具备超远距离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所以使用核动力对战略轰炸机,有意义。

相较之下,战斗机体积小、载弹量有限,一旦发生激烈空战,导致战机弹药消耗光了,战斗机就还得返回地面机场。也就是说,战斗机采用核动力,不太合适,也没有必要。因而,战斗机采用核动力是假消息。

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可以连续飞行十五年,到底是真是假?

中国研制提炼出特种轴承钢!超过日本,德国轴承钢两倍寿命!中国的航天飞机,大小战机,高铁,全部用自己轴承!轴承将在也不用进口了!核动力战斗机续航15年是有保证的。

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可以连续飞行十五年,到底是真是假?

图·文/孔乙己乱弹📖✍🏻

谢“头条问答”以及“提问官”邀请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繁衍生息和继续、离不开科学技术。

近一段时间有关“世界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首飞成功”,来自于这一篇短消息。

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消息,是假的,至少这条短消息不够准确。因为、B-52是一架重型战略轰炸机,战斗机和轰炸机是有区别的。

美国人如果利用B-52为载体,设计研发一架大型/实用性“核动力轰炸机/大型运输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其实,Nuclear powered fⅠghter/核动力战斗机的研发和试验早都开始。

早在“冷战”时期、世界上第一架“核动力轰炸机”,前苏联的“图-119核动力轰炸机”已经成功飞行。

美国最早利用一架NB-36H研制成功了一架“核动力轰炸机”,也只是停留在初期技术论证和试验阶段。

(我国的“东风-109”核动力技术论证/概念机)

但是,在“核动力轰炸机”出现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核动力战斗机”仍然停留在设计理念阶段,迟迟不见飞上天?

“核动力”的优势显而易见,清洁、安静、动力强劲持续、可是,核动力技术复杂、整个系统体积庞大、目前为止,只装备在大型“轰炸机”上(试验)、大型“航母”以及“核动力潜艇“上(部分已经退役的大型战列舰/巡洋舰)。

“核动力”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成为“航空飞行器”动力系统。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核动力飞机”还没有。

“核动力”系统的小型化/微型化是“核动力”上“航空飞行器”的第一条件。

但是,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出现、“核动力战斗机”,恐怕难以实现一飞冲天的梦想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第一架核动力战斗机问世?可以连续飞行十五年,到底是真是假?

敝人外行,但可以谈看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一种纯理论推测,与实际相距甚远。第一,没必要,没见哪场战斗连续进行十五年的。第二,驾驶员体力吃不消。第三,金属疲劳、机械磨损这些难题现在的科学技术无法克服。第四,载弹量问题无法解决,飞机不可能做得无限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